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未來三年,從大邏輯方向比較醫藥和白酒,你選誰?

這段時間,不停的與朋友聊,醫藥和白酒,到底誰更好,誰確定性更高,放在一個時間週期,比如2年,3年,誰更好?因為在當下這個時點,政策底部已經出來,估值底部區域也出現,無非的整體的業績底部反轉時點,這個需要到明年一季度,但是大概率是底部區域是沒有問題的。現在需要關心的問題是,從中長期角度看,

那個板塊更好。今天先做一個醫藥與白酒板塊對比。熟悉老榕樹的朋友都知道,老榕樹常年跟蹤的就是大消費,大醫藥,和部分金融(銀行和保險),少量科技。

大消費中,不管是2014年光明乳業,還是2017年的酒鬼酒,很多朋友是與老榕樹一路走過來的。現在看,白酒行業,尤其高端白酒,依然算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價值投資標的行業,或者說標杆行業。現在很多人認為白酒行業基本到頭,醫藥的才是大方向,粗一看,好像是這個道理,喝酒的人越來越少,得病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這個邏輯,真正仔細想想,或許就不一定了。

從需求角度看:現在投資醫藥,最大的看點,在剛需。中國老齡化的趨勢不可避免,且也基本到來。每年10%-20%的慢性病發病增長率,導致了大量的用藥需求,老榕樹也做過系統分析。可以說,這個需求的確定性是十分確定的!白酒了,消費習慣的慢慢改善,白酒的自飲需求肯定是要降低的,但是注意,社交需求,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不會減少,而且隨著消費升級和收入提升,社交過程中的面子文化,還會逐步提升對於高端白酒的需求,這個不僅包括量,也包括價格。

所以,如果站在需求角度對比,整個白酒板塊,難以對抗醫藥板塊的,但是高端白酒領域,則不盡然。當然也有朋友會說,高端消費,現在大家也喝紅酒,從老榕樹的觀察角度看,除了江浙一帶,對洋酒和紅酒偏愛較多以外,在其他地區的高端社交場合,白酒還是絕對主力。其實這個爭論在2011-2014年的三公消費中,已經討論點夠多了,具體可見董寶珍的詳細分析。另外還要說一點,高端白酒的市場份額,這個也是個主要因素。目前高端白酒佔比整個白酒銷售的7%左右,我之前有個數據,2017年如此高增長,基本是高端酒,也才提升了1個百分點,

所以,這個行業基本可以說進入了高端白酒的黃金時代,注意,僅僅是高端,次高端,而不是低端,可以預計,未來的白酒市場,是整體規模不會大幅上升,只會是平穩,這個無法與醫藥相比,但是整個高端白酒的佔比會不斷提升,而且品牌酒企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導致整個市場出現越來越大的寡頭。

從核心技術角度看醫藥股投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老榕樹做過系統分析,三大病系列,分析完,最大的感受,就是醫藥行業因為科技和創新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一個創新藥出來,往往帶來爆發式增長,但是時間一長,馬上又會陷入增長的瓶頸,分析醫藥企業,最難分析的就是儲備新藥的空間估算。所以巴菲特,也不去分析這些新藥了,提出的方案是直接買醫藥組合,包括林園,提出的也是買組合。但是,從中國醫藥企業的創新角度看,偏弱的多,一個爆款吃幾年的現象比比皆是,一個爆款藥過氣後,後續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也比比皆是,比如天士力,中新藥業,信立泰等等,恆瑞、華東、樂普應該說還是有亮點,但是真心看看他們的儲備藥,我覺得再專業的人,也難以確定,他們即將推出的藥品是否能夠支撐他們企業的後續動力。雙鷺藥業就是個典型。白酒行業或許就簡單的多,但這裡指的還是高端白酒,就哪幾口窖,用了幾十年,幾百年了,現在新窖變老窖,老窖變更老的窖,他們的核心釀造工藝也沒有變化,而且很多都是物質遺產,從這個角度看,在核心技術上,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還是要簡單的多,也清晰的多。從風險角度看醫藥行業的毛利率很多是比較高的,不少還要超過白酒。主要是製藥工業企業比較高,但是醫藥商業、醫療服務就差的較多了,而且存在不少財務風險。比如近期的康美,重資產擴張模式的風險,一直伴隨康美藥業的成長,所以今天的腰斬,也不超出意料,在這還不說美年健康、愛爾眼科這種資產擴張模式下的財務風險。

目前,很多醫藥企業多數是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相結合的,除去部分企業有財務風險之外,多數企業還是健康的。白酒行業,現在看,基本都是印鈔機。手裡拿著大把現金,不被人騙了錢,就不錯了。比如前段時間傳五糧液陷身p2p。要麼就是拿著錢燒包,到處亂投資,亂買理財。但多數是母公司行為,因為母公司就是拿著錢花的,與上市公司關係不大。從當下去槓桿、穩槓桿的背景下,有錢企業,還是相對靠譜簡單些。近期有朋友問我,害怕買到雷。其實規避也簡單,就看看這家企業賬面上錢多不多,現金流充沛與否。

目前看,從行業角度,除去金融行業,最有錢的怕就是白酒行業了,且沒有之一。從估值角度醫藥行業今年上半年走了一波,今天也殺回來了。但是大家發現沒有,多數是原點起步,原點跌回,為何?估值。估值偏高,普遍業績沒有那麼高,在老榕樹分析的三大病系列中,大家看看天士力,信立泰,中新藥業,以嶺藥業等等,多數是這樣,市場估值一旦給高,業績上不去,市場一殺下來,基本回原點。現在看,醫藥股的估值,依然不便宜。醫藥行業因為有整個市場給予的最大的美好想象空間,所以市場一直是給予較高溢價的,但是落實到真正的企業上,會發現,多數企業保持長期的中速增長的動能是不足的,

原因還是產品,這個在上文說了。現在看白酒,要說白酒有問題,問題就出現在近三年的累計漲幅上了。但是大家發現沒有,多數白酒企業也就是把去年的泡沫漲幅吐回去了,現在觸底了。漲了三年,要知道,業績也是實打實,漲了三年。目前白酒行業的估值處於歷史低估區間,注意,現在比三公時期也高不了多少,但是三公時期情況可是特殊的。

現在應該按照白酒正常的市場邏輯來判斷,即經濟週期看,現在肯定是觸底了。從價格角度醫藥行業投資,還有一大短板,需要注意,就是醫保控費。按照巴菲特的邏輯,一家好企業,至少價格上是不受到管控的,目前看,醫保對於醫藥行業,是較大的制約,當然對於老百姓是絕大的利好。中新藥業這些年天天眼巴巴等著的就是提價。從這個角度看,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更多是來自量,而不是價格。白酒行業了,現在看,雖然有傳言要收稅,就跟房地產要收房產稅一樣,但是沒說限價,而且也不可能限價,畢竟高端消費不是必需品消費,沒有理由限價,也不會限價。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白酒,尤其高端白酒行業,未來的增長,一個來自量,一個來自價。說了這麼多,其實就像在底部區域,表明態度,眼光放遠一點,這個點位絕對屬於佈局時點,但是種下去是什麼,未來才可能收穫什麼。近期還將做多個行業的比較分析,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盡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