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今天早上一打开微博,就被“蒋劲夫家暴”的新闻惊醒了。

先是蒋劲夫的女友中浦悠花在Instagram中晒出了自己的受伤照,并说蒋劲夫失踪与她有关。之后蒋劲夫微博道歉。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正如他自己说的,不论什么原因,都不该动手。

恋人之间吵吵闹闹很正常,可一旦变成家暴,两个人的关系就会破裂,很难修复。

蒋劲夫的道歉态度很诚恳,他愿意负责任,接受惩罚。

他说了5句道歉,对不起悠花和她的家人,对不起爸妈,对不起朋友,对不起一直关心和支持他的人。

随着后续知情者的爆料,尽管事情看起来并不是无故家暴,但是一个几乎不变的道理是:

家暴这种事,只有0次和无数次。

有家暴倾向的人,以后再发生争吵的时候,依旧会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你的原谅,会让你一次次受伤,会让他变本加厉的使用暴力来让你低头。

在家暴一方的心里这样认为,反正你离不开我,也会一次次原谅我,我打你几下怎么了?

家暴后的道歉和悔恨,不过是挽留的一种手段,所有的承诺都是笑话。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看蒋劲夫女友受伤的照片,这像是严重家暴。

不管蒋劲夫如何道歉,他对女友造成的肉体伤害大概是无法挽回的了。

就算有些网友在下面回复说承认错误就该原谅: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可是,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微博网友@我的奶比头大说,所有家暴的男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端,好时给你洗脚剪指甲,坏时打的你脑震荡。

这种男生有专用名词:家暴型暖男。

疯狂英语的李阳2011年家暴妻子,记者采访他:为什么对妻子KIM动手?

他回答到:以前类似的冲突很多,也有过动手,第一次这么严重,第一次歇斯底里,完全失控。这是多年累积下来的。

别再贪恋平时家暴型暖男对你有多好,那都是他为了不让你离开的假象。跟家暴型暖男在一起,根本没有安全感。

《反家庭暴力法》中,家庭暴力的范畴以法律形式进行了明确:

即“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于家庭暴力。

此外它还强调,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也参照该法规定执行。这就意味着,未婚同居的情侣也同样适用于这部法律。

原本是情投意合你侬我侬的一双人,因一时的情绪失控而大打出手,它摧毁的不仅是一段感情,还是人与人彼此之间基本的尊重。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谈及关于家暴的阴影,100个女人就有99个想到这部剧——梅婷和冯远征主演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因为梅婷和陌生人的一句交谈,说话时的一句口误,生活中的一点琐事,一次没有报备的外出……冯远征瞬间暴怒,瞪圆了眼,抓起对方头发就往桌角磕。

这样还不泄愤,他一脚将她已被打得面目全非的脸踩在脚下,发狠了发疯了一样地狂踢。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事后,他又开始痛苦忏悔,望着她凌乱不堪的头发、血泪横流的面庞、早已失神的眼睛,痴痴地说:

“都怪你,以后别跟我再顶嘴了。”

极强的控制欲,无端的猜忌心,令人发指的暴力手段。

他面目狰狞,心理扭曲,宛若披着人皮的禽兽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根据最新的司法大数据结果,2017年,14.86%的夫妻因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

在全国离婚纠纷涉及家暴的一审审结案件中,有91.43%

的案件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

可见,施加暴力的冯远征,不止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他切切实实地存在在千千万万的家庭之中。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电视剧播出后,冯远征同学的母亲打电话来严肃地告诉他:上街最好戴帽子和口罩隐藏身分以免被人打,“因为我就有打你的冲动”

对于角色的愤慨大快人心,但在现实中,大多数的家暴,依然被关在了家门之内。

诉诸法律的是冰山之角,更多的女性选择的是隐忍:为了感情,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我也没办法,我必须把这一切都忍下来。

她们一次次被伤害,一次次心灰意冷,即便都清楚家暴只有0次和N次,却也一次次心软原谅。

于是,周而复始,变本加厉。

因为忍耐是换不回安稳,退让未必能换来感激。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别再拿强硬的拳头充当摆布伴侣的工具;

别再相信“打是亲骂是爱”“床头打架床尾和”“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谬论;

也别再用“夫妻吵架很正常”“别人的家务事不要插手”这样的理由去成为施暴者的帮凶;

我们珍惜每一次爱的相遇,因此更不希望,亲密关系成为暴力的最后一块蛮荒之地

理智地解决问题,这是身为成年人应有的体面。

I

“家暴”这件事并不少见。

就算施暴者在之后诚恳的认错,也抹不去对受害人的伤害。

身体上的创伤可以愈合,精神上的创伤却永远存在。

去年五月份,林苗在微博上发表了离婚声明,控诉丈夫至上励合成员刘洲成,在她孕期和月子期内多次家暴。

林苗坦言:

“这段婚姻中我饱受折磨,刘先生的所作所为对我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

而且更多的情况是,施暴者在承认错误之后,并没有改进,反而变本加厉了。

日剧《Last Friends》中,蓝田美知留和男友及川宗佑同居后,男友怀疑她出轨,经常对她拳打脚踢。

每次宗佑打完她,都在她面前忏悔和讨好,然后去接她下班。

美知留每次原谅了他,也相信他不会再犯。

可是宗佑不仅没有真的悔改,下手反而更狠了。

而在最近热映的电影《你好,之华》中,胡歌扮演的张超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生活中的懦夫。

之南嫁给张超后,不仅没有得到幸福,还在他的拳脚相加下死去。最严重的一次,张超把之南打到女儿去外婆家求救。

之南死后,张超他是愧疚不安的。

然而张超并没有悔改,他对下一任继红同样实施了家暴。

如果一个人犯错,我们愿意给他改过的机会。

可是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

受害人即使原谅了他,在之后无数的日日夜夜,也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

II

在新闻和电视剧之外,世界上的很多情侣和夫妻之间,还在发生着如安嘉和这样的亲密关系暴力。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定义:在亲密关系中,不论发生在异性或同性间,一方针对另一方的任何过度控制或攻击行为,无论借着言语、情感、身体、性关系或综合形式出现,都可称为亲密关系暴力。

包括各种肢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伤害的对象不仅有受暴者,还有其亲朋好友等。

而为了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自杀、自残也是暴力手段。

在《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一文中,笔者对1015个样本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普遍存在,1/3的亲密关系之间都出现过肢体暴力行为。

基于这个数据之上猜想,实际上亲密暴力关系的发生,比这个数据更多更普遍。

一方面是伴侣之间的冲突很常见,很多人以为暴力只有动了手才算,或者一时失去理智与控制不算暴力。

但其实暴力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另一方面,是那些亲密暴力关系中的受害者不愿意发声。

和性侵事件中,受害者往往会备受责备一样,亲密暴力关系中的受害者,往往是容易受到指责乃至自责的那一方。

周围人的声音,往往是这样的:

“要不是你做了什么他不能忍的事情,他会动手打你?”

“他只是太生气了一时冲动,忍忍就过去了。”

在这种条件下, 受害者容易产生这样的情绪:

“是不是我真的做得不够好他才生气的?”

“他是太爱我了,才不容许我多和别人说一句话,是我不对。”

可其实周围人和被害者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情侣夫妻之间的占有欲和争吵都是正常的。

但作为被暴力的一方,千万不能跟着旁人一起迷糊。

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一早就会露出尾巴,最常见的就是以各种手段控制你的精神、思维及生活。

III

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在恋爱时都有可能遭受到亲密暴力。

有些施暴者,在追你或者和你吵架的时候,就会显露出极端情绪。

有些施暴者,平时温文尔雅,但在特定的时候就会露出爪牙。

学会谨慎的看人,与人保持合理的距离,是避免接触变态的一个方法。

而如果你已经不幸落入这种不健康的关系中,也要立即寻求帮助,或者与对方隔离,不要给他继续伤害你的机会。

千万不要觉得还能拯救他,或者是觉得你对他是特别的。

即使他不想暴力你,他也无法按捺住身体里的暴力因子。

遇到这类人,只要有机会,能够离多远,就离多远吧。

毕竟,我们谈恋爱,也不是只图他的不杀之恩不是?

家暴|原谅了施暴者,谁来拯救受害者?

部分图文整理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