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突然隕落的名將?


突然隕落的名將很多,霍去病23歲隕落、周瑜35歲隕落、常遇春39歲隕落、孫策25歲隕落、周秀英女將隕落時才19歲!不過今天不談太遙遠的名將,就談談近代史。

1955年的一幕,大多數將軍接受授銜,當問他們有什麼感受時,他們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我授什麼銜都無所謂,比起那些曾經的戰友,曾經的高級將領,他們連這一刻都沒等到,我還有什麼資格要求軍銜?”

其實在這段歷史上,突然隕落的名將實在太多,比如左權、黃公略、葉挺等將領。但是有三位名將全部在25歲時隕落,也都是湖南人,可謂是天妒英才,他們年紀輕輕就已經體現出高超的軍事天賦。

蔣先雲(1902年——1927年)

湖南人,黃埔三傑之一,蔣先雲算得上是頂尖的軍事天才,天生具備領袖氣質,他和徐向前元帥同為黃埔第一期學員,徐向前元帥稱他是個頭腦敏捷、作戰勇敢的青年軍人,更是自己的良師益友。

確實,蔣先雲是一個無論在哪裡都是備受矚目的人才,黃埔軍校歷史上,蔣先雲開學考試第一名,畢業考試還是第一名,幾乎在黃埔軍校舉辦的考試中,蔣先雲都是NO.1。

有人說拿個第一名有什麼了不起?如果你知道跟他同一期的人都有誰就不會這樣想了,

其中就有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王爾琢、俞濟時等人。

然而就這樣一位傑出的軍事天才,25歲時英年早逝,周總理曾為他主持追悼大會,國民政府追贈他為中將軍銜。

王爾琢(1903年~1928年)

湖南人,王爾琢和蔣先雲是同一期的黃埔學員,畢業之後就擔任北伐軍26團的團長,因為作戰勇敢,屢立戰功,蔣介石知道之後派自己的親信前去拉攏他,希望王爾琢能夠加入國軍,提出了讓他擔任軍長的條件,但是王爾琢不為所動,離開國民黨軍之後直奔周恩來麾下。

新四軍成立之後,朱德任軍長,王爾琢任參謀長,和當時的另外兩位(毛澤東、陳毅)並稱“四大巨頭”,不僅如此,王爾琢還兼任了28團的團長。

1928年國軍來犯,王爾琢帶著28團將大敗國軍,戰後28團得到“飛兵團”的美譽,王爾琢自然是“飛兵團長”。然而正是這一年,王爾琢在追逃兵的時候不幸犧牲,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時年25歲。

伍中豪(1905年~1930年)

湖南人,黃埔四期學員,和林彪是同一期,畢業之後被分配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毛主席擔任所長,伍中豪也因此和毛主席關係比較親密,兩人也是住在一起。井岡山會師時,伍中豪任團長,是井岡山上的“三驍將”,另外兩位是林彪和黃公略,伍中豪可以說是毛主席的第一愛將。

伍中豪建議毛主席在江西南部開拓根據地,也就是以後的中央蘇區,毛主席每次說到這事,就說贛南地區的發展,伍中豪的功勞最大,其實當時和伍中豪一直做對比的人物就是林彪,在黃埔軍校時,伍中豪就高出林彪一頭,在井岡山時也是一樣,這位在當時比林彪還優秀的將領,結果在1930年的時候,被反動派給殺害了,據說伍中豪犧牲的消息傳到毛主席耳中,毛主席咬著一條毛巾躲進房間,足足哭了一晚上,幾天都沒有出門。

很多人都說伍中豪,另外還有個葉挺,如果他們兩不英年早逝的話,十大元帥至少會有他們二人的位置。

這三位名將都在25歲時隕落,正值青春年華、大展宏圖、綻放光芒、報效國家的年紀,無不讓人痛惜,如果您認為還有哪些隕落的名將,歡迎評論區留言。


羽評郡主


那些突然隕落的名將,說多了都是淚啊!

1989年,中央軍委評出了共和國36位傑出軍事家,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

這其中,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這些名將,有的戰死沙場、有的被敵人暗害,有的被捕後遭敵人殺害。

1,葉挺。

葉挺曾是孫中山的警衛營營長,和薛嶽、張發奎並稱為“粵軍三劍客”。國民革命北伐時,葉挺率領第四軍獨立團屢建奇功,是名副其實的北伐名將。蔣介石背叛革命,葉挺賀龍周恩來等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下轉移時,葉挺軍隊被薛嶽打散,但葉挺到達輾轉廣州後發動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葉挺出國留學。

抗戰爆發,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僅僅兩年多,新四軍被第三戰區顧祝同暗算,葉挺遭到抓捕,蒙冤入獄。抗戰勝利後,葉挺出獄,離開重慶到延安的飛機發生事故,葉挺全家和王若飛等人空難去世,這次空難一般認為是國民黨特務的陰謀暗殺。

2,許繼慎、

許繼慎是葉挺獨立團的營長,團參謀長,黃埔一期學員。紅軍時期曾任鄂豫皖特委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和徐向前是黃埔同學和鄂豫皖蘇區的戰友。1932年許繼慎被錯殺。

3,蔡申熙、

蔡申熙是黃埔一期學員,紅15軍的主要創始人,鄂豫皖蘇區的主要領導人。蔡申熙是湖南醴陵人,在縣裡中學讀書期間與同學左權、宋時輪組織"社會問題研究社"。蔡申熙曾參加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後來在掩護紅四方面軍轉移過程中戰死。

4,段德昌、

段德昌是黃埔四期畢業,和林彪是同學,曾作為賀龍的部下參加南昌起義。段德昌在革命低潮時和彭德懷結下深厚友誼,介紹彭德懷入黨。段德昌創建了鄂西根據地,創建了紅六軍,而幾乎同時彭德懷創立了紅五軍。1933年段德昌被錯殺。

5,曾中生,

曾中生是黃埔四期學員,曾在蘇聯中山大學讀書,他在鄂豫皖蘇區作戰,期間創作了很多軍事文章,是我黨游擊戰運動戰理論的奠基人。1935年曾中生被錯殺。

6,左權,

左權是黃埔一期學員,紅軍時期曾任紅一軍團軍團長,抗日戰爭中他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協助彭德懷元帥在前線指揮八路軍作戰。百團大戰後期,左權在山西遼縣掩護總部機關撤退,不幸犧牲,年僅37歲,為了紀念他山西遼縣給名為左權縣。

7,彭雪楓、

彭雪楓是河南南陽人,曾在南開中學讀書,曾任紅三軍團四師政委,抗日戰爭中,彭雪楓堅持在河南抗戰,任新四軍六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1944年,彭雪楓在戰場上戰死。

8,羅炳輝,

羅炳輝是雲南彝良人,隨朱培德北伐屢建戰功,1927年受到朱德元帥影響,毅然加入共產黨。羅炳輝曾任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抗日戰爭中,羅炳輝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是陳毅。後來改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1946年,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不久後腦溢血病死。

9,黃公略、

黃公略是彭德懷的老鄉,好友,黃埔三期畢業後回湖南聯繫彭德懷發動平江起義,任紅五軍副軍長,井岡山斗爭中,黃公略和林彪伍中豪併成為“紅軍三驍將”,毛主席詩詞中的“偏師借重黃公略”,說的就是他。1931年9月黃公略在戰鬥中負傷犧牲。

10,方誌敏、

11,劉志丹


歷史知事


曹淵、唐澍、鄧萍、葉挺、左權、黃超、陳潛、王良、張清、陳奇、劉湘、朱瑞、周復、周元、陳光、徐洪、何坤、王佐、何畏、赫光、周昆、曾中生、許繼慎、盧德銘、蔡申熙、吳光浩、蔣先雲、藩忠汝、李明瑞、伍仲豪、周逸群、曠繼勳、彭雪楓、羅炳輝、高敬亭、尋淮舟、劉疇西、周子昆、方誌敏、周建屏、孫德清、胡少海、張子清、袁國萍、袁文才、段德昌、陳濟恆、陳海松、陳樹湘、楊靖宇、趙尚志、張志忠、李家鈺、饒國華、唐淮源、趙登禹、武士敏、陳安寶、馮安邦、吳克仁、郝夢齡、佟磷閣、蕭山令、史忠恆、王德泰、曹國安、宋鐵巖、陳榮久、周樹東、陳翰章、畢士弟、葉成煥、謝晉元、羅忠毅、彭士量、王甲本、齊學啟、趙博生、董振堂、黃忠嶽、曾炳春、賀沈祥、曠朱權、谷雄一、劉士奇、賀晉年、陳淺倫、李超時、廖榮坤、吳煥先、嚴圖閣、俞作豫、韋撥群、毛澤覃、張純清、曹大駿、戴克敏、周維炯、鍾漆偉、邵式萍、馬本齋、吉鴻昌、胡一嗚、蔡會文。


君230835428


其實古代很多名將都可以算是突然隕落,三國時東吳的名將周瑜去的時候才36歲,霍去病去的時候的才23歲,歷史上這樣的突然隕落的名將數不勝數,今天就說一說近代那些突然隕落的名將吧。



第一位,左權(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的畢業生,是八路軍少將副參謀長、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多次展開敵後戰爭,粉碎敵軍的掃蕩,在1942年的5月25日,年僅37歲的左權不幸犧牲,同時也是抗戰犧牲級別最高的八路軍將領。



第二位,趙尚志(1908—1942),熱河朝陽人,現在遼寧省朝陽市,滿洲省委軍委書記,東北民眾反日聯合軍總司令兼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會主席兼第三軍的軍長,趙尚志與李兆麟等人創立了珠河、湯原等抗日遊擊根據地。日本人曾多次威逼利誘趙尚志,但是趙不為所動,1942年2月12日,年僅34歲的趙尚志被日本特務開槍擊中腹部後救治不及時犧牲。



第三位,葉挺(1896—1946),廣東惠陽長秋人,聞名於國內外的軍事家,八一南昌起義的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以及新四軍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在北伐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拒絕了蔣介石的威逼利誘,用《囚歌》表明自己堅貞不屈的心智。1946年坐飛機去往延安的路上遭遇了空難不幸犧牲。



第四位,楊靖宇(1905—1940),河南省確山縣人,鄂豫皖蘇區以及紅軍的創始人之一,同時還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他孤身一人在彈盡糧絕、冰天雪地的環境下與日軍周旋戰鬥幾天之後壯烈犧牲,被譽為抗日民族英雄。

那麼除了這些之外,還有符竹庭、劉海濤、趙志丹、伍中豪、盧德銘、朱雲卿、黃公略、王爾琢、洪麟閣、彭雄、田守堯、桂幹生、夏雲傑、範子俠、朱程、許繼慎、彭雪楓、鄧萍、吳光浩、羅炳輝等等都是英年早逝的名將。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突然隕落?戰死?病死?死因不明?被暗殺?什麼樣算的突然死亡,看年齡,還是看別的。可以說歷史上突然死亡的名將有許多。如蔣先雲,王而琢。二十多歲就戰死了,他們都是很有能力和機會成為一代名將的。只能說可惜了。在這裡就寫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幾個人。

葉挺。生於1896年,原名葉為詢,字希夷,號西平,廣東客家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建國36名著名軍事家之一。葉挺的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者。擔任了前敵總指揮,在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在41年的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1946年4月8日與夫人等人因空難不幸犧牲。終年50歲

,如果葉挺不死,55年十大元帥不一定會有有葉挺,如果有就是頂替1陳毅的位置。

就指揮能力而言,葉挺還真未必高,在41年之前真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唯一值得稱道就是在1920年討伐桂系軍閥莫榮新的黃皮徑戰役,葉挺一舉擊潰了四倍於己的敵人,從此聲名大振。名聲鵲起、有此戰功調任孫中山警衛團第二營營長。北伐時期任團長。參加湖北汀泗橋和賀勝橋等戰役屢獲戰功,他所在的第四軍亦有“鐵軍”之稱。但評價不是他,而是12師師長張發奎。但在此以後再無重要戰績。在當新四軍軍長的時候,新四軍本身出彩地方就不多,又處於國民黨統治核心。又受制於項英,將相不和。也說明葉挺能力不高 。如果沒有皖南事變,一直活到55年,葉挺的職務不會太高,指揮能力應該低於十大元。因為在41年之前,葉挺既沒有參加長征,也沒有在南方遊擊抗戰,基本上就是一個若即若離的狀態,所以才有後來二次入黨,就此一點,十大元帥級別就不夠。再就是葉挺在政治上很幼稚,也難以成事。

而國民黨方面。葉挺有兩個伯樂,張發奎和薛嶽。二人對葉挺評價就不高,就葉挺能力來看,他很難成為林彪和粟裕那樣的武將,比徐向前和彭德懷更不如。如果封軍銜,或為元帥,或為大將。但作為肯定不大。

左權,生於1905年。湖南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與胡宗南同班。27年入蘇聯伏龍之軍事院校學習(與劉伯承一個班)

。後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參加長征。是百團大戰的主要指揮者。在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期間掩護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被飛機炸彈擊中不幸犧牲,年僅37歲。在1988年被認定為建國36名著名軍事家之一。

黃埔一期加伏龍之雙料名牌軍事大學畢業,紅一軍團出身,嫡系裡的嫡系,25歲就擔任了紅軍軍長,紅一軍團參謀長,代理軍團長。起點很高。參與和輔助指揮了強渡大渡河、攻佔臘子口、直羅鎮戰役、山城堡戰役。一生中最出彩的戰役就是全面指揮了黃崖洞保衛戰,敵我傷亡比6:1。尤為難得是為人謹慎,低調,謙讓(很像徐向前)。兩次謝絕出任八路軍參謀長職務,只願意擔任副職,頗有遠見。由於是專科軍事院校畢業,理論素養頗高。在解放前就有大量的軍事論著發表,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左權不死,在55年應該是大將。


在88年國家公佈的36名軍事家裡,在解放前犧牲的有:許繼慎(1901~1931):紅一軍軍長,蔡申熙(1906~1932):紅十五軍軍長,段德昌(1904~1933):紅六軍軍長。曾中生(1900~1935):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左權(1905~1942):八路軍副參謀長,彭雪楓(1907~1944):新四軍第四師師長。羅炳輝(1887~1946):紅九軍團軍團長,黃公略(1898~1931):平江起義領導人,紅三軍軍長。方誌敏(1899~1935):贛東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劉志丹(1903~1936):紅十五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這十個人都是軍事主官,沒政工幹部,都是身經百戰,戰功赫赫,有的戰死沙場也算死得其所,有的竟然是非敵我戰場犧牲的。有的還是死得不明不白

實在是太可惜。應該說這十個人如果活到55年,全部都是上將軍銜,有的應該是大將。元帥也應該是有的,可惜啊。他們都犧牲在了祖國解放前夜我們應當永遠銘記他們為祖國的解放做出貢獻,永遠。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 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人民軍隊歷史上有很多名將突然隕落,既有血灑沙場,為國捐軀的;也有身多疾病,英年早逝的;還有意外身故,空留遺憾的……下面簡要介紹我國36名當代軍事家中隕落的名將。

36名當代軍事家1989年首次公佈,1994年增補,實際由三大部分構成:

一是黨和國家領導人5名,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楊尚昆、李先念;

二是開國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20名,包括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三是早期犧牲的軍事領導人11名,包括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

這其中,第三部分可以說個個都是突然隕落的優秀將領,已經是當時名將。如果他們不是英年早逝,幾乎個個都是開國元帥、大將之選。

36名當代軍事家中,共有12名優秀將領突然隕落,按照隕落原因劃分,有以下四類:

第一類,意外失事2人

1,林彪

黃埔四期畢業,23歲的林彪任紅1軍團第4軍軍長,紅軍最年輕的軍長;25歲的林彪任紅1軍團總指揮(軍團長),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30歲的林彪任八路軍第115師師長兼政委,八路軍3個師長(120師賀龍,129師劉伯承)中最年輕的師長;41歲的林彪任東北野戰軍司令,解放軍最年輕的野戰軍司令;49歲的林彪成為最年輕的開國元帥。

林彪率軍解放了東北全境,把四野發展成百萬雄獅,並率軍入關,一路南下,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解放了大半個中國,為革命勝利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墜機身亡。

2,葉挺

葉挺,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早年曾擔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北伐期間擔任第四軍12師師長獨立團團長,參加汀泗橋、賀勝橋等戰役,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獲“北伐名將”美譽,所在第四軍被譽為“鐵軍”。

1927年8月,葉挺參與領導南昌起義,擔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後又領導廣州起義。抗戰全面爆發後,葉挺出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成為新四軍首任軍長和主要領導人。

1941年1月,國民黨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葉挺將軍被扣押入獄,嚴詞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後在我黨多方努力下獲釋,卻在1946年4月8日乘飛機由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身亡,終年50歲。葉挺將軍的突然隕落是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

第二類,血灑疆場

1,左權,黃埔一期,曾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修,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5月在反日軍“掃蕩”中犧牲,年僅37歲。

2,彭雪楓,新四軍第4師師長兼政委,1944年9月在戰鬥中犧牲,年僅37歲。

3,蔡申熙,黃埔一期,參加南昌起義並任起義軍第11軍第24師參謀長,紅15軍主要創始人,曾任中共鄂豫皖軍委副主席、第25軍軍長,1932年9月在反圍剿戰鬥中犧牲,年僅28歲。

4,黃公略,黃埔三期,和彭德懷一起領導平江起義,任紅1軍團第6軍軍長,與林彪、伍中豪並稱毛主席、朱德領導的井岡山三驍將。1931年9月在戰鬥中,身中數彈犧牲,時年33歲。

5,方誌敏,早年參與領導弋橫暴動,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團的締造者,開闢的根據地被毛主席稱之為“方誌敏式”根據地。1935年,方誌敏被國民黨抓住後投入監獄,先被囚禁,後被秘密殺害,時年36歲。

6,劉志丹,黃埔軍校四期,早年參加渭華起義,成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1936年4月東征期間,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戰鬥中犧牲,年僅33歲。

第三類,可憐誤殺

許繼慎,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紅11師長,在1931年肅反中被錯誤殺害,年僅30歲。

段德昌,紅3軍紅9師師長,洪湖蘇區主要領導人,1933年5月被夏曦在肅反運動中錯誤殺害,年僅29歲。

曾中生,黃埔四期,曾任紅四軍政委、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1935年8月被張國燾在肅反運動中錯誤殺害,年僅35歲。

第四類,因病去世

羅炳輝,滇軍名將,曾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羅炳輝在山東臨沂病逝,終年49歲。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歷史上突然隕落的名將有哪些?

一,霍去病,西漢名將霍去病抗擊匈奴立下不世功勳,年僅24歲去世。

二,號稱“江東猛虎”、“江東雄獅”的孫策,外出打獵單騎遭遇賊匪襲擊而亡。

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死於風波亭也是很突然吧?

四,明朝開國猛將,僅次於徐達的二號人物常遇春病死於軍中,朱元璋極為震驚,據說得了“卸甲風”。

五,明末崇禎朝抵抗後金的能臣袁崇煥,忽然獲罪被朝廷凌遲,在當時也很突然的。

六,在萬曆三大徵中兩次擔任主帥的名將李如松,在率領輕騎奔襲搗巢蒙古土蠻部時遇伏喪生,死得太草率了。

七,號稱“明季良將第一”的曹文詔,於崇禎八年在真寧湫頭鎮陷入李自成數萬人重圍陣亡,是明朝莫大的損失。

八,明末清初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收復臺灣僅一年後即病逝,年僅39歲。

九,清末名將多隆阿,極為英勇善戰,多次打敗太平天國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率部平定陝西回民叛亂,將陝回十八營趕出陝西,卻在攻打藍大順部時意外身亡。

十、討袁護國的雲南大都督蔡鍔,年僅三十四歲因喉癌病逝於日本。


流賊聞之心膽搖


1944年11月,大漢奸、曾任國黨特級上將汪精衛在臨死之際,於日本名古屋寫下《自嘲》一詩。詩中寫道:

"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閻良,諒無後人續春秋。"

這是怎樣的一種孤獨與悲憤?又是怎樣的一種無奈與淒涼?

臨死之際的汪精衛,還是那個賣國賊嗎?還是那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大漢奸嗎?我想,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汪精衛一定會在1909年4月的下午,拉開身上的炸彈,將自己與載灃一起埋葬於火海。如此,方可"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倘若將時間再往後推個幾年,汪精衛在1911年突然死去,我們又該如何評價他呢?我們先來看看汪精衛在投靠日寇之前,都經歷了什麼。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出生在廣東番禺。1901年,應試番禺縣試,一下子就了個秀才。雖少年得志,但是身在新思潮的前沿陣地,舊式文人的枷鎖並沒有束縛住他。20歲那年,汪兆銘又考取了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費生,次年入東京法政大學學習。

在日本,汪兆銘再一次受到新思潮的洗禮,他萌生了民族思想。自此,開始了他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路。

1905年,為祖國之命運焦躁不已的汪兆銘,在日本見到了同樣為祖國憂慮的好青年孫中山,汪兆銘立即被孫中山的魄力折服,加入同盟會。同年,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之後被推舉為同盟會評議部部長。之後,汪兆銘開始用精衛的筆名寫文章,在宣傳三民主義的同時,痛斥康梁等保皇黨。

1906年,剛剛畢業就被兩廣總督聘請為日文翻譯的他,拒絕了這一高官厚祿。同時,繼續發表文章抨擊行將就木的滿清王朝。要知道,兩廣總督給他開的月薪將近60大洋,即便什麼也不做,這筆薪資也足夠他全家生活無憂。

1907年,由於同盟會內部出現矛盾,孫中山又被質疑收受日本政府的資助,故而離開日本來到南洋,汪兆銘也跟隨孫中山而來。 次年,同盟會在緬甸設立分會。汪兆銘也在這一年結識了他未來的妻子,陳璧君。

1909年底,汪精衛與黃復生等人來到北京,以開設照相館為掩護,暗中策劃刺殺攝政王載灃的計劃。

此時的中國,同盟會組織的多次起義均以失敗告終,汪精衛心急如焚,倘若不除掉載灃,則中國危矣。因此,汪兆銘不顧孫中山的勸告……

1910年4月初,汪兆銘攜刺殺團伙來到了載灃上朝的必經之路,並在路上埋設炸彈。這顆特製炸彈在電影《讓子彈飛》也有側面描寫, 也就是張麻子準備的那顆。可惜的是,汪兆銘他們的炸彈個子太大了,且引線埋得太短。於是,他們不得不在埋完以後,又重新進行了部署,多番折騰下,在埋藏炸彈的過程中,汪兆銘他們他們被發現了。

清廷立即派出憲兵隊過來調查,於是,一場驚天陰謀就這樣擱淺了。很快,汪兆銘和黃復生被捕。

幸運的是,汪兆銘並沒有因為這起爆炸案被處死,反而在武昌起義之後被釋放。可以想象的是,如此壯舉,自然受到了民眾英雄般的夾道歡迎。

時間就此打住,如果故事的一切,都到這裡結束,那麼汪兆銘終將成為英雄。可惜的是,他的筆名叫精衛,精衛必定是要被自己蠢死的。在中國古代神話裡,精衛本是天帝的女兒,因為海邊玩水,被淹死在海里。天帝將之救活,復活後的小女孩變成了一隻精衛鳥,從此開始愚蠢的填海。


天帝的其他兒女,除了精衛活成了笑話之外,其他所有的兒女都是功成名就:有的成了下一任天帝,有的成了一方霸主,有的成了天上的神仙。精衛卻因為這一次死裡復生,念念不忘其怨,最終連天帝都懶得管她了。

汪兆銘變身汪精衛之後,不再是那個英雄了!他開始爭名奪利,彷彿刺殺載灃行動只是他的投名狀。那顆不負少年的高傲的頭顱,終於被功名利祿玷汙。

汪精衛這個大漢奸,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在此之前,我們能否銘記一下汪兆銘?倘若他還是按照過去的鬥志,會不會成為一代名將?或者說,倘若他真的被炸彈炸死了,我們又該如何評價他?會不會說他是突然隕落的將星?

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談春秋。汪精衛臨死前的這首詩,細讀之下,令人唏噓。他曾經是嘗炎涼的先輩,每當人們談起歷史春秋時,他本應被人誇耀的。無奈其意志不堅定,成了賣國求榮的日偽漢奸,被人唾罵。

成王敗寇,歷史從來都是由勝者書寫的。


記者李滿


國軍五十四軍軍長陳烈,黃埔一期,廣西柳州人。

大革命時期國民黨左派的中堅人物,曾經尾隨宋慶齡等準備成立第三黨,失敗後關押於南京,後蔣特赦,帶兵解圍贛州。

三七年任土木軍主力十四師長,後一路轉戰到湖南,於三九年任五十四軍軍長,

陳烈為鼓舞士氣,全軍臂章全部繡上還我河山,全軍殺敵勇敢,是國軍少有的幾個全德軍裝備部隊。

四零年元旦帥部直驅韶關,一路追趕日寇到廣州,獲得粵北大捷。田漢曾經一路陪同陳烈,並好幾首詩歌讚揚。

在湖南起見,與葉劍英合作,在南嶽舉辦遊擊幹部班。

後遠征作戰,駐守中越邊境,四零年十月牙疼,死於敗血症,一說是日本特務害死。


雅馬880


左權,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一位軍事理論頂尖,軍事實踐豐富的傑出將領。



長征中,左權先後擔任紅一軍團參謀長、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等職務,參與指揮過搶奪臘子口天險、直羅鎮大捷等戰役,出色完成了黨中央的戰略任務。抗日戰爭中左權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他出色的軍事素養與實戰經驗豐富的彭老總達到了很好的互補效果。兩人配合默契,完美指揮了百團大戰的勝利,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遺憾的是,在百團大戰後日軍掀起的大掃蕩報復行動中,八路軍在武鄉的總部遭到日軍特種小分隊的突襲,為了掩護彭老總以及八路軍指戰員突圍,左權親自斷後指揮戰鬥,英勇犧牲,一代名將瞬間隕落。 左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將領,如果不是犧牲於抗日戰場,建國後他至少會被授予大將。左權的犧牲怎不令人扼腕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