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阿里20億砸中,1919的獨角獸之路很“痛苦”?


被阿里20億砸中,1919的獨角獸之路很“痛苦”?


酒+互聯網的風口早已過去,酒類線上銷售佔比不足5%,酒類電商1919為何還能獲得阿里巴巴巨資入股?在傳統酒企銷售遭遇困境時,1919能成為它們“觸網”的範本嗎?

在萬億級的酒水市場,新零售來勢洶洶。

10月18日,阿里巴巴20億元投資壹玖壹玖酒類平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1919),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此輪融資完成後,1919估值70億元,成為酒飲新零售獨角獸。

10月31日,1919披露2018年三季報,第三季度營收8.84億元,同比增長20.68%,前三季淨利潤則大幅減虧,同比減虧3316萬元。相較於今年上半年已經盈利3000萬的酒仙網,1919的表現並非最佳。

在“酒+互聯網”風口早已沉寂的情況下,雖然在業績上比不上酒仙網,1919為何能贏得阿里巴巴的青睞?

在獲得阿里投資後,1919董事長楊陵江曾表示,“這幾年我們跑的很快,但很痛苦,我們是穿草鞋出身的,做什麼都伴隨過不信任的眼光。”1919到底經歷了什麼?

傳統酒企的獨特“觸網”路

1919的出現,其實打破了酒類電商與傳統酒企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

10月份,無冕財經研究員在走訪廣州市內部分線下酒類商行時發現,有一定經營年份的酒行,大部分都以“酒品質量難以保證,毛利低”這樣的理由拒絕“觸網”,這些酒類商行內絕大部分酒品會以標牌價95折出售。

以廣州糖菸酒加盟店為例,店主韓女士坦言,自己確實牴觸酒類電商,“酒品跟其他商品不同,定價並不是完全透明化,而是留有議價空間。但如今網絡平臺上的酒品大多明碼標價,混雜著部分質量參差不齊的商品,反倒讓我們這些實體零售的定價變得十分被動。”

事實上,市場上佔比更高的還是傳統酒企。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佈的《2017中國線上零售平臺市場運行狀況》報告,目前酒類電商滲透率還不及5%。

但酒類電商市場增速不容小覷。據京東發佈的《2018線上酒業消費報告》顯示,與傳統渠道平穩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線上酒水市場在2017年保持著50%以上的爆發式增速。

傳統酒企確實面臨困境,沐辰學院的校長潘家佳對無冕財經表示:“從2013年酒類電商興起後,許多傳統的貿易型酒企面臨客流萎縮的問題,失去許多團購型的客戶;另一方面,酒價的信息公開化程度越來越高,高端酒水銷售開始停滯,導致許多傳統酒企利潤減少。”

行業變化為1919帶來機會,但它的路徑又與一些酒類電商不同。

1998年,楊陵江已經開始從事酒水經銷,2006年正式開始做1919,轉折點發生在第二年。

被阿里20億砸中,1919的獨角獸之路很“痛苦”?


▲1919創始人楊陵江。

2007年,1919開始通過專線電話接受訂單轉給門店,送貨上門,這直接促成了1919從經銷商向多渠道零售商轉型。楊陵江將這次轉型稱為“抓住了連鎖的機遇”。

2011年,1919開始把訂單擴展到互聯網渠道。在互聯網建平臺,就不再需要像傳統酒企一樣,逐一找商家談代理、談開店,這確實很吸引人。與其說轉型做電商,1919的本質還是傳統酒企,只是把線上當做增加訂單的入口。

1919創設兩種與廠家合作的方式,一是廠家低價賣出商品後,由1919自主定價;二是廠家在平臺上免費開店,線下收取管理費。線下是貨品的出口端,消費者在網上下單,訂單由就近的1919酒類直供連鎖店負責配送,這樣的門店兼具倉儲和供應鏈功能,這也讓1919省去了大部分中間環節的費用。

但問題很快出現了。

在經營的過程中,楊陵江發現,傳統加盟店對質量把控不嚴,店內甚至出現了賣山寨酒的情況。為此,楊陵江永用一種介於直營店和加盟店之間的開店模式,代替原來的加盟方式。

2014年8月,1919獨創“直管店”模式,即由投資人為線下店掏錢,由1919管理,承擔經營壓力。除了1919本身的引流能力,“直管店”模式對商戶的吸引力還在於能夠獲得100%的毛利,1919只會按年收取固定管理費。

被阿里20億砸中,1919的獨角獸之路很“痛苦”?


▲1919的商業模式,圖片來自易觀智庫。

隨著直管店模式的鋪開,1919業績逐年好轉,2017年實現營收32.88億元,同比增長14%,近兩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32%。

被阿里20億砸中,1919的獨角獸之路很“痛苦”?


▲1919歷年來營收快速增長。

通過直管店的模式,傳統酒企和垂直電商的價格爭議得到解決。從1919的經驗能夠看出,互聯網也並不是酒類銷售唯一的紅利途徑。

潘家佳認為,酒類電商已經走過野蠻生長時期,目前是線上和線下共生共融的生存模式,關鍵是要注重產品的差異化,同時提高商家的專業化程度。“線上渠道走的是大流通的產品,而線下若要做得好的話,就要關注到一些高利潤,或是小而精的產品。”

為何能被阿里看中?

在國內的酒類電商領域,1919的最大對手是酒仙網,為何後者未能獲得阿里巴巴青睞?

酒仙網最早做的是B2C線上零售。2010年,酒仙網進駐天貓,當年“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超過1000萬。相比起此前一天6萬元的營業額,酒仙網堅定了依託網上平臺賣酒的想法。

2014年,酒仙網做起O2O,上線“酒快到”平臺。“之所以做‘酒快到’,是因為B2C最多能搶佔整個酒水銷售10%的市場份額,剩下的90%要靠O2O模式來提升效率。”酒仙網創始人郝鴻峰解釋。

但“酒快到”發展並不如預期順利。O2O業務導流效果差,不僅難以與酒仙網融合,還因為定位不準、對合作商戶把控力不足等,被不少使用者視為雞肋產品。

事實上,酒仙網並不是O2O模式發展不順的孤例。自2015年以來,許多發展O2O業務的電商由於服務同質化嚴重,或是過度依賴資本輸血,市場拓展變得異常艱難。而與眾多“另起爐灶”只做O2O的酒類電商不同,1919始終以線下零售作為根基。

被阿里20億砸中,1919的獨角獸之路很“痛苦”?


▲國內主要酒類電商盤點。

截至目前,在線下“半路出家”的酒仙網國際名酒城門店僅有200家,而1919已經擁有了1130家線下門店,在1919長期規劃中,到2021年要開出10000家門店。這足以看出二者在線下零售佈局能力上的差距。

早在2017年,1919就與阿里巴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阿里巴巴是傳統上只做線上的,線下對我們來說是實現新零售的必經之路,1919的門店是我們很看重的地方。”阿里雲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俞天寶曾表示。

被阿里20億砸中,1919的獨角獸之路很“痛苦”?


▲1919線下門店開店加速。

由此可見,阿里巴巴確實十分看重1919的線下資源,還計劃藉助1919的門店佈局酒水新零售。

但除了線下門店,1919顯然還有其他吸引阿里巴巴的地方。

潘家佳曾向無冕財經分析,當前流通型酒企遇到困境,“以前通過人際關係的動銷方式已經變得不那麼有效,現在則要藉助一些評價或是線下體驗、品鑑活動進行動銷,但許多流通型企業並不具備組織品鑑場景的能力,因為他們缺乏相對應的人才。”

而無冕財經研究員在廣州水蔭路一家1919酒類直供店走訪時發現,面對客人對葡萄酒風味的詢問,店員還會根據顧客的想法推介不同的口味,這似乎也成為1919提供延展服務的亮點。今年8月,1919還在快喝APP上線侍酒師服務,以此提升平臺價值。

“1919的定位,就是天貓酒水自營供應鏈,未來天貓的流量都要往1919導入,並打通APP。”楊陵江表示,1919“線上+線下”的打法,既滿足了顧客即飲場景需求,更契合了阿里新零售拓寬線上線下酒飲消費場景的核心。

楊陵江用一個協同的例子說明1919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比如夏天用戶想喝冰啤酒,在天貓或1919門店上下單,我們1919把酒送來還是冰凍的。或者消費者在口碑上訂酒店,然後順便在我們1919上把買酒也買了。

走出一條與傳統酒企不同的零售路的1919,最終贏得資本青睞。但二者合作的前景,是否會如想象中美好呢?

對此,沐辰學院的校長潘家佳向無冕財經分析稱,1919補充了阿里巴巴產品的品類,但二者合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阿里能否為1919帶來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的新運作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