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明晚期博古纹黄花梨圈椅,最应景的古人雅居之物


圈椅起源于唐代,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

这是一对明晚期博古纹黄花梨圈椅,67.3×58.5×99.5 cm,圈椅上的博古纹是个大亮点,这样记载古人雅致生活的圈椅,存世珍罕。

博古通今不仅仅是今人提倡的治学之道,更不仅仅是乾隆皇帝一个人的雅好。宋代士人以及晚明文人掀起的收藏热潮,反映出好古之风由来已久。宋代钱选、刘松年,明代仇英、杜堇等人都有品古图存世。

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上古鼎彝的追捧,蔚然成风。流觞、清赏、雅集是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他们放下官场的权力之争,以悠闲尚古的生活方式来躲避尘世的喧嚣,排遣心中的滞淤。收藏成了他们最大的生活乐趣,他们热衷于著述立说精研考古,习古润今以遣情怀。

他们甚至将心中爱物,镌刻于日常起居之器。黄花梨博古纹圈椅,正是在这样的风气之下,由好古之人斫制。这样的图案,于雅集之上最是应景。这对博古纹海南黄花梨圈椅由此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