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潮之後,重新定義P2P,三點新方針助你選出靠譜平臺


發文前剛好回覆了後臺朋友留言的一個問題。

目前已經提交了自查報告的平臺數量在400家左右,也就是說將來能允許其繼續經營P2P的平臺數量不會超過這個數。但是提交了自查報告並不等於能通過備案,這僅僅是獲得了邁入備案門檻的資格。

緊接著是備案前的第二層屏障,那就是年底的互金協會檢查和金融行政機構的檢查,如果檢查不過關,則需要整改,如果整改不過就只能清退。之前酒酒也曾做過預測,兩道屏障之後,最後明年6月通過備案的平臺數量,應該在一百家左右。

這是很嚇人的數字,畢竟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目前市面上約有1500家平臺,也就是說,最後能繼續經營的只佔了十分之一,其他平臺在這半年間都將陸續退出P2P的舞臺。

雷潮之後,重新定義P2P,三點新方針助你選出靠譜平臺

相信很多人目前仍在車上沒有下車;也有人早已提前下車靜待時機,想等到正本清源,行業回暖之後重新入場;更存在少部分打算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來的出借人,想從P2P這裡找回場子。

P2P還能投嗎?

能投。

但是還敢投嗎?

不敢。

什麼樣的平臺敢投?酒酒認為需要重新定義P2P的投資標準。

一、最簡單明瞭也是最最樸實根本的一點,平臺是否在賺錢。

上市系雷了、國資系雷了,那些老百姓眼中有大背景、大靠山的平臺始料未及的轟然倒塌,確實讓人傻了眼。為什麼?

搞了半天不賺錢,那還要他幹嘛?撇清關係扔掉!得嘞~~於是出借人的臉被現實狠狠的甩了耳光。

因為P2P是從美國搬來的模式,國內外投資環境不同,規則與國情不同,政策走向也不同,在國外賺錢,在國內卻不一定賺錢,甚至很多平臺都是賠錢的。只靠信息撮合從中賺取中介費,他們是很難實現盈利的,所以無論是主動靠攏還是被迫無奈,大部分P2P平臺都逐漸走上了搞資金池、自融的道路。

所以,找到P2P在國內的盈利點很重要,現在能穩健發展的平臺都是找準了P2P模式與線下業務相融合的一個契點,收入穩定,也就不需要去做那些不合規的事情來實現盈利。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平臺賺不賺錢?

去看財報。

正經平臺每月、每季、半年、每年都會出財報,去看他們的淨利潤、逾期率、壞賬率。

逾期、壞賬在5%-15%之間都可以接受,最高不宜超過20%,若是顯示在1%以下,就笑嘻嘻看看吧,至少在酒酒這裡認為不可能。

只要淨利潤是逐漸增高的,或者虧損是逐漸減少的,那麼,酒酒認為,平臺的發展方向是好的,這是第一點。

雷潮之後,重新定義P2P,三點新方針助你選出靠譜平臺

二、看平臺是否提供合規審查報告

平臺提交的自查報告並不等同於合規審查報告

目前大約400家平臺提交了自查報告,但是提交的材料中具備合規審查報告的平臺要少於這個數字。只有合規性越好的平臺,其出具的報告才會越完整。

根據互金跟投出具的統計結果顯示:拍拍貸、人人貸、融金寶,等平臺是三份報告合一,全部提交上去了。而理財範、小牛、人人聚財、錢盒子等平臺報告卻並不全面,其中並沒有包含合規審查報告。所以這一點大家一定要仔細去看看。

三、標的組成形式

在這之前,小額分散的投資模式一直是大部分平臺與出借人一直推崇的,

在這種模式下,一支標被細分為了千元至萬元不等散入出借人的借款項目之中,這樣即使逾期,對出借人的影響並不大,只是造成小範圍的逾期不足以撼動平臺發展的根基。

但是現在大環境不好,並沒有那麼多真實的借款人,這樣的模式也造成了出借人真假難辨,核查起來非常困難。

酒酒個人建議,回到最基本,最直接,最明明白白的模式中去。一筆標的對應明確借款人,明確的金額,明確的企業資料,明確的期限,不做拆分,不做匹配、不做續投。清清楚楚的借款人在那擺著,借多少錢你能看到,背後的企業資料你能查到,到期錢按時回來,回不來出借人自己就能抱團去催收,這才是明明白白的做中介,乾乾淨淨的P2P,投的放心,睡得安心。


雷潮之後,重新定義P2P,三點新方針助你選出靠譜平臺

酒酒在這裡談這三點,並不是說掌握了這三點就一定能選出優質的平臺,而是在眾多條件中,看這三點要比看其他方面更直接,更能暴露問題也更有針對性。酒酒並不鼓勵大家現在入場P2P,但是倘若有不想下車的朋友,那不妨將這三點做為參考。

最後,酒酒仍然是那句:雷潮殘酷,但酒酒願與各位風雨同舟,一路同行。

關注“呼酒夕陽紅”,翻看酒酒在下方的評論內容。對於自己平臺有什麼問題,或者近期感到焦慮,可關注後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私信很多,甚至半夜三、四點仍然有很多私信發來,希望給我點時間。雷潮雖很殘酷,各方正在努力,溫暖尚在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