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單|梁實秋的《粥》:各種粥,各樣的味道

食單|梁實秋的《粥》:各種粥,各樣的味道

“粥”字,很有意思。

左邊一個弓,右邊一個弓,中間一個米。

弓的意思是張開、扯大。

弓、米、弓合在一起就表示把米粒從左右兩邊扯大,就是用火和水把米粒體積增加到最大時候的米飯。

粥是一種傳統食品,關於粥的文字,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

食單|梁實秋的《粥》:各種粥,各樣的味道

很多文人學者都寫過粥,

梁實秋就寫過這樣的一篇《粥》。

在《粥》中,作者開頭一句就是“我不愛吃粥”,但除了第一段吐槽了朋友家的稀飯外,寫的其他粥,大部分作者其實都是持比較肯定的態度。下面就來看看這些粥吧:

粥:

不愛吃粥,早點吃燒餅、油條、饅頭、包子等幹物。

  • 朋友家的早餐:一鍋稀飯,四色小菜。

(作者一句話點評:“覺得委屈”。)

  • 母親熬的粥:用生米淘淨慢煨。水一次加足,不半途添水。始終不加攪和,任它翻滾。這樣煮出來的粥,黏和,爛,而顆顆米粒是完整的,香。

(作者一句話點評:“甘之如飴”。)

  • 從前北方的粥廠的粥:“饘”是稠粥,粥指稀粥。喝粥暫時裝滿肚皮,不能經久。

(作者一句話點評“喝粥聊勝於喝西北風”。)

  • 菜粥:粥里加上大把的白菜心,等菜煮爛再撒上一些鹽和麻油。

(作者一句話點評“別有風味”。)

食單|梁實秋的《粥》:各種粥,各樣的味道

  • 荷葉粥:粥煮好後取嫩荷葉洗淨鋪在粥上,粥變成淡淡的綠色。

(作者一句話點評“有一股荷葉的清香滲入粥內”。)

  • 甜漿粥:北平粥鋪賣的一種碎米熬成的稀米湯。

(作者一句話點評“有一種奇特的風味”。)

  • 大麥粥:一種沿街叫賣的平民食物。

(作者一句話點評“有異香”。)

  • 清粥小菜:臺灣消夜,粥裡有紅薯。

(作者一句話點評“味亦不惡”。)

  • 臘八粥:北平雍和宮煮臘八粥,一頓粥要耗十萬兩銀子。

(作者一句話點評“這不是喝粥,這是招搖”。)

  • 小時候喝的臘八粥:把預先分別泡過的五穀雜糧如小米、紅豆、老雞頭、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紅棗、桂圓肉之類,熬煮。額外精緻粥果另裝一盤,如瓜子仁、杏仁、葡萄乾、紅絲青絲、松子、蜜餞之類,準備臨時放在粥面上的。吃的時候,儘量加紅糖。

(作者一句話點評“臘八粥是粥類中的綜藝節目”。)

食單|梁實秋的《粥》:各種粥,各樣的味道

粥的搭配:

  • 朋友家的稀飯搭配醬豆腐、花生米、油條、皮蛋。
  • 母親的粥搭配筍尖火腿糟豆腐之類。

(作者一句話點評:“其味甚佳”。)

  • 北平粥鋪賣的甜漿粥佐以特製的螺絲轉兒炸麻花兒。

(作者一句話點評:“很別緻的平民化早點”。)

  • 臺灣消夜“清粥小菜”,搭配粥的小菜真正是小盤小碗,葷素俱備。

(作者一句話點評“消夜啜粥甚宜”。)

食單|梁實秋的《粥》:各種粥,各樣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