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的“買車夢”為何總難圓

駱駝祥子的“買車夢”為何總難圓

《駱駝祥子》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名篇。小說講了一個從鄉下進城的年輕人祥子,滿懷朝氣,希望依靠自己的正當努力,買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的故事。怎奈事情的發展一波三折,在經過買車-丟車-再買車-賣車的幾番折騰後,祥子的美好願望最終還是落了空。

祥子買車

作為祥子奮鬥的目標,買車是小說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情節設置。這裡的洋車自然不是買來自己消費的,而是祥子用來謀生的工具。通觀全書,祥子先後有三次買車的努力,兩次成功,一次未遂。

第一次是入城後第四年,在拉了整整三年洋車後,平日省吃儉用的祥子終於湊齊了買新車的100塊錢。然而新車拉了不到半年,北京城內戰事驟起,風險意識極差的祥子,為了2塊錢的高額車費,在送客人到清華的途中被一群兵士拉去做了壯丁。車子也丟了。

第二次買車的努力發生在從兵營裡逃回來之後。這次,祥子打算重頭再來,再次選擇了租賃別人家的洋車來拉客。祥子希望在拉兩到三年後,可以再買一輛屬於自己的新車。怎奈事與願望,因遭到孫偵探的糾纏和敲詐勒索,祥子買車的積蓄被搜刮殆盡。,

第三次買車發生在祥子和虎妞結婚後。虎妞是車廠老闆劉四爺的女兒,書中交代已有三十七八歲。在和祥子結婚後,虎妞為祥子買了一輛二手車。這是祥子第二次擁有自己的車。好景不長,很快虎妞因難產而死,為了置辦喪事,祥子又將車賣出。自此,祥子不再對買車抱有幻想,對拉車也不復感興趣,並在人格上走向墮落。

民國的社會批判小說,經常寫那個社會里的人由富有生命力向精神萎靡的轉變,進而抨擊不良的舊制度、舊文化對人的壓迫、束縛。魯迅筆下的祥林嫂,閏土、呂緯甫無不如此。祥子無疑也在此列。

如何買車

時間來到當代,人們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來改變命運,社會決定個人命運走向的論調不再流行,而是強調個人的主觀選擇和努力。那麼,從今人的眼光來看,祥子潦倒的人生結局是不是可以避免呢?

要說努力,祥子不可謂不賣命,書裡說他既不畏風雨,又自奉甚儉,“從風裡雨裡咬牙,從飯裡茶裡自苦”。我們還經常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買車是祥子前半生最重要的一個抉擇。而在如何買車這個問題上,祥子也不是沒有選擇。

第一次買來的車丟失之後,祥子發了一筆邪財,用算是偷來的三頭駱駝賣了三十塊錢。在將這筆錢存在車廠老闆劉四爺那裡時,祥子和劉四爺之間發生了一段讓人尋味的對話。

“‘怎麼辦呢?’老頭子指著那錢說。

‘聽你的!’

‘再買輛車?’

‘不夠!買就得買新的!’祥子沒看劉四爺的牙,只顧得看自己的心。

‘借給你?一分利,別人借是二分五!’

祥子搖了搖頭。

‘跟車鋪打印子,還不如給我一分利呢!’

‘我也不打印子,’祥子出著神說:‘我慢慢的省,夠了數,現錢買現貨!’”

從這段對話裡,可以看出祥子買車大致有兩個辦法,一種是攢錢,然後現錢買現貨;一是借債買車,管劉四爺借,或者和車鋪打印子,劉四爺要的利息相對較低。祥子毫不考慮地選擇了第一個辦法,而對劉四爺開出的借錢買車的主意大搖其頭。

對於祥子的決定,劉四爺並不以為然,書中這樣寫他的反應:“老頭子看著祥子,好像是看著個什麼奇怪的字似的,可惡,而沒法兒生氣。”

老實講,從言語交談中,劉四爺對待祥子並不算刻薄,給祥子開出的利息也只是出借給旁人時的不到一半。劉四爺年近七十,又是車廠老闆,閱歷資深,對事情的認識自然比祥子深刻的多。而在劉四爺的眼裡,祥子的決定不夠明智,甚至讓他看不懂——“好像是看著個什麼奇怪的字似的”。

是否明智

在頗為精明的劉四爺看來,祥子攢錢買車的選擇是相當愚蠢的。那麼實際是否也是如此呢?

祥子第一次買車的100塊錢積累了整整三年,平均每天剩下的錢不到一角。考慮到第二次準備買車前,祥子身上已經有了30塊賣駱駝的錢。所以祥子要攢夠100塊,只需要賺夠70塊就行了,而這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

如果借貸買車的話,劉四爺給出的是一分利,換算成年化就是12%,70塊錢的年息是8塊4毛,兩年就是16塊8毛。如果兩年還清的話,祥子用在新車的資金支出總共是116塊8毛。

借款買車後,不用再租賃別人的車子,也就不用支付租金。在小說中,老舍並沒有對車租過多著墨。但有相關研究指出,在20世紀20年代末,一個租車的人力車車伕大概要繳納1角多的“份兒錢”。如果以1角來算,在不歇工的情況下,2年下來一個人力車伕大致要繳73塊的租金。算上這部分租金,祥子2年後買車所支付的資金成本將達到173塊,遠高於舉債買車的成本。

難怪乎劉四爺要像看一個看不懂的字一樣看著祥子。

那麼祥子為什麼不接受劉四爺的建議呢?

從祥子和劉四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祥子對借錢這種事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其實,現實中如祥子一樣害怕借錢的人並不少見,借了錢又唯恐被親朋得知的心理更是廣泛存在。在很多人看來,借錢是一種不體面、有風險的事,而“顧體面,要強,謹慎”的祥子拋棄借貸而選擇成本更高的攢錢買車方式似乎也是這種心理在起作用。

只不過,為了體面,為了要強,祥子在風雨無阻、節衣縮食的拉車路上,身體在一天天的垮掉(而拉自己的車比拉租來車要自由得多,負擔也小得多),同時,不期而來的橫禍也沒有放過他。第二次試圖靠自己買車的努力終於付諸流水了。

毫不誇張的說,攢錢買車直接導致了後來祥子獨立精神、自強夢想的幻滅。而等到第三次要買車時,他只能靠自己的女人虎妞了。

如果在第二次準備買車時,祥子聽從劉四爺借錢買車的建議,他的命運大概會是另一個樣子吧。

以上只是一偏之見,大家覺得祥子拒絕借錢買車的原因是什麼呢?選擇借錢買車是否有可能改變祥子悲慘的結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