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编前: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的快速融合发展,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迎接产业变革,把握创新趋势,9月20日,探索出行产业跨界融合前沿趋势的全球未来出行大会拉开帷幕,大会期间各类主题论坛多达20余场,深入探讨了汽车与出行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设计话题包括产业政策、战略路径、技术与产品创新、法规标准等多维度。本报14~15版将带来核心内容的解读,以飨读者。

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9月20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浙江省发改委以及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萧山区政府和大会组委会承办的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在杭州G20场馆拉开帷幕,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数据显示,2009~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50万辆,2016年生产51.7万辆,2017年生产79.4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占到当年汽车总产量的2.7%,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30%,连续3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完成60.7万辆和6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4%和88%,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所言,汽车电动化正在向深度发展。产品品质、品位、品牌和价格等市场因素将决定消费者的取舍,形成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差距将拉大,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边缘化。此外,电动汽车安全问题更被推至风口浪尖。

新能源汽车从培育期进入增长期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从培育期进入到了增长期。罗俊杰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备;二是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三是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四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五是配套环境日益优化。

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罗俊杰

从政策方面来看,我国先后出台了4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了研发、生产、推广、监管等各方面,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组织推进体系。

从产品方面来看,我国乘用车主流车型续驶里程已经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领先企业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价格为1.2元/Wh,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2倍和下降了70%。

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骨干整车企业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8%以上,高于行业的世界平均水平。

在配套设施方面,充电网络的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的场所覆盖率大幅提高,截止到今年7月,全国共建成公共桩27.5万个,同比增长52%,新用户私人桩安装率接近80%。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溢出效应更加明显,吸引资本、人才、技术加速积聚,带动了投资、就业、税收和出口,孕育着潜力巨大的新动能。“据有关机构的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超过7000亿元,占汽车产业总投资额的50%以上。”罗俊杰说。

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应双线作战

在陈清泰看来,历次工业革命都由能源、通讯、交通三者的颠覆性技术率先突破而引发,而此次汽车动力技术电动化进程,不是基于技术本身的正向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而是出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忧。因此诸多国家不断进行政策性干预,这也成为汽车动力技术电动化的第一推动力。政府不仅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而且纷纷制定甚至看起来很激进的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以此来改变厂家和消费者的预期。

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我国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已经1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接下来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需重视。”陈清泰表示,一个是2020年“双积分”政策实施、政府补贴终止,届时造车新势力已经大举进入,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也纷纷发力,消费者购车已经排除政府补贴因素的影响。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将同台较量;第二个节点则在2025年,即电动汽车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燃油汽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消费转型,向电动化倾斜,燃油车与电动车届时将此消彼涨,传统车企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政策倒逼之下,实现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应该双线作战,一条战线为电池、电机、电控,以保障汽车的基本功能,行业必须做好“三电”基础性技术工作;未来竞争还将聚焦另一条战线,即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高速发展下拷问电动车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产业基础还不牢固,动力电池综合性能仍需提升,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近期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在罗俊杰看来,造成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车辆本身的原因来看,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等的安全认识仍需不断深化,前期小部分产品的验证还不够充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电动汽车自燃事件频发,车辆碰撞后起火是主要表现形式。国内电动汽车自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电池类型以三元电池为主,比例超过一半;第二,以圆柱形电池为主;第三,充电失火的事故占比较大。

欧阳明高认为,电动汽车自燃主要归因为动力电池产品质量问题。动力电池在设计、制造、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首先,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其次,车辆使用过程中电池可靠性发生变化;再次,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有问题。”他说。

政府层面也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罗俊杰表示,政府部门将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同时,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健全充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技术和操作规范。此外,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保险、消防救援、年检、产品召回等制度。

欧阳明高: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将成企业竞争主战场

近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引发行业内外的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阐述了动力电池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建议。

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欧阳明高表示,电动汽车自燃事件频发,电池热失控是事故主因。即电池达到一定温度产生连锁负反应及放热反应。“电池包本身温度不均匀、过充过放、外短路、内短路等,以及机械原因如进水、密封不好、碰撞等都会产生放热。”欧阳明高说。

在欧阳明高看来,动力电池产品质量是导致自燃的根源所在,同时未来高比能量电池也将面临更严峻的安全技术挑战。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比能量发展的趋势,我国将迅速向300Wh/kg的高比能量电池迈进,高比能量产品也会进入市场。这也就意味着,高比能量的电池所面临的安全技术要求会更高。

应如何彻底解决电池安全问题?欧阳明高表示,近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来保障安全性,但是长远看,要保障电池的绝对安全就需要前瞻性的科学研究。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比能量是全世界范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不能因为有安全问题就不发展高比能量电池,关键是把握高比能量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点。从长期来看,要全力突破新型固态电池技术。

此外,欧阳明高对动力电池安全性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第一,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不宜强推动力电池“2020年单体达到350Wh/kg,系统260Wh/kg,循环寿命2000次”的产业化目标;第二,补贴政策要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更改过频;第三,尽快推出电动汽车安全年检规范。同时,为了更好处理和分析电动汽车事故,最好给汽车产品配备电动汽车黑匣子。

欧阳明高说,电池安全是电池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第一重点,也是纯电动汽车性能提升的第一关键,电池产业发展越是到后期电池安全就越变成一个瓶颈技术,这也将会是纯电动汽车竞争的主战场。

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