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新疆的冬夜,哈薩克牧民一邊吃著肥香四溢的吃燻馬肉馬腸,一邊縱情喝酒,享受溫情與痛快並存的人生瞬間。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溼氣瀰漫的江南安徽,當地百姓把流轉了四季的醃製火腿,製成酥爛的金銀蹄膀、剔透的火腿蒸筍衣、入口即化的富貴雙方......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然後端上熱氣蒸騰的年夜飯桌,一家子共享難得的團圓飯。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河南孟津,桌上麥香熱烈撲鼻,爺孫正開心地吃著涼拌碾轉。這碾轉小麥,今年可是大豐收。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江蘇太湖的大閘蟹,廚師們提煉只取蟹膏蟹黃的禿黃油,慢熬後拌入飯中。

每一粒米都被蟹黃包裹成金燦色,趁熱拌飯入口,滿腔的肥甘讓人目眩。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這些饞得令人流口水的美食

出自最近爆紅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

網友們看完紛紛評價:

“深夜放毒!”

“看餓了!”

“叫我怎麼經得起這美食的誘惑!”


李立宏的解說、阿鯤的音樂、陳曉卿的導演,這三個人在一起,就是標準的神仙下飯配置。

時隔四年,他們再次用腳步和鏡頭告訴我們,又到了邊看邊流口水的時候了。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風味人間》第一期上線三天,播放量破兩億,豆瓣評分9.4,比《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還高出0.1。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節目一如既往用了遠景+特寫的拍攝方式——對於山川湖海等地理景色,鏡頭極盡宏大與壯闊

綠色的梯田、周邊環繞著霧氣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鋪滿白雪的大地和天邊的碧海、雲層連成一片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群山環繞間、遷徙的羊群徐徐前進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每一個畫面都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多變和波瀾壯闊。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還有新疆的手抓羊肉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呼倫貝爾的奶桶肉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四川瓦屋山的龍鬚筍燉烏雞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江蘇的酥皮蟹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風味人間》片如其名

從荒漠到草原

從山地到海洋

由《舌尖》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打造

團隊扛著攝像機跨越中國乃至世界

去尋找各地散落的風味美食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然後再一次證明:在吃這件事情上,中國人可以有多執念。


我們為了吃,可以耐心地等待。

一頓飯,做足一天、一月、一年。每盤食物,都沉澱千迴百轉的歲月,醞釀著當地人的故事與情感。

哈薩克牧民制燻馬肉馬腸,為了孕育最地道的風味,入夜醃製凍結。

超微觀鏡頭中,細小的鹽粒一點點滲入肉裡,在寒冷的凝練中慢慢風乾結晶。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第二天早起,牧民又讓冬肉在煙火氣中甦醒,由表及裡凝斂風味,悄然出香。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安徽南屏村的村民,將醃好一個多月的火腿反覆曝曬,歷經四季,才隆重上桌。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我們為了吃,可以費勁麻煩的功夫。

“拿那一點蟹肉要花這麼多功夫和時間,我才不幹。”荷蘭人看起來非常複雜的事情,在中國人看來卻遊刃有餘。

蟹的每一個構造我們都瞭然於胸,絕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吃的部位。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孟津農田裡,小女孩與爺爺正一起拔碾轉。這種曾是以前農民應急的口糧,如今卻沉澱為當地的傳統美食。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農民將碾轉脫粒、去殼、入鍋氽炒。陰乾後,爺孫倆像玩遊戲般,一起上磨碾壓。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或雞蛋炒碾轉,或直接涼拌。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黃土高原上,當地人有獨家的製作土豆方法。他們會反覆捶打土豆泥,直至它韌糯得單是看著,就叫人口水直流。

當地人管這土豆泥叫洋芋攪團。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洋芋攪團再配上油潑辣子、韭菜、漿水,那酸辣辛香的味蕾,足以勾起每一個西北人的鄉愁。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我們為了吃,還可以開山闢路、走向遠方。

西南最潮溼的深山之中,一對夫婦在那裡露宿了兩週,每天走十幾裡山路。為的,就是掏那一味鮮筍。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回家後,將鮮筍用最簡單的方式烹飪,端上一盤清炒冷筍。當這口鮮美在口腔生津時,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的胡楊林裡,新疆夫妻呆在那採摘了一個月,終於收穫了數量不多的巴楚蘑菇。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它口感脆嫩,與羊肉同炒中能迅速吸收肉質香,再拌上面條,太有滋味!

吃一碗羊肉蘑菇拌麵,就是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幸福感的來源。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由南至北、從東到西,不管是踏遍各處的紀錄片製作團隊,還是當地人為製作食物花費的心思,都讓人心生美好與嚮往——

為了那一點口舌之慾,我們百般耕耘,花光力氣。

為什麼?

不就是因為食慾背後,皆是生活的種種味道。

一頓飯,暖的不止是胃,更是人與人之間在美味的慰藉中,彼此依存的心。

一頓飯,吃的不止是食物,更是質樸而璀璨的萬家燈火。

一頓飯,嘗的不止是美味,更是遊子回首人生之際的鄉愁與人情。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是久未歸家的父母心生愧疚,為孩子精心烹飪的一頓鄉土美食。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是遊牧民族踏上風餐露宿的征途之前,一盤餘香回甘的大尾羊大盤肉。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是離開故鄉多年的人們嚐到兒時味道時,忍不住溼潤的眼角。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這一點“味”,更可以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臺灣成功港,顛簸的海面上,鏢魚手盧旻易手拿20多公斤的三叉鏢竿,在最惡劣的風浪天追趕海洋的短跑冠軍旗魚。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海面上,一條旗魚逆浪而上!

盧旻易找準時機角度,用力擲下鏢竿。經歷一個小時的追逐,在海上守候多日的盧旻易終於拿下獵物。

他中二地朝著大海喊道:“燃燒吧小宇宙,整個海平面都屬於我!”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在《風味人間》的攝影下,一次捕魚,也能如拍武俠片般江湖俠氣。

導演陳曉卿曾說:

“美食,就像一次一次的探險。通過美食,我越來越認清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也越來越瞭解自己生存的這個星球。”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風味人間》之所以迷人,也許正因為它扒開了我們窄窄的、灰暗的生活縫隙,去望見人間煙火色。食物已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獲得幸福的能力。

它告訴我們:不開心了,就只管將五味送入嘴裡,在吃飯中重拾對生活的摯愛。


用節目中的一句話說,這就是一場“穿越四季,跨越山海,採集風味的旅行”。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備受詬病的地方就是因為借普通菜餚硬凹情懷。


《風味人間》沒有刻意連接食物和人之間的關係,描繪美食也是用的蛋白質、氨基酸、澱粉鏈等詞,而不是在一碗紅燒肉中強加親情。

《風味人間》,山海之間歸來的人情味兒


但《風味人間》的自然反而表現出強烈的人文氣息。

加入西方美食,相似的味蕾追求、不同的烹調方式顯示出人類對美味的共同嚮往和生活方式的差異。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