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圍產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大家好,沃克生物給大家帶來關於養殖的一些知識技術,如果喜歡的就點點關注呦,之後一起交流合作啊。

圍產期是指母牛產前巧天和產後巧天(前15天為圍產前期,後15天為圍產後期)這段時間。在這短短的30天內,要經過胎兒的迅速發育、分娩及泌乳的快速發動等關鍵的生產過程,機體的營養和內分泌機能的變化和調節十分劇烈,是母牛營養代謝疾病和繁殖疾病的高發期。常見的圍產期營養代謝疾病有:酮病、乳熱症、軟骨症和肢蹄病等;繁殖疾病有:胎衣不下、子宮炎、卵巢囊腫、四胃移位和乳房炎等。

母牛圍產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這些疾病常常是由飼料品質差、採食量不足、營養缺乏以及圈舍不衛生等飼養管理不當所引起的。如能量供給不足時,可引起酮病;產前鈣過高或產後鈣缺乏時,可誘發乳熱症、四胃移位、軟骨症和肢蹄病;產房衛生狀況差時,可引起乳房炎和陰道炎。因此,一定要強化圍產期的飼養管理工作,其要點如下。

母牛圍產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日糧中精飼料所佔比例,在圍產前期可提高到30%~40%,在圍產後期可提高到40%~50%。精飼料中餅粕類飼料所佔比例,圍產前期應達20%,圍產後期應達30%,以滿足牛對能量、蛋白質的需要和預防代謝紊亂及酮病的發生。精飼料中鈣類飼料的供給量,在圍產前期應適當降低(低於飼養標準的20%),在圍產後期應適當增加(達到飼養標準或高於飼養標準的10%),以滿足產奶的需要和預防乳熱症的發生。

母牛圍產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日糧中粗飼料應容易消化、適口性好、品質優良。其中,青乾草自由採食,在圍產前期,應以禾本科為主,豆科為輔;在圍產後期,應以豆科為主,禾本科為輔。青貯飼料按量飼餵,在圍產前期,以5千克左右為宜;在圍產後期,可用10天左右的時間逐漸增加到1千克左右。在圍產前期,應給母牛注射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複合製劑或給日糧中添加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以預肪胎衣不下的發生。在圍產後期,除應補飼鈣外,還應補飼磷及維生素D,以預防軟骨症和肢蹄病的發生。

母牛圍產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將母牛臨產前15天轉入產房,安排專人管理。產房事先用3%來蘇兒或1%新潔爾滅消毒;母牛的後軀事先用2%來蘇兒或0.1%高錳酸鉀消毒。牛床提前鋪上麥草、稻草、穀草等柔軟、乾燥、清潔的褥草。仔細觀察臨產徵兆,做好分娩接產工作,一旦因胎位不正或其它原因而造成難產時。應進行必要的助產或處理。母牛產後應清洗、消毒後軀,擦淨、擦乾乳房,及時給飲溫鹽水紅糖熬皮湯。褥草應勤換常曬,產房應防風保暖、乾淨衛生、舒適寬敞。

您的點贊關注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河南沃之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隸屬於沃克國際:主要從事新型飼料添加劑(中草藥、微生態酶製劑)的研發、生產、銷售。

攜手沃克,為您的養殖保駕護航,讓我們共同發展,一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