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的人只買日系車,德系車是小白買的”,你信了嗎?

用戶67367670174


這種說法最多可以說有一定的道理,但這類偏激的言論肯定不能算是客觀事實。無論日系還是德系都有很多經典好車,比如四代高爾夫在國內可以說是很經典可靠的典範,無奈被尾氣限制所封殺掉,曾經你站在國內任何一個城市的過街天橋看下去,絕對可以看到的品牌就是大眾,所以說買德系車的就是小白這話肯定是錯的。

但我在十年前開始做進口大眾的駕控教練時,經常在試駕會和一些來試駕的車友聊天,有不少是想購買10-20萬車型的用戶,因為來試進口大眾的人有不少是經銷商的銷售為了完成邀約指標找的一些好玩車的朋友。聊天中不少人也會諮詢我看看會建議他們買什麼品牌的汽車。

可能我的建議讓他們有所意外,如果購車預算在20萬以內,我基本都建議他們挑選日系車豐田或本田而不是德系。雖然在更早的老三樣年代裡大眾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很多人也正是因為那個階段對德系車的可靠和耐用產生了絕對的信任。

但我給朋友們建議的時間段正好是大眾TSI+DSG剛剛推出並大力宣傳的時候。實話說這套號稱黃金的動力組合在剛推出的時候可靠性並不理想,甚至讓很多甘心加價購車的”小白“們非常受傷。然而在那個時間段日系車普遍還在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雖然不先進,但可靠性很好,自動變速箱多數還是AT,本田和日產有使用CVT,但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我的CVT飛度買的比那會兒還早的一代車型,已經開了十多年了現在依然只是做做保養就行,非常好用,百公里綜合油耗5.9升。

至於很多人認為日系車不夠安全,認為鐵皮薄之類的觀點我都懶得解釋了,純屬是對汽車的結構原理根本不瞭解。在我來看沒有不安全的車,沒有不安全的路只有不安全的人。坐在奔馳後排的戴安娜王妃早已歸西,但18年前”奧委會“(奧拓俱樂部)的車友們都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但依然各個生龍活虎。

買車其實是很私人化的事情,即便很多人來諮詢我我也能窺探到他們大多已有中意的對象,需要我的只是幫助他們堅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所以我通常會成人之美,因為在我來看不同的人對汽車的喜好千差萬別,自己喜歡的其實就是最好的,尤其現在的排放法規已經讓汽車變成了快消品,喜歡的就買回來沒毛病。


感觸汽車影像特效


在我的職業生涯裡,我服務過日系品牌,德系品牌,有中端品牌也有高端品牌和自主品牌,做過售後服務,也做過銷售,還在諮詢機構給4S店提供過培訓服務以下內容可能切題不準,引起不適請自行處理。


最近看到關於購車的問題特別多,日系德系如何選,這個車和那個車怎麼看。

首先需要明確買車是給自己買的,要買自己中意的

聽我的,你願意花錢買個我喜歡的嗎?

更別說問答裡面還充斥著大量的車黑、車託,讓你掏錢買個他們金主的車?


沒掏錢之前你是金主爸爸,你大可以在自己預算範圍之內去各大4S店好好看看,所到之處都是被當金主爸爸招呼,試乘試駕一下,跟銷售一起喝個茶聊一聊,買不買沒關係,這些都是免費的。

至於日系、德系、美系、韓系、還是近年突飛猛進的國產品牌。

都不完美,都不完美,都不完美!

跟娶老婆是一樣一樣的,各有優點也都有缺點。

娶個你自己喜歡的,往後的幾年有問題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會接受他包容她。

家裡給你包辦一個,以後的幾年有個了問題你一樣要包容她接受他,但是你心裡會不斷的痛恨自己,我TM為什麼要花錢聽別人擺佈,給自己找不痛快。

在我的職業生涯裡,我服務過日系品牌,德系品牌,有中端品牌也有高端品牌和自主品牌,做過售後服務,也做過銷售,還在諮詢機構給4S店提供過培訓服務,身邊很多朋友諮詢買什麼?

我的建議:

買自己預算能接受的最貴的車型

我買什麼車?

我老婆讓我買什麼車,我就買什麼車

因為對車瞭解的越多,就會越明白,車企只是提供商標和車型,你看的順眼買就是了。

同質化嚴重的今天車型的差異是極小的,他們背後都是那幾個牛逼的供應商。


這是我今年和朋友們一起創業的項目,我們整合4S店的資源讓用戶方便的購買原廠的汽車零部件,如果有需要可以關照一下我,畢竟碼字也挺辛苦的。



小弟惠龍


一般不懂車的窮人就買紙糊易拉罐日系車,只要輪子和方向盤是圓形的就行,這些人盲目的迷信日系車,他們都很在乎油耗,甚至簡單粗暴的認為省油就是好車,全國各地都有這種觀念的人群,開奧拓,鋒範,陽光的車主笑話比亞迪唐車主,我們都不搭理那些傻貨不要在意就是了!

好多人說日系車省心省事,但日韓系輕輕一撞那薄脆如紙的保險槓碎片灑落一地,到店再花兩三千換新的,所謂省油的日系車一年省下來油錢還不夠換保險槓的費用!再嚴重點車子被撞成一堆廢鐵,所謂的吸能車把車主給吸死,這樣你覺得省心嗎?

美國生產的日系車,其車身採用熱成型的高強度鋼材,而到了中國就簡配成低強度的普通鋼材,中外的同一款日系車外表雖然一致,高強度鋼和普通鋼在重量上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普通鋼的抗扭強度大大折扣,所以國產日韓系車過炮彈坑時車身扭曲變形咯咯響,斜坡停車後車身底盤扭曲關不上車門,走爛路底盤松散彈跳嚴重,跑高速發飄,每逢車禍現場國產日韓系車身嚴重損毀,更有甚者四分五裂,在底盤上不要說德系,就連主流國產車比它強好幾倍!

日系和德系比較,國產日系車十有八九搭載簡配廉價的性無能CVT變速箱,僅靠摩擦力傳送動力,要操控沒操控,要性能沒性能,絲毫找不出來駕駛樂趣,很平淡的把你從A點拉到B點,適合中老年人城郊代步,而搭載溼式雙離合和AT變速器的德系車才是真正的操控性能車!該變速箱傳動效率高動力來的直接強勁,只要是富有激情的男子漢都會喜歡它!

話說溼式雙離合變速器沒有部分人描述的那麼不堪一擊,主要原因是長時間日企派水軍給消費者灌注廉價低成本的CVT變速箱所謂平順,耐操,省油的思想,同時貶低摸黑雙離合變速器!造成現在部分消費者誤解以大眾為首的雙離合變速器!

CVT源於踏板摩托車,沒操控沒性能,平順性好是不假但不一定省油,CVT結構簡單市區平路上龜速行駛平順無頓挫且省油,但在高速,上坡路段或急加速造成嚴重打滑車子提速慢,動力損失大而且費油,只因造價便宜受到擅長簡配的日系車企所追捧,控制成本上喜歡精打細算的三大日企幾乎全都用CVT,其目的很明確不必多言!

只要經常頭條的人不難發現,每逢提及日系車減配行為,部分精日和水軍們立刻會鑽出來“深刻”解釋減配的理由,從而讓減配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減配防撞鋼樑是因為吸能行人保護,減配ESP是因為一輩子可能用不上,減配中控大屏是因為影響駕駛,變速箱簡配為CVT是因為省油平順,剎車簡配為手剎是因為電剎不安全,網友們說日系車餡大皮薄減配不安全時大批人會站出來解釋“開車不是用來撞的”“只有不安全的人沒有不安全的車”,討論鋼板很薄剛好夠用時,果然有多人大篇幅狡辯,“鋼板薄是因為強度很好”,好一支實力強大的護主隊伍!

所以題主所說的“日系車被懂車的買,德系車被不懂車的小白買”真是讓人貽笑大方,這個口號常常出自日企水軍和精日日吹們的嘴裡!每個月銷量大眾是日企的三倍,我總覺得全國人民都不會是傻子小白吧!





祐邊E



看看德系車撞了日系車誰損傷嚴重


BMWBenz1


有這麼一個現象,明明都在罵日系車“皮薄”不耐撞,卻還有那麼多人選擇日系車,車重就真的等於安全嗎?對於日系車和德系車的偏見,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和道聽途說。
至於網絡上所說的日系車的車輕皮薄,現在的汽車都往輕量化發展,奔馳都以減重為目標。車皮厚薄對安全性的影響極小,關鍵是車身結構,學車輛工程的都懂。發生事故時A柱和駕駛艙的形變才是最重要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當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和愛國的情懷去看待這個事情的時候,德系車和日系車之間的比較,更甚者也許會是日系車,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都選擇德系車,而老司機卻偏愛日系車的原因了。

拋開復雜的設計思想,用樸實的觀點來講,實際上日本的一些中級車同邁騰等德國中級車重量都互有勝負。而對比下凱美銳,銳志、帕薩特等車的參數,它們的重量差別真的都非常小。

另外,安全真的和重量關係不大,在車體受到衝擊時,主要講求的是汽車材料和汽車的受力結構,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車也都在朝著輕量化方向發展了。

實際上,日本車的底盤調效在兼顧操控和舒適上做的非常成功,比如前幾年的銳志和皇冠等多連桿車型,更是日系的典範,在底盤綜合技術上更要優於大多數德國車,這在歐美地區更是得到多數人的肯定的。而主觀的把激烈駕駛為特點的調校當成底盤紮實去往日系車的底盤調校上靠攏,並不科學。

但從駕乘感受來說,德系略強。歐系車開起來很穩健、底盤紮實。論機械製造,沒人敢跟德國爭高下,法國PSA的底盤技術也是傲視群雄。歐系車操控很棒,但操控和舒適和油耗不可兼得,所以日本車為了揚長避短,專門在舒適性和油耗上下功夫。

其實對於車子,購車無非就是看中車子的安全、舒適、操控以及顏值,但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大部分人購車也是為了上下班代步使用或者是偶爾在市區跑,從這方面來說,無論是日系還是德系車,只要自己感興趣就行,就算網上各種爭論,但該買的還是買了,這並不影響。

Anywhere anytime,覆蓋全國的移動互聯網汽車救援網絡平臺,救援就在你身邊,關鍵時刻顯身手!回答車主各類養車用車急救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關注並點贊,謝謝!


孫行者汽車救援


近幾年日系車可以說是在路上比較常見的車了,尤其是SUV可以說是更多了,記得在有說過,懂車的人是買的日系車,但也有些朋友因為愛國情節表示永遠不會選擇日系車,今天給大家說下日系車到底如何,當然了只說車,不談情節。

日系車在國內可以說是比較德系美系還要常見的品牌了,這麼多年來有人說它省油,質量可以,毛病不多,主要的還是保養便宜,畢竟配件真的好買。當然了多年來也出現了不少的車禍問題。但為什麼它能依然在國內佔有這麼大的比重呢?

首先小編輯認為還是油耗,不管出於什麼目地買車總的來說還是要開的,而且再加上都說日系車的質量加上毛病少的原因,在養車方面可以說省了一大筆錢,如今的國產車也在向低油耗前進,在某些方面也促進了國產車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車是用來開的,相信所有買車的朋友都不希望撞車,所以這款車到底有多安全似乎成了一個次要的問題。

其次就是個人的駕駛技術問題,許多人都自己的技術很有信心,同時日系又省錢,事實上,日系車是實用車,特別強調質量穩定、相對省油和養護便宜,再加上內許多朋友都知道皮厚、硬實的車並不一定是安全的,事實上,汽車安全是以人員安全為宗旨的,真正安全的車是結構合理、不軟不硬、富有彈性、有效吸能的車身更能夠保護人員安全。查看世界各國汽車安全碰撞試驗結果,沒有日系車不安全的科學結論,相反,日系車的安全試驗成績普遍較突出。

渦輪增壓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發動機進氣量,從而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讓車子更有勁。一臺發動機裝上渦輪增壓器後,其最大功率與未裝增壓器的時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這樣雖然好,但在城市開車渦輪增壓難以起作用還增加油耗,更加容易自然,相信這也可能是一些人不選擇德系車的原因吧。


愛車一族


一輛車好不好,別管什麼日系德系,二手車保值率會告訴你答案。日系中也有不耐用的車,比如斯巴魯發動機易磨缸,日產CVT變速箱易出故障,本田1.5T發動機易產機油,本田地球夢發動、馬自達創馳藍天發動機易積碳等。德系也不完美,渦輪增壓發動機易燒機油,年限久了容易漏油,雙離合變速箱易出故障等。而反觀一些車型,自吸+手動,自吸+AT都不錯,不管日系德系,質量則比較穩定。當然大眾現在新出的渦輪機+溼式雙離合質量也算比較穩定。

所以,不能一概地說日系、德系哪個強,得看具體哪個年份生產的哪個車型,用的是什麼配置才好分析。總體上而言,耐用性方面,日系德系互有優劣,日系總體上而言要稍好一點點。


南京小麻鍋HG


如果說這個問題是日系車水軍提出來的,那麼我只能說,姿勢水平需要提高啊。因為這種“懂車論”到今天還能忽悠住誰?


@藏地獨行 已經說的很明確了,日系車的穩定性是用保守、甚至是“落後”的代價換來的------在日系車上幾乎沒有看見任何先進的技術,就算是日系自己研發出來的東西也是如此。

首先提出一點的是,任何汽車製造商都是有獨特的理念的,即所謂設計思路有明顯的風格趨向。我們在購車的時候也是如此,有的人就喜歡外觀、有的人就注重省油、有的人就喜歡動力。

在這裡我只能說,日系車的設計理念符合了大部分用戶群體而已,並不是所謂的技術更先進。

日系車最大的優點和缺點都是過於守成。


就拿去年的本田CRV來說,發動機竄氣是問題嗎?機油稀釋的問題哪家制造商沒有?為什麼CRV的機油門事件如此突出?-----因為他換了1.5T的新款發動機“地球夢”。在德系渦輪增壓橫行的今天,換個1.5T發動機是很正常的事,但本田方、甚至是日方就是缺乏應對“新技術”的勇氣和應變。


其次從車主的角度來說,大家選擇日系車的願意是什麼?是“約定俗成”認知下的小毛病少、省油。前者是因為結構相對簡單,適用的技術都是成熟、穩定的;那麼省油怎麼說?

本田車的省油是用極限調教來獲得的,VTEC使得低轉述省油,高轉速更費油;

豐田車除了混動之外,所謂的省油是用極差的駕駛感來換來的(線性扭矩)。

至於三菱、鈴木-----您確定您會去買這些日系車嗎?


總而言之,日系車的特質在低排量、代步車的市場上是非常貼合群眾的,因為大家在乎的東西也就是這些,所以才受到一致好評。但這並不意味著日系車比別的車更好,僅此而已。


因此,不要說什麼懂車的買xxx,小白都買AAA的話,除了帶出水軍的節奏,只能表現出低道德的嘴臉。


無聊到巔峰


日系車、德系車都是國內汽車市場上比較暢銷的兩大車系。無論是轎車還是SUV等車型,都有很多的用戶和粉絲。

日系車的優勢是省油,質量穩定,毛病少,而且保養便宜,而且配件比較好買。而德系車的優勢是質感好,底盤紮實,機械工藝出色,人機工程學做得不錯。至於劣勢,日系車坊間一直有著“皮薄”、“不安全”的說法,而德系車主要是油耗較高,還有比如“發動機不穩定”、“減配嚴重”、以及還有“燒機油”等問題。因此,坊間一些極端的說法是“懂車的人只買日系車,德系車是小白買的”,但是另外也有“買日系車就是不愛國,買德系車愛國”這樣的說法,真是這樣嗎?

實際上,對於這些說法,筆者是絕對不認同的,日系車與德系車,有時候並不是用“好”或者“壞”來判定。比如,都說日系車省油,德系車油耗高,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定的,由於,日系車多采用自然吸氣發動機,德系車多采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相同級別的車型,日系車的油耗也不一定低,德系車的油耗也不一定高。

再說,日系“不安全”,德系車“安全”的事。這也是一直以來的誤傳,筆者認為,安全不安全,更是在於個人駕駛技術的問題。事實上,日 系車以實用為主,強調質量穩定、相對省油和保養便宜。再說,如今,人們也都知道,皮厚、硬實的車並不一定是安全的。事實上,真正的汽車安全主要是以人員安全為宗旨,這個人員安全不只包括車內人員的安全,還包括車外道路上相關人員的安全,真正安全的車是結構合理、不軟不硬、富有彈性、有效吸能的車身更能夠保護人員安全。查看世界各國汽車安全碰撞試驗結果,沒有日系車不安全的科學結論,相反,日系車的安全試驗成績普遍較突出。

最後,說一句,其實買車這事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沒有必要上升到愛國的程度。另外,對於安全性,日系車也沒有那麼不堪,德系車也並不是絕對就好。自己喜歡就好。


汽車觀察家


“開不爛的豐田,修不好的大眾。”這些話就是日系粉最愛說的吧。如果說只看座駕國籍就能區分懂車和不懂車,那北京戶口高考生都該上清華北大去了啦(看戶口辨別是否學透了唄),擴招兩百倍都不一定夠學位。


說回正經的。你一定要問日系和德系哪個派別才是對消費者最厚道的,不好意思實在沒法回答。沒錯,這兩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業都是外擴型的,起步都早,工業底子都強,設計都領先。

但其實日本車比德國車更加保守,因此我們能在日本車上面看到更多的老工藝老技術,換來的肯定就是穩定性更佳的口碑。這並非因為日本人研發不出高超的汽車技術來,而是穩定性並未達到實用化的標準。

舉2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雙離合變速箱和渦輪增壓技術,德國車前期的雙離合有多少過熱、多少掃齒的,渦輪增壓有多少提前報廢的?日本人也在研發,只不過並不樂意在銷量榜前面的那些爆款車型中安放這些“一個百萬召回就毀掉一個公司”的技術。

德國車的技術更加前瞻,技術更加激進,換來的肯定是穩定性不佳的罵名。但如果這個家庭本來就想要一臺“好開”的車,而不是一臺“能開20年”的車,為何我要買臺性冷淡的某品牌日系車去折騰自己年輕的生命呢?


只區分國籍就說是否“懂車”,這事本來就是“非常不懂車”的表現。就像以前總有人拿德系車的關門聲、德系車的鋼板厚度來調侃日系車是紙糊的,卻不知原來關門聲是可以在相同材質相同成本下優化成悶聲的(眾泰就在做這門子事),也不知道原來鋼板只是覆蓋件,在碰撞過程中根本起不來卵用,實際決定人生死的是車架的潰縮能力和乘員艙的支撐性能。


說來說去,這種智障的問題就別看那麼多了。最逗比的還是當年的南京寶馬7系撞馬自達2的案子,居然有一大票人在說日系車是紙糊的。我去,一臺全尺寸車正面撞擊一臺小型車的側面!你拿臺雷克薩斯LS撞一臺大眾up!的側面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