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中国队1-1战平巴勒斯坦,有朋友问我,里皮结束在国内的最后一战了,说点什么呗。

我笑笑,没看比赛,没啥发言权啊。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巴勒斯坦历史上对阵中国队第一个运动战进球

是啊,明知道踢不出什么东西来的,所以故意不看了,谈不上失望不失望,本来也没抱什么希望。

有人说了,这可是巴勒斯坦,你这么说假了吧?装了吧?

可你要知道,每年最后一个国际比赛日都恰逢中超鏖战结束,心理身体都处于最低谷的时候,这时候踢能有什么好的结果?

只不过之前找的都是强队踢,踢不过正常,大不了骂骂咧咧几句,又一年过去了。

可是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四年前2014年最后一个国际比赛日,中国队也找的巴勒斯坦,那一次,也不过是个0-0。

四年过去,也没啥不同。最大的不同也只是是教练席上那个无奈的人,变成了“我已经离开家六年了,是时候回家了”的意大利老头而已。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下一份工作我要找一份离家近一点的”

然后不出意料的,就是口诛笔伐呗。

从态度到基本功,从总结到回顾,反正没什么好话,不过蹭蹭热点。

更有为博取眼球的,还祭出“踢成这样,里皮要负主要责任吧”的观点。

其实就一笑置之,这本来就没有对还是不对。

这个十一月的深秋,上港夺冠了,国足踢完巴勒斯坦了,里皮还来不及在国内谢幕,然后就中超颁奖礼,然后足协出就要出台“戴帽”新政,然后又一年亚冠抽签了。这岁末深秋的,一波接一波地来。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中超颁奖礼喧嚣刚过

最恰巧的,J联赛这时候就宣布“不限制外援”了。

这可真是时机刚好得有些讽刺了。然后就铺天盖地地引发二次舆论风潮,各种论调观点都有了。

当朋友听说我要写写这事儿的时候都说,算了吧,这命题太复杂,一时半会你说不清的,况且这热点也都过去了,这年头,热点过去了写什么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你又不习惯耸人听闻的观点,吸引不了眼球没啥流量了。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迭戈弗兰 当年是J联赛时隔多年最大牌的一位外援

是呵,这年头,没流量屁都不是。我沉默一会,还是决定写。

不为流量,我也写不出偏激耸人听闻的话来。

如我辈的足球狗,如鲠在喉,那就吐了吧。


  • J联赛:深耕细作二十年 如今是时候松绑了

说句装的话,如果二十年后回过头来看中国足球,2018年或许是个值得纪念的节点。

在2018年深秋岁末说中国足球,我却反而想起日本足球来。

中超这几年走的路,J联赛在二十几年前都走完了。职业联赛和中国几乎同时起步,日本的足球在刚开始那些年请的外援不比这几年中超请得差。

各种如雷贯耳的名字你去网上搜,就不给度娘做广告了。

然后呢?然后就仿佛断层一般,日本足球就开始走校园路子,走青训路子了,J联赛烧了几年钱,就偃旗息鼓了。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常规时间逼平皇马的那支J联赛球队

到了二十几年后的现在,鹿岛鹿角先逼平皇马,再拿到亚冠,几乎清一色的全日班,就算有外援,那也是排不上号的小角色。

我不是读经济的,也听当年高中教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听说过“日本经济迷失的二十年”这玩意儿。

要烧钱,也得经济繁荣有钱烧才行。

J联赛刚开始烧钱的年代,就是所谓的日本经济停滞二十年前最后的繁荣。

98世界杯日本第一次打进决赛圈,然后98金融危机以后,世纪之交日本所谓的泡沫破了之后,这足球的烧钱游戏就不玩了。

但那时候日本足球转型转得好啊,不再烧钱买外援,恰逢02本土举办世界杯,带动全民足球热潮,然后带动校园、青训、梯队深入足球浪潮。这样的深耕细作,一晃二十年。

这近二十年,登陆日本联赛的大牌外援屈指可数,除了迭戈弗兰,就只有这两年的波多尔斯基,伊涅斯塔和托雷斯。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伊涅斯塔吹响了J联赛外援松绑的号角

相反,它产出了从本田圭佑、香川真司到南野拓实、圆口元气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

太多名字了,去搜索吧。

至于日本校园足球可歌可泣的情怀,去网上搜索影片,太多了,就不给B站做广告了。

日本足球的转型,有经济环境转变的客观因素,也有他们固有的严谨细致,找对路子就耐心坚持的原因。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惜败如今的比利时,日本足球在俄罗斯达到新的高度

俄罗斯世界杯十六强和比利时的比赛证明,他们不仅成功了,还成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他们现在有资本给外援“松绑”了。


  • 外援对于我们的意义

那我们有没有资本给外援“上锁”呢?

我们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是哪一年?2010年。

恒大进入足球圈是哪一年?2010年。

中超的第一个超级外援是哪一年开始的?2010年。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恒大模式开启了超级外援的时代

我重申我不是学经济的,不敢说上面几件事情有必然联系,但我们的联赛,确实是从恒大开始进入大投资的时代。

然后我们看到了七连冠,看到了两次登顶亚洲,看到了以往只存在于电视里的如雷贯耳的名字们纷纷出现在你家方圆二十里以内的某座球场里,每隔一个周末卖票给你机会来看。

你会觉得中国足球恍惚进入了繁荣的快车道。

这种恍惚在13年恒大第一次拿到亚冠开始,在15年恒大第二次拿到亚冠达到顶峰,在17年十二强赛强行虽败犹荣来到最后的繁华。

然后强行断崖,直插深海。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U23亚洲杯和亚运会的惨败,让U23政策再次成为焦点

2018年,U23亚洲杯惨败,亚运会脆败,中国杯____败。填空里可以脑洞大开花式形容。

印度、巴勒斯坦、卡塔尔都不行……能赢的对手已经不多了。

中国队2018年的对手已经够菜的了,好在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不管你认不认,离开了外援,我们的球队好像真不行。


  • 烧钱模式似乎走到尽头了?

其实从俱乐部到业界人士都有这个心理准备,一年一年地烧钱下去,冠军最多最能盈利的恒大也入不敷出,别说其他的俱乐部了。

这不是健康的发展道路。

所以从早些时间的“全华班”,到今年上半年的“外援萎缩”,恒大都在想做什么,但是半个赛季承受不了成绩下滑的落差,又走回旧路,买回两个外援。

没有这两个顶级外援,今年上港的夺冠没有任何悬念。

可是恒大走回了旧路,却还是功亏一篑,说恒大是最大的失意者其实不为过。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没有这个“自打嘴巴”,恒大不可能跟上港在今年咬到最后

这是自我否定,又面临新的否定。

那么上港的冠军呢?诚然徐根宝指导的五个弟子是中坚力量,但谁也不能否认胡尔克奥斯卡和埃尔克森的决定性作用。

上港从15年开始连续三年的巨额投资,也该拿一次冠军。打破冠军垄断,抛开球迷角度,也是联赛良性发展的必要道路。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巨大投入三年之后,上港终于得偿所愿

可是上港的这个冠军的模式,依然是烧钱的大投资模式,充其量是个改良版。

要转型,要进步,靠一两家俱乐部是不行的,哪怕这些俱乐部已经是联赛的头部分子,领先者,自下而上,行不通。

这确实是足协应该做的。


  • 足协为什么总不招人喜欢?

事实上足协做的不少,而且早就做了。

但却总不招人喜欢。

除了“口碑不佳”和“没有直观效果”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一刀切”和“说干就干”,没有留给俱乐部缓冲和调整的时间。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足协总是中国足球里背锅最火的热门人选

例子很多举不胜举,U23新政、外援名额、调节费、集训营等等。

从这一点看,这次足协的“戴帽”新规起码吸取了这方面教训。

不说这些细则究竟合不合理,仅从发布时机上,联赛结束发布,预留空间和时间,规定2019-2021三年为周期的指标,还是留给了俱乐部很多协商的余地的。

当然,这里面最大争议的当然是“重签合同”以及“外援合同不涉及”。

已经有很多老师详细解释了这里面很多所谓的和劳动法冲突啊,中国足协的仲裁作用啊什么的,外援在于国际足联报备之类的,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外援们的合同还剩下几年?

初衷是好的,四个帽子分别限制“注资”、“薪酬”、“奖金”和“转会”,从财务层面给联赛各俱乐部“降温”,控制成本。

但是不是就这样出台一个规定就能达到这个效果?见仁见智了。

还有朋友说了,如果限制球员薪水能变相让国内最好的一些球员不再贪图在国内踢球的高薪厚报,转而向去欧洲联赛踢球努力,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


  • 就算理性了投入,我们又有没有耐性?

月底足协还要召集各俱乐部的财务总监碰头讨论这四个“帽子”怎么戴,到时会有更详细的条款出炉的吧。

不管怎么说,在2018这个深秋,我们的联赛要“戴帽”了,日本的联赛要“脱帽”了。

日本的联赛有了二十年的深耕,无论青训后备人才还是本土球员的成长通道都已经相当成熟,J联赛球队的外援名额经常用不满。

他们现在是解除外援限制,扩大联赛商业价值的时候了,伊涅斯塔和托雷斯只是一个先行者。

而我们的联赛呢?我们在过去八年是靠超级外援带来了看似火爆的足球市场,但我们的青训和本土球员整体成长通道却还很落后。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限制了外援,又有没有耐性做青训?

那这个时候限制超级外援的引入,加上一系列的青训梯队方面的规定,是不是就会有利于发展,或者说迫使各俱乐部重新回到发展青训,慢慢培养本土球员成长,而不是急于求成的功利足球?

又或许,限制了外援,会影响联赛的欣赏性,反而会打击大众的足球热情?

又或许,就算限制了外援,我们又有没有耐性深耕细作青训呢?

中国足球永远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 我们的足球市场很火爆,但我们算普及足球了吗?

我在胡说八道的时候,明年亚冠的抽签刚刚结束。今年鹿岛鹿角用几乎全本土球员拿到了亚冠冠军,当他们放开外援以后呢?

此消彼长之下,我们的球队还能再现登顶的盛况吗?

这个时候我在想,二十年来,足球是怎样从棒球手里,一点点把日本本土的球迷抢过来的?

不是靠外援,是靠校园足球,社区足球,全民足球。

但你不能忽视2002本土世界杯的影响,也不能忽视《足球小将》的影响。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日本的校园足球已经登堂入室

前者影响了成人,后者影响了孩子。

当足球真正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

事到如今,J联赛已经不在乎他们放开了外援会不会影响本土球员的上场时间,就像我们的乒超联赛会欢迎波尔和张本智和一起来打球一样。

我们真是该申办一次世界杯了,还有我们自己的《足球小将》呢?

老问题:20年来,我们的足球和日本的足球是怎样完全不同的东西?

又到亚洲杯,你还信他们能踢好吗?

2014年最后一战,国足0-0战平巴勒斯坦,一个月后,他们在澳大利亚亚洲杯赛小组三战全胜挺进八强。

四年后,最后一战,国足1-1战平巴勒斯坦,一个月后,阿联酋亚洲杯,国足能打脸吗?

我还希望明年亚冠,上海上港、广州恒大、山东鲁能和北京国安都能打我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