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當時已經全部撤軍,吳三桂為何還要對明室趕盡殺絕?


吳三桂對明朝皇室趕盡殺絕,不過是向清王朝表忠心而已。

明朝覆亡以後的歷史上,像吳三桂這樣的前朝重臣,雖然降清,但是對於清朝到底會怎樣對他們,他們心裡是沒有底的。於是,這些降官拼命地巴結清朝,在對待前朝的問題上,甚至比清朝皇室更狠,更絕。

看一看當時其他的由明朝投降清朝的降官,就知道吳三桂的做法絕非個例了。

比如使後人深惡痛絕的孫之獬,這個人投降清朝以後,為了在新主子那裡表忠心博好感,這廝給清朝提出了一個非常歹毒的計策,就是要求漢人像狄清那樣,實行剃髮易服,這個策略與清王朝不謀而合,漢人亡天下的悲劇就開始了。千年華夏衣冠自此毀於一旦,後人無不痛心疾首。

還有清初的猛將李成棟,這廝先後在李自成、南明、清朝三方做過大將,在李自成與明朝那裡無甚建樹,投降清朝以後反而成為一方猛將,並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嘉定3屠,斑斑劣跡,其兇殘程度甚至連滿洲八旗都自愧不如。

反觀吳三桂,吳三桂和幾乎所有降清的明將一樣,降清以後,發揮非常顯眼。在追隨滿清擊殺李自成,以及攻擊南明的時候,吳三桂勇猛異常,自告奮勇、甘爭先鋒。從山海關一路打到雲南。為清朝平定了半壁江山,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成為清朝少有的異姓王之一。

吳三桂雖然封王,但是掩蓋不了他是降將的事實。在吳三桂的意識裡,只有將事情做絕,才能夠獲得清王朝的足夠信任。於是,他率軍進入緬甸,俘明朝遺脈,擊殺永曆皇帝。這自然也就成為了吳三桂獻給清王朝的重要禮物,因為,沒有什麼比弒原主子,更能向新主子表忠心的事了。


蘇綻


吳三桂是個反覆無常的人,他深知這種人難以得到信任,他當時在李自成的壓力下才向滿清借兵,卻被狡猾的多爾袞威逼利誘最後徹底投降。滿清做大做強後對吳三桂並不放心,面對昔日亡國之君永曆皇帝,清朝故意撤退,目的就是要考驗吳三桂。無路可走的吳三桂只得痛下殺手,成就自己留下了千古罵名。當然,吳三桂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殺害永曆皇帝,還有自己的小九九。

崇禎死後,南明政權向南逃竄。吳三桂雖然投降滿清卻仍然得到南明政府的承認,名義上還是大明的將軍。清軍入關之後分兵兩路,一路是吳三桂等將軍為首主要追擊李自成,另一路是清軍親王率領八旗南下進攻南明。在南明政權、李自成政權與張獻忠政權相繼崩潰後,平西大將軍吳三桂才和清軍在雲南會師。南明永曆皇帝迫不得已逃亡緬甸。

滿清朝廷一看南明已經掀不起大浪,只留下吳三桂鎮守雲南,八旗子弟全部撤軍。這就給吳三桂出了個難題。滿清朝廷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拿永曆皇帝的人頭換忠心。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死心塌地投靠了清廷,他厚顏無恥地上書堅持要將永曆皇帝斬草除根。當然,吳三桂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他還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效仿明朝初期的沐英世代鎮守雲南。而要鎮守雲南,就一定要剷除永曆皇帝的勢力,一勞永逸地消除所有的潛在威脅,而這一切只能藉助清廷之手。

永曆帝在廣東即位稱帝,還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就被如狼似虎的清軍窮追猛打,一路從廣東逃到廣西、從廣西逃到貴州,從貴州逃到雲南,從雲南逃到緬甸,早已疲憊不堪、魂飛魄散。不過,到了緬甸後被緬甸王莽達所收留。吳三桂卻追著他不放。先是上書清廷,後又帶兵深入緬甸圍剿,最終將永曆帝及太子等人全部被自縊於雲南五華山西側的蓖子坡金蟬寺。後來,人們根據蓖子坡的諧音,將此地稱為“逼死坡”。永曆皇帝臨死前質問吳三桂:“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吳三桂聽後大驚,不由自主的癱倒在地,不敢與他直視。他狼狽的從地上爬起來,退出了房外,不敢再見永曆帝的面。


吳三桂希望通過殺害南明永曆皇帝獲得清廷的信任,果然如他所願,他後來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成為雲南一霸。但作為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清廷卻始終對他不放心。全國局勢穩定後,清廷就著手裁抑吳三桂的權勢,剝奪了他的兵權。及至後來,康熙皇帝更是發動撤藩,將吳三桂逼反,從此他走上了不歸路。


希榮文創


1645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農民軍在江西九江被清豫親王多鐸部擊潰,傷亡慘重,損失巨大。這次追剿,吳三桂的“關寧軍”是絕對主力,他歷時八個月,率軍跟在李自成身後窮追不捨,狂奔近萬里,最終將李自成打得幾乎全軍覆沒,立下大功,被順治帝封為親王。

1651年,清廷徵調吳三桂率部西征四川,主要是為了追擊在西南地區四處遊走的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吳三桂利用剿撫並用的策略,進展很快,不久就攻取了四川,兵鋒進抵雲貴,直逼南明臨時“國都”昆明,永曆帝朱由榔被迫率文武大臣和殘兵敗將南逃到緬甸境內避難。

當初吳三桂降清時,滿清攝政王多爾袞曾許願“封以故土,晉為藩王”。十多年來,因國仇家恨而極度仇視李自成的他甘為滿清驅使,他追隨多鐸、阿濟格等人南征北伐,東攻西討,為剿滅李自成的大順軍、鎮壓各地的反清力量、平定雲貴川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清廷給他封了個“平西王”,命他率部鎮守雲南。

不久,清朝的兵部、戶部官員認為雲南軍費開支浩大,於是建議清廷考慮撤軍、裁軍之事。吳三桂行伍一生,靠軍隊起家發跡,若失去了軍隊,就好比猛虎失去了爪牙,他就會淪為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

為保住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錢,保存軍事實力,他向清廷上了一道“三患二難”之奏疏,請求准許他率軍南征緬國(緬甸),徹底消滅南明永曆帝以及殘餘抗清勢力,防其死灰復燃,永絕後患。他在奏疏裡再三強調,永曆帝雖已是苟延殘喘,但仍是一面反清復明的旗幟,只要他活著就有號召力,因為他是大明的象徵。對於吳三桂的忠誠與賣命,順治、多爾袞等人十分讚賞。順治帝批准了他的請求,命他和內大臣、定西將軍艾新阿一起督軍進攻緬國,徹底撲滅南明殘餘勢力。

永曆帝朱由榔自上位以來就沒過過一天安生日子。如今漂泊異國、困坐愁城的朱由榔,歷經多年顛沛流離,早就是心如死灰,只求能苟活於世、安度殘生。

此時的南明小朝廷,除了盤踞臺灣孤島的鄭成功以及在滇緬邊境萬山叢中困獸猶鬥的李定國兩支殘餘孤軍外,已經沒有可與清軍相抗衡的力量了,反清復明只是一句痴人說夢的空洞口號。永曆帝聽說吳三桂要斬盡殺絕,便親筆寫了一封用詞哀婉悽楚的信,派人交給吳三桂,請求他高抬貴手、網開一面。

明朝降臣洪承疇到雲南時,曾經勸吳三桂做事莫太過分,斬草不要除根,因為不論怎麼說,咱倆當初都受過明朝的大恩,獲得過高官厚祿。況且,你如果徹底滅了南明,對滿清來說也就沒了利用價值,“飛鳥盡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的悲劇定會在你身上重演。

洪承疇畢竟是文人,飽讀經史,老謀深算,他是想暗示、勸誡這位老部下,對於流落異邦苟活於蠻荒榛莽間的永曆帝不要太絕情了,留下他便是保存你自己。吳三桂雖然驍勇過人,也只是一介武夫,他只想向清廷表忠誠,為新主子效犬馬之勞,顯示自己的能耐和忠勇,不要裁撤自己麾下那支身經百戰的軍隊。他對洪承疇的勸說和永曆帝的書信根本不以為意。順治十五年(1661),吳三桂、艾新阿統率十五萬滿漢大軍,兵分兩路,浩浩蕩蕩地向緬甸進軍。

搗入緬甸境內後,清軍攻勢犀利,南明重將白文選力戰不支,無路可逃,被迫率殘軍向吳三桂投降。緬王莽白迫於清軍大兵壓境的威脅,欺騙永曆帝說要帶他去見駐軍滇南的李定國將軍,把永曆騙到了吳三桂的軍營。

吳三桂早已剃髮易服 。只見他梳著辮子,身穿滿清官服,頭上還有頂戴花翎,神態倨傲,洋洋自得地藐視著階下囚。朱由榔雖然已經是俘虜了,但並不害怕,而且威儀不減,他逼視吳三桂,厲聲發問 :“你是何人”!吳三桂冷不防被永曆喝問,一時瞠目結舌,竟不知如何回答。永曆帝用憤懣的口氣質問:“你可是平西伯吳三桂”?吳三桂心緒複雜,內心顫慄,啞口無言。永曆再三發問,吳三桂這才面紅耳赤、滿臉羞慚地答道:“我正是吳三桂”。卻避而不談明朝給他的封爵——平西伯。永曆帝又說:“我大明待你不薄,事到如今,我也無話可說。我只有一個請求,我想回到北京,面對十三陵受死,你能答應嗎”?吳三桂倒也沒猶豫,答:“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吳三桂承諾後突然伏地嚎啕大哭,涕淚滿面,面如死灰。從此,他再也不敢見永曆帝。

1662年7、8月間,吳三桂自食其言,在昆明親自用一根弓弦殘忍地將永曆帝和太子勒死,然後焚屍滅跡,徹底將這面反清大旗燒的灰飛煙滅了。

永曆帝的死訊傳開後,南明殘餘的抗清力量瞬間便群龍無首、信心崩潰了。李定國原本率部在滇緬交界的叢山峻嶺間孤軍奮戰,拼死抵禦清軍。聞訊後率殘軍退入緬甸,後絕食而死,其子也投降了滿清。只有少部分南明孤軍留在緬甸境內,至今餘脈仍存,被緬甸稱作“果敢人”。據守臺灣的鄭成功本來身體就有病,聽到這消息後,更是痛不欲生,不久就病逝了。自此,南明的軍事殘餘徹底覆滅了。吳三桂誅殺永曆帝,剿滅了南明最後的殘餘力量,為清廷立下不世之功,被封為親王,除管轄雲南外,還兼管貴州。後來又被加封為雲貴總督、兩省巡撫都要聽他節制。雲、貴二省的文武官員都由他任免,人稱“西選(平西王選用之意)” ;所徵收的財賦,也由他自行決定取用,清廷吏部、戶部、兵部都無權過問。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都是明朝降將,被稱為“三藩”,分別鎮守雲貴、福建、廣東,其中以吳三桂的實力最為雄厚。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吳三桂少時成名,雖是武舉出身,率領二十幾個家丁衝進兩萬清軍的鐵桶陣中成功救父吳襄的壯舉使其忠孝勇猛之名名揚天下,也另皇太極側目。不到三十歲便是封疆大吏的吳三桂多次拒絕舅舅祖大壽邀其投降清軍的請求。應當說這一時期吳三桂對朝廷是感恩的,展現給世人是忠臣孝子的士人形象,這個形象是真實的。明初亡,投降李匪是死,固守山海關是死,唯獨投降清軍能活,加上奪妻之恨,殺父之仇,吳選擇了投降清軍,這時的吳三桂展現給世人的是一個好死不如賴活,有仇必報普通人的形象,這個形象也是真實的。至於為清廷打下半壁江山,主動請纓深入緬甸剿滅明朝宗室最主要的原因是積累和滿族王公大臣人平起平坐的資本,向滿人表忠心,為日後的飛黃騰達做鋪墊。可惜他碰到了一個精明的康熙,爾能叛明,他日復叛我又如何?所以叛徒是不好當的。


暴走的蝴蝶


在明年那段歷史上吳三桂比李自成的罵名還要多,李自成畢竟是農民起義領袖,而吳三桂卻早就被定義為“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好色之徒了。歷史上真正讓吳三桂變成千古罪人的原因是他殺害了永曆皇帝,清軍入關後兵分兩路,一路是吳三桂等將領,主要追擊李自成,另一路是清軍秦王率領八旗軍南下進攻南明,在南明政權、李自成政權和張獻忠政權相繼崩潰後,平西大將軍吳三桂才和清軍在雲南會師。這時南明政權的永曆皇帝已經逃到了緬甸,清朝軍隊也全部撤回了北方,只留吳三桂鎮守雲南,吳三桂上書堅持要求將永曆帝斬草除根,最後率軍深入緬甸境內將永曆帝和30多名皇族用弓弦勒死。留下了弒君的千古罵名。至於他的動機,我覺得,除了想要討好他的新主子清朝以外,還有就是他覺得當時新的王朝對他還是不放心。他也怕永曆皇帝在境外捲土重來再重建明朝後,他會是兩年不是人,也是死路一條,所以他只有這樣做!才能讓清朝相信他!


歷史課課代表



在中國的歷史上,吳三桂其人名頭不小,其麾下數萬精銳之師關寧鐵騎能征善戰,本應馳騁在鎮邊守土的沙場上有所作為,卻因明朝覆滅、愛妾被奪、全家被殺演繹了一出“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煽情史劇,哪想到最後只落得身敗名裂,被世人唾罵為反覆無常的小人,數百年來釘在歷史上的恥辱柱上廣受詬病,任人鞭韃。


李自成的農民軍攻佔北京後,縱兵搶掠,京城百姓陷入水火之中,前明官宦人家更是倒了血黴,大都被嚴刑拷打,勒餉酬軍。吳三桂的全家也沒逃過一劫,父親吳襄被抓,愛妾陳園園被霸佔,最後全家34口殘遭殺戮,使本來左右搖擺有意歸順的吳三桂怒髮衝冠,泯滅了國恨,燃起了家仇,徹底倒向了後金政權,導致山海關大門洞開,滿清軍隊蜂擁入關,兵鋒直指李自成的農民軍。


可以說,滿清入關,李自成難辭其咎。假如他能善待前明故吏,優待吳三桂的家人,收攏人心,也不至於逼著吳三桂寧願揹負上歷史罵名也要和他死磕到底。想當初,天下初定,烽煙未熄,作為農民軍領袖,本應厲兵秣馬,整肅軍紀,引得勝之師橫掃遼東韃虜,平定天下;而他卻是進了北京,失了銳氣,改不了肆意劫掠的流寇習氣,更缺乏把握全局的政治方略和約束部下的霹靂手段,以至於功虧一簣,硬是生生地斷送了到手的大好基業。

在滿清和吳三桂的合力打擊下,沉浸在享樂醉夢中的農民軍不堪一擊,節節敗退。自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帶領大軍攻入了北京城算起,短短42天以後,威震天下的的闖王兵敗如山倒,難堪地逃出北京城向西逃去,吳三桂引大軍隨後掩殺,公元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李自成兵敗身亡。


歷史上真正讓吳三桂變成千古罪人的原因是殺害永曆皇帝。在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相繼崩潰後,南明政權最後的皇帝永曆已經逃到了緬甸,清朝軍隊也停止了戰事,滿蒙鐵騎北上班師了。雲南由吳三桂一人主政鎮守。作為前明舊臣,照理來說應該顧及君臣之誼,網開一面,放永曆帝一馬吧,而吳三桂卻寧可揹負千古罵名,上書堅持要深入緬甸斬草除根,生生地將永曆皇帝和30名多皇族用弓弦勒死,可見狠毒之極!


這個時候的吳三桂,已經背離了報私仇雪家恨的初衷,歸附滿清,加官晉爵是他之所以窮追不捨的動機。還有那就是用永曆帝的性命換取清廷的信任。如果吳三桂放任永曆帝偏居緬甸伺機而動,必會授清廷猜忌他的把柄,日後性命難保;再假設永曆帝捲土重來,他這叛將身份也是不會有好果子吃,權衡再三,吳三桂冒天下之大不韙,軾君滅主,以千古罪人的身份接受了大清順治皇帝的冊封,成為風雲一時的平西王。

不過這樣的顯赫風光並沒有持續太久,為抗拒康熙帝的撤藩旨意,他再次刀兵再起,這回卻沒有那麼幸運,一敗塗地,灰飛煙滅!


一縷清風會賓朋


在中國歷史上吳三桂罵名比李自成還要嚴重。因為李自成畢竟是農民起義的領袖!而吳三桂卻是一個衝冠一怒為紅顏而誤國的好色之徒。李自成軍所到之處雖然對當地老百姓造成很大的破壞。但是他所創建的大順王朝畢竟還是漢人統治的帝國。而吳三桂的幾個歷史錯誤比李自成更受歷史詬病。

一,放清軍入山海關

其實李自成大軍圍困北京城的時候!崇禎黃帝是想過逃跑!而且他也有逃跑的條件!當時大明帝國最後一支精銳,山海關的十萬鐵騎和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都在前往京城勤王路上,可惜崇禎黃帝的大臣們都太不像話!一個個只顧自己的榮華富貴。根本不管崇禎帝的死活,就在崇禎帝煤山自盡的前一天晚上崇禎黃帝換上太監的衣服想要出城,結果被守城的人攔下來說必須得守城將軍同意才能出門!而守城將軍就是崇禎帝的岳父國仗。等崇禎帝領著些太監宮女趕到岳父大吒時候,只聽見裡面正大辦宴席。大臣們都在討論投降以後如何迎接大順軍崇禎黃帝大失所望,才不得已回皇宮自盡!

崇禎帝駕崩!吳三桂沒有了主人!吳三桂本想投降大順軍,但是聽說大順軍侮辱自己的父親。自己愛妻秦園園也被李自成手下玷汙!忍無可忍。就放棄了投降大順軍。當初也沒有頭靠清軍。聽說多爾滾就在山海關附近!想借多爾滾兵力為崇禎報仇!他那能放棄那麼好的機會呢。吳三桂是假意借多爾袞之兵。隨後多爾滾就派兵到山海關勸吳三桂投降!李自成也派兵到山海關叫吳三桂投降!否則殺無赦!吳三桂進退兩難。幹崔和李自成軍大幹一場。就在兩敗具傷時候!多爾袞進攻打山海關。將大清進軍中原的兩股最強勢力同時擊垮!吳三桂雖投降了清軍。但是名義上海是大明臣子。得到了南明的認同。可以說吳三桂還是一個忠臣!遠比那些崇禎帝沒死就投降了的臣子要清白得多。真正讓吳三桂成歷史罪人的是殺害了永曆帝。永曆帝當初已跑到了緬甸。吳三桂鎮守雲南。上書清庭要將永曆帝抓回來處死。最後吳三桂深入緬甸將永曆帝和幾十個大臣帶回全部殺害!就下了千古罵名弒君的罪名。吳三桂之所以窮追的原因為了建功外。還是不放心清朝對自己不放心!清朝撤走所有八期軍留下吳三桂原因知有一個就是看吳三桂是否放任一個海外流芒政權做大!還是主動消滅這個大明永曆帝已絕後患吳三桂想來想去!如大明捲土重來將來會夾中間左右難選擇!最後吳三桂決定背叛大明!把永曆帝殺害!最後接受了大清的冊封!成為風雲一時的平西王!成了千古罪人!


逝去一首首歌






明天你會回來


吳三桂當時已別無選擇 清軍雖撤軍 但仍有很多滿族將領 官員在旁邊監視他 他一舉一動都會被彙報給滿清朝廷 判斷他到底是忠心耿耿還是對大明還念念不忘 而且 這些被抓到的明朝王室 其實都是以前的地方藩王 皇族旁支 是在亂局中才被推上來繼承皇位的 有名無實 也不像崇禎皇帝一樣對吳三桂有恩情 可以說吳三桂都不認識他們 所以事已至此 明亡清興已成定局 吳三桂索性殺了這些明朝遺族 向滿清朝廷表忠


歲月是把殺你刀02


因為吳三桂投靠了清軍,明朝的遺老遺少們對之恨之入骨,吳三桂生怕他們日後報仇,再加上為了讓清軍完全相信自己,所以必須把明室趕盡殺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