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臨沂消協發佈"雙11"網購消費提示

“雙十一”即將到來,臨沂各大商家都會有不同力度的促銷活動,消費者往往被大幅度的促銷吸引盲目購買,忽略了商品的實用性和自己的真實需求,從而造成商品的閒置和資金的浪費。7日,臨沂市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網購消費提示建議消費者要理性消費,提前擬定購物單,盲目衝動不可取。

提示一:先漲後降套路多,促銷規則讀仔細

面對各式各樣的低價宣傳,建議消費者提前關注商品價格,警惕先漲價再降價的消費陷阱。在購買商品前,要仔細閱讀平臺網站和商家的促銷規則,明確紅包、積分及優惠券的使用範圍,詢問退換貨方式及運費政策,避免事後因不瞭解促銷規則而發生消費糾紛。

繳納定金需謹慎,款項支付要留心

預售產品要注意“定金”與“訂金”的區別,“定金”通常情況不予退還,儘量確定需求後再支付。支付過“定金”的商品要在規定時間內繳納剩餘款項,避免因超期未付款遭受經濟損失。消費者在支付貨款時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在陌生網站或通過不明鏈接付款,防止上當受騙。

 商品驗收勿忽視,贈品同樣有保障

“雙十一”期間商品交易量大,快遞運送時間長,消費者要擺正心態,不要心急。收貨環節很重要,建議消費者要先查看商品的規格、型號、數量、顏色等是否與訂單一致,確定外觀沒有破損後再簽收。同時,提醒消費者商家所送的贈品也應符合《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發現贈品具有質量問題,可依法向商家索賠。

存證意識不能少,權益維護要及時

消費者在網購交易過程中一定要有存證意識,儘量保存好聊天記錄、宣傳介紹截圖、消費憑證等維權依據。與商家產生糾紛後,如果無法協商解決,一定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提示二:謹防假低價、假宣傳、假貨

一、要小心低價陷阱,應關注商品的價格變化,遇到低價促銷要貨比三家,避免陷入商家先提價後打折等套路;

二、要了解促銷規則,防止促銷規則中藏有霸王條款,要與商家多溝通,對於預付定金的商品,要謹慎下單;

三、要小心虛假宣傳,要多看買家評價,儘量多方面瞭解商品信息;

四、要客觀評價,切莫成為商家“刷信”的工具;

五、要選擇合適的大型網購平臺和支付平臺,查看品牌授權書判斷真偽,如網店有“正品保證險”標識更好,並通過正規的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支付;

六、是簽收前要驗貨,同時索取購物發票或收據,以便後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七、要保存購物證據,並按照《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的規定及時退貨,切莫錯過時機。

>>>>相關鏈接

臨沂市消協發佈七大“雙11”網購陷阱

陷阱一:預售商品謹防“退換”問題

預售成為電商引導消費、緩解系統壓力的促銷手段,然而部分商家在其預售的商品中以“不明朗”的方式明確不能退換、定金不退等。

為避免後期網絡維權帶來的諸多不便和週期長等問題,在網上選購預售商品時,最好點開細則仔細閱讀,或提前諮詢店家是否能退換商品。如果店家嚴格按照“預售規定”中的條款來執行,慎重考慮可能面臨的後果,然後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千萬別隻圖一時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陷阱二:先漲價後降價,虛標原價

價格是電商促銷期間刺激消費的重要因素,電商以預售、定金、滿減紅包等各種促銷手段讓消費者“算不清”。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顯示,在“雙11”整個體驗週期內,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註價格的情況較為突出。

消費者在提前購買“預售商品”時需擦亮眼睛,貨比三家,對於心儀商品,關注平時銷售價格,與促銷價格進行對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實惠,以防落入商家的價格陷阱。對於商家先漲後降等行為,積極向平臺和監管部門舉報。

 陷阱三:贈品雖多,小心藏“貓膩”

購買商品附贈品,購買大家電送小家電。但贈品不在商家的質量保質期內,以贈品為由拒絕保修。

消費者在購買下單前,如有贈品附送的商品,要截圖保留商家宣傳的活動頁面,以防商家不按承諾發送贈品。法律早已有明確規定,贈品也要保修。贈品通常沒發票,所以質保卡是贈品保修時的唯一憑證。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讓商家在質保卡上加蓋公章。

陷阱四:慎點紅包、鏈接

紅包成為電商大促的標配,“雙11”更不能例外,這幾天紅包、代金券滿天飛,。然而,除電商平臺外,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紅包”的主意,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工具發佈紅包惡意鏈接,竊取用戶個人信息甚至偷走用戶的賬戶資金。

小心這幾種紅包詐騙,需要個人信息的紅包不要碰、分享鏈接可搶紅包不要信、與好友共搶的紅包需謹慎、高額紅包不可信、拆紅包要求輸密碼是詐騙。

 陷阱五:低價拼團或藏“貓膩”

部分拼團平臺充斥著質量差、以次充好、服務差的問題。由於一般購物金額不大,出現質量差、服務差等問題,消費者往往不會積極維權。

社交拼團用戶,“雙十一”期間參與拼團購物尤其小心幾類常見的拼團陷阱。一元拼大獎實為抽獎陷阱,商家為了騙取下載量;低價拼團實為獲取用戶隱私信息;虛假拼團鏈接可能帶有木馬病毒。

 陷阱六:電商專供小心被“套路”

目前“電商專供”商品存在三種情形,即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盜用品牌,應當區別予以認定“電商專供”商品。

在產品質量上“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實際上“電商專供”商品一般是價格較低而品質稍遜的商品。電商專供”商品一般在服裝、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陷阱七:下單之後冒充商家客服發詐騙短信

這類短信仿照官方商家說的有模有樣,有的甚至準確報出買家的個人信息和網購交易記錄,迷惑性很大。

查詢官網官方信息。在撥打商家客服諮詢時,一定要仔細確認為其是否官方電話,避免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