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一課經濟學》


一文讀懂《一課經濟學》

當投資拉動經濟碰到全球加息,父母那代人見過的所有方法盡數失靈。隨著瑞·達利奧的書擺滿中信書店最好的位置,他的貨幣緊縮與去槓桿理論沒有消失在08年的希臘,而是時隔10年再現東方。正如書中自述,中國高層接受了他的思想,國家政策隨即急轉。新古典經濟學思想的譯本也開始大量出版,可能是面臨財政支出與債務壓力的雙重危機,奢望藉助最新的理論尋得良方。

本書在1946年出版,30年後再版,可以解釋凱恩斯主義失靈之後的經濟問題。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使得油價暴漲,美國經濟陷入了凱恩斯學派無法解釋的情形——“增長停滯,物價上漲”,加大投資無法加快經濟增速,而生活成本穩步上漲。隨著里根總統減少財政支出,削減社會福利,大規模減稅,限制貨幣總量,美國經濟走出了滯漲,重新迎來增長期。這是我國正運用的調控方法,說明滯漲是政府對未來的真正預期。

本書聚焦在反駁傳統經濟學當中的幾個認識之中,由零碎的議題組成了主要的觀點,包括需求的本質、公共工程的弊端、政府信貸扭曲市場、工作機會與失業、出口迷信、價格體系的意義、最低工資法的害處、通貨膨脹的危害、儲蓄的美德。在不使用公式與數學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看待問題的思路。

需求的本質

“需求是有配套購買能力的需要。”

一文讀懂《一課經濟學》

供給創造了需求,這是因為經濟的本質是將人們自己生產的東西供應給他人換取想要的東西。如果個人生產的東西沒有增加,生產效率沒有提高,那無論政府印鈔投放還是戰後重建,都沒有辦法增加社會總需求。

只有實際產出增加時,全社會產品總數增多,個人購買力才會獲得提升。也就是個人消費得起的東西越多,經濟才算真正在增長。

公共工程的弊端

“政府支出不是萬能的,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會由加稅來彌補。”

一文讀懂《一課經濟學》

市場價格反映的是最有效配置資源的方式。假定政府投資建設,因為全社會的原料、設備、勞動力是有限的,這些要素會隨政府採購而上漲,使得各類項目會因成本原因停工。從這裡來講,政府沒有憑空創造就業崗位,也沒有憑空增加生產力與社會財富。你只看到了被建起的大橋,卻沒有看到因為建大橋而夭折的商場、居民樓與公路。

公共建設工程每創造一個就業崗位,就會在私營企業毀掉一個就業機會。因為當政府開始控制赤字之時,增加稅收等等因素,決定了投資要從私營企業收回。

政府信貸扭曲市場

“所謂政府信貸,就是拿全體納稅人的錢補貼特殊群體。”

私人貸款提供商在拿自己的錢冒險,他們會認真考核貸款風險制定合理利率,如果預測準確就能盈利,而馬虎大意就會破產。市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選擇機制,生存下來的貸款提供商可以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幫助社會提高生產效率。

而政府在用全體納稅人的錢冒險,還妨礙了科技進步與社會生產效率的提高。政府出借的並不是資金,而是原料、機械、勞動力本身,信貸行為使得全市場價格上升,本應獲得生產要素的企業沒能按合理價格開展生產,這種扭曲市場行為鼓勵了殭屍企業與投機交易。

工作機會與失業

“沒有一種進步不會讓人受傷。”

一文讀懂《一課經濟學》

綠色食品假借保護自然的名義拒絕採用提高產量的先進措施,機械化生產遠遠比傳統手工模式要好,轉基因技術也遠比傳統種植業要好。每次技術進步時都會有人因擔心自己失業編造各種謠言,但是機械化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實際上惠及了多數人。首先,隨著生產效率提高使得產品降價;其次,由於產品降價工人生活水平隨之提高。儘管機器普及使紡織工人失業,但是長久來看製造、維修機器的崗位也被創造出來。畢竟沒有一種進步不會讓人受傷。

提高就業率是個偽命題,唯一從高就業率獲益的只有當前民眾的支持,但這是以透支未來為代價的。由於財富蘊含在生產出的物品之中,實際上應當被提升的是生產能力,而不是通過分割工作範圍、限制從業範圍等拙劣方法來增加就業人數。

關稅意味著犧牲消費者去補貼生產者。關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將全體消費者的損失轉移補貼給特定生產者。往往是行業協會組織撰寫報告遊說政府,為自身利益申請保護,從全國攫取超額利潤。關稅使得被補貼的行業效率降低,規模增大,從而降低整個國家的生產效率。如果徵收關稅就可以保護民族工業,那試問為什麼要對那些不受歡迎的國家予以“貿易制裁”呢?

出口迷信

“所有的出口,最終都是為了進口。”

一文讀懂《一課經濟學》

長期來看出口與進口是等值的。擴大進口才有機會出口,增加出口才有錢進口。事實上,當我們提到A國從B國進口貨物時,並不存在A國、B國這兩個對象,而是A國的張三從亞馬遜官網上向B國的李二購買了貨物。因此微觀上算起來划算的事情,在討論進出口時也同樣成立。

眾多主張對外貸款投資的論調中“拉動出口”是最重要也是最惡劣的一條。如果被投資國家拖欠還款,相當於我們將國內生產的東西無償贈予了,沒有企業可以通過無償贈予東西發展壯大,國家也是一樣。出口補貼也是類似的做法,將補貼的部分白送,使得某種商品出口大增,提高了該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也相對降低了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

任何靠關稅、政府提價、補貼、牌照限制拯救下來的行業都不應當存活。

價格體系的意義

商品價格完全取決於供需關係。對該商品未來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的預期會影響商品未來的生產數量,從而影響供給量,進而改變供需關係。因此商品價格總是與邊際生產成本相等,但是並不由成本直接決定。

當生產鞋子不賺錢時,企業家會關閉鞋廠。有人譴責這種追逐利益的行為,但事實上所有的行業存在緊密聯繫,土地、勞工、資本在任何時候都是有限的。當製鞋行業的利潤下降,這意味鞋的需求已經接近滿足,而轉到其他行業擴展生產必然要以犧牲落後行業為代價。利潤是最有效的風向標,追逐利潤的結果是企業生產總是在滿足社會中最緊迫的需要。

豐年裡低價收購農產品的投機商是農民最可靠的朋友。投機行為的獲利來自於準確預測市場價格的能力,而當投機商預測價格越準確,市場價格波動也就越平緩。換句話說,農民受到農產品價格波動所累,而投機商的投機行為恰恰熨平了市場價格的劇烈變化,使得物價趨於穩定。

通脹壓力往往來自於政府推行的貨幣政策,此時政府將推行價格管制,限制各類商品的最高價格。但是,價格實際上反應的是供需關係,商品漲價反應的是需求增加。當最高限價出現時,政府人為創造了更多的需求,同時抑制了生產商的供給。被限價的往往是生活必需品,然而限價本身在鼓勵生產商減少此種商品的生產而轉向製造其他產品。因此價格管控的結果一定是從商品成品到原材料逐步擴大價格管控範圍,配給制的結局也是對商品所有替代品實行全面配給。

漲價的真實原因是商品稀缺與貨幣過剩,如果政府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限價沒有任何意義。設定最高價格時,往往考慮的是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然而忽視了同樣的群體作為生產者的利益。每個人都認為,唯一該漲價的是自己生產的產品。

通貨膨脹的危害

“刺激經濟的政策只有在不發生通貨膨脹時才具有目標功能。”

一文讀懂《一課經濟學》

當貨幣增發一倍的時候,總有人認為購買力獲得了提升,事實上不可能所有人能購買到比從前多兩倍的東西,除非全社會總產出增長一倍。因此通貨膨脹是種妨礙社會公平的行為,它對不同群體的命運影響不同,有著劫貧濟富的效果。通貨膨脹中最先獲得新增貨幣的群體獲利最大,它在產品市場價格尚未上漲時向其他群體購買商品,這部分收益永遠不會回饋給受損群體。

貨幣的價值是由貨幣持有者主觀判斷決定的,不僅取決於每個人持有的數量,也取決於對未來貨幣數量的預期。在通貨膨脹時,貨幣變成了投機交易所裡的期貨商品,其價值受到其他人對貨幣價值認定的影響。因此當惡性通貨膨脹一旦發生,幣值下跌的速度會遠遠超過貨幣數量增加的速度,理性預期發生了重要作用,使得國家的通貨膨脹計劃破產。

儲蓄的美德

“凱恩斯說的那些在存錢罐裡生鏽的硬幣,壓根不存在。”

一文讀懂《一課經濟學》

現代社會里無論你選擇消費還是儲蓄,你都使得錢進入流通,擴大了就業機會。儲蓄是將錢交給銀行,由銀行進行投資,幫助生產者擴大生產。這些儲蓄帶來的新行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也有著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儲蓄帶來的新崗位實現了生產能力的提高,切實增加了全社會財富,而消費卻沒能做到這點。

政府往往責怪儲蓄率過高,遠遠大於投資,成了“存錢罐裡生鏽的錢”。事實上只有當經濟衰退出現在地平線上時,儲蓄率才會大幅超過投資。消費者緊縮消費,一是出於對未來極可能失業的考慮,二是觀察到物價下降並預期繼續降價。企業也是一樣,對於盈利能力失去信心的時候,就不願拿自己的資金去冒險,也不會將利潤進行再投資,選擇囤積現金,以應對政府不穩定的政策變動。

利率在正常情況下反映了儲蓄的充足程度,人為壓低利率將使得儲蓄與借貸都下降。人為的低利率鼓勵了那些只有在特殊低利率環境中才能存活的高度投機項目,換句話說,壓低利率等於鼓勵投機、浪費,它減緩了資本積累、經濟增長與生產能力的提高。

為了人為壓低利率,需要持續不斷注入新資金,然而這種政策最終將導致市場利率暴增。注入的新資金使得貨幣實際購買力持續下降,具有理性預期的放貸者會把這一點考慮在內。為了彌補預期貨幣購買力的損失,高利貸會紛紛出現,放貸者將在正常貸款利率上增加一筆通貨膨脹溢價。最終低利率的政策導致了市場上極高的利率,也使得高利貸、催收等行業隨之發展,所造成的經濟動盪將使增長不可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