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应成为创新的主力

民营企业应成为创新的主力

记者 崔凌琳

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曾任世界银行顾问的许小年,在上周五应邀为参加甬商峰会暨甬商总会2018年会的一众企业家,作了一次主题演讲。直言不讳、观点犀利是许小年一贯的风格。

东南商报记者就当前民营企业的角色、如何看待当下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等焦点问题,特别专访了许小年教授。

民营企业应成为创新的主力

东南商报记者:当前,民营企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许小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从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增长、从制造转向创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要担负的不仅是税收、GDP增长等等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创新的主力。

创新,要求有市场的压力,也需要市场的激励。

换句话说,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在创新方面失败或者落后了,将会受到市场的惩罚,在市场惩罚面前,企业才有压力去创新。

比如,原来国内的第一大手机生产厂家是诺基亚,而现在,诺基亚早已被淘汰出局。诺基亚为什么会遭遇淘汰?因为他在智能手机的创新上落后一步。说来讽刺的是,诺基亚是首先掌握了智能手机技术的生产厂家,就这样,他还不能及时地向市场推出产品。当苹果的智能手机推出之后,诺基亚便只能被无情地淘汰。这就是市场竞争带来的无情压力。

在这个创新压力面前,企业一旦稍有懈怠,等待他们的便有可能是整个企业的失败。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压力,苹果手机从3代开始,直到现在还在不停地更新,步伐不改。

要给予国企民企同等待遇

东南商报记者:企业创新的动力来自什么?如何看待国企和民企的任务?

许小年:举个例子,乔布斯创新成功,便青史留名,不仅仅是亿万富翁,而且他被历史记载为改变世界的人。

这就是动力!这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市场激励,对创新而言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承担着执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所以,创新的任务便落在了民营企业身上。为了建设中国的创新经济,在政策上,需要给予国企、民营企业同等的待遇,同等的市场准入、同等的融资条件、同等的政策,甚至,希望以后不再分国有、民营,一项政策管所有的企业,一条法律管所有的企业。

东南商报记者:当务之急,民企创新最需要的是什么?

许小年:需要一个思想的市场,需要把企业家的想法转化成技术、产品、社会效益。

要给民营企业一个资源自由流动的市场,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家创新的想法,能够通过及时吸收各种资源而变成现实。

事实上,工业革命后的重大创新,都不是各国政府规划出来的,都是企业家在市场上经过多次试错而形成的。企业家的思想可以在市场上得以实现,需要放松管制,让资源自由流动,让资源跟着创新的想法走,而不是跟着指令走。

其次,希望全面推进减税。减税的意义不仅仅是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减税,不仅要使其度过难关,更重要的是,把资源交给企业去配置,让市场、让企业去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此外,企业还需要良好的制度支持。改革开放初期没有民企,现在民企实力已经比改革开放初期强多了,但企业的发展创新是需要做长期投资的,要让大家有安全感,要有法律保护。

当前也是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

东南商报记者:您如何看待企业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许小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额外的困扰。但回过头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外部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企业若不能升级、研发,那么,面对关税递加,企业就会尤其紧张,因为企业利润本来就薄,抗冲击力弱,关税一翻番,利润就没了,只能转战其他。可见,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

如果能够把研发做好,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取定价权力,我们至少可以把部分增加的关税转移到客户那里去,但由于很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造成议价能力不够,企业往往没有底气跟客户区谈,怕一提价,订单就跑了,结果只好自己默默承受利润损失。

其实内忧也罢,外患也罢,企业要做的一直都是一回事——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议价能力和抗击风险的能力。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严峻的挑战,但这也是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企业在顺利发展的情况下,没有人会考虑研发,而形势不好了,反而会有人开始注重研发问题。

华为其实一直遭受美国的市场封杀,但在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每年依然保持强势增长,因为他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研发体系,他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在手机行业中,华为的起步晚,但后来居上,原因就在于其强大的研发体系。事实上,从1998年起,华为就以公司法的形式,确定了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10%的规定;去年,华为的销售额是6000亿元人民币,即研发投入有1000亿元左右。

如何在资源配置上、如何在公司内部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体系,这些都是当前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亟需考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