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助手”出現,幹細胞移植效果或將再升級!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幹細胞領域的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


“新助手”出現,幹細胞移植效果或將再升級!



一項發表於《自然通訊》的研究稱,美國羅格斯大學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微小且可生物降解的支架,用於移植幹細胞及提供藥物,這可能有助於阿爾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腦退化、脊髓損傷和創傷性腦損傷治療。

一直以來,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方面,表現出了極大潛力。然而,細胞存活率低、分化不完全等問題卻始終是該領域的一大阻礙。

因此,羅格斯大學研究團隊模擬天然組織,設計出了這款生物支架。

研究人員表示,就目前階段而言,該支架在試管和小鼠試驗中皆取得了良好效果。這也意味著,未來這些納米支架有望被用於先進的幹細胞移植和神經組織工程。

該研究第一作者、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分校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教授李基範表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靠療法的開發是一項重大挑戰。通過如納米支架等方式,增強幹細胞移植效果,乃是一種創新型潛在解決方案。

接下來,研究人員將與神經科學家、臨床醫生共同合作,對該支架進行進一步動物測試,以為其用於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試驗做好準備。


“新助手”出現,幹細胞移植效果或將再升級!



幹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其為“萬用細胞”。

其作為生物醫學領域研究的熱點,為治癒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嚴重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而且,相較於其它療法,幹細胞治療具有低毒性(或無毒性)、無需完全瞭解發病機理也可達到較好治療效果、可避免產生免疫排斥反應等多種優勢。

基於幹細胞研究表現出的種種潛力,其在學術界,乃至社會中,皆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國際自然科學頂級刊物《科學》雜誌就已連續多年,將幹細胞研究進展評為“十大科學進展”之一。

相信此次研究一旦成功,必將成為幹細胞移植領域又一大突破,為更多疾病治療發揮積極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