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劇本(包括創作劇目和改編劇目)目錄及“樊戲”劇目初探


樊粹庭劇本(包括創作劇目和改編劇目)目錄及“樊戲”劇目初探


樊粹庭(1905~1966)

樊粹庭,近現代豫劇之父,第一個為豫劇寫本子的職業劇作家,也是第一個投身豫劇隊伍中的知識分子,同時是豫劇的第一位導演,第一位戲校校長。他一生六十餘部作品中,有他自己創作的劇目,也有從古典小說、傳奇故事及豫劇原有的傳統劇目改編的劇目,當然也包含從兄弟劇種移植過來的劇目。現將其主要作品目及寫作年代錄羅列於下:

(一)樊粹庭劇本(包括創作劇目和改編劇目)目錄一覽表

1、創作目錄

《凌雲志》…………………………………………………… 1935年3月

《義烈風》…………………………………………………… 1935年5月

《柳綠雲》…………………………………………………… 1935年7月

《三拂袖》…………………………………………………… 1935年10月

《霄壤恨》(一名《 邵巧雲》)……………………………1935年11月

《滌恥血》…………………………………………………… 1936年2月

《女貞花》(一名《麻風女》)…………………………… 1936年5月

《伉儷箭》…………………………………………………… 1937年4月

《巾幗俠》…………………………………………………… 1938年4月

《殲毒計》…………………………………………………… 1938年6月

《好妻子》…………………………………………………… 1939年5月

《為國紓難》………………………………………………… 1939年5月

《克敵榮歸》(曲劇)……………………………………… 1939年9月

《花媚娘》…………………………………………………… 1940年9月

《孟香屏》…………………………………………………… 1941年2月

《鶴歸樓》…………………………………………………… 1943年3月

《無敵樓)(連臺本戲)…………………………………… 1943年5月

《月宮玉兔》………………………………………………… 1945年8月

《孫悟空大鬧花燈》………………………………………… 1945年12月

《漢江女》…………………………………………………… 1946年3月

《席永平》…………………………………………………… 1946年6月

《羽巾誤》…………………………………………………… 1947年5月

《紅珠女》…………………………………………………… 1947年9月

《西廂外傳》(採自古本《錦西廂》)…………………… 1948年3月

《再生鐵》…………………………………………………… 1949年12月

《法網難逃》(現代戲,配合鎮反運動)………………… 1950年3月

《宋景詩與武訓》…………………………………………… 1952年7月

《兩條路》(現代戲,配合“三反運動”)………………… 1952年3月

《楊柳村》(現代戲,配合宣傳婚姻法)………………… 1953年6月

《呂四娘》…………………………………………………… 1954年5月

《松樹坪》…………………………………………………… 1958年4月

《馬蹄灣》(現代戲)……………………………………… 1958年

《水工鄭國》………………………………………………… 1958年

《一斤糧票》(現代戲)…………………………………… 1958年12月

《錢塘射潮》………………………………………………… 1959年

《楊滿堂》…………………………………………………… 1960年9月

《紅燈綠酒》(現代戲)…………………………………… 1962年

2、改編劇目

《葉含嫣》(一名《梵王宮》或《洛陽橋》)………………1941年4月

《齒痕記》(一名《桃花庵》)………………………………1941年10月

《大祭樁》………………………………………………………1944年3月

《賣苗郎》………………………………………………………1944年7月

《雷峰塔》………………………………………………………1945年2月

《金山寺》………………………………………………………1945年

《牛郎織女》……………………………………………………1945年8月

《如此節烈》……………………………………………………1951年3月

《雙蝴蝶》(根據《梁祝》改編)……………………………1953年4月

《劈山救母》(根據田慶德同名皮影戲改編)………………1953年7月

《王佐斷臂》(根據京劇《八大錘》改編)…………………1955年1月

《泗州城》(從京劇同名戲移植)……………………………1955年3月

《李慧娘》(根據古本《紅梅記》改編)……………………1955年7月

《沖喜》…………………………………………………………1955年10月

《火焰山》………………………………………………………1956年3月

《雷振海》(由太原市豫劇團手抄本、蒲劇《平三關》及

京劇《刀劈三關》改編)…………………………………… 1957年

《奇襲奶頭山》(現代戲)……………………………………1958年

《仙鶴嶺》………………………………………………………1959年

《屈打成醫》(根據莫里哀劇作改編)………………………1962年

注一:有些作品最後未定稿沒有列入,如《聶小倩》樊粹庭先生已寫出了16場細綱,最後沒有定稿未列入。

注二:在他樊的作品中,除了《筆架山》、《錢塘射潮》、《水工鄭國》、《馬蹄灣》、《龍抬頭》、《屈打成醫》(此劇是根據莫里哀的劇作改編)等六部作品未經上演外,其餘都有舞臺演出。

(二)“樊戲”劇目初探

1、“樊戲”範圍的界定

當今所說“樊戲”,在界定上有幾種觀點:1、是指樊粹庭先生上世紀30年代中期所創作的7部戲(見前最上邊的部戲);2、是樊粹庭全部作品中,演出場數最多,藝術生命力較強的大部分戲;3、樊戲應包含他的全部創作劇目,但改編劇目不應包括在內;4、在樊先生的創作劇目及改編劇目中,都是他付出創造性勞動的作品,因此都屬於樊戲範疇。

眾說紛紜,我到底贊成哪一種看法?小寶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即樊戲應包括他的全部作品中,演出場數最多,藝術生命力較強的大部分戲。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認為觀點1界定的面太窄,觀點4又太寬,觀點3把所有改編劇目都排斥在外,顯然不能接受,因此我選定了觀點2。這種觀點雖然帶有模糊性,但這種模糊是必須的。我認為在他的創作劇目裡,那些不經常演出的(例如一些現代戲)就不應列入樊戲之中。而在改編戲中,觀眾一提到《劈山救母》、《王佐斷臂》、《泗州城》等劇目就想到這是樊戲,因為原來豫劇中沒有這些戲。但像《葉含嫣》、《桃花庵》、《大祭樁》、《賣苗郎》原來就是豫劇的傳統戲,固然樊粹庭先生改編時都付出了心血,但你把它們都列入樊戲範疇就不妥當了,因為豫劇老藝人及當代劇作家在演出這些戲時都進行了加工。如果說《葉含嫣》是樊戲還說的過去,因為這是陳派戲,但要說《桃花庵》是樊戲就有人與你爭論。《大祭樁》這出戏是常香玉的演出名的戲,陳憲章先生也改編了劇本,應該歸入常派戲,你把它列入樊戲顯然不妥。

2、關於“樊戲”及其“四大悲劇”、“四大喜劇”、“四大神話劇”及“四大新編歷史劇”

四大悲劇:《滌恥血》、《三拂袖》、《霄壤恨》、《義烈風》

四大喜劇:《凌雲志》、《女貞花》、《柳綠雲》、《洛陽橋》

四大神話劇:《紅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

另外,也有人提出樊戲之四大新編歷史劇:《王佐斷臂》、《楊滿堂》、《再生鐵》、《宋景詩與武訓》(劇目有所不同),這四出除了第一齣我看過,其他三出都沒有看過,只能對劇目作一番簡介。

《王佐斷臂》:根據京劇《八大錘》改編。描寫岳飛的參軍王佐,為爭取失落番邦16年,並被金兀朮收為螟蛉義子的忠良之後的陸文龍迴歸大宋,自斷左臂投降金營,在深明大義的乳孃配合下,使陸文龍得知自己原來是為國捐軀的潞安府節度使陸登之子,如今認賊作父,與宋為敵,痛心疾首,奮然投效岳飛,大破金兵的故事。

《楊滿堂》:取材於華劇《滿堂徵西》、線戲《楊文廣》、閩劇《黑風山》及小說《楊家府忠勇演義》等作品。全劇彙總了三個忠良之後:一個是楊文廣的女兒楊滿堂;一個是呼延讚的曾孫呼延慶;一個是高老鷂的孫子高旺。這三位繼承了父祖輩同仇敵愾,抵禦外辱的愛國思想,經過不同的道路,最終走到一起,攜手並肩,共同保家衛國的故事。

《再生鐵》:這部戲以秦始皇暴政如山,苛捐如虎,逼陳勝吳廣起義為大背景,選出韓真真和宋娟娟等幾個“小人物”,演繹出大起大落,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農民起義畫卷。具體情節錯綜複雜,不再細說。

《宋景詩與武訓》:當代曲劇名醜的戲劇《阿Q與孔乙己》中的兩個主角都是魯迅筆下杜撰的人物,而樊粹庭先生《宋景詩與武訓》中兩個人物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並且宋景詩(1842年——?)和武訓(1838——1896)都是山東堂邑縣人,兩人居住村莊只相距七里。前面一個是農民革命領袖,後一個是打出“乞行興學”招牌的窮教師。我記得1951年正在批判電影《武訓傳》,把武訓說成是地主的奴才。這出戏我沒有找到什麼資料,只能說到這裡,待找到更多介紹再作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