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海戰中,英國海軍為何被日本海軍吊打呢?

岩石龍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發生在1941年12月10日的馬來海戰是太平洋戰爭初期的一場經典海戰,同時也是象徵著大艦巨炮時代迎來落幕的標誌性海戰之一,在海戰史上航空兵對航行中的戰列艦實施攻擊並擊沉目標的首個戰例。很多人在解讀這場海戰時多會歸結于飛機相對於傳統火炮戰艦的機動優勢。以筆者所見,英國海軍在馬來海戰中的慘敗,無論從戰略層面,還是從戰術層面都應該歸咎於英國人自身的戰略誤判和輕敵自大。

馬來海戰中,日軍九六式陸攻冒著防空炮火逼近“威爾士親王”號投放魚雷。


在1941年時,英國正處在二戰中最艱難的時期,儘管德國入侵蘇聯解除了本土遭遇入侵的危險,同時在大西洋上取得了擊沉“俾斯麥”的勝利,但丘吉爾肩頭的壓力並未減輕多少,德國海軍的狼群依然在大洋上肆虐,隆美爾在北非的節節勝利更讓英國如坐針氈,因此,英國的戰略重心仍在歐洲,而對於遠東太平洋地區,英國有些鞭長莫及,更多地希望通過綏靖主義政策安撫日本,錯誤地誤判了日本人的開戰企圖,甚至在1941年10月,英國認為在德國擊敗蘇聯之前,日本不會對西方開戰。

“威爾士親王”號是第一艘在航行中被飛機擊沉的戰列艦。


隨著日本侵佔法屬印度支那,遠東局勢日趨緊張,英國著手加強遠東防務。英國海軍部計劃向新加坡調集4艘舊式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和2~3艘航空母艦,但丘吉爾仍對遠東形勢保有樂觀態度,最終只批准調動“威爾士親王”和“反擊”號2艘主力艦和光輝級航母“不撓”號前往。不巧的是,“不撓”號在加勒比海不慎觸礁,需要入塢修理,未能成行,雖然英國海軍又調老舊的“競技神”號航母前往增援,但由於航速緩慢,在戰爭爆發時還在半路。不過,在丘吉爾心中,2艘現代化主力艦的存在足夠對日本人起到威懾效果。當然,英國人也清楚,憑藉2艘戰列艦還是無力抗衡擁有10艘戰列艦和6艘航母的日本海軍,真正在西太平洋對日本起到遏制作用的還是駐泊在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讓倫敦海軍部萬萬沒想到的是,美國艦隊在開戰之初就被打癱在港內,而這招還是日本人從英國海軍那裡學來的。可以說,英國在遠東的軍事部署在很大程度上輕視了日本的野心和實力,在戰略上犯了嚴重的錯誤。

Z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自己觀點的錯誤。


在戰術層面上,身為Z艦隊司令的菲利普斯中將在戰術決策和作戰指揮上同存在輕敵之嫌。作為一位深受傳統海戰思想影響的海軍軍官,他堅信飛機無法對主力艦構成威脅,儘管塔蘭託奇襲和剛剛發生的珍珠港奇襲都已經證明了航空兵的威力,但畢竟都是在港內駐泊狀態下遭遇突然襲擊的結果,而在馬來海戰之前,確實沒有一艘主力艦在航行中被飛機擊沉。菲利普斯很清楚日軍在印度支那部署有航空兵部隊,但他認為憑藉2艘戰艦的防空火力和機動可以擊退任何來自空中的攻擊,而他更在意的目標其實是小澤治三郎指揮的南遣艦隊(以5艘重巡為主力)。正是由於對日軍航空兵的輕視,菲利普斯才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率Z艦隊出擊攔截日軍登陸艦隊,結果落入了日軍航空兵的陷阱,來自元山、美幌、鹿屋航空隊的80餘架九六陸攻和一式陸攻向Z艦隊發起連續攻擊,用炸彈和魚雷將兩艘鉅艦葬送在大海之中。實戰表明,“威爾士親王”號上的133毫米高平兩用艦炮並不適合對付高速空中目標,而2磅炮和防空火箭的作戰效能同樣不佳,在此次海戰中英艦的防空火力僅擊落了4架日機。

遭日機攻擊後即將傾覆沉沒的“反擊”號戰列巡洋艦。


假設“不撓”號沒有觸礁而如期進駐新加坡,那麼馬來海戰恐怕就會是另一個結果,這艘新型裝甲航母搭載有“管鼻燕”和“海颶風”戰鬥機各一箇中隊,可以為Z艦隊提供充分的空中掩護,也可以擴大搜索範圍,提供早期預警,使菲利普斯更好地捕捉目標和選擇戰鬥時機,從而避免兩艘主力艦被日本岸基航空兵圍攻至死的結局。可惜,歷史已經無法假設了。

“不撓”號是1941年10月服役的新銳裝甲航母,可搭載約50架艦載機,而且具有優良的抗打擊能力。


崎峻戰史


馬來海戰是發生在珍珠港事件之後的一場海戰,是因為當時日軍發起了對東南亞的進攻,英國為了保護自己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便派出了一支“遠東艦隊”,這支艦隊的旗艦就是“威爾士親王號 ”。這是一艘戰列艦,還保留著一戰時期鉅艦大炮的設計理念,雖然說這支艦隊實力不弱,但是面對的卻是當時強大的日本海軍。

1941年12月,也就是珍珠港被偷襲不到兩個月,日軍當時已經出兵東南亞,菲律賓也已經淪陷。當時的丘吉爾是已經對日本宣戰,對於當時的英國而言,東南亞和印度至關重要。因為英國本身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兵源來支持同德國的戰爭,所以英國非常需要印度這個殖民地的幫助,為了保住印度,英軍不得不保住當時的東南亞。

12月10日,英軍艦隊來到了新加坡海域,很不幸的是它們被日軍偵察機發現。當一波波的日軍飛機襲來的時候,英軍才明白什麼叫做只能被動挨打。沒有護航飛機的英國軍艦,幾乎被當作是活靶子。可以說這一場海戰,徹底宣告了戰列艦時代被航母時代所取代,從那一場海戰開始,美軍正式將艦隊由航母為中心劃分。

事實上一戰結束之後,唯一一個重視航母發展的國家就是日本,據相關記載,日本海軍曾經做過不少次關於戰列艦和航母的討論,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戰列艦無法同航母相比,因為航母的艦載機可以帶著炸彈飛上千海里,而戰列艦的艦炮做不到,精準度也不如人工投放。雖然這會讓飛行員受到危險,但是日本人沒有西方的那種人道主義思想,對於他們飛行員不過是消耗品。正是這種思想,才導致二戰前日本致力於航母發展。


小司馬遷論史


馬來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z艦隊被日本空軍吊打,這之中的原因包羅萬象,軍迷津津樂道的無非就是航母時代到來、鉅艦大炮主義終結。這其實是老生常談了!小編有一些自己的觀點和大家分享。

英國Z艦隊包括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

和4艘護航驅逐艦,原計劃還有一艘光輝級航母“不撓”號參戰,但是天亡大英帝國,這艘原本用來提供空中掩護和偵查的航母在印度洋擱淺,只能憤憤退出Z艦隊。

沒有航母的掩護其實還不算什麼,畢竟英軍在遠東有無數的殖民地,馬來半島、婆羅洲的基地都可以為海上艦隊提供支持。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偷襲戰的日軍戰機正在起飛編隊,另一支又5000人組成的陸戰隊突襲了馬來亞的重要港口哥打巴魯,隨後日軍航空部隊進駐馬來半島,日軍的96式轟炸機甚至對新加坡的英國空軍進行了清洗。

此時的z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不妙,因為順著馬來半島南下的日軍很快就會出現在自己的背後,戰艦和岸上的日本陸戰隊作戰不是強項,因此菲利普斯中將選擇出海避難。他在這個時候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空軍支援、沒有馬來半島掩護的新加坡,就是z艦隊的刑場,最聰明的辦法就是撤退到印度,等到足夠的援兵到來再出擊。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說“丘吉爾”,這位雄心勃勃的首相顯然沒有把日本放在眼裡,要知道整個聯合艦隊都傾巢而出了,而他就派來4艘驅逐艦、1艘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這明擺著就是精衛填海的難度嗎。至少也應該順便加強一下遠東殖民地的陸軍和空軍力量。

菲利普斯中將號稱小拿破崙,但是從表現來看他不但沒有拿破崙的戰術眼光,更沒有一個指揮官應有的沉穩和戰術素養,它在不清楚馬來海海域敵我情況的條件下貿然北上,z艦隊完全就是一群蒼蠅到處亂闖,而整個馬來海四周都已經是日本航空隊的天下了,九六式、一式陸攻機從岸基機場起飛後在整個海域內搜索,殲滅菲利普斯的Z艦隊是早晚的事情。

既然首相不肯加強遠東的軍事力量,菲利普斯真的就只有逃走的份嗎?當然不是,作為一位精明的指揮官懂得如何創造對自己有利的形式。要知道,連日本人自己也不敢相信幾十架飛機能殲滅英國的精銳海軍力量(巨大勝利連山本五十六都不敢相信)。日軍正在集結以“近藤信竹”為首的戰列艦艦隊,企圖依靠兩艘金剛級戰列艦抹掉英國艦隊。

與近藤艦隊決戰是菲利普斯能獲得戰果的唯一機會

,但是絕對不能在敵機滿天飛的馬來海和中國南海與之決戰,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新加坡外海守株待兔,依靠婆羅洲上倖存的英國皇家空軍戰機做偵查(日本岸基飛機飛不到這裡),也就是與日本的角色調換一下,等待著日軍前來進行戰列決戰,憑藉威爾士親王號的10門14英寸主炮或許能取得戰果,扭轉東南亞形式都有可能。


利刃軍事


錯!英國海軍並不是被日本海軍擊敗的,準確的說英國艦隊是被日本空軍擊敗的,這是將戰爭由海軍決勝還是空軍決勝的進行思維轉變的節點。

當時由於受限於載重量與飛行速度的限制,空軍的戰鬥力確實是不強,比如以日本當時最先進的96式轟炸機,載彈量為\t60kg炸彈12枚或250kg炸彈2枚或500kg或800kg炸彈1枚或800kg魚雷1枚,這種攻擊力對於大型艦艇來說威脅確實不大,唯一能夠對戰列艦造成威脅的是那500公斤炸彈跟800公斤魚雷。但是呢,由於缺乏先進的瞄準技術,當時的戰機投彈命中率僅有2%左右,這使得戰機的投彈大多變成巨大水柱卻沒能命中戰艦。反過來呢,時速才300多公里的轟炸機卻成為戰艦的活靶子,比如以當時被日軍擊沉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這款戰艦有一分鐘發射一萬發炮彈的防空艦炮,在這種情況下,海軍與空軍的誰強誰弱還真不好界定。

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時英國的兩艘戰艦被日軍的空軍轟炸機攻擊,由於英艦沒有戰機護航,這使得日軍轟炸機可以悠哉的投彈,在英國戰艦防空高度外投彈,命中就當撿到沒命中也沒啥損失,最終日本空軍完勝英國海軍。從此,空軍取代海軍成為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


優己


英國妄自尊大,但軍情六處情報收集能力強。

預測,日軍將在遠東圖謀不軌。

英海軍部決定由最新銳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巡洋艦反擊號,航母不饒號組成Z艦隊。

菲爾普斯中將任艦隊司令,派駐馬來西亞,藉此嚇阻日軍。

該艦隊,赴遠東途中,開局不利,不饒號觸礁掉隊。

菲爾普斯率失去空中支援的二戰艦到達馬來西亞。

英海軍部,不知道那來的底氣。

自我感覺良好。

認為沒有空中優勢的Z艦隊,能唬住日軍。

日海軍實力不容小覷。

開戰前就擁有十多艘航母。

掌握了制空權。

失去了制空權的戰艦,是戰機的靶子,只能被虐。

日軍偷襲珍珠港大獲全勝。

隨即劍指東南亞的英美控制地區。

菲爾普斯中將,冒然率領艦隊出擊,與日海軍對決。

日海軍胸有成竹。

大批日海軍航空兵,駕戰機攻擊該艦隊。

在蝗蟲般的日機攻擊下,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被擊沉。

菲爾普斯中將戰死。

聲名一時的Z艦隊煙消雲散了。

故,時代進步。

若拿老套路作戰,必敗無疑。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這個吊打,是被日本的海軍航空兵吊打,換成當時任何兩條戰列艦/戰巡,都不會有什麼漂亮的結果。

z艦隊本身在派遣之初,就更多的是一支威懾性或者牽制性力量,指望它跟日本海軍的主力去對決,是無稽之談。

不過在馬來海戰之時,假如沒有航空兵,那麼主力去跟美國佬搞事的日本聯合艦隊,在此處留下的主力艦——兩條金剛級戰列艦(金剛還是英國佬賣給日本的)雖然經過改裝,但很明顯依然不敵z艦隊,反倒是進行夜間突襲,利用日方輔助艦艇優勢進行雷擊的勝算大一些。

而z艦隊慘遭翻車的原因,也不是什麼菲利普堅信飛機不能擊沉戰列艦之類的奇葩腦補,更多的是對日本岸基飛機能力的錯誤估計——九六式陸攻和一式陸攻帶彈航程都在2000公里以上,甚至逼近3000公里,而Ju 87 斯圖卡卻連1000公里都沒有(B1型只有550公里),Ju 88 也只在不帶彈狀態下勉強超過2000km(A1型),如果要考慮到在茫茫大海上搜索艦隊消耗的燃料,要對z艦隊進行攻擊似乎是難以實現的。

“日本人總不會比德國人還強吧”——然而有時候還真的強了。。。


37mmSKC30


說一句實話,我們必須要搞清楚那個時代對於航空母艦,戰列艦兩個派系之間你爭我奪。

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日本它分成戰列艦派和航空母艦派,因為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航空技術來講,別人不相信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能夠對大型戰艦造成威脅,他們攜帶的炸彈不能夠炸穿戰列艦的裝甲,他們又沒有辦法攜帶魚雷對敵方戰列艦進行進攻,所以所謂的用飛機去攻打戰略間,你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說這個攝像所有人都會笑話你。

但是正是因為戰爭的催化,使得航空科技突飛猛進式的發展,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多人沒有跟上時代,最終被時代淘汰掉,比如說日本內部的南雲中一,這個人就是一個堅定的戰列艦派,當時的三本五十六迫於無奈,只能夠讓他擔任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機動編隊的指揮官,最終釀成了大禍,也就是珍珠港的第三波進攻。

當然,英國方面雖然有奇襲塔蘭託這樣精彩的戰力,但是也有一些迂腐不化的戰列艦派,你比如說這個艦隊指揮官就是其中之一。

關於偷襲珍珠港,奇希塔蘭托實際上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但是很多人都不以為然,為什麼認為這些在港口內部被炸沉的,或者是打傷的戰列艦一個都沒動,你要是碰上激動的戰略艦,那麼說不定你這魚雷就夠不上了!(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畢竟我們去看一下英國使用的箭魚式魚雷機,它的巡航速度就特別慢,以至於每一次攻擊成功,都剛好夠上別人的速度打到對方的舵機,也就是剛好夠上別人的腳後跟兒。

所以說當時對於這些魚雷機和航空母艦上面的艦載機能否對於戰列艦有什麼影響?所有的戰列艦派都認為我們戰列艦很強,速度很快,所以你們飛機打不到我,我可以暴打你們。

這一點也體現在當時日本聯合艦隊內部,一開始都以為飛機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戰績已經隨時組建了另外一支戰略艦編隊,等待飛機上去騷擾以後,然後他們即刻開上去跟對方進行決戰!最後的結果就是戰列艦還沒開上去呢,飛機已經把一切事情全給解決完畢了!英國人傻眼了,日本人也傻眼了!

英國這一隻艦隊的指揮長官必須要為這一次的軍事行動付全責!國家把國之重器這一搜搜項鍊件交給你,並不是拿你過去送人頭的,而是說要你能夠保護住國家的利益!最後你讓這一隻戰列艦編隊脫離了航空力量的保護,直接開到公海上面,跟日本人航空力量對決,你這是送上肥肉給日本人吃!如果這個人活著到了英國照樣會被送上軍事法庭。

當然,對於英國來講,他們也沒有想到日本人這一次進攻會下這麼大的決心,你看新加坡那投降的11萬人明顯就是沒有料到戰況會發展到這個地步,沒有搞清楚日本人決心到底有多大,結果11萬人朝著3萬人投降了?

英國此時此刻的重心仍然還是保住他的大不列顛島,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派遣一艘受傷的戰列艦過來維護自己的海外權益!那一次圍殲俾斯麥號的作戰行動裡面,威爾士親王號可是真真切切的愛了幾發炮彈的。


漩渦鳴人yy


皇家海軍確實打不過聯合艦隊,合夥來也沒用,在航程1500公里、戰爭初期無敵存在的0及威力最大的魚雷構成的重航編隊面前,皇家海軍的戰列艦再多也無用武之地,只是日本自己也沒明白他的海空優勢有多大,扛大炮偷雞上癮,如直接硬剛,夏威夷、中途島早拿下了。


Springwind1


1。英國的戰略是本土大西洋第一,帝國的心臟印度第二.太平洋第三,日本戰略是西太平洋第一印度洋第二2主力艦隊英國是本土艦隊負責本土大西洋,其次為地中海艦隊第三為印度洋艦隊英國太平洋艦隊是一隻巡洋艦與驅逐艦充斥的四線艦隊而日本是聯合艦隊馳騁太平洋與印度洋!3馬來海戰豬腳是英國太平洋艦隊的威爾士親王bb以及前衛號bl以及幾條dd,日本的豬腳是近藤率領的ca護航登陸船團,由於聯合艦隊主力再其他地域執行任務因此戰鬥的主力落在日本海軍路基航空兵手上!4由於航母維修以及獅城遭到日軍轟炸因此實際英國艦隊五航空兵護航5英軍放空依賴的4寸乒乓炮攔截效率地下


游龍楚昭南


人的認識總是有侷限性,之前的勝利往往被視為經典被不斷傳承,也就形成思想的禁錮。人如此,國家如此,軍隊亦如此。英國、日本都是大炮鉅艦主義的受益者,雖然這並未影響它們對新技術的追求和對新戰術的探索,但骨子裡的東西是很難改變的。英國是最早使用航母的國家,但對航空兵主宰現代海戰的認識是極度懷疑的,即使塔蘭託的勝利也改變不了他們陳舊的觀念。日本要好一些,在山本的昌導下,航母及航空兵在二戰前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依賴大炮鉅艦的決戰思想也仍然十分頑固,後來的中途島雖然怪罪於運氣不好,但實際上與其決戰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日本的大和、武藏在整個戰爭中都無所作為,原因就是日本帝國海軍一直期望用它們進行決戰。如果中途島換個思路,以戰列艦打前哨,強突中途島,而以航空兵為主力重點對付美軍航母戰鬥群,則結果可能完全不同。當然這最終改變不了日本失敗的命運,但改變一場戰役的結果還是可以的。言歸正傳,馬來海戰其實沒多少可說的,就是一場航空兵的勝利,當英軍腦子裡沒有航空兵這根弦時,無論戰前他們經過多麼精心的準備,失敗都是不可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