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能打的廣東人都有誰,有什麼名將嗎?

小小嬴政


近代史上廣東近代名將是非常多的,比較著名的有有葉挺、葉劍英、薛嶽、蔡廷鍇、蔣光鼐、謝晉元、張雲逸、周士第等。

提到廣東名將,不得不提近代史上著名的粵軍。粵軍是孫中山的嫡系部隊,因為孫先生是廣東人,他的心腹如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陳炯明等都是廣東人。廣東也一直是國民黨的根據地。所以國民黨最早的主力軍隊就是粵軍。

粵軍一直由陳炯明統率。1922年陳炯明叛變,粵軍分裂。粵軍將領許崇智、鄧鏘等選擇支持孫中山。

北伐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鐵軍”第四軍,就由原粵軍改編而來。第四軍名將有李濟深、陳濟棠、陳銘樞、張發奎、葉挺等。即使是蔣介石的嫡系第一軍,也有一部分來源於粵軍(主要部分為黃埔學生軍)。

廣東人組成了第四軍,在北伐戰爭中多次立下奇功。後來因種種原因,第四軍分裂。其中有的參加了南昌起義,其它部分則歸屬於陳濟棠、陳銘樞、陳誠等人。

廣東人在近代革命史上是做過大貢獻的,有很多人跟隨孫中山艱苦創業,後來他們又分別歸屬於國共兩黨。廣東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非常多的。


國史拾遺


近代史上最能打的廣東名將,是孫中山四位保鏢,警衛團一營長薛嶽,二營長葉挺,三營長張發奎,海軍陸戰隊營長葉劍英。

聽我給你一一介紹。

1,薛嶽。

薛嶽是廣東韶關的客家人,畢業於保定軍校後南下追隨孫中山,曾擔任警衛團三營營長。薛嶽在國民革命北伐中帶領的第一師第三團作戰勇敢,是蔣介石的模範團。北伐後,薛嶽逐漸升任師長、軍長,在汕頭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勢力。在粵軍張發奎和李濟深的內訌中,薛嶽改換門庭投靠張發奎,鎮壓了廣州起義。

薛嶽跟隨的張發奎被蔣介石分化瓦解,但薛嶽被蔣介石所看重,擔任了第五軍軍長,參加了對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圍剿戰爭。抗日戰爭中,薛嶽長期擔任了第九戰區司令,主持湖南地區防務,對日軍殺傷很大。解放戰爭中,薛嶽曾負責海南島戰事,號稱固若金湯的“伯陵防線”分分鐘被鄧華韓先楚攻破。

2,葉挺。

葉挺是廣東、的客家人,薛嶽在保定軍校的同學,616事變陳炯明叛變,葉挺和薛嶽並肩作戰才把孫中山護送上永豐艦。北伐中,葉挺擔任第四軍獨立團團長,帶領這個共產黨員為主體的獨立團,成為國民革命北伐的先鋒。

北伐戰爭結束後,葉挺先後升為師長、軍長,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後,葉挺南下轉移過程中,自己帶領的一個師被薛嶽打散。蔡廷鍇帶領的第一個師脫離隊伍叛變了,只有朱德帶領的800兵轉移湘南,湘南起義後上了井岡山。

抗日戰爭中,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為抗日戰爭做出巨大貢獻。但蔣介石不甘心新四軍在江浙滬皖等地坐大,發動皖南事變,葉挺被抓。抗戰勝利後,葉挺出獄,不久在空難中喪生。

3,張發奎。

張發奎是廣東韶關的客家人,讀過陸軍小學、陸軍中學,在1922年擔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一營營長,和二營葉挺,三營薛嶽並稱為“粵軍三劍客”。陳炯明兵變時,拉攏張發奎,張發奎左右為難,乾脆辭官。北伐中,張發奎擔任第四軍十二師師長,1927年1月升任第四軍軍長。

在張發奎的第四軍中,有很多共產黨員,南昌起義的主力,實際上主要源自於張發奎所部。廣州起義在張發奎驅逐桂系勢力兵力空虛狀況下發動,張發奎揮師廣州,葉挺張太雷的廣州起義全軍覆沒。

張發奎所部逐漸被蔣介石分化瓦解,只好歸順,抗日戰爭中,張發奎擔任擔任第八集團軍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粵北會戰,功勞很大。

4,葉劍英。

葉劍英是廣東梅縣客家人,在616事變中,薛嶽和葉挺交替掩護孫中山逃離,把孫中山接上永豐艦的正是海軍陸戰隊營長葉劍英。葉劍英在黃埔軍校中任教授部副主任,在北伐中任新二師師長,第四軍參謀長,國共決裂時他和葉挺一起指揮了廣州起義。

葉劍英長期擔任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總參謀長、解放軍總參謀長,1978年和鄧小平一起開創了改革開放新形勢。

值得一說的是,粵軍三劍客的團長陳可鈺名聲不顯,團副確是大名鼎鼎的19路軍總指揮蔣光鼐,19路軍副總指揮陳銘樞則是南昌起義後叛逃的那一個師的師長。永豐艦就是後來的中山艦,永豐艦艦長程璧光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陳炯明炮轟永豐艦,蔣介石上傳保護,當時也是一個營長!


歷史知事


冼英:廣東高州人,即冼太夫人,南朝、隋初嶺南巾幗英雄。

陳璘:廣東翁源人,明代搞倭名將,在抗日援朝戰爭中,與鄧子龍、李舜臣一起在露梁海戰中大敗日軍。

袁崇煥:廣東東莞人,明末將領,取得寧遠大捷,擊斃皇太極。

鄧世昌:番禺人,關於他的事不用說了,電影《甲午風雲》《甲午大海戰》,電視劇《北洋水師》都有他的事蹟。

羅卓英:廣東大埔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

張發奎:韶關人,國民黨一級上將。

薜嶽:韶關人,國民黨一級上將,抗戰將領,以天爐戰法取得四次長沙保衛戰的勝利。

葉挺:廣東惠陽人,北伐名將,新四軍軍長。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陳毅曾說過“如果葉挺同志還在,解放軍就有兩個葉帥了”。

葉劍英:廣東梅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長期擔任國家級領導人。


血染戰旗紅


對於近代中國而言,廣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地方,虎門銷煙在廣東、第一鴉片戰爭在廣東爆發、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也是從廣東出發。

可以說,中國近代史的大幕布是在廣東揭開的。相對應的,近代廣東產生知名將領也不少。

葉劍英

葉劍英,廣東梅縣人,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葉劍英元帥很少作為第一線的指揮官在前線指揮戰鬥,更多的時候是擔任我軍的總參謀長坐鎮後方,比如說紅軍時期和八路軍時期葉帥都長期擔任著我軍的總參謀長一職。


葉挺

葉挺,廣東惠州人,我軍的創始人之一,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葉挺將軍的成名之戰是北伐期間的汀泗橋戰役和賀勝橋戰役,葉挺獨立團作為先鋒部隊,表現搶眼,有著“北伐名將”'之稱。



薛嶽

薛嶽,廣東韶關人,國民黨一級上將,抗日名將。

在抗日戰爭時期,薛嶽指揮了四次長沙保衛戰,贏得了其中三次,以自創的天爐戰法重創日軍,消滅日軍近十萬人。

羅卓英

羅卓英,廣東大埔人,抗日名將。

作為土木系的第二人,羅卓英的軍事能力在國軍中算是排名前幾位的。羅卓英指揮了上高會戰,殲滅日軍1.5萬餘人,此役被譽為“堪與媲美臺兒莊大捷”、“抗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1942年,羅卓英作為中國遠征軍總司令,率部入緬甸作戰,取得了“同古大捷”、“仁安羌大捷”、 “東枝大捷”等成績。

餘程萬

餘程萬,廣東臺山人,抗日名將。

抗日戰爭時期,餘程萬作為74軍57師的師長,率領57師8000餘人駐守孤城常德,面對日軍3萬多人的進攻,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苦戰16晝夜,最終8000人只剩下數百人突圍。

蔣光鼐/蔡廷鍇

蔣光鼐,廣東東莞人,抗日名將;蔡廷鍇,廣東羅定人,抗日名將。

1932年,日軍挑起一二八事變,淞滬抗戰爆發,蔣光鼐作為十九路軍總指揮,蔡廷鍇作為十九路軍副總指揮兼軍長,率部抗擊日本侵略者。

當然了,像開國大將張雲逸,雖然出身時還屬於廣東人,因為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出生地被劃到海南,這裡就不多說了。


胡史亂翔


廣東的名將尤其是開國名將有很多,這些人都是作戰勇猛,出了名的不世出的名將。下面我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來說一下。

葉挺廣東惠州客家人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偉大的著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和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新四軍在北伐戰爭的時候,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呀,有“鐵軍”的美譽。

要知道這個“鐵軍”的稱號是全體新四軍將士們,在戰場上英勇作戰,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這樣的軍隊你說是不是很能打,葉挺就是這支軍隊的主要領導人。

葉挺帶領這支部隊還參加了周恩來總理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為中國共產黨軍隊的誕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南昌起義之後,葉挺又帶著這支軍隊南下參加了“廣州起義”。

抗日戰爭時期葉挺任第四軍軍長,率領部下粉碎了日軍對皖南的“掃蕩”,因新四軍全體將士,作戰勇猛得到了蔣介石的致電嘉獎。

很可惜的是,在1941年,他在皖南事件中,被國名黨反動派給扣押了,這一關押就是五年的光景。

說實話葉挺要是沒有被關押,說不定在抗日戰場上殺多少小日本呢。

在監獄中葉挺拒絕了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出獄之後,參加了國共兩黨在重新的“和談”,1946年4月8日,他乘飛機由重慶回延安,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附近失事,遇難身亡。

葉劍英廣東省梅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入到革命當中去。

1927年12月率領所部教導團參加廣州起義,任軍事指揮部副總指揮。這次起義,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相連接,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與創立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開端。

抗日戰爭時期與周恩來、朱德一起到南京參加蔣介石召開的國防會議。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葉劍英任參謀長。從此進入到了八年抗戰的艱苦生涯之中,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他正確貫徹中央的土改政策,積極協助中央領導全國範圍的解放戰爭,為保證黨中央和毛澤東等同志轉戰陝北、指揮全國作戰作出了貢獻。

廣東的名將能打的名將還有薛嶽、張發奎等人,您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


史學達人


重點講六個廣東名將:

1.鄧世昌,廣東番禺人。甲午三英之一,近代中國民族英雄。1894年8月,甲午黃海海戰中,時任副將兼致遠號艦長的鄧世昌,為了撞沉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吉野號,不幸中魚雷犧牲。

2.陳炯明,廣東海豐人。辛亥革命後,曾任廣東軍政府代都督,被民國大總統黎元洪任命為“定威將軍”,後來對孫中山表示擁護,被孫任命為粵軍總司令、陸軍部長等職務。後來因為主張聯省自治,與孫中山主張的統一相左而反目成仇,炮轟孫中山的總統府。後來在蔣介石領導的兩次東征中,陳炯明的粵軍被打垮,他也下野到了香港並逝世於此。

3.葉挺,廣東惠州人。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曾任孫中山警衛營營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師長等,南昌起義總指揮,新四軍創建人和首任軍長。皖南事變被扣押。1946年獲釋,4月8日在乘機返回延安途中飛機失事遇難,是四八烈士之一。

4.葉劍英,廣東梅縣人。開國元帥之一。由於長期任參謀長,軍中被稱為“參座”。值得一提的是,葉帥不但是軍事家,也是政治家,被毛澤東作詩稱為:“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5.張發奎,廣東韶關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因為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得了一個綽號“張發癲”。北伐戰爭時期曾任第四軍軍長,打出了“鐵軍”的榮譽。抗日將領,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

6.薛嶽,廣東韶關人。國軍陸軍一級上將(到臺後),抗日名將,長沙會戰曾創造“天爐戰法”殲滅日軍十萬之眾。當然,他在紅軍長征途中,也是圍追堵截紅軍的急先鋒。

還有許崇智、蔣光鼐、蔡廷鍇、餘漢謀等也都是廣東出的名將。



磨史作鏡


近代史中廣東出了很多名將,這些名將都分別在民國時期各自建立下了自己的威名,雖然廣東在近代史中所出現的名將並不如其他省份那麼多,但是這些名將的威風卻一點都不弱於其他省份的名將。

餘程萬

餘程萬是廣東臺山人,同時也是黃埔第一期畢業的學生,他和其他黃埔第一期的學生不一樣,他在從黃埔軍校畢業後並沒有馬上投入行伍中去建功立業,而是去讀了大學。

因此他就錯過了對很多黃埔學生來說最良好的建功立業機會,在後來重新加入軍隊的時候,就只能從遠遠不如其他黃埔一期學生的起點開始從頭奮鬥。

在抗戰爆發後,餘程萬成為了他學弟王耀武的手下的一名師長,跟隨74軍這支抗戰鐵軍奔赴起了各大戰場。


當時他率領的軍隊是74軍的57師,74軍在抗戰中是一支實打實的鐵軍,而作為74軍僅有三支師的其中一支,57師的戰鬥力自然是不弱的,憑藉著強大的戰鬥力,餘程萬的57師在抗戰中獲得了虎賁的稱號。

後來更是在常德會戰中以8000士兵的力量抵抗了日本3萬精兵的包圍整整12天的時間。

而在最危急的關頭因為遲遲等不到援軍,所以餘程萬帶了幾十人突圍尋找起了援軍。

雖然餘程萬後來帶援兵奪回了常德城,不過蔣介石卻為此發起了滔天的怒火。

他之前的命令是讓餘承萬無論如何都要守住常德城,即便把所有人都搭在了常德,也不允許有絲毫的撤退。

所以他後來生氣地就想讓人處決餘程萬,雖然在眾將們的挽救下,餘程萬保住了一條性命,但是仕途也就此中斷,除了後來蔣介石在沒人用的時候把他重新提拔為軍長之外,再沒有任何亮眼的戰績。

薛嶽

薛嶽是廣東韶關人,在近代史以及抗戰史中均有著赫赫的威名,他所畢業的學校是民國早期有著鼎鼎大名的保定軍校。

保定軍校在如今雖然沒有黃埔軍校出名,但是其存在卻為民國早期培養出了很多的軍閥以及將帥,在影響力上是絲毫不比黃埔軍校差的。

從這個民國早期的優秀軍校畢業後,薛嶽憑藉著自己優秀的軍事能力以及過人的軍事知識投入了孫中山的粵軍中,然後開始了他這一生的征程。

一直到了抗戰爆發時,他已然成為了一名手握大權的統帥,在第九戰區統率著無數抗戰將士們對外敵發起了絕命攻擊。

羅卓英

羅卓英是廣東大埔人,雖然名氣不如薛嶽那麼龐大,但他也是抗戰中有著鼎鼎威名的名將。

和薛嶽一樣,羅卓英也是保定軍校畢業的學生,而且在他讀保定軍校的時候,還和陳誠是關係非常要好的同學。

在陳誠早期的發展歷程中,只要他是一支軍隊的主將,那羅卓英必然是這支軍隊的副將,由此可見他們關係的深淺。


抗戰中的羅卓英是各大戰場的常客,除了少部分大戰場之外,幾乎很多戰場都有著他率軍參與的身影。

而他在抗戰中是從軍團司令開始做起的,最後一路上升到了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以及遠征軍司令長官的位置上。

蔣光鼐

蔣光鼐是廣東東莞人,在他早期追隨孫中山的時候,他就已經加入了孫中山創建的粵軍中。

後來蔣光鼐作為廣東鐵四軍的一員將領隨同鐵四軍參與了北伐戰爭,在北伐戰爭過後幾年,他所率領的部隊在經過幾次擴編後,成為了後來我們所熟知的19路軍。


在一二八事變的時候,率領19路軍在上海地區迎擊倭寇的19路軍總指揮就是蔣光鼐。

不過後來因為反蔣失敗的原因,所以蔣光鼐失去了他的部隊和根基,於是他接下來的人生就開始變得平平淡淡起來,再沒有經過太大的戰火與波瀾。

蔡廷鍇

蔡廷鍇在早期的時候是投靠在粵軍名將陳銘樞手下的,因為能力極為不錯的原因,所以他得到了陳銘樞的看重,隨同陳銘樞的一步步提升,他也開始慢慢地往上爬了起來。

後來蔡廷鍇參與了東征、北伐戰爭,又在蔣介石和李宗仁、馮玉祥等人爆發的中原大戰中,建立下了不小的功績。


最後在蔣介石的合編下,蔡廷鍇和蔣光鼐的部隊被合編成了19路軍。

開始時19路軍的總指揮是蔣光鼐,而蔡廷鍇則擔任著副指揮的職位。

後來在一二八事變結束後,蔣光鼐被蔣介石晉升了位置, 成為了主政一方的大佬,而蔡廷鍇則接替了蔣光鼎的位置,成為了19路軍的軍長。

不過後來因為蔡廷鍇和蔣光鼐、陳銘樞、李濟深等人聯合反蔣失敗的原因,所以他的人生也開始進入了深寂。

雖然後來抗戰中蔡廷鍇也有著一定的復出,但因為蔣介石始終不給他真正兵權的原因,所以他的人生結局和蔣光鼐是差不多的。

所以說這就是廣東近代史上比較能打的名將,當然近代史中的名將並不僅僅只有我們上面所說到的幾位,除此之外我們所熟知的葉挺將軍、葉劍英元帥、張發奎等人也都是非常能打的,因為篇幅有限的原因,所以就不一一介紹了。


孤客生


百戰名將羅卓英、薛嶽,蔡挺鍇,葉挺,葉劍英,蔣光鼎,張發奎還有很多









畫出彩虹148980685


廣東人骨子裡是不甚追求政治、軍事的,但也有例外。在軍事上造詣較高的有“兩葉”的葉劍英元帥、葉挺將軍。葉帥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創辦的黃埔軍校就是教官,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的南昌起義,在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時期,雖然沒有直接指揮一支軍隊,但他是八路軍的參謀長,是整個八路軍的中樞的決策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一職,對部隊的建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在“文革”末期,他以精準的謀劃一舉粉碎“四人幫”。葉挺在北伐時期,他領導的葉挺獨立團號稱“鐵軍”,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他是新四軍前期的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俘後,蔣介石雖多方勸降,但葉挺堅持革命意志不改,在獄中寫下了《葉挺囚歌》表達自己的革命理想。葉挺將軍可惜於1946年飛機失事逝世,否則解放初期的軍隊授銜必為元帥無疑。廣東能打之人還有樂昌人薛嶽、羅定人蔡廷楷,都是抗戰時期國軍的抗日名將。有否遺漏,請知者補遺。


僅此一招1




廣東作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的搖籃,孫中山先生的故鄉,自然是不會缺少近代名人的,能征善戰的武將也不在少數。


在孫中山先生長達僅30年的革命生涯中,從他身邊崛起的軍事天才就有好幾個。粵軍多年的征戰經驗為他們提供了舞臺,在血與火的戰鬥中一步步成長起來。

如果要列一個名單的話,他們分別是葉劍英、羅卓英、薛嶽、張發奎、吳奇偉、葉挺。



首先來看葉劍英。

葉劍英,廣東梅縣人。1917年在雲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就追隨孫中山一起革命。

1924年,葉劍英擔任了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並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後來的東征中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1927年,葉劍英先是促成了南昌起義,後來又親自領導了廣州起義。

在長征期間,葉劍英在最關鍵的危急時刻,保護了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

在抗戰期間,葉劍英擔任了中央軍委參謀長兼18集團軍參謀長。

1949年,葉劍英和陳賡指揮廣東戰役,解放了廣東。後來他擔任廣東省政府主席、華南軍區司令員。後來又為粉碎四人幫立下大功。



羅卓英,廣東大埔縣人。

1922年,羅卓英畢業於保定軍校。

1925年,羅卓英正式加入國民革命軍,在第二次東征中他擔任第一師炮兵連連長,指揮炮轟惠州城,為擊敗陳炯明立下大功。

1928年北伐結束後,他被提升為第18軍副軍長。1937年淞滬會戰時,他升任第16集團軍,上將軍團長兼第18軍軍長。淞滬會戰時,他鎮守瀏河嘉定一線,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自始至終日軍都未能從他的防線通過。

武漢會戰時,羅卓英身兼多職,指揮自己的部隊,堅守武漢10日,掩護,大批軍民物資的轉移。

1942年,羅卓英出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在緬甸戰場連戰連捷。後來他又指揮了湎北和滇西的大反攻,為抗戰最後的勝利書寫了光輝的一幕。



薛嶽,廣東韶關人。

1910年,薛嶽畢業於保定軍校。1921年,他擔任了孫中山警衛團的第一營營長。

1922年,陳炯明炮轟總統府,薛嶽率部殿後掩護,護送孫中山夫婦上永豐艦。


在後來的東征和北伐中,薛嶽都立下了大功。雖然蔣介石比較排斥廣東人,但薛嶽是他比較相信的一個將領。

在抗戰中,薛嶽獨創了天爐戰法,在華中戰場組織了四次長沙會戰,整整阻擊日軍了四年,有力的延緩了日軍進攻的步伐,消滅了十幾萬日軍,成為抗戰中間消滅日軍最多的將領。



張發奎,廣東韶關人。

1916年,張發奎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回到粵軍中從排長做到旅長。

1925年,張發奎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2師師長,並於1926年參加了北伐戰爭。在攻打汀泗橋和武昌城的時候立下汗馬功勞,因此被升為第四軍軍長。

北伐戰爭結束後,張發奎先是支持汪精衛反對蔣介石,後來更是在中原大戰中支持李宗仁,被蔣介石打得大敗。

1937年,張發奎擔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參加淞滬會戰,他親自指揮炮兵轟炸日軍司令部和海軍。直到11月初,日軍從杭州灣登陸時,才被迫撤退。

在武漢保衛戰中,張發奎的軍隊傷亡慘重,與蔣介石發生激烈衝突。後來被派往廣西,擔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

在抗戰後期,張發奎收復廣西多個被日軍佔領的城市,粉碎了日軍經由廣西侵略四川的陰謀。

解放戰爭後,張發奎移居香港,於1980年死去。



葉挺,廣東惠州人。

1916年也停進入保定軍校學習,後來加入國民黨,並加入了粵軍。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葉挺被派往蘇聯學習,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5年,葉挺參加了第二次東征。北伐時他擔任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組建了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領導團隊。

南昌起義爆發後,葉挺擔任第11軍軍長。部隊在轉進潮汕時葉挺受傷,被送往香港治療。

1928年,廣州起義失敗後,葉挺被迫到國外學習,並退出了中國共產黨。周恩來勉勵他不要對革命失去信心,要堅定革命信念。

抗戰爆發後,國共兩黨對新四軍軍長的人選有爭議,葉挺就成了最好的人選。葉挺在擔任新四軍軍長軍長時,因為不是共產黨員,受到排斥多次出走。

皖南事變爆發時,葉挺在和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捕入獄。抗戰結束後,本來準備去延安的他在空難中死去。



吳奇偉,廣東大埔人。

1919年,吳奇偉畢業於保定軍校,後來加入粵軍從排長做到營長。

1926年北伐戰爭時,吳奇偉在第四軍36團擔任參謀長。他在丁泗橋戰役中裡下大功,被任命為34團團長。

淞滬抗戰時,吳奇偉擔任第四軍軍長。在嘉定、羅店一線與日軍血戰三晝夜,被稱為不滅的鐵四軍。

在1938年的武漢會戰中,吳奇偉率部在萬家嶺重創日軍第106師團,除1500人逃脫外,其他日軍全部被殲。

1941年,吳奇偉擔任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他指揮了鄂西會戰,收復了宜昌,取得了鄂西大捷。

1949年5月,吳奪偉宣佈起義,於1953年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