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東人愛吃特別幹並且沒有味道的煎餅?

ts007


你可能不瞭解這個煎餅,或許你沒吃過,所以認為奇怪。

這個餅叫山東雜糧煎餅。非常出名。

本人漢中上學的時候校門口有賣,2006-2010年一個2.5元。開始也不習慣,感覺不好吃,後來,時間長了,覺得非常好吃,尤其外面那層幹皮皮,和裡面放的那個油炸的幹餅子,還有特製的醬油。

2014年西安出差,路過一個雜糧煎餅小吃,也是馬路邊的那種,大清早,排隊的人很多,我也跟著排隊,前面十八個人,那姑娘速度非常快,畢竟省城賣煎餅的,不是小地方半天弄一個還手腳不麻利。當時買了一個。

後來準備在火車站買了晚上的火車票準備離開西安回榆林的時候,又想吃,反正時間充裕,閒著也是閒著,就坐公交車去早上賣煎餅的那個地方。但可惜的是,人家只在早上當早點賣,下午四點的時候已經回去了,我失望而歸。

2017年冬天,我又去西安培訓。早上一下火車,首先就坐公交車去2014年買煎餅的地方,可惜找不到了。以後就再也沒吃過山東雜糧煎餅。到是今年六月份,在榆林碰到一個賣雜糧煎餅的,買了一個六塊錢,但味道,外觀,手藝都不咋地。

啥時候再能吃到正宗可口的雜糧煎餅呢?


神評王玉麒麟


漫話煎餅

這才早上5點,老婆已下樓到後院準備烙煎餅的材料去了。

煎餅是我家餐桌上必備之物,主要功能是給饅頭燒餅補空。吃不了能長時間存放是優勢,更重要的是一種難捨的飲食情節。

山東人並不是都愛煎餅,範圍只是山東中部南部和西部,青島煙臺德州等地,對煎餅並沒有多少情感。到是江蘇北部的百姓,愛吃煎餅比山東人不差勁。

老婆在孃家排行老大,十一歲學會了滾煎餅,滾的又快又薄。感情豐沛,現在三天不吃,就會念叨,。

為什麼說滾煎餅?原來是滕州煎餅的傳統手法,粗糧面撓拌好的糊子,用手捧出一塊麵團,放到柴火燒的剛剛好的鏊子上,用手沿邊滾動,中間收尾,把剩下的放回糊子盆中,再用竹麓子碾壓擀平,擰平。所以滕州人又把煎餅叫"碾擰"。

現在都改吃細糧面了,用勺子挖上糊子放鏊子上面,用竹片作的扒子直接刮平即可了。

剛作好的煎餅,糊子裡面再加添上豆子花生,滿滿糧食香味,開胃勾魂,百吃不厭。

煎餅並非卷大蔥是標配,卷辣椒炒乾巴魚才夠味,涼好茶水,待吃的鼻尖出汗,嘴稍乾燥時,喝上兩口,那叫一個"爽”!若用兩個字,那叫“解饞”!!

前段時間三秋收種,沒閒空,買的機器煎餅,我也愛吃,人上了歲數,牙口咬嚼力漸退,人工剛烙的好吃,過幾天就韌性十足,累的下巴關節疼,可是幾天不吃,又想的慌了。

昨晚吃飯,老婆又開始發脾氣,好象每個月都有幾天心情煩躁,嘮叨個個到家光吃不幹,鞋子衣服亂扔,前院後院沒人打掃,花草旱死都沒人去問,反正一切都不順心,兒子賭氣放下飯碗上樓了。

我不能離開,離開她更生氣,總要有人聽著才好。我還是有辦法對付的。

“老婆,我這兩天就想吃你烙的煎餅了,現在地裡忙完了,要不明天咱烙點?”

"不烙!個個光知道吃,沒個想著燒鏊子。那不是有你買的機器煎餅嗎?

"不如你烙的好吃,明天別忘了,辣椒炒乾巴魚!糊子多加點豆子和花生!

"不烙,個個光吃不幹!鰲子四周鍋灶露煙了,也不想著和點泥補補!光吃不幹,,,”

話雖這麼說,可精氣神上來了,我知道,一提烙煎餅,各種煩心事都會煙消雲散。

這不,大清早就忙開了,淘麥,淘豆子花生,準備柴火,趕早去打糊子,

還左鄰右舍打招呼,看誰有閒空,一塊烙煎餅,

笑語聲聲,

(疙瘩姜今早隨筆)







疙瘩姜



愛吃個毛線,誰說的山東人愛吃特別幹,並且沒有味道的煎餅,純屬胡說八道。煎餅乃中國傳統美食有多個種類,在泰安地區有一段時間還作主食,還是煎餅的發源地,“泰安煎餅”不但有名還有很高的聲譽

。以山東為盛起源很早,用調成糊狀的雜麵攤烙而成,各地做法、吃法略有變化,但煎餅多由粗糧製作,營養不錯,煎餅疏鬆多孔,有厚有薄,便於與其他食品搭配,比如:攤個雞蛋加點蔥花在煎餅上,可方便的食用。從原料上看有小麥、玉米、米麵、豆麵、高梁面,還有地瓜面等混合面類煎餅。但題主說的是在山東臨沂一帶,人們吃的那種很薄但又很厚的煎餅,厚不是說煎餅厚,而是烙好的煎餅都疊在一起的,顯得很厚。這種煎餅並不是城裡的主食,也不是天天必吃的東西,當然,也不是農村的主食。主要是從前在臨沂農村,每年大忙時,就是夏季麥子收穫季節,人們忙於收麥子,沒多少時間做飯,就事先攤上一大堆煎餅,麥收時餓了,就用開水一泡,就著鹹菜當作一頓飯吃了。在休息一會繼續收麥子,這樣的生活要一直持續到收完麥子為止,要不是當時的條件不好,又有誰願意吃又乾又硬的煎餅。本來煎餅剛攤出來很軟的,抺上醬在捲上大蔥是非常好吃的,要是配上別的也很好吃。當然,煎餅現在能配的食材更多了,想咋吃就咋配,吃的好,吃的香就行,是不是,各位愛吃煎餅的朋友們,您們說呢?您愛吃哪種配料的煎餅?


咖啡v糖


是這樣嗎?如果是這樣,那就對了。

咱不是山東人,可住的離山東也不遠,對山東的印象那大概就是泰山大漢趵突泉這三樣了。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能想象一個山東大漢坐在一張雕花細椅上,手裡端著一個鵪鶉蛋一樣的小茶杯喝功夫茶的那種樣子嗎?


國人的印象裡,都是沂蒙山大嫂正在圍著圍裙,低頭在就地的鍋灶上烙著大餅,一番煙熏火燎,然後一摞子大餅送到男人手中,然後那大漢左手一張餅,右手一根蔥,烙餅卷大蔥,嘎嘣蹦,脆生生,三口兩口進肚中……

話說俺山東人就好這一口,你管的著嗎?


蛙眼看天下


說煎餅乾我暫且同意,說煎餅沒有味道我就強烈不同意了。

煎餅是一種主食,作為主食,咱們來對比一下各地的主食你就知道煎餅多有味道了。

一般的主食有饅頭,大米,麵條,煎餅。如果在沒有菜的情況下,只吃饅頭和大米,我肯定咽不下去,饅頭太乾,噎的慌,新蒸的饅頭有很濃的麥香味,還能接受,一旦涼了,沒法吃了,即便再進鍋蒸過,味道也淡了。大米呢,不吃菜的情況下我能吃一小碗,再多不行了,難以下嚥。麵條倒是能吃一碗,但是倘若沒有拌菜,頂多吃一兩頓。

在這方面,煎餅就不同了,煎餅在沒有菜的情況下也能吃好幾張,要是那種很薄的煎餅,能吃一包,煎餅之所以能單獨吃,一是煎餅本身就是用五穀雜糧做成的,有小米麵,玉米麵,高粱面,豆麵等等,一些煎餅柔和了幾種雜糧,這些雜糧本身都帶有各自的味道,一般以甜味為主。而且,煎餅可以添加很多佐料,做成酸煎餅,鹹煎餅,五香煎餅等。

二是煎餅本身很薄,剛烙出來的煎餅入口即化,當然,部分小麥煎餅除外,能扯掉牙。但總體而言,煎餅還是很好入口的。

總體而言,煎餅在主食裡面算是味道比較豐富的了。而我之所以不怎麼吃,一是雖然是山東人,但地處半島中部,沒有吃煎餅的習慣,其次是因為煎餅貴啊,一張煎餅都在一塊五以上,一頓飯能吃五塊錢的煎餅,而俺們山東大饅頭呢,一塊錢吃的飽飽的,兩塊錢撐的不會走了,便宜,得勁!


山東味兒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點:任何一種傳統的食物,它能夠長期流傳下來,一定有它的理由。

煎餅特別幹,這一點我同意,但這也是煎餅的最大特點。就因為它幹,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不會發黴、變餿。如此一來,一次性地製作幾十斤,隨時食用,非常方便省事,這對於過去的勞動大家庭非常重要。

而且吃的時候,要用溫開水微微噴灑一下,醒一醒,煎餅會變得很柔韌,很好吃。

當然,煎餅也可以直接吃,但它又薄又脆,吃起來掉渣。另外,也可以用煎餅做皮,加入餡料,製成煎餅盒子,鍋中放油煎熟,很不錯。

至於煎餅的味道,這個要由它的製作原料來決定。

單純玉米麵的煎餅,口感和味道都比較差,吃在嘴裡粗粗的、渣渣的感覺。如果加入一些黃豆或者小麥粉,滋味會更豐富、更香美。

煎餅對於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今天已經不太好理解了。七十年代,物資短缺,糧油實行供給制,未成年人每個月好像是二十七斤的定量。其中有二十多斤的玉米麵,算是粗糧。另有幾斤小麥粉和大米,算是細糧。用玉米麵粉做成的窩頭,難吃得要命。一個變通的好方法,就是把玉米麵製成煎餅,也算是粗糧細吃、調劑生活了。

現在市面上賣的煎餅,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很長時間都是柔柔軟軟的,不會變幹變脆,這個有違常理,令人疑慮,不太敢吃。另外,好好的煎餅,有些商家偏要弄成甜味的,比較討厭。


於左


煎餅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的起源不好說,也不知是誰發明的,但肯定是與戰爭和勞動息息相關。

在用料上有講究,有純玉米的,有小米的,有地瓜粉加玉米或小米加玉米的,還有加黃豆的,小米加麵粉,玉米加麵粉,現在還有紫薯的。各式各樣。當然是以玉米和小米為主。我小時吃的最多的是純玉米的,將玉米用石磨磨碎,後放入水發泡,再上石磨推成糊狀,然後在加熱均勻的鏊子上攤制而成。

感覺新攤的煎餅挺香的,就是各種鹹菜,小炒,大蔥衷醬 ,味道挺美的。當然外地人打小沒鍛鍊,吃不慣,畢競考驗人的咬合為,可以吃軟一點的。

現在,山東人還是吃煎餅,出來工作多年,挺想的,吃的是一份感情,是打小對老家,對媽媽的一份想念。




半步天


小時候也沒感覺多愛吃,就是跟饅頭、火燒一樣是主食。

但是還是有兩次感覺好吃,第一次大概五六歲,我家住在山下,深秋的一天,跟幾個鄰居的小夥伴到山上去玩,看到掛在柿子樹上有一些紅透了的柿子,年齡大一點的小夥伴摘下來,送給了我一個。

我拿著這個晶瑩剔透的紅柿子就回家了,這時候我媽正在攤煎餅,看我拿著紅柿子,笑著說:我給你攤一個柿子煎餅。過去快三十年了我仍然能回憶起,那天上午,柿子煎餅的味道!

第二次大概有七八歲了,去奶奶家,恰好大姑來了,給奶奶拿來了很多煎餅。我們小時候吃的煎餅,是把玉米用石碾碾碎,然後用石磨磨成糊糊狀,再用小鏊子攤成煎餅。所以在我們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石磨,有鏊子。但是石碾每個村只有幾個,全村人公用。我記得當時我們村有五個石碾。那次我大姑拿去的是麵粉混合玉米糊攤的煎餅,第一次吃到這種煎餅吃了七個。奶奶害怕了,不讓我喝水,怕撐死。

後來離開了農村,離開了故鄉。所在的城市沒有了煎餅,但是回到老家總是會買幾包機器煎餅。沒有了燒柴火做的石磨小鏊煎餅的香味。

哪是吃煎餅,是習慣、是農村、是童年。




lovintry


這句話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山東煎餅乾是幹但是味道不錯。

現在山東濟寧這邊煎餅的用料是小麥粉,用玉米麵的比較少,用玉米麵的時代是在比較貧窮的時候,至於小米麵更是奢侈品了。

說沒有味道,那是沒有吃過山東煎餅。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如果到過曲阜旅遊或到過山東旅遊,一定要買山東特產-菜煎餅帶回家。菜煎餅的餡料一般有花生,黑芝麻,蝦皮,如果喜歡吃辣的可以買放辣椒的。

吃煎餅可以鍛鍊牙齒和嘴部的肌肉,促進胃的蠕動,加速消化吸收。現在很多90多歲的老人還很喜歡吃煎餅,就是因為煎餅的保健功能。

記得以後不要再說山東煎餅沒有味道了。



今史


真逗誰提問的。。。特別幹。。。沒有味道。還會打你幹嘛?自己去看看吧。。。腦質是個好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