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架轟炸機攻擊水壩,5噸重炸彈轟出一缺口,最大工業區被水淹沒

釜底抽薪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意思是抄掉敵人的後方截斷敵人的後路就可以取得勝利。事實上,這個古老的計謀外國人也喜歡用,比如二戰中的英國空軍。

不列顛空戰後,英國開始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主要目標是交通線、兵工廠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空襲,英國空軍驚訝地發現德國人似乎並沒有被削弱,各類軍事物資依舊源源不斷被生產出來,輸送到前線,有些時候產量還增加了。這讓英國人懊惱不已。

12架轟炸機攻擊水壩,5噸重炸彈轟出一缺口,最大工業區被水淹沒

如此日復一日的轟炸,效果卻微乎其微,英國空軍顯然承受不起這樣的消費比,要知道戰略空襲的成本極高,且不說那些損失的飛機和炸彈,單單人員的消耗就是一筆無法估量的財富,要知道,一架轟炸機搭載了10個人,要是被擊落,機組成員活下來的幾率很渺茫,而每次空襲,英軍都要損失一定數量的轟炸機,有的時候甚至超過100架。

怎麼樣才能在損失降到最低的情況下重創德國的軍事工業系統呢?英國的軍事專家對此展開討論,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方法。工業生產需要電,而很多電力都是通過水電站來完成的,更重要的是,德國人為了方便生產,把許多軍工廠都建設在水壩下面,就地取材。這樣,英國軍事專家得出結論:攻擊水庫既可以讓德國的電力陷入癱瘓,還可以製造人為洪水,使其成為自己的重要武器。

12架轟炸機攻擊水壩,5噸重炸彈轟出一缺口,最大工業區被水淹沒

魯爾工業區是當時德國最大的軍事工業區,德軍每天從這裡生產的槍支彈藥不計其數,而它的主要電力是依靠莫內-埃德爾水壩群,於是,英國空軍就制定計劃對它下手。

當然,德國人也不傻,他們也是知道水壩的價值,所以派了重兵保護,比如莫內水壩,不僅派有高射炮來對付英國空軍,還在大壩前面設置了兩道漁網,為的是防護英國特工的水下破壞行動。另外,擺在英國人面前的還有兩個重要問題,一是大型轟炸機只能水平轟炸,精確度有限,對於大壩這樣的點目標實在有點力不從心,何況大型轟炸機目標大,速度慢,很容易被擊落,很可能未能靠近目標就被擊落。如果採用俯衝轟炸機到時可以提高擊中目標概率,不過,俯衝轟炸機載彈量有限,幾百公斤的投彈量對用大量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水壩來說只能是撓癢癢。二就是炸彈問題,毫無疑問小炸彈無法對水壩構成威脅。

12架轟炸機攻擊水壩,5噸重炸彈轟出一缺口,最大工業區被水淹沒

如此多的困難橫亙在前面,英國空軍還是選擇試一試,畢竟一旦成功,戰果就太誘人了。為此,他們不僅加強了訓練,還研製了重達5噸的“高腳杯”炸彈,另外,為了對付漁網,他們還發明瞭一種新的攻擊方式—跳彈攻擊。就是,炸彈投入水中,在水面蹦躂,以此跳過漁網攔截,待碰到大壩後,沉到水下,發生爆炸。不得不說英國人確實費勁了心思。

1943年5月16日夜,一切準備就緒後,英國空軍展開行動,19架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直奔莫內-挨德爾水壩群,不過其中一架飛機因為故障只能中途返航,6架則在途中被擊落,到達預定作戰區域上空的只有12架。12架轟炸機很快對兩個水壩發起了攻擊,他們偷下了5枚高腳杯炸彈。

12架轟炸機攻擊水壩,5噸重炸彈轟出一缺口,最大工業區被水淹沒

整個過程和效果比推演中要順利,5枚炸彈直接將水壩炸出巨大缺口,緊接著上億立方米的洪水不顧一切衝向下游,淹沒一切東西包括城鎮和工廠,3萬人受災,其中死亡者超過1200人,更重要的200多座為軍事工業服務的工廠被摧毀,至於損失的槍炮、彈藥就更加不計其數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魯爾工業區沒恢復過來。

而英國空軍的損失僅僅是幾架轟炸機,以及93人傷亡,這與其輝煌戰果相比,不值一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