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二胎家庭中最大的孩子的心理壓力?

simon0813


謝悟空

如何緩解二胎中老大的壓力?

隨著二胎政策的落實,許多父母正籌劃要二胎。

可是獨生子女對二胎孩子的抗拒,引發的心理問題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怎樣緩解老大的的壓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溝通與做好老大的思想工作,讓老大切身體會和理解二孩帶來的喜悅,更多的是快樂與陪伴。儘量在平常生活中,事事平等對待兩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不會因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而減少,老大原本得到的愛和溫暖不會改變。

在平時生活中,注意照顧老大的自尊心,不要隨意對老大發火,以免傷孩子的自尊心,應該心平氣和的進行交流。每個人都希望自已受到重視和關愛,尊重和重視對孩子的心靈成長具有很好的幫助。

儘量多照顧老大的感受,在家裡面,不管是那個孩子犯錯,要一視同仁,不要有偏見,他們都是孩子,都需要平等對待,都需要哄,家長應該多顧及老大的感受。

不管怎樣,做父母的用一棵偉大的愛心,去包容孩子,用父母的愛去感染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的心不俱孤獨,享受愛的溫暖,家庭的和諧。父母用無微不致的關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偉大的,是愛他們的,讓孩子們體會到自已在父母心裡是多麼的重要,多麼的可愛與喜愛。



有愛世界多美好


告訴你吧,緩解老大的心理壓力,最不該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是大的,要讓著小的”。


這句話,有百害而無一利:

1、讓大孩子覺得,因為弟弟(妹妹)的到來,自己受到了冷落。

本來,自己的家庭有爸爸、媽媽和自己,三口之家,很幸福。

但因為弟弟或妹妹的到來,讓父母的關心和關注點,發生了轉移,更多放在照顧小的身上,容易忽視老大,因此,會讓老大感到失落,心理失衡。

如果父母再要求,老大讓著弟弟或妹妹,讓老大感到自己的地位進一步被侵犯,雪上加霜,難免心理壓力增大,和父母對抗,對弟弟或妹妹不好。

2、這樣說,也不利於二孩的成長。

無論什麼事,無論怎樣,都要求大孩讓著小的,小的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

就要被別人讓著、就要被家人寵著,這樣的心理優勢,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因此,智慧家長要懂得,一切以事情的真實情況為準,儘量公平公正,不要有偏有向。


歡迎關注,可以免費諮詢哦!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之前在寶媽群裡看到有人問過類似的問題,有寶媽給出自己的妙招,就是偏愛老大。


我當時很不以為然,因為在任何的育兒書裡,給出的完美答案是對兩個孩子一碗水端平,按需分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我家大寶、小寶也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執不已。大寶騎一會滑板車,小寶看見了就說我的,我的。。。

我抱一會兒小寶,大寶也鬧著說媽媽抱我,抱我。。。

有一次,大寶用泡泡槍劃到小寶的臉了,小寶哇的哭了起來。我一邊哄著小寶,一邊批評大寶不應該劃小寶的臉。大寶覺得媽媽批評她了,也大哭了起來!


這時寶寶奶奶過來了,先哄了哄大寶,然後拿出來一本書讓大寶、小寶指認上面的數字。大寶不認識了,寶寶奶奶就悄悄的告訴大寶。

大寶響亮的說出來之後,寶寶奶奶再說,看大寶認識,小寶不認識吧,大寶比小寶聰明,小寶也聰明。

大寶顯然很享受自己被寵愛的感覺,心裡很滿足,對小寶也友善多了,不一會開始正兒八經的教小寶數數了!

可見,二胎家庭偏愛老大能有效的緩解老大的心理壓力,因為只有老大獲得父母滿滿的愛與尊重,老大才能不糾結父母到底是愛我多一些還是更愛老小。

老大才能在愛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有足夠的勇氣與精力去愛老小。老小接受到父母與哥哥姐姐充足的愛,才會明白體諒與包容,兩個孩子才能相親相愛!


所以,二胎家庭偏愛老大的確是解決問題的一劑良藥!


倆寶娜媽mn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認為二胎家庭要在培育老大上下功夫,讓老大成為領導者,老二成為追隨者。

要讓老大切切實實感受到,父母很愛自己,弟弟妹妹被抱在懷裡只是因為他還小,不是因為他得到的愛多。儘可能多給他擁抱、陪伴、親吻,如果父母不精心呵護,老大心底的潘多拉魔盒也許就會打開,產生恨意,有時一輩子也關不上。


要教給老大愛與分享的觀念,這是二胎家庭重要的課程。

老大的心理安全感特別重要,所以除了給他更多的愛和關心,還要注意不要縮小他的成長空間和自由度。比如,不要未經許可動老大的東西,家長不要擅自決定物品的使用權,這會讓老大感覺弟弟妹妹出生後自己控制權在變小。

不要給老大安排很多責任,讓他感覺有壓力。老大不會瞬間長大,不要強行讓他自己睡,強行讓他讓著弟弟妹妹,不要在兩個孩子有矛盾時永遠批評老大,不要沒完沒了的誇老二……



只有父母做得好,老大才會像爸爸媽媽愛自己那樣去愛弟弟妹妹。


青荷詩苑


二胎政策開放以後,有關如何平衡大寶二寶的問題,很受媽媽們的關注,不可否認,不管你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二寶出生的瑣碎一定會佔用媽媽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而大寶的受冷落,是必然的。

如果長時間這樣,大寶一定是會有情緒的,所以以後搶玩具、爭寵,都是肯定的。這個時候要是家裡人還是護著小的,在說大寶,孩子肯定會很難過。



我們可以從日常說:就是不停的給大寶洗腦。告訴她,媽媽愛他也愛小寶,但更多的還是愛他;另外,你看你的弟弟妹妹多愛你,他衝你笑呢,以後你比別人多了一份來自於弟弟妹妹的愛;還有你是一個好哥哥好姐姐,照顧弟弟妹妹照顧的真好。。。類似於這樣,讓他從心理上不排斥二胎的到來。

另外,從行動上給大寶安慰:

從前家裡所有的人都是圍著他轉,現在所有的人都是圍著小寶轉,他只能在角落裡看著,這種落差,成年人都很難接受,何況一個孩子;

所以,不要讓他呆在角落冷眼旁觀,讓他參與到照顧小寶的行動中來,扔個尿不溼,洗個奶瓶等等,他不會感到累,相反,他可以感受到樂趣以及和家人其樂融融的快樂~


豆小米媽媽說


二胎政策放開後,生了二胎家庭中弟弟妹妹出生後愛的喪失和愛的爭奪是很正常的,父母親千萬不要覺得對大的孩子有虧欠、想彌補,這隻會加重大孩子的喪失的心理感受和行為表現。另外,不要過分注重利益的公平問題,愛的喪失並不是什麼壞事情,如果處理的好,反而會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爭取,以及愛的分享等等,減少自私的性格特點。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愛是最重要的。一般情況下,大孩子有相關的這種表現時,父母先對孩子表達共情,問問孩子“是不是因為有了弟弟妹妹,感覺爸爸媽媽不夠關心你了?”然後給予一點解釋和承諾,“ 不會的,你也一樣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只是現在弟弟妹妹比較小,不象你這麼厲害能照顧自己。爸爸媽媽一樣愛你的”。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多關注多陪伴大的孩子,比如,平時就可以多抱抱大孩子,對他她的表現、要求及時反應,在照顧弟弟妹妹的時候,也可帶著大的,抱抱大的,跟大的聊聊天,都是非常有效的。


胡文生心理諮詢師


緩解大孩子的心理壓力,那就要明白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的原因在哪裡!

二胎政策放開以後,身邊的朋友們陸陸續續地都有了自己的二寶,這也就聽朋友們時常說起大寶越來越皮,甚至非常難管教之類的話。我常常會提醒她們:是不是父母忽略了大寶之後,孩子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博取父母的關注和愛!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如何二寶家庭對待大孩子才能緩解大寶的不良情緒。

首先,父母需要有一方及時關注大孩子,不能忽略他的存在,生活中並給予及時的回應!

再次,母親在給二寶靜心照顧的同時,可以儘量讓大寶也待在身邊,並告訴他:他在嬰兒時期像二寶一樣大的時候,每天是怎樣過的。時常講一些大寶小時候的趣事和囧事,讓大寶知道父母有了二寶也還是關心他,在乎他,記得跟他有關的點點滴滴!

最後,讓大寶的情緒適當地釋放出來,給大寶表達自己的機會,父母認真聽孩子說話,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

以上分享均為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予以指正!


少兒讀書吧


首先這個心理壓力是怎麼來的?其次,老大和老二她們中間相差多少歲,就拿我來講,我兒子今年五歲,女兒今年兩歲,相差剛好三年吧,也就是說在我兒子在兩歲多一點的時候,我就已經懷孕了,其實這樣的問題,頭條邀請回答過很多次了,你可以翻翻我以前所說的一些內容,這個心理壓力吧,我覺得是沒有的,因為孩子很簡單,他們會不由自主的去愛去關心,。

那麼?這些心理壓力是來自於哪裡呢,其實很簡單,來自於外界,我自己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當然只是作為參考

首先第一點就是阿公阿婆大叔大姐大嬸,還有其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他們說,哎喲、你媽媽有妹妹或者弟弟了,以後不會疼你了

第二個壓力是我在帶孩子過程當中所發現的,因為二胎孩子年齡會比老大要小很多,所以當小的一哭的時候大的自然而然的會被罵,被冤枉,因為我兒子吧挺調皮的,我8的時候和妹妹玩妹妹一哭的時候就會吵她,哎呀,你怎麼又把妹妹弄哭了?,後來有幾次無意當中發現哥哥根本就沒碰著妹妹妹妹自己想著想著玩兒著玩著他突然就哇的一聲哭了,哭的還挺像的,如果不是我親眼看見我聽見女兒哭了,首先第一反應就是罵兒子。所以這第二個壓力就是來自於家長的,不信任何,和客觀偏見。

第三一個就是買玩具,當我沒有女兒的時候,我兒子的玩具我是想買就買,有的時候甚至不看價格,只要是她喜歡我就會買了,有了女兒以後吧,那就得考慮考慮了,考慮的原因,首先有兩點。第一就是沒有了,女兒之後資金緊張了,第二個是女兒,長大了之後哥哥買東西,她也一定要買,但是有的時候吧,你會覺得,哎呦,我兒子玩具挺多了呢,不給兒子買給女兒買吧,在這種環境下,兒子心裡會怎麼想?這也是孩子的壓力,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也說的挺多的,但是可能仔細看的人沒幾個吧,總之一定要平衡,孩子之間的關係,大人要做的是平衡,是你自己去平衡,孩子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你用物質來平衡,他們倆之間的關係,


8月9月10月


二胎中老大的心理壓力,是生物生存資源競爭的本能,孩子一定會有這樣的焦慮與本能,只是父母要有這方面的準備和關注,更要有所在意。

家裡有了二寶之後,大寶有兩個需要的加強被激活了,一精神方面:對父母的愛的索取加強了,更加希望父母對自己的注意力多一些,二是物質方面的滿足被加強了,期待獲取的更多,起碼要公平。

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與其緩解大寶的種種壓力,不如更好的利用這樣的契機,來落實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注意力已不在緩解老大的壓力上了,而是在更好的幫助這個階段的大寶的成長。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儘可能的學習生存所需的一切,即如何與環境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自己相處的問題。

一、與環境相處:有了二寶之後,是大寶首先要學習的第一課。這樣的家庭環境,父母都要提前告知大寶的,給他心理準備和進行疏導。家庭是社會關係裡的最小生態環境,家庭3.0時代步入4.0時代,家庭關係的維度也就變了。無論父母還是孩子,對於這樣的變化,是需要大家一起來學習適應的。父母是家庭的建設者,父母要學習,大寶是家庭成長的組成部分,父母更要教孩子,如何對待這樣的變化,提升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與他人相處:關係的處理,是一個人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有了二寶了,家庭的重心發生了變化,家長很自然的把對大寶的注意力給到了二寶,可能會切分的很不科學,父母除了要注意到二寶的需要,也要隨時暗示自己,家中的大寶也需要關愛。同時要告知大寶,再加入家庭的二寶,父母會更加的辛苦,沒有大寶二寶的時候,父母都很輕鬆,試著把大寶的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移到體貼和認知這個家庭。

三、與自己相處:大寶有了對家庭環境變化的感知,有了與他人相處關係的認知之後,父母更要從孩子自身出發,幫助大寶學會自我成長。在二寶來到之前,父母要提前給孩子上好這堂課,讓孩子的兩個需要被激活之後,依然有能力控制住自己的不安,學會自我控制。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去理解父母,理解家庭裡的關係變化,即便成長的過程會有不開心的時候,但這也是大寶成長過程裡的一堂必修課。

未來社會的競爭會更加的白熱化,應對各種問題的抗壓能力,將是一個人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心理壓力的訓練依然要與身心的健康進行掛鉤,抗壓能力的訓練才落地到了孩子發展的真實需要上。

其實這三個相處能力的修煉,又何嘗不是我們成年人的基礎修煉呢?


面向孩子


大寶壓力的來源

在二寶出生前,我們向大寶描繪了一個美好的未來:寶寶,在不久的將來,你將有一個小夥伴和你一起愉快的玩耍,你將有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體驗。當你的二寶出生後,你的大寶心裡卻在想:這就是爸爸媽媽說的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嗎?這個隨時尿尿、隨時哭喊的寶寶佔據了你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對我來說叫做“愉快”嗎?接著,他使用他僅會的那幾種方式和二寶玩耍:和二寶玩扔東西遊戲,你向他吼說打疼了二寶;他用毯子和二寶玩躲貓貓,你向他吼說蓋住了二寶的臉和眼睛,嚇到了二寶;他給了二寶一個擁抱,你向他吼說,摔到了二寶。大寶完全懵逼了……

如何減輕大寶的壓力

第一步:建立兩個寶寶之間的聯繫。二寶需不需要保護?當然需要。但是解決這個問題正確思路不是用條件放射般的不滿、憤怒甚至攻擊性的語言或行動去將他們隔離開來,從而保護二寶免受大寶的“騷擾”,而是要教會大寶如何與二寶互動,父母要有耐心,告訴他怎麼做,向他示範,並鼓勵他與二寶互動。

第二步:參與並監督他們之間的互動。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父母要在身邊陪伴,參與並監督他們之間的互動,如果發現大寶要“侵犯”二寶的話,把二寶抱起來,並用玩具、零食、唱歌吸引大寶的注意力,千萬不可直接對大寶進行一連串的呵斥,因為呵斥可能會激發大寶攻擊性行為。

第三步,建立不當行為的反饋機制。每次發現大寶打二寶的時候,一定要迅速處理。把大寶抱開,和大寶進行交流,嚴肅的告訴大寶,動手是一個壞習慣,爸爸媽媽不喜歡動手打人的小孩,向他示範如何和小朋友進行肢體接觸,並讓他實踐。建立這樣的反饋機制,並不是為了懲罰大寶,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告訴他,打人是不被允許的。

第四步:建立正確行為的反饋機制。和不當行為一樣,正確的行為也需要通過反饋機制來加強。當大寶溫柔的和二寶玩耍的時候,要及時給予正面的評論,告訴他做的不錯,並表現出驚喜的表情,可以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和甜蜜的吻。

第五步:注意與大寶溝通的措辭。不要將所有的不便行為與二寶聯繫起來。“妹妹還在睡覺,所以我們不能出去玩”“安靜點、別吵到弟弟了”“等我給弟弟換好尿布,再幫你”等說法不推薦使用,正確的說法是“媽媽現在正在忙,等下媽媽再帶你去啊”“再等幾分鐘媽媽就幫你啊”同時要多體諒並安慰大寶的失落,告訴他你理解不能立即滿足他要求的感受,大寶如果能體會到父母懂他的感受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吸引父母注意力的要求了。

第六步:讓每個寶寶都感覺自己都是獨一無二的。儘量避免將兩個寶寶進行比較,即使是出生體重、誰先學會走路、誰先學會說話等看起來無關緊要的方面,因為孩子會將這些比較結果看作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同時,要抽出時間與大寶的獨處,和大寶一起玩遊戲,或者帶大寶讀書都是不錯的選擇,讓大寶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獨享的愛。

第七步: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是父母的映像。父母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許多家長經常說,我們儘量不會在孩子面前吵架,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但是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並沒有解決矛盾,只是在掩蓋矛盾,孩子是很敏感的,他能體會到父母的情緒變化。所以正確的思路是父母要相親相愛,互相包容併為打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而共同奮鬥,因為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的孩子身上也一定會散發出愛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