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看待歐盟永遠不會建立“歐洲軍”的承諾?

詩人的眼睛83314


“歐盟不會變成軍事聯盟”,這是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表態。

而歐洲軍的承諾,是歐洲九個國家的防長共同簽訂的協議,所以,歐洲軍並不是胎死腹中。

這位歐盟高級代表表態的只是歐盟,和法國與德國並沒有什麼關係,也代表不了法國和德國的態度,畢竟馬克龍是總統,默克爾是總理,都是國家最高元首。這位高級代表的表態,不代表歐洲軍就此胎死腹中,七師弟一直認為歐洲軍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並不覺得打臉。這位代表只是說明一件事,那就是——歐盟與歐洲軍無關。

下面就幾點論述一下

注意:“歐洲軍”並非是法國總統馬克龍首創,而是有相當長的歷史;目前共有5次嘗試

···對於歐洲軍最早的探索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也當時也是法國首先倡議的,1952年,法國聯合了比利時,荷蘭,西德,意大利等等共六國共同簽訂了《歐洲防務共同體條約》,其中計劃組建50個混合旅規模的歐洲軍,但是此後因為諸多政治原因,這次歐洲軍組建失敗。

·····1989年法德兩國在領導人科爾和密特朗的協議下,組建了法德混合旅,這是一隻當時高度機動化和現代化的部隊,共有6000人。

······1993年,雖然各國已經簽訂了歐盟條約,但是同樣是在法國和德國的帶領下,比利時和盧森堡加上西班牙加入到了法德混合旅的規模之中,組建了一個5萬人的“歐洲軍團”。

····2003年,歐洲掀起了國家間三三組隊的歐洲軍隊建設

,其目的是為了鞏固歐洲共同防務,其中立陶宛,烏克蘭和波蘭組隊,德國,瑞典和芬蘭組隊,法國比利時和荷蘭作對,每三個聯合組隊的國家都建立了1500人的機動部隊,而當時歐盟是計劃組建18支這樣的部隊,目的是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國家間防務互相熟悉和深入合作。

····2018年,包括法德在內的9個國家防長是共同簽訂的,歐洲軍事幹預計劃書,是承諾了要建立歐洲軍的。所以歐洲軍的建設,並不在歐盟框架之內,也不會被歐盟所領導和干預。領導這支軍隊的,是建立這支歐洲軍的九國防長。除了法國和德國之外,還有比利時,英國,丹麥,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和愛莎尼亞。


注意:性質上,歐盟本身就與軍事共同體無關

歐盟本身就只是一個以經濟為主,政治為輔的共同體,歐盟條約之中只有“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框架性規定,但是歐盟之中並沒有實質的軍事議事機構,長期以來,歐洲的政治經濟共同體以歐盟為框架,但是軍事共同體卻是以北約為框架。

這既是歷史原因決定的,因為在冷戰時期歐洲的經濟恢復與發展不願意承擔更多的國防負擔,於是選擇躲在美國的體系背後。也是歐洲自身原因決定的,除了法德之外,歐洲基本沒有大國,小國對於安全的需求無法來自於自身,只能來自於集體,故而歐洲形成了一體化的安全格局。


不存在歐盟要打臉法國 也法國德國也沒有退卻放棄的跡象

歐盟本來就不具備軍事上的話語權,莫蓋里尼的表態,只是劃清了歐盟本身與歐洲軍隊之間的關係,這並不是打臉馬克龍,因為即使歐洲軍成立,指揮權也不在歐盟。有不少媒體輿論將其解讀為歐盟要打臉馬克龍,這是不現實和不符合邏輯的。

莫蓋里尼的原話是:歐盟不會是軍事聯盟。

與法國德國聯合其他七國組建歐洲軍隊沒有絲毫關係,說到底,這是諸國的外交和軍事政策,理論之上,歐盟是無權干預的。

法國和德國目前並沒有在歐洲軍上鬆手鬆口的計劃,本月18日在德國訪問的馬克龍,依然在高喊歐洲軍計劃,馬克龍的原話十分具有針對性,他的原話是:歐洲不能夠成為某些大國的棋子,且絕不接受歐洲淪為世界的次要角色。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德國國會演講】

馬克龍的表態,其實和七師弟之前分析的沒有太多出入,七師弟在此前的答案之中一直說,歐洲目前的狀態就是,手裡沒槍,說話不響,在特朗普主導的諸多國際事務之中,都損失了巨大利益,歐洲要發展,要繼續更好發展,只能自己去爭取利益以及能源與市場拓展的安全。

所以,歐洲軍大概率會在12月有新的動向。


七師弟


題目的描述中說歐盟永遠不會建立軍事聯盟,這個承諾和不建立歐洲軍隊完全是兩碼事,這個問題本身就問錯了。


歐盟由28個成員國組成,我們一般的理解它們組成了一個經濟組織,但當然它們在其他領域也有深度的合作,因此歐盟也是一個政治組織,唯獨在軍事方面合作的比較弱,安全問題全部依靠北約。


軍事聯盟的意思是這28個國家同時都扮演著一個個武裝組織的角色,然後他們全部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大的武裝組織,一方面保護自己,一方面對外實行威脅或擴張,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軍事力量存在,這個才叫軍事聯盟。


歐盟代表的意思是他們不會這麼做,歐盟不會變成一個軍事化的超級組織。但是他們為了自己的安全,會不會組建一支軍隊,那就不一定了。


想必做出這個承諾應該是為了緩和與俄羅斯的疑慮,也是為了緩和與北約的矛盾,也是為了把目前德國和法國在提倡的歐洲軍這個事情給說清楚,他們是打算建立一支軍隊,而不是把整個歐盟變成一個軍事組織跟外界對抗。


局勢君


如果歐盟建立“歐洲軍”,不但利於歐盟最終統一,而且利於歐洲相關軍工企業的發展,還會促進歐盟軍工科研方面的發展。可以說是對歐盟百利無一害。

“歐洲軍”的建立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和長遠戰略利益是極為有害的,對俄國的長遠戰略利益也是後患無窮的。

目前美國掌控歐洲,美國也決不會允許歐盟脫離美國的掌控,一旦失去歐盟,美國主導的國際框架就變相的終結了。一旦歐盟統一,俄國對西半球的幻望也就會破滅。所以在反對“歐洲軍”的問題上,美俄兩國的態度是一致的。

在美俄的共同壓迫下,歐盟被迫放棄了建立“歐洲軍"的夢想。所以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公開宣佈“歐盟永遠不會變成軍事聯盟,也不會去和北約競爭。”這話也就是在承諾歐盟永遠聽從美國的指揮,永遠不背叛美國。

歐盟的決定也受到俄國的歡迎,所以俄國也幫著大力宣傳。


鬼影147951010


馬克龍是在演戲在,由於特朗普要求北約成員國兌現北約軍事開支,讓美國減輕本國軍事開支的壓力,由於北約軍事費用美國佔百分七十以上,剩下的北約諸國承擔,就這樣一些北約國家拖著不給,北約組識除美國外均是歐洲國家,歐洲國家現在能夠富強百姓生活幸福,那是因為美國軍事保護的結果,馬克龍及歐洲各國太清楚了,不交軍費或者少交軍費,國家又能不受外侵,國家安定祥和,這種好事只有在美國繼續當寃大頭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特朗普要改變舊歸,馬克龍及歐洲一些國家當然不能同意了,你當老大你就要多付出,否則我們就建歐洲軍隊,想想建立一支強大的歐洲軍隊,需要多少軍費,那可是天文數字,歐洲人可不呆,嘴上叫叫可以,真要實現,那可是掏真金白銀的,何況歐美普世價值相同,歐美親如一家,美國對待小弟國又是那樣愛護,所以歐洲國家永遠也不會建立歐洲軍隊的!


user9314716795833


我覺得身為歐盟重要成員之一的法國提出要建立歐洲軍的看法,卻遭到來自歐盟內部人員的異己之聲,說明法國總統馬克龍要建立歐洲軍的想法並未完全說服內部人員的。那麼自然實行起來就很難了。

我認為歐盟主要懼怕美國的干擾而帶來的麻煩。建立歐洲軍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對美軍的依賴,還可以抵抗俄羅斯的威脅。但是歐盟內部卻承諾不會建立歐洲軍,這自然順應了美國的。美國還沒出手,歐盟內部就產生了矛盾。可見,在歐盟裡面親美的勢力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現在的歐盟只是個經濟和政治上的共同體。其中歐元是最有可能代替美元的,如果說歐盟沒有代替美國的野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歐盟國家有美國的保護,正是因為這一層糖衣炮彈挾持著歐盟,歐盟才不敢造次。歐洲國家被綁在美國的賊船上,美國還自以為其他國家都是乘做美國的順風車,從美國撈取了跟多利益,美國還把自己當成了受害者。美國這種歪曲事實的能力和手段還是蠻強的和多樣的。

美國眼光是放在全世界的,畢竟也會有分神的時候,而歐盟能發展起來,就是乘美國無暇顧及之時大力發展的。所以,歐盟也很擔心美國的特殊關照,自然歐盟的動作也就會收斂點。那麼對於馬克龍要建立歐洲軍的看法,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膽大妄為,不把美國看在眼裡。所以,歐盟人員肯定要顧大局而考慮,只能想外宣佈不會建立歐洲軍的。

正因為歐盟內部的反對聲音,馬克龍的計劃很難得到實現。說明美國的勢力影響範圍還是蠻強大的,依然可以對歐盟做出嚴重的創傷。


小卒想說


歐盟不是一個軍事聯盟和歐盟建立“歐洲軍”是不衝突的。歐盟外交和高級事務代表有關“歐盟不是一個軍事聯盟,不會與北約形成競爭關係”的言論,即是巧妙的偷換了概念,試圖淡化建立“歐洲軍”外界,尤其是美國的影響,又是在解釋歐洲軍的概念。


在一戰結束一百週年,法國舉行的盛大紀念活動,面對全球70多個國家的政要的面。法國總統馬克龍突然拋出了建一支歐洲聯合部隊,既建立歐洲軍的言論,雖然在此之前馬克龍就不時的在各個場合提出歐洲軍的概念,但顯然在這樣重要的場合,馬克龍的表態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政治影響的。

馬克龍的言論,尤其是其“防範來自俄羅斯,甚至是美國和中國的威脅”這一句言論,徹底激怒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朗普在返回美國之後,一天之內連發五條推特,先是批評法國,後來嘲笑法國,再後來要求法國補交北約防務費用。美法兩大盟友圍繞建立“歐洲軍”開始上演了開撕。


馬克龍在口舌之爭上也不敢屈服,直接站在了戴高樂航母上向美國喊話,:“美國是我們的歷史盟友,在未來也是我們的盟友。但是作為盟友並不意味著要成為附庸,我們不應該依賴美國”。其還重申了建立歐洲軍的構想,稱自己絕不會把法國的國家安全全部託付美國,不論是法國還是歐洲的軍事主權都應該保留。

隨後作為歐盟盟主的德國總統默克爾也表態說,支持建立歐洲軍的建議。雖然默克爾在表達自己觀點時滴水不漏,鬆弛有度。其立場還是使美國極為不滿。

顯然,圍繞建立歐洲軍,在歐盟關係上,再次籠罩了一層陰影。美國的擔憂十分明顯,一旦建立歐洲軍,北約在歐洲防務上的絕對影響力將受到挑戰。同時歐洲軍的建立將使整個亞歐地緣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


除此之外,建立歐洲軍的構想在歐盟內部也產生了分歧,已經有歐盟成員不贊同此方案。

所以再次情況下,歐盟舉行發佈會,表述歐洲軍的概念,即是淡化歐盟和美國圍繞該問題產生的緊張態勢,也是給歐盟內部喊話,消弭歐盟內部對歐洲軍的擔憂。

在法德兩國都紛紛表態的情況下,歐洲軍的建立恐怕已經是勢在必行了,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這支歐洲軍的規模和職責範圍,樂觀估計,在各方的逐力下,歐洲軍現階段只會出現從無到有這一過程,由法德出資出人出設備,冠以歐洲軍稱號,在具體職能上與目前歐盟內部達成的共同防務協議無差別,暫時不會出現突破性的進展。


中評軍事


馬克龍關於歐洲軍的構想

觸動了美國的利益

特朗普就差罵娘了,

好在德國給予了馬克龍支持

同意歐洲軍的主張

馬克龍肯定還有支持者

甚至很多,

但歐盟發個言表個態

緩和一下大家的情緒

有何不好?

我看是個好策略

比針尖對麥芒強

歐洲人有智慧

北約是因為華約而對等出現的

現在華約解體二十多年了

繼續那拿俄羅斯嚇唬歐洲

已經屬於騙小孩子的把戲。

歐盟是智慧的聯盟

有統一的貨幣

有歐洲議會、法院

有歐洲理事會歐安會

試問全世界哪個區域聯盟有這樣的智慧和能力?

歐盟人口比美國還多一個多億

整體屬於發達國家集合

讓歐盟做小弟弟

痴人說夢。


透視線


不知道歐洲人怎麼理解“自相矛盾”這組詞語的含義?當地時間11月20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在新聞發佈會上稱,“歐盟永遠不會變成軍事聯盟,也不會去和北約競爭。”莫蓋里尼稱,“我們沒有打算建立歐洲軍,也沒有人該在這裡討論歐洲軍。”


但是,大約一年前的2017年12月11日,歐盟理事會發表聲明,稱歐盟批准了25個成員國簽署的防務領域“永久結構性合作”(PECO),在此基礎上,25個歐盟成員國將展開17個防務合作項目,並在今年正式啟動。英國因“脫歐”未加入,丹麥和馬耳他擁有特殊“不參與立場”。

根據《里斯本條約》“永久結構性合作”,旨在歐盟成員國合作投資項目、共同發展軍事實力和加強各國武裝力量,涵蓋了軍事培訓、網絡安全、後勤支持、救災和戰略指揮等方面。


對此,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聲明中說,“歐盟成員國達成‘永久結構性合作’的決定為打造歐洲防務聯盟奠定了基礎,歐盟不能、也不應該把安全和防務事務交給他人打理。”莫蓋里尼也稱,(“永久結構性合作”的簽署)“具有歷史意義”。聲明中還真沒提到“軍事聯盟”,但卻提到了“防務聯盟”。“防務聯盟”和“軍事聯盟”或有出入,難道不是軍事上的結盟?

不和北約競爭,那麼“歐洲防務聯盟”一旦形成,北約的存在還有多大作用?可能是我的理解出現了問題,莫蓋里尼一年前和一年後,對歐洲防務的表達,或許是歐洲人一種習慣性的表達方式。


容克在聲明中的“歐洲不能、也不應該把安全和防務事務交給他人打理”,和馬克龍、默克爾的“歐洲安全不能依賴美國”,以及60年前戴高樂“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都在表達著同一個意思,就是歐洲的防務要自己說了算。但是,沒有一個“軍事聯盟”,自己說了算就是一句空話。

近來,馬克龍要組建“歐洲軍”,可能是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頗像是對美國這一年來的“退群”行動的回應,具體實施,需要歐洲各國協調。莫蓋里尼的話,說明歐盟內部對“永久結構性合作”的最終目標還沒達成一致。


“永久結構性合作”是在歐盟的框架下執行,“歐洲軍”也不可能單獨由歐盟大國牽頭組建,結合容克在聲明中所說,“永久結構性合作”,“為打造歐洲防務聯盟奠定了基礎。”那麼,馬克龍的“歐洲軍”是歐洲防務的一部分,也將是一個長期的目標。


燕北林叢


謝謝。

正常,歐盟只是一個鬆散的政治經濟聯盟,而不是軍事聯盟,永不建立歐盟軍隊,不將歐盟軍事化,情理之中。

事實上,依照歐盟的決策機制,就算誰有那個心來將歐盟軍事化,弄支歐盟軍隊,只怕也是吃不到羊肉還惹一身腥的結果。

但應當分辯的是,歐洲不等於歐盟。

法國的小馬哥說要建一支歐洲軍,得到了默克爾的響應。歐洲軍不等於歐盟軍,區別就在這裡。作為歐洲的雙核心,法德兩國如果拉上一幫歐洲“志同道合”的國家,弄出一支歐洲軍隊,還是有可能的。

建立歐洲軍隊並不受歐盟各種條框約束。


灰太狼44967765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主持了新聞發佈會,她說道,“歐盟永遠不會變成軍事聯盟,也不會去和北約競爭。”這表明歐盟開始對美國妥協。


歐盟組建軍隊對美國挑戰。美國總統特朗普參加歐洲一戰紀念儀式時,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要建設歐洲軍隊,當時特朗普就進行反擊,認為這是民族主義。特朗普回國後,連夜發推特,怒懟馬克龍。既有馬克龍對特朗普一些美國優先政策譏諷的原因,更多是歐洲要建立軍隊的原因。


歐盟開始向美國妥協屈服。在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時,歐盟沒有跟隨美國,表示將繼續留在伊核協議內,並準備向伊朗提供經濟上幫助。可以說在對伊制裁上,歐盟硬了一次。但面對特朗普的怒火,歐盟內部肯定經過了激烈的討論,最後形成了統一的意見,那就是向美國妥協和示好,因為這是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的話,具有權威性。


而且近期法國指責伊朗情報和安全部門在2018年6月末參與策劃了巴黎附近維勒潘特的恐怖襲擊,歐盟將對伊朗進行制裁,這充分表明歐盟完全屈服了美國,因為這是6月份發生的事,為什麼法國現在才提出來,而且還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就提出要制裁伊朗。看來伊朗將面臨新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