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李玮锋和迟尚斌球霸的那件事!

当年李玮锋和迟尚斌球霸的那件事!

2005赛季,杨塞新和迟尚斌给李玮锋戴上了一顶“球霸”的帽子。在外界看来,李玮锋和当时深圳队主教练迟尚斌之间的关系,绝对是剑拔弩张的。可回头说起当年发生的点点滴滴,李玮锋却说:“其实我跟迟指导没什么个人恩怨,他在足球上教会我很多东西,我还是感激他的。”

关于迟尚斌,李玮锋特意提到一件不为人知的事。“当时教练与球员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我就跟迟指导提出,我不当队长了。原因很简单:当时球队欠薪,一个球队的队长如果没法为队员争取利益,你说当这个队长的意义何在?!”

李玮锋卸任,李毅接过了队长袖标。后来玮锋的经纪人接到了迟尚斌打来的电话,大迟希望经纪人做通李玮锋的工作,他甚至承诺:只要李玮锋支持他,帮助他渡过难关,日后要去日本踢球他将提供帮助。说到这事李玮锋有些感慨:“如果换到现在,我绝对不会与迟导再产生那样的矛盾了。”

但是,矛盾是没法回避的。李玮锋认为,2005年,迟尚斌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地选择了深圳,他的管理方式也不适合深圳队。

为什么是错误的时间?李玮锋点出了三个关键词——夺冠、欠薪、限薪。

就连迟尚斌也承认,他接过的是一支冠军球队,想再创辉煌原本就很难,更何况这支球队在过去4年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朱广沪的烙印。李玮锋认为,要改变这样一支球队,新任主帅必须有大智慧,必须能收服队员,能春风化雨,但迟尚斌的强硬让他失望。

当然,俱乐部欠薪一直是队员的一块心病。更要命的是,那一年中国足协下达的限薪令。“迟指导没有为队员争取利益,大家就把对老板杨塞新的恨,全都转嫁到教练身上了”,李玮锋说。

当时被老板连蒙带赖承受了很大经济损失的李玮锋,直到今天才说出真相:“那天总经理张健到我房间跟我谈,说玮锋你今天晚上签了这份合同,杨塞新说明天就把2004年的欠薪打到你香港的账户里。我2002年跟健力宝签的3年合约到2005年底才到期,杨塞新以‘归还2004年欠薪’为条件,让我和李毅同意重签2005年的合同,以达到他给我们降薪的目的。你说,这是不是耍无赖?”

李玮锋心里的怨气还不止被逼改签合同。2004赛季结束之后,李玮锋决定转会上海申花。当时主教练吴金贵和申花一位老总专门来深圳洽谈,1000万元转会费都谈妥了,可后来中国足协修改联赛章程,限制各队国脚人数。申花因为多了一名国脚,李玮锋转会的事就这么黄了。回到深圳队的他,心里自然十分不爽。

当年李玮锋和迟尚斌球霸的那件事!

可如果放下细节只谈结果,后来在申花、国家队和武汉光谷经历了很多波折的李玮锋,已经与迟尚斌有了共识,那就是:一场内斗,没有赢家!

球霸——形容他们其实挺贴切的

翻开中国足球词典,你会发现那几个最有个性的词汇,竟然都刻上了迟尚斌的痕迹,比如“球霸”,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比如“天亮了”……这些词背后的故事,都很有戏剧性。

联赛主场打辽宁,深足0比2输了。迟尚斌说:“那场比赛我得到消息,他们做了手脚,就是要整我下课。还以为我蒙在鼓里,不知道我是老辽宁队的么?!”

那时候的深圳队虽然大佬当道,但也不是铁板一块,迟尚斌说:“有个小队员后来告诉我,第二天比赛,头天晚上有大佬召集孩子们吃饭,在饭桌上就明目张胆地说:明天怎么踢,你们心里要有数。孩子们全懵了。”

2005年4月30日,深圳队客场1比3输给天津、李玮锋吃到红牌被罚下,迟尚斌已经在心里做出了开除他的决定,所以在天津驻地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天快亮了!”

“‘天亮了’这话真是我说的吗?”迟尚斌早就忘记了这“三字经”的出处,那是因为李玮锋没被开除,5月17日他先被老板解职了。“天亮了”这三个字,最终是李毅对着摄像机“宣布”的,没心没肺的李毅还在“天亮了”之后,对着摄像机表情严肃地说了另外八个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其实,用“善”或“恶”是无法给这一事件下个完整定义的。不过,迟尚斌也承认,这个主教练他一直当得糊涂。“我从来没见过大老板李志达。杨塞新说他是汇中天恒的副董事长,俱乐部的代理董事长,他对我的工作一直倒还是挺支持的……”可迟尚斌后来才知道,杨塞新连汇中天恒的员工都不是……5月18日,他跟杨塞新一起飞往北京,召开了震惊中国足球界的那场新闻发布会。

反思——我在深圳进入角色太慢了

2011年5月4日,深圳红钻对大连阿尔滨队的一场足协杯比赛,在红钻主场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在运动员通道,当时的大连阿尔滨俱乐部副总经理迟尚斌与红钻队助理教练李毅不期而遇。没等迟尚斌说话,李毅一步上前握住迟尚斌的手:“迟指导,当年真不好意思,我年龄太小,不懂事。”迟尚斌拍了拍李毅的肩膀:“没事儿,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你也当教练了,希望你能成为好教练!”

这一幕,不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被当时跟拍特鲁西埃的央视《足球之夜》记者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并在次日播放出来。迟尚斌说:“2005年那场风波过后,我在反思,球员们也在反思,不然李毅不会说出那番话。”“我真的不该去深圳”,65岁的迟尚斌认为,9年前他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还有就是,到深圳后他一门心思扎在队伍里,几乎从来都没有抬起头来看看周遭的环境:“唉,我当时进入角色实在是太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