現在有些養老金變相成了養兒金與養孫金,對此你怎麼看?

驟雨瀟湘


養老金變相成為“養兒金”、“養孫金”,這是城裡的一種現象,在農村只是一種可能。


城裡的老人年輕時有工作,退休後有退休金,一月好幾千元。即便是下崗職工起碼有單位的福利住房。他們是國家的職工,都有社保,養老金自然就有了。特別是那些退休職工每月的養老金一定不少吧!這兒子“啃”老,孫子吃老的也不可避免。因為老人啥事都安頓好了,啥事也不用愁了。除了自己享受生活,也沒啥用處,給兒子、孫子花唄!




農村就不同了,60週歲的老人養老金是今年才漲到每月88元的,以前還是55元、75元,就這點錢,老人自己交個電話費、抽個煙啥的,已經沒有了,哪還有多餘的給兒子、孫子?當然孫子可是另一代人,只是買個小零食,其他的花費他們有父母呢,再說做爺爺奶奶的也拿不出。不過老人的養老金也有被兒子“掌握”著的,那是個例,做人懶到連幾十元都掙不來,是不孝之子的行為,是無能的表現。


養老金是老人享受國家的“政策紅利”,做為老人,也應該知道,自己將孩子拉扯大,為他們建房買房,娶上媳婦,該盡的“義務”盡到了。接下來就靠他們自食其力了,不能一味的遷就、溺愛、施捨,讓兒孫們養成依賴的毛病。自己的養老錢用來自己吃喝、看病,還要為自己臥床了做打算。至於那些想方設法靠老人的,老人還不如單獨生活,到了不能動了,善終了,順其自然吧!


為生活而提神


這就是當今社會最可悲的一面,以前一種舊的傳統觀念就是養兒防老,希望生個兒子將耒可以有所依靠,現實中就真會讓你大失所望了。這幾年我都經常會去海南、湖南和在廣東探望幾十年前的戰友,很多時跟他們聚會的時候問到他們的家事,見到他們都是老淚兩行。在廣州我有一個戰友,他們倆夫妻每月8000多元的退休金,給了一半多給兒子還覺得少了,平時要父母每星期去他家幫搞衛生,買菜做飯。兒子就同老婆和女兒去逛公園,看電影,回耒時見到飯沒做好還要給他們罵。另一戰友的環境好一些,倆夫妻的退休金接近一萬,前幾年在南海黃歧幫兒子買了一套兩房一廳,首付和每月供樓的錢都是我戰友出,我戰友兩夫妻還是住原耒單位的舊宿舍。今年初兒子看中一輛20多萬的車,要父母出錢,我戰友說那裡有錢啊,全部錢都幫你交首期和供樓了,你看他兒子怎樣說,他兒子說:如果你不肯出錢,日後你兩有什麼事,我看都不會看你……。兒子說完就很氣的走了,我戰友氣到即時住了醫院。我們這代人自小就吃了很多苦!那個時候家裡窮,父母也無能為力,現在生活好了,夲想享享晚年福,想不到還要受兒子的氣。在廣州有句俗話:叫生兒好聽,生女好命!我剛好生了女兒,難道我真是好命?


車仔佬42104839


近一兩年,一個月養老金的公平問題,討論熱烈,很多人認為農民的養老金太少,應該和城裡人看齊。其實,這是對我國養老金制度不瞭解。城裡人養老金一個月幾千塊錢,確實是實際情況,但城裡人的養老金是不是夠花?還是有餘呢?

1、城裡人的養老金是哪來的?

其實,城裡人的養老金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城裡人的養老金大體分為2種情況,一種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基本上不用自己繳納,是財政支付。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每個月領取養老金了,標準大體每個月幾千到上萬不等。第二種就是退休工人,他們的養老保險要企業繳納一部分,自己繳納一部分。到了退休後每個月可以領取養老金,標準大概每個月幾千塊錢。

2、有沒有不繳納養老金而領取養老金的現象?

這個情況是有的,我國自1995年開始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的模式。之前幾十年工人養老是單位負責,也就是說,工人領到的工資已經扣除了養老金。那,1995年實行2個統籌後原來單位積累的部分就只能通過工業企業利潤劃轉方式來實現。所以,1995年以前退休的工人和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都沒有自己繳納養保險的。

3、城裡人的養老金夠花嗎?

其實,城裡人一個月幾千塊錢的養老金往往也是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因為大部分人的養老金並不多,平均已經是不到4000塊錢。那麼,城裡物價高,水電煤氣電視通信各種費用加上生活費所剩無幾。養兒孫是沒有多餘錢的,但也不至於不夠花。不排除有的人養老金很高,但,不是全部。

4、農民養老金可以和城裡人看齊嗎?

其實,農民的養老金制度開始於2009年,當年已經滿60歲老年人是不用繳納養老保險的,滿60歲後每個月領取55元,後來逐年增長到每個月百十塊錢。但是,新農保為未滿60歲農民提供了幾檔交費標準,要想以後領的多,就只能多交費。所以,是不是能領取到跟城裡人一樣多的養老金只能是繳納養老保險的多少決定的。


聚焦三農熱點說


朋友們,好多人對養老金的人群認識有誤。

養老金1:退休工人。

2:事業單位退休人員。

3:行政單位退休人員。

以上三類人退休後享受養老金。

城市和城裡人一樣沒有養老金,因為他們是居民,好農民一樣,不交養老保險同樣沒有養老金。

在此警告:悟空問答,不要誤導老百姓,不要製造不安定因素。

注 :我國實行的養老金政策是

:養老保險政策,不交養

老保險,不可能有養老金。

國家發展了,有困難的城

市居民和農村農民可通過民政局解決問題是正道。


參入人


說養老金變成養兒金養孫金言過其實了,目前在中國月收入養老金兩三千的應該是多數,四五千的是少數,八九千上萬的是極少數。特大城市裡拿四五千的比例應該高些。

極少數的就不去說了,拿兩三千的能維持自已的基本生活和平時的醫藥開銷所剩無幾,頂多能給兒孫買點玩具、零食、水果、衣服之類的,那就不能稱作養兒金、養孫金吧。

拿四五千的,手可以松點,但開銷也大些,人情往來多些,打打小牌,出去旅個遊什麼的,所剩也有限。如果要到“養兒、養孫”的地步,那多半是家中有了特殊情況,兩老可以養,但一定是節衣縮食。

前些時看到一篇文章,小編說什麼現在養老金太低,想幫兒孫買房買車都不夠。真是並不瞭解實際情況。

幫兒孫買房買車的有,那多半動用的是兩老一生積蓄下來的老本呀。


fairplay11


這個問題比較現實,確實現在好多老年人的養老金遠遠高於我國絕大部分年輕職工的工資,這是不是很滑稽,再說了有幾個老年人能花那麼多,我認為就目前的國人生活水平,在綜合目前的物價水平,大城市老年人的養老金水平應該在3000左右,中小城市養老金應該2000左右,而農村的養老金則應該在1000左右,這樣的養老金髮放標準既能減輕年輕人的繳費標準,還能很好的照顧到生活在底層的人群,同意的舉個手


晉南chai


當今社會流傳一個名詞叫"啃老族",的確,有一部分老人的養老金被挪為他用,變成了養兒金或養孫金。可憐天下父母心,臨到老了,還在節衣縮食,把有限的養老金花在了兒孫身上。這類情況確實有。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並不是很多老人養老金太多了、花不了,把多餘的錢花在了兒孫身上,有的用自己的養老金養兒孫實屬無奈之舉。我有個朋友,家裡丈夫內退,到明年才能正退,現在每月領取1000多塊錢生活補助費。媳婦已經退休五六年了,養老金3000多。兒子在濟南工作,孫子已經4歲多了。從兒子結婚在濟南買房,老兩口傾盡所有,還向親朋借了一些錢。為照顧兒子小家庭在濟南的生活,媽媽從退休後就把工資存摺交到兒子手裡,以後再也沒染指過自己的養老金。為了生活,女主人只有住在鄉下孃家,靠打工維持生計。

這絕對是真人真事,如果不把養老金用在兒孫身上,現在老兩口兩人收入近5000元,衣食無憂,用不著靠打工生活。可是兒子那邊收入低,不照顧不行,當父母的寧可自己不吃不穿,吃苦受累,也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委曲……

雖然經過退休人員養老金經過了"十四連漲",現在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仍然平均2600在右,在高物價、高房價的年代,這點收入肯定不能算高。退休人員中高收入的只是少數人,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收入並不多高,那種認為把養老金用在兒孫身上是因為養老金太多了、用不了的觀點,明顯是以偏概全。


千山車神



wursh


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我之前就此類問題回答過,就因為這還有好多沒看明白的人在那說些不好聽的話,我真是無語。

其實現在確實是這樣,有很多人將養老金看的太偏,認為養老金就是要保障老了以後的所有花銷,其實養老金目前的水平,就是夠老人平時吃的生活費用,很多人將看病,平時買衣服買鞋,去飯店等各種費用算上,我覺得發老人年輕時的工資你也未必覺得夠用,首先養老保險是你自願交的並沒人強迫,而且這個養老金的水平是國情決定的,如果能多發,它肯定會多給你啊,社會穩定了對誰不好?但這就是樂觀存在的事實。

所以說養老金不夠用,就是人們對這個養老金一金多用,那夠了才怪,甚至個別不孝順的用來養自己,只給老人用很少的一部分,我只能說這種人就是冷血動物,沒有感情老人養他們那麼大老了他們不知回報,還想著沾老人的光,這種行為還能怎麼說,只有難聽的話才能表達我的心情,當然那些難聽的話在這個場合我不能說,但是我希望大家感受到我的這種氣憤。

我們生而為人,要懂得感恩,要知對錯明是非才行,不要只是長了一副人樣,不幹人應該乾的事!!!!!!!


五根雞毛


養老金髮給人家,人家願咋花咋花。人家自己花不完,當然就會給兒孫。連官員都認為要為孫子準備六個錢包買房,養兒養孫不是很正常嗎?只要養老金的數額髮的合理,多有多的道理,少有少的原因,讓人服氣,讓人願意多交,就沒有問題。現在的問題是交的不如不交的,交的多的不如退的早的,不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