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人寧願買簡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

WdLsp_緲


支持歸支持,選擇面前依然被拋棄!說說國人為何不買自主車?

現今的國內車市門檻極低,如果你口袋有10萬塊的購車預算,那琳琅滿目的合資車、自主車輕鬆閃花你的眼睛。作為成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時代的青年人,提到國產車,二師兄周圍的朋友們都是充滿著激動與自豪,將慷慨激昂支持國產掛心間。但低頭想想自主車型可能會存在的質量問題,默默開回的八成是一輛合資品牌車。二師兄不禁要問諸位,您身邊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景?

平心而論,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十年前如果我們大談特談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還可以一本正經的扮成個專業人士,因為那時不論是轎車還是城市SUV,放眼望去都是進口和合資品牌的天下。但是現在如果你還講國產車的弱小,那不說你OUT啦,起碼是非常片面的。走進車市,特別是SUV市場,自主品牌發展之迅猛,單純的從銷量看也是讓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的。典型的如長城哈弗H6,截至今年6月已經連續51個月蟬聯SUV銷量排行榜冠軍,月均銷量穩定在3.5萬輛以上。

國產車和合資車孰優孰劣,這個問題如今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如果非要說兩者的差距,只能說在各個級別和價格區間裡,國產車與合資車各有優勢。如10萬以下國產車的配置和操控性比同價位合資車要高一大截;18萬元以上區間就是合資車的天下,國產車目前在這個價位很難與合資車抗衡。而10-18萬元之間,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非常小,自然成為兩者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了。

支持國產卻買合資,內心究竟什麼想法?

對於許多工作剛起步的年輕消費者,儘管手裡積蓄不多但又確實需要一輛合適的代步車,在預算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很多人在強烈表達一顆支持國產品牌的愛國心之後,依然從4S店駕著合資車回來了。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思來想去,其實他們的內心想法也是現在大多數國人的縮影。無外乎以下三點:

首先,傳統印象根深蒂固。如果在街頭對國產車的印象做個現場調查,估計還有不少人會說廉價、設計感差、品控不行,大問題沒有小問題不斷、售後服務跟不上等等。可以說,國人對國產車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十年前的狀態,奇瑞QQ、吉利金剛、比亞迪F0,僅僅是個車而已,但凡手頭寬裕點,是不會考慮這些質量不保險的廉價車的。再者說,國人攢錢是不容易,願意因為一顆愛國心而把血汗錢押在讓人心裡不踏實的國產車上的人就更寥寥無幾了。

其次,主觀上不恰當的對比有失偏頗。大部分的人並不是汽車專家,對廣大國人來說,買車就喜歡拿外形相似的車做比較,比如吉利帝豪和豐田卡羅拉、本田思域對比。既然是對比,就要有相同的比較基礎,這對國產車來書並不公平。以吉利帝豪為例,網報價格區間是6.98-10.08萬元,這個區間我們拿買菜神車本田飛度來做比較,那優劣顯而易見,顏值、內飾、發動機效率甚至是降噪處理,帝豪甩飛度不知道幾條街!

第三,依然是面子心理在作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好像在國人心裡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了。1886年德國人朱卡爾·木茨和戈特利布·戴姆樂就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輛車的專利權,而國內車企業發展壯大才不過近十幾年的時間。十幾年怎麼和別人上百年的積累相比?什麼吉利、長城、長安,怎麼能與奔馳、寶馬、奧迪甚至大眾同日而語嗎?就是這樣的愛面子心理,國人寧可購買乞丐版的合資車也不願買同檔次高配置的國產車,換句話說,買個移動的車標,面子有了心裡更踏實。

勇於面對,自主品牌應該往何處去?

雖然自主品牌發展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但起步卻並不像國外那樣從零開始,畢竟萌發於世界汽車產業的成熟期,可借鑑的積累太多。

就現在的發展來看,國產車有三個優勢:使用空間大:用同樣的銀子買到國產車絕對比合資車至少高一個檔次;配置前衛豐富:國產車同樣用一些接地氣的土豪配置作為賣點,而同檔次的合資車,基本都是乞丐級別,甚至做工都不如國產車精細;保養費用低:這才是國產的特質,自己生產的產品心裡有底,配件通用性強,更換零部件輕而易舉而且物美價廉,這是合資品牌無法比擬的。如同蘋果手機,你敢摔壞屏幕去蘋果店裡換麼?換個新屏可以買個國產中檔新機了。

當然,現實是自主品牌依然不那麼受待見,必然有其客觀原因,這也是國內車商應該努力改進的方向。首先是動力總成還比較弱,目前可以自主研發的車企並不多見,短期內也難以實現完全的自主開發;其次是小型車市場發展水平不高,中國地大人多,小型緊湊車實際上很有潛力,但合資車進入早,自主車起步晚就更難分得一杯羹了。

二師兄總結:客觀來說,國產車品牌在外觀設計、整車質量、生產平臺、供應商體系構建、甚至廣告宣傳方面都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雖然短期內我們無法全面超越合資品牌,但要看到國內車企的不懈努力。通過在與合資品牌的競爭中不斷進步,相信國產品牌會贏得世界的矚目和認可。作為愛國的消費者,我們也要對國產品牌充滿自信。

版權聲明:本文由自媒體二師兄玩車創作,轉載請與二師兄聯繫,購車養車用車玩車等福利活動,關注頭條號二師兄玩車!


二師兄玩車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我的摩托車被人偷了,出行非常不方便。於是,我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輛汽車。當時只是為了代步,口袋裡的錢又不多,就選擇了上汽五菱宏圖。全部辦下來共花了5.5萬元。

因為是第一次開汽車,我是非常小心,的,不讓車子有一絲的刮擦。但是車子各各種各樣的毛病。3個月後第一次保養,我把筆記本交給了4S店,上面記錄了14個毛病:水箱漏水,右前門玻璃升降器壞了,檔位杆皮套破損,右後門關不牢,電子鐘一星期快3分鐘,儀表板上遠光燈指示燈不亮,全車各種異響,各種怪味……除了水箱和檔位杆皮套給我更換,其餘都是修不好的。4s店找各種理由搪塞,忽悠我“這是新車,各個地方比較緊,用一段時間就會好的”然後一再拖。第二年夏天,要用空調了,才發現不製冷。4s店說空調的保質期只有6個月,早過了。我說,我自己出錢,你給我修好。4s店竟然不給我修。他說,這車就這樣,修了也沒用。我還問他,這車質量怎麼這麼差?他們的經理對我說:“這車的零件是全球採購的,全部是價格最低的,質量過得去就行了。你看,賣給你這麼便宜,只要4個輪子會轉就湊合著用吧。”他還說“國產車都這樣”。

2012年,我果斷的買了日產天籟,到現在快6年了,除了正常保養,沒換過任何零件。你說我還會買自主品牌的國產車嗎?


戀海的魚兒1


前不久,有個朋友開著某款國產車上高速,速度一快,車身就會晃,而且噪音特別大,基本過了一萬公里的國產車都這個樣子,朋友後悔不已,當初買車時沒有沉住氣選合資品牌。

合資品牌和國產品牌最大的區別在於發動機,這相當於人的心臟。

現在合資車的發動機技術和產品都比較成熟,合資車一般只在發動機之外做些簡單配置,基本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考察合資車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發動機,在合資車價格上接受是為了不受國產車出了問題那樣鬧騰。

很多國產車在品牌宣傳時,一般會避談發動機的問題,喜歡大張旗鼓的搞些概念,比如說這車有智聯繫統,在中控屏和車輛空間等方面來增加賣點。

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平時都用不上或用的比較少,對於國產車來說,增加賣點也就是增加賣價罷了。

目前,國產車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同時也要看到,現在很多國產車性價比已經很高了,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在代步工具選擇上,多會選擇這些國產車。


斑馬消費


我用的都是國產:

電視,康佳

電腦,海爾

洗衣機,海爾,

空調,海爾/格力

冰箱,海爾

熱水器,海爾

燈具,國產,不記得牌子

傢俱,國產,沒牌子

汽車,吉利

鍋碗瓢盆,國產,不記得牌子,或者沒牌子

平板,蘋果

手機,都是國產,華為,小米

筆記本電腦,惠普

照相機,康佳。

總結,但是國產做的可以的,都用國產。等筆記本,照相機做好了,也換成國產。這是趨勢。最明顯的領域是手機,家電領域,後面會是汽車,後面是...……


手機用戶65982369029


今天打車,和老一輩的出租車司機聊天,聊起來現在的國產車。司機大哥說,老一代的捷達,寶來等車真是好車,可見根深蒂固的合資思想。

確實,長城,奇瑞,江淮,比亞迪等自主品牌雖然越來越受到咱們國人心中的信任,但是不像德系車有那麼悠久的歷史。

很大一部分人買國產自主品牌的車,都是因為預算有限,同時又希望車子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舒適和便利。這時候同樣花10萬塊錢,買一輛自主品牌的車可能會享受到合資車15萬左右的配置。

在三大件方面國產車和合資車仍然存在著差距,到現在,少部分自主車甚至已經達到普通合資品牌的品質了,但是也只是少部分。有些三四線自主品牌質量的確不穩定。

總之,不能一杆掃倒一條船,優秀的產品也應該肯定,國貨當自強。

這種寧願買簡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的思想轉變,也需要些時間的。


66號車坊


不請自來。

為什麼國人寧願買簡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呢?

國產車,嗯,我覺得應該稱為自主品牌,因為現在的合資車也是在國內製造了。最近幾年來,自主品牌的有了不錯的發展,以前老被國人詬病的質量差,外觀醜,油耗高等問題已經有了巨大的提升。


也有不少的自主品牌汽車很受消費者喜愛,銷量頗為喜人, 但是平心而論,一般這種銷量好的汽車,要麼就是特便宜,佔據市場的空缺,要麼就是配置豐富,碾壓同價位的合資車,甚至可以跨級碾壓。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相同配置的自主品牌和合資車就差距這麼大麼?其實不竟然。那為什麼國人願意購買合資車而不願意買自主品牌呢?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中國自主品牌出現的時間太短,和合資品牌比起來還只是一個小嬰兒,還沒在消費者心中留下足夠深的印象。就拿現在賣的比較火的吉利博越來講吧,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始建於1986年,1997年才進入汽車領域,而且這20幾年還換了好幾次logo,如果是一個不怎麼了解車的人,估計都不知道誰是誰了。而就拿合資品牌中一箇中下的品牌現代來說,也是成立於1967年,早了30多年,更別說德國的那些百年老廠了。當然合資品牌也換logo,但是一般不會把logo全部推到重來,而是加入一些當下的元素進去。

我之前有一個朋友買車,我給她推薦了不少自主品牌,最後她選了一臺斯柯達的昕動,我覺得很詫異,問她你買這玩意兒幹啥,我給你推薦的哪臺配置都是秒殺它,結果她給我說這屁股上寫著上海大眾的,比較有面子……

舉這個例子舉說明了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還沒有合資品牌的形象那麼深入人心,在這個方面上,自主品牌要走的路還很長。就像是電視機一樣,以前都買日本貨,都覺得日本貨好,色彩豔麗,質量好,現在大部分的消費者也沒有說一定要選擇日本牌子的電視機了吧?

我認為,總會有一天,中國也會出現一個會讓全世界人民都會喜愛的汽車品牌的,就像德國的奔馳,日本的豐田,美國的通用等等


ALucard


這是個偽命題!國產車圓了普通人的開車夢。尤其是中低收入的普通人!國產車也越來越成熟了,擁有量也越來越大!

其次,看看網友們的此事的看法:

1 發動機是汽車心臟,合資車發動機技術成熟,而國產車不行,只能在配置上做手腳,增加配置以求賣點。

2 我是一個一直開國產車的,總感覺到許多貶國產捧合資的話都有些別有用心!讓消費者上當,特別是對車一概不懂,第一次買車的。我一個朋友花十多萬買一簡配的合資車,自以為感覺很好,後來跟我吉利博瑞一比,他那還叫“車”?後悔得要死!

3 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國人太可憐了,覺得開進口車有面子,開國產車沒面子而已,面子值多少錢?我開了二十幾年國產車了,一臺比一臺好,支持國產車。

4 就看觀念能不能早一點轉變,一張紙能不能捅破。純中國車質量已經過關了,出租都在用,一年跑十幾萬公里,你一個家用車一年也就一萬公里左右,開個五六年換車了。 國人喜歡合資不都是為了省心,有愛面子的,也有注重駕駛質感的。主要還是不放心。這個遲早會轉變的。 中國自主車有自已強大的消費群,所以你不買自主車有人買,而且人會越來越多。自主車的進步降低了合資車的價格,所以買合資車的人應該感謝自主車。 希望自主車越來越好!


遊戲大咖王


這個話題太沉重,容我先喝一口82年的老成醋壓壓驚。

如果單從“為什麼寧願買簡配車,也不買高配車”這裡出發,其實倒容易解釋了。畢竟汽車上真正實用的配置就那些了。我向來喜歡說“水平不夠,配置來湊”,這一點在海峽兩岸友好見證的產物凌志,啊不對是納智捷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什麼12寸中控屏,導航倒車影像,手機互聯,抬頭顯等等玩意兒應有盡有,然而自適應巡航全系沒有,自動泊車全系也沒有。這說明了什麼?核心技術的缺失,是造車的硬傷。

這才是周杰倫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首先我們不能要求國人只愛國。都是血汗錢買車,誰都願意買輛省心省事省力的。

油價被國企壟斷,跌一毛漲四毛,跌一次漲四次,已經把我們折騰的不要不要的,但我們沒辦法。

但買車我們有選擇權!

為什麼普遍都會認為國產車質量不好,合資車性能更優?難道是有漢奸在以訛傳訛?這個觀點總不是開過國產車的老司機說出來的,修理廠的工人體會出來的麼?所以,我非常能夠理解,也可以諒解,畢竟我國的造車之路才走了多久,指望一下子吃成胖子是不現實的。

你說你寧願買個乞丐版的軒逸,也不願意買輛豪華版的帝豪,我真的可以理解。

不過要說軒逸處處都比帝豪好,我是完全不認同的。合資車小毛病照樣有,異響,電氣故障,斷軸,不都發生過麼。不要神話洋和尚,他照樣要吃飯撒尿睡覺

我很關心的是維權的人裡有沒有本田粉?

但這個問題真的有如此不堪麼?

吉利帝豪EC7去年賣了23W臺,寶駿310賣了21W臺,在轎車市場上好歹站穩了腳步。SUV市場上,哈弗H6獨孤求敗,寶駿510緊緊追趕,吉利博越12月份的銷量已經超越了神車途觀。

所以,題目“為什麼國人寧願買簡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我是不認同的。最起碼要加個

部分國人

長城的魏派,吉利的領克已經率先推出了國產的豪華車,雖然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能不能心平氣和地去對待?少一份急躁,多一份耐心。如果我們隊別人的孩子總是充滿愛心,更應該給自己的娃多一些關心吧?

吳京一部《戰狼2》讓我看到了國產電影的未來,我同樣相信國產車的未來,就在不遠處。


園藝時空


最近一場碰撞測試的結果引發了熱議,本來是一次純粹的碰撞測試,卻引發了眾多網友對於合資車型減配的熱議。由於該組織的特殊性,8家保險公司參與出資成立,在性質上與傳統汽車廠商具有利益上的博弈,因此其測試的公平公正性也得到一些認可。在這次測試中,途觀L、思域、科雷傲等車型測試表現與國外大相徑庭,懷疑國內版本進行了減配。

碰撞測試成績為一般的車型有三家,途觀L、思域、科雷傲,這個成績甚至不如國產的VV5和領克01,僅僅稍好於售價遠低於它們的寶駿510。其中思域側面碰撞成績為P(較差),B柱直接被撞斷。網上部分媒體披露,美版思域B柱採用熱成型鋼,強度可達1500Mpa,而國內的車型並未採用熱成型鋼,官方數據只有980Mpa。

其他兩臺車,途觀L的側面碰撞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正面25%偏置碰撞甚至只取得了P(較差)。雷諾科雷傲同樣表現不佳,在車內乘員保護中取得了M(一般)的成績,在輔助安全中取得了P(較差)的成績,要知道這三款車在國外的碰撞測試中每一項都是全優的成績。國外碰撞測試要更加嚴格,這裡外裡的差距可想而知。

事實上中國已經成了公認的減配聖地,很多引入的車型一旦合資,都會減配。減配的方向主要如下圖所示,安全類的部件是合資車型減配的重災區。這主要是廠商追逐利潤,鑽政策空子以及國人喜歡長軸距和“面子性”配置有關,因此合資廠商在消費者不易察覺的地方進行偷工減料,把成本都花在了加長軸距、全景天窗等等上面。日產陽光美版車型全系標配車身穩定系統,中國版車型卻基本不配,美國版6個氣囊在中國版上卻變成了2個。豐田卡羅拉、凱美瑞等中國版中低端車型均減配了車身穩定系統和氣囊。除此以外,很多洋品牌在美國版上標配的胎壓監測、倒車影像等安全配置,也在中國版車型上消失。在中國汽車市場,往往是二三十萬元級別以上的高配車型,才有這些配置。

反駁以下兩個觀點:

1、“為什麼這些車企在國外不減配,合資車減配都是國內廠商的鍋,國人坑國人!”

國外汽車廠商都這樣了,還給其洗地,據我所知,國內的合資廠商在產品上還是國外企業佔據主導地位,因為這些車型基本上都是全球車型,國內版本將在全球車型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廠商美其名曰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既然是合資廠商,雙方在產品的設計上都有一定的話語權,說是國內廠商執意減配,國外廠商一概不知,這話你信嗎?如果你相信並且一直傳播這樣的言論,說明你要麼不聰明要麼你不善良。

2“這些車既然取得了合格證,就證明這車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國家是准許其進入市場的,廠商沒有責任”

首先國內的法規政策絕對有責任,法規政策的不健全導致部分車企有恃無恐進行減配,但是並不能說廠商可以把鍋甩給國家。高於國家標準並不等於高於平均標準!國家標準是最低准入門檻,5萬塊錢的車都可以符合國家標準,那麼你十幾萬的合資車,你跟5萬塊的車一樣的標準?還有途觀L、思域等車型有什麼勇氣賣十幾萬甚至二十幾萬?

寫在最後:有一句話叫做“法無禁止皆可為”,但是這句話並不是合資廠商減配的理由!,“法無禁止皆可為”是為了保障自由、鼓勵創新,但並不意味可以為所欲為,不意味著可以損害國內消費者利益,可以國內國外雙重標準。作為與消費者人身與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的特殊消費品,汽車的質量安全尤為重要,不可以一般商品的最低標準進行衡量。如果不重視國內消費者的安全質量訴求,繼續漠視國人的生命安全,相信消費者終有一天會回覆理性用腳投票。我們也期待國內能夠早日出臺完備的政策標準,讓國內購車者的權益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證。

關注老司機侃侃車,瞭解更多選車用車新知識,雖然我們可能是粉絲最少的汽車自媒體,但我們是一個堅持說真話的汽車自媒體。


老司機侃侃車兒


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從我親身體驗說起吧。我是一個老司機駕齡幾十年,開過的車型有好多,開車這麼多年從總體印象上講國產車在質量方面還是有諸多的讓人不放心,總是感覺國產車只注重外觀上的追趕而忽略內在質量上的東西。記得前幾年出門我做過一次吉利轎車,路上遇有顛簸底盤就嘩啦嘩啦響,就感覺要散架一樣,問司機說車買了兩年了。從那以後我對吉利的印象不管你出啥型號總覺得質量不行。相信眾多的消費者對國產車質量不佳的印象也都有不一樣的體驗吧。

買車在一個家庭是一個很大的投資項目,考慮最多的是他的經濟耐用性,而不是用它做擺設。現在有很多車企給人的感覺把心思都用在了追求外觀上,感覺是在用華麗的外表來吸引銷量,總覺得國產汽車在發展路線上存在問題。汽車行業質量是生命,如果不把質量研發放在首位一味追求外觀設計來贏得暫時市場,那這個企業也是短期撈錢的想法,談不上遠期戰略發展。

國產汽車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還需要腳踏實地在質量上下功夫,如果我們國產車有一天在質量方面,徹底改變了消費者不良印象,每一臺國產車都敢於叫板合資車想想市場會是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