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一些國人突然就不愛生孩子了?

不愛說話的內向者


我侄女現在三週半,據她媽媽粗略估算,從她出生那一天到現在,花了至少十萬人民幣不止了。

光生她就花了一萬多,本來是順產,順了十幾個小時沒順出來,醫生說孩子頭歪了,順不出來就缺氧了,要立馬剖腹產才行,然後順轉剖,當時她媽媽都開了八指了,等於受了兩次罪。然後生了她之後,他媽媽在家全職照顧她,生她之前她媽媽月工資是四千塊錢,懷孕之後就辭職了,到現在為止,已經四年多沒有上過班了。工資損失至少十五萬。

出生後奶粉,尿不溼,玩具,衣服,各種亂七八糟的,一年下來基本三萬左右,還不算生病住院。

今年夏天三週了,開始上幼兒園 ,農村裡非常普通的幼兒園,每個月六百五十塊錢,如果午飯在幼兒園吃,每個月再多交一百五十,如果需要校車接送,一個月再多交一百五十元。這只是剛開始上學,以後還有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什麼的呢。

養個孩子真心不容易,我弟弟一個月四千多的工資,真心養不起他的一家三口。不過今年春天意外懷了二胎,他倆準備偷偷去打胎的,後來我媽聽到風聲給勸了下來,承諾二胎他們只管生,以後養的費用她和我爸全出,生下二胎後先給八萬塊錢用兩年,手術費也我爸媽出,這才同意不打胎了,正月初一預產期,我很快就又有一個大侄女了,以後過節過生日什麼的,都要掏雙份錢了。


流入大海的魚


為什麼不愛生孩子,我來告訴你

第一,結不起婚

第二,生不起

第三,養不起

第四,幼兒園進不起

第五,讀書讀不起

第六,找工作找不著

第七,要成家房子買不起

第八,要是病了看病看不起

第九,食品有毒還買不起

第十,就是死了以死不起於是都不愛生孩子了。


飛行大道1


我三十歲的時候要了一個男孩,剛讀高三。

四十歲的時候想一想,MD別老實,還生一個吧,又是一個帶把的,罰了一萬塊,聽說還沒有罰完,但是我不願意交了,可惜後來吃虧了,剛讀一年級。

現在咱們算一算這兩小傢伙一年花掉多少錢,大的學費不貴三四千,伙食費幾百元一個月,各種其他開銷幾百元一個月,大概一年花個兩萬多吧,很節約了吧。小的那個,我們不符合條件,讀私立學位,六千八學費(實驗班一萬二),中午吃飯一千八,午睡一千二床位,我想,看起來一年不花個兩三萬多是不可能的。

現在問題來了,就算給父母一毛不拔,就算孩子健康一分不出,就算自己用辣椒醬拌飯,就算不供房,就算自己健康不花錢,就算親戚有事一分錢不幫襯,假如是一萬月薪,單單孩子學習支出就要花五六萬以上,在一線城市光房租就是三四千的地方,大家去算算,一年到頭還有回家的路費嗎?

哈哈,養個孩子不容易,不像我們讀書的時候了。要是我沒看錯,很快了就有一股力量會想盡辦法讓孩子讀私立學位的,未來讀書更貴,更加養不起孩子了。

所以,個人建議,收入不超過二十萬一年,最好生一個好了,男女都一樣。


老龔說勢


沒必要找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真實原因就一個:生多了養不起!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

1、出生前各種檢查和營養費用。1 萬元不多吧。

2、住院出生花銷。按現在的醫院收費水平,1萬元能夠嗎?

3、幼兒時期奶粉錢。奶粉尿布加營養品,一年2萬不多吧,三年就是6萬元。

4、幼兒園費用。上了幼兒園,吃飯、學費、贊助費,一年2萬元,三年又是6萬元。

5、小初高花銷。吃飯、衣服、輔導班雜七雜八加在一起一年最少2.5萬吧,小、初、高12年就是30萬元。

6、大學花費。學費、吃飯、路費加上買衣服、 談戀愛,四年下來最少10萬吧.

7、找工作花費。想找個好工作,不花錢行嗎,估算5萬有點太摳門吧。

8、買房子。上班以後馬上結婚,買個房子再加上裝修最少100萬吧。

9、結婚。置辦傢俱、彩禮、請客,最少也得20萬吧。

10、代步工具。孩子上班得買輛車吧,保守點,就算10萬吧。

以上費用,還沒算孩子小的時候有個小病小災的打針吃藥住院開銷,就這已經189萬元了!再加上生病、旅遊以及其他額外支出,養一個孩子最少需要200萬元!

再算算你們兩口子的收入,就按普通家庭算,家庭年收入10萬元,不吃不喝20年才夠養活一個孩子!可是,你還得贍養父母,還有必要的人情往來,還要留點錢養老。這麼一算下來,天天就著蘿蔔纓子啃饅頭,養一個孩子都快要了老命了,還想生二胎?你拿什麼養?難道讓孩子喝西北風長大嗎?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我家姊妹四人,全靠父親幾十塊錢死工資過日常生活,母親是位家屬工,我們住在父親單位分配的舍宿區,廠內設有對家屬的免費幼兒園、醫務室、理髮室、浴室,糧油肉、煤球、棉布等都是按人口計劃供應的,幾乎全國統一價格,父親大小病的醫療費由廠裡全包,母親和我們看病都有合作醫療卡。

那時的我們上校唸書,都是信馬由韁,家長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成績,穿衣服反正是"老二穿老大穿小的衣服,老三接穿老二的,老四的穿穿縫縫又三年"。

寒暑假我們初高中的孩子還能在父親的廠裡做做臨時小工,掙些自己的學費和貼補家用的錢。

從上不難看出,我們的父輩在住房、教育、醫療和吃飯上不用太操心,孩子的多與小就是添加幾雙碗和筷的事情,可以說父輩那代人是無憂無慮的過著自家愜意的小生活。



老夥計61322


以我為例,我今年36歲,26歲時生了我的第一個孩子,我就開始在家照看孩子洗衣做飯。時隔兩年半,大閨女還沒上幼兒園,二閨女出生了,又開始了我的漫長的帶娃生涯。好不容易熬到老二上幼兒園,我32歲了,迫於老人的壓力開始準備三胎想要一個男孩,一年後兒子出生了。到今天兒子還有一個月,就三週歲,開始上幼兒園了。

整整10年,我的大好青春,全浪費在生娃,帶娃上。十年前,我月工資七八千,也算的上是白領的薪酬待遇了。從10你前的,穿名牌,用名牌,戴名牌到現在的為自己什麼都不買,基本上自己不消費。所有的開銷都圍繞三個孩子,吃,穿,上學,補習班,一年下來也是個龐大的數額。十年前的我,也算的上亭亭玉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現在的我被三個孩子累的,妥妥的一大嫂級別。



我是一個80後,小時候也是過過苦日子的。現在的生活自然不覺得苦。看到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到覺得很欣慰。但如今的90後,將代替我們這一代80後,成為生育的主力軍。但90後的童年,少年,乃至現在的成年人的生活,都是無憂無慮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少爺待遇。上班賺錢了,可能剛夠養活自己。自己的生活才剛剛旅順。父母為他們買房,娶妻,基本會傾盡所有。自己再要個孩子,年輕的妻子沒有經驗,可能需要父母一起幫忙帶娃,一大家子的生活支出都壓在,年輕的丈夫身上他肯定吃不消的。日益見長的柴米油鹽,生活用品,醫療費用,孩子的學費,驚人的房價,等讓年輕一代望而生畏!



W大愛無疆H



正當準備去上班,看見這個問答忍不住說幾句。以前計劃生育,大家都想方設法,不遺餘力的想多生一個。公職的怕丟官,偷生一個抱給別人。農村人講究養兒防老,就是小品(超生游擊隊)描述的那樣。突然之間,身邊的人對二胎不在津津樂道了,奇怪!抬頭一看房價,幼兒園的費用,生病的費用,讀書的費用。數座大山壓來,哪個還能順暢的喘氣!

我二舅在鄉鎮時候,說一定要生個娃,不要讓咱家斷了後。去成都省帶了一段時間的娃娃,我問他,現在放開了,再生一個男娃嗎?他好像忘記了自己的話,生什麼生!也許是城裡生活的艱難改變了他的態度和生活。

現在在農村就生,君不見大街過來過往的白髮蒼蒼的老年人揹著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看著都讓人心酸。農村人說生女是槓上花,生兒是槓上炮!喜歡打麻將的朋友都知道什麼意思。久違的彩禮又出現了。女娃娃出欄快!請原諒我用出欄這個詞。感覺經濟不好的農村人生娃娃就像養豬。國民的素質能上去嗎?萬惡的房地產炒房團!

要出門了,沒有草稿,直接回答!謝謝


哭疼老叔昏壓


之前有數據顯示,東北成為全國最不想生孩子的地方。

東三省的生育率,分別為0.73、0.74、0.75,不僅在全國墊底,而且比全國平均線1.18還差一大截,甚至比被稱為“少子”的日本1.41還低。

為何會有這樣的人口危機?

首先,東三省的重工業地位曾是中國城市化最高的省份,因此也是推行計劃生育最嚴的地方。

其次,經濟的下滑,房價的上升,年輕人身上無形的壓力,也會抑制生育率。

最後,家庭觀念的意思,眼下的生活最重要,下一代的事情下一代解決。


五味社


作為一名女性,我從女性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經濟問題。高房價下,生一個孩子還好,如果生兩個,長遠來看,至少要四居室,購房換房會大大增加生活成本。孩子的衣服零食,醫藥費,學費,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再加上假期旅行,將會是一比巨大的費用。很多普通家庭負擔一個已經夠累,兩個孩子是很多家庭不敢想的。

第二,女性的社會問題。目前社會對女性普遍來說是不公平的,很多女性面試的時候,會被問及婚育問題。所以職場對於婚育年齡段的女性是有偏見的,女人生孩子的時候可能會丟了工作,而且整個社會,對全職媽媽甚至是帶點歧視的,所以很多女性不願多生孩子。更何況還有很多喪偶式的家庭。

第三,家庭教育問題,雙職工家庭裡,普遍是老人幫忙帶孩子,隔代教育也是個大問題。

而且,目前孩子都是離不開大人的視線的,上學放學的接送等等,一個孩子耗費一家人太多的精力,太疲憊了。

目前二胎政策放開,生孩子的主力軍要麼是非常有錢的,要麼是農村的。我也是農村出來的,目前很多農村重男輕女傳宗接代思想嚴重,大部分農村人養孩子的原則是吃飽穿暖就行了,在教育培養上不會投入太多精力


我來給你說個事兒


自從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7年中國的出生人口為1723萬,比上一年減少了63萬,下降了3.5%,這組數據不僅讓國內的媒體、公眾炸了鍋,香港同胞同樣是著急啊。

有媒體就報道,“港媒稱中國應鼓勵生育:直接發放補貼或給父母減稅”。

甚至連外國人都熱心地來建言獻策了英國《金融時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外媒對中國出生人口減少進行了報道、分析和提建議。

確實,相對於以前,現在二胎放開了之後,貌似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人口井噴情況,反而是一些80後們,不著急生孩子,甚至有些不打算生孩子了。

就拿我身邊舉例,年過30卻沒有生育意願的女性,佔了相當一部分。

跟幾位未婚未孕的朋友交流,可以一窺他們的所思所想。

R先生,是我的工作合作伙伴,有女朋友,雙方都已買房,未婚。兩人打定主意要丁克,對父母的催婚和催生,都採用拖延戰術。R先生和女友想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他們有強烈的自我實現的願望,不管是事業上還是生活上,都想盡力自己過好。

R先生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個小公司,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創業,加上他與女友雙方都要還房貸,經濟上壓力也不小。再加上平時想看個演出、會下朋友,創業初期,R先生一度自嘲靠花唄過日子,每月吃土。沒有心思更沒有意願生娃,也不指望生娃養老。

現實情況是,作為適齡的生娃主力的80、90後,其中一部分人恐怕對所謂的生娃引導政策,並不感興趣……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80、90一代的個性化色彩更濃,家庭關鍵漸弱,多樣化的生活方式也被接納,另一方面,不管有沒有生育意願,經濟條件都是生娃的重要考慮因素。

房價就不說了,多了都是淚,即便不買房,孩子教育費用也是一筆大開支,如果父母雙方都有工作,長輩也無法帶孩子,那麼請家政帶孩子的費用也不少。就算錢夠,沒人幫忙看孩子,請保姆也是非常費心費力的事兒。

總之一句話,生娃之後,父母自動變印鈔機,孩子就像碎鈔機,畢竟,隨隨便便散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父母,誰不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