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衛華院士:“材料基因工程平臺”有望把材料研發週期降低一半

【人物檔案】汪衛華:1963年7月出生於安徽寧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課題組長,中國科學院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2016年11月,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材料基因工程平臺”有望把材料研發週期降低一半

——專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汪衛華院士

汪衛華院士:“材料基因工程平臺”有望把材料研發週期降低一半

“材料非常重要,材料是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包括當前的人工智能都離不開硅材料,芯片就是硅材料製成的。”5月26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汪衛華院士在創新中國·未來AI科技領袖峰會上接受本網獨家專訪時表示,懷柔科學城不久將建成“材料基因工程平臺”,有望把材料研發週期降低一半。

受制於人待破解

“材料基因工程”為材料科學發展提供發展機遇

“物理所今年已經成立了90年,在材料領用取得了很多應用成果,比如在超導、非晶金屬材料、量子材料都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汪衛華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材料基因工程”為材料科學提供巨大發展機遇,其中,高通量集成計算、大數據是“材料基因工程的核心內容之一,對於創新驅動發現新材料、加速實現從概念到產品的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材料形勢比較嚴峻,很多關鍵材料並不能夠完全自給,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先進的理念來推動材料應用的發展及產業化。”汪衛華院士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我國的材料工業起步較晚,雖經多年來一直艱苦奮鬥,但是整體水平與先進國家仍有差距,尤其是核心關鍵材料技術制約諸多重大戰略領域的發展,迅速提升材料領域的核心科技水平和工業製造能力,是材料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凝聚人才攻堅戰

懷柔科學城將建成材料基因工程平臺

材料基因組至關重要,國家層面又有哪些佈局?

“很快我們將在懷柔科學城將建一批先進的科學研究平臺其中就包括材料基因工程平臺。”汪院士透露,這個平臺是北京市與科學院共建,主要由物理所承擔,建築面積4萬平米,固定人員120人,250個研究生。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材料基因工程平臺’凝集人才,加快核心技術尤其是關鍵材料的研究。”汪院士介紹,該平臺將進行材料科學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培養。因此,“材料基因工程平臺”還將是新材料的研發世界一流的平臺。

汪衛華院士特別強調,屆時材料基因組平臺將面向全世界招聘最優秀的材料領域裡麵人工智能、計算機、材料研發方面的高端人才,希望通過這個材料基因工程平臺,打通材料科學研發到中試到產業化的全鏈條,能夠快速高效的促進它的發展。

智慧賦能雙效益

有望將研發週期、成本降低一半

材料基因工程平臺將起到何種作用?

“材料基因組平臺包括大數據, 高通量計算、人工智能部分。”汪衛華院士介紹,通過高通量計算、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方法縮小和鎖定希望要找的材料範圍,然後再採用高通量製備和檢測, 快速篩選材料,這樣可以大大節約材料研發成本和週期,而且將會在關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一個新材料從實驗室研發出來到大規模使用,週期一般是需要10-20年”。汪衛華院士介紹,融合現代的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高通量計算,加上高通量的材料製備和檢測,來新材料研發的新模式,把理性設計、高效實驗和數據技術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加速材料的研發,最終有望能夠把材料的研發週期降低一半。

“該材料基因組平臺預計2019年底初步投入使用”。 汪衛華介紹,通過材料基因工程平臺在縮短全產業鏈週期的同時,也有望將新材料的研發成本也降低一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