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還來得及,好好愛自己(養生推薦)

最近英國BBC播放的《健康飲食的真相》讓很多人議論紛紛,因為其中的說法相當“顛覆”。比如炒雞蛋不如煎雞蛋健康、比如煮蔬菜不如炒蔬菜健康,比如枸杞的營養價值不如草莓等。

這些說法顛覆了我們一直以來對健康飲食的認知,難道又是所謂的說辭不一,陣營不同嗎?顯然並不是。

“養生並不能簡單地模仿,還需要關注到個人體質的差異。”自然養生踐行者西木博士在他和杜國強、施南峰的新書《從治療到自愈》一書中如是說。

趁還來得及,好好愛自己(養生推薦)

西木,依靠營養、運動和陽光戰勝疾病、煥發活力,一個60後卻擁有80後的體能和90後體型的自然養生踐行者。

他早年研習過醫學和數學,當過赤腳醫生,後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維茨教授,曾經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經濟金融系副教授、德國SAP公司中國首席代表。

先後出版過暢銷書《營養革命》、《不生病的飲食起居》系列,曾經在湖南衛視《百科全說》等眾多欄目主講減肥和營養等內容,引領千萬國人過上健康的生活。

杜國強,高級經濟師,寧波大學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企業健康管理促進聯盟主席,也是個人養生的踐行者和企業健康文化的推動者。

施南峰,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常務理事,主任醫師、教授,國家健康管理師。

他們三人通過本書想要告訴大家,在去醫院之前,我們是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矯正營養學上的一些誤區,學習自然養生的法則,從日常的細節入手,為自己的身體做更多的事情。

他們更希望通過這本書,廣大讀者能夠走出治療和飲食的誤區,樹立正確的養生觀,掌握擺脫疾病的方法和技巧,逐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飲食、運動、起居方式,達到健身祛病、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為此全書從三個方面給我們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健康的養生方法。

一、我們為什麼會生病?——被歪曲的營養學

靠五穀雜糧延續生命的我們,不生病感覺真的就是一種奢望。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各種奇奇怪怪的疾病接踵而至,痢疾、霍亂、鼠疫都成了小兒科,各種各樣的流行病猶如影子般時刻蔓延在我們身邊,挑逗著每個人的神經。

養生,成了每個人都會關注的話題,“保溫杯泡枸杞”也不再是一種調侃。然而越是注意養生,似乎越不能避免生病,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生病了呢?

《從治療到自愈》一書中提出,真正讓我們生病的其實是那些被我們歪曲了的營養學。

比如減肥的人都知道的“管住嘴,邁開腿”,而這句話本身就自相矛盾。“管住嘴”一般是指要少吃或者只吃低熱量的食物,而“管住嘴”後,人會覺得沒吃飽,因而沒有能量去邁開腿運動。即使一時堅持住了,也沒有辦法長期堅持下去。而“邁開腿”後因為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這就需要補充新的能量,這時候人會覺得很餓,更想吃東西,這個時候還要管住嘴。試問,有幾人能夠做到?

比如枸杞的營養不如草莓。

枸杞一般都是幹過,被烘乾後的枸杞維生素C的含量肯定受到了大幅度的破壞,這和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草莓當然不能比,如果是草莓幹呢?答案看見就不一樣了。

再比如讓我們談之色變的蟎蟲,其實它是我們的天然皮膚科醫生,它能夠吃掉我們皮膚上的角質層,給皮膚做天然的保潔。

再比如最近幾年很流行的“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養生哲學。其實並沒有科學上的依據,早上腸胃經過一整夜的休整,突然裝進大量營養豐富的食物,對它來說,無疑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

就是這些被歪曲的營養學吧我們的身體搞得越來越虛弱,越來越容易生病。西木博士從人類進化史的角度深度剖析了這些被歪曲的營養學,提出了醫學的侷限和人們對醫學的盲目崇拜。

一、如何才能不生病

想要不生病,似乎是不看能的事情。但西木博士提出,這完全是一件可以辦到的事情。那麼到底怎樣才能不生病呢?《從治療到自愈》一書給出了“自然養生法則”,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1、天然環境,包括乾淨無汙染的空氣、水等

2、天然食物,包括野生的或傳統種植的植物,即不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激素、轉基因技術和野生的或放養的吃天然食物的動物,比如野生的魚、蝦、貝或者吃草的牛羊鵝以及吃蟲子的雞;

3、天然活動,包括輕度烹調,直飲生水進行體力勞動、坐小凳子,及時蹲便、早睡早起等等

看完已經覺得完全不可能了,所以三個作者又給了我們這些城裡人的半自然狀態的建議。比如保持24小時開窗通風,不開或少開空調,避免裝修和使用新傢俱,拒絕使用合成材料;比如購買蒸餾水或純淨水,選擇東南朝向的房子,拒絕一切殺蟲劑和電器;比如選擇有機食品、深海產品和食草動物產品以及半自然狀態的活動……

簡單來說,就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從城裡搬到山裡,從室內轉移到室外,從腦力勞動轉變到體力勞動。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城市的汙染、輻射、噪音和緊張,從“圈養”和“飼養”轉到“放養”或者“野生”,避免身體慢性中毒和加速退化。

二、正確對待疾病

我們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當身體出現了疾病,第一時間想要的應該是如何調整自己的飲食和生活,而不應該一味地馬上想要去找醫生。

西木博士在書中提到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動態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很多時候,我們的身體要麼沒病,要麼會有多種疾病併發,涉及一個或者多個系統故障,並且隨時都在發生變化,需要整體解決方案和動態地持續調整。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意識到,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是無法通過醫療手段治癒的,改變飲食、生活習慣或環境才是真正的靈丹妙藥。

秉持著這樣的觀點,全書對絕大多數常見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感冒、失眠等都給出了很有實用性的簡單易用的調理方法。

我們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這話一點都不假。當你真正地想要健康,真正地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時,你才會重視養生,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調整自己的飲食和生活規律,反覆實驗,慢慢地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成為一個真正健康的人。

疾病面前,是治療還是讓它慢慢自愈,這需要我們自己轉變觀念,中間只隔著一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