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隱身材料,這家深企為尖端武器披上“隱身衣”

既能精準屏蔽多頻段雷達探測,又能保證正常通信;不必因塗層磨損和腐蝕,頻繁返航維護;隱身性提升近百倍,重量和成本卻大幅下降。

在正在進行中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深圳光啟技術(002625.SZ)發佈集隱身、傳感、結構承載於一體的新一代隱身技術,吸引與會者駐足參觀。

不用隐身材料,这家深企为尖端武器披上“隐身衣”

讓隱身塗料或成歷史

此次珠海航展上,光啟展示了戰機、無人機、艦艇、導彈等多場景的尖端裝備隱身解決方案,包括超材料隱身天線罩、超材料隱身共形天線、超材料隱身結構件等。

據超材料863項目首席專家、光啟聯合創始人趙治亞介紹,超材料在隱身裝備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以光啟此次展出的戰機隱身解決方案為例,實現了隱身、傳感、結構、承載一體化設計,讓隱身裝備的隱身性提升10-100倍的同時,重量卻降低50%,全壽命週期綜合成本降低50%,並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隱身塗料維護困難的問題。

“依靠塗層隱身的戰機,因飛行過程中的震動產生裂痕或脫落及腐蝕氧化,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維護,否則便無法實現理想的隱身功能,而新塗料要在一定溫度、溼度等條件下固化,維護成本極高。採用超材料技術的隱身裝備,由於是一體化設計、製備,不需要使用吸波塗料,一舉解決塗層維護難題。”

相反,超材料由於能使入射的電磁波、可見光或聲波繞過被隱藏的物體,讓特定頻率通過的同時,能精確阻擋其他頻率的電磁波,既實現了有效通信,又屏蔽了其他頻段的雷達波,讓裝備成為眼睛雪亮的隱身鬥士。

據瞭解,得益於光啟在超材料技術上積累的核心能力,目前,光啟超材料隱身產品已在空軍、海軍、火箭軍等多個重點型號上應用,大幅提升了裝備的隱身性能和對抗能力。同時,依託明確的場景應用,光啟也建立起完善的尖端裝備產業化體系,推進了新一代隱身技術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不用隐身材料,这家深企为尖端武器披上“隐身衣”

超材料進入規模量產

在其他國家的相關技術仍處於實驗室階段時,我國以光啟為代表的超材料企業已進入規模量產階段,作為超材料工業體系開創者,光啟也具備了先發引領優勢。

事實上,從實驗室的前沿學科研究到產業化,光啟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路程。在2010年以前,超材料主要在實驗室實現,生產方式完全靠手工製作,一塊超材料通常耗時需兩個月,工藝複雜,材料極為昂貴。而光啟依託科研優勢,加速了超材料技術的工程化研究,建立了擁有500多億種人造微結構庫,以及峰值計算能力可達700萬億次/秒的超材料設計專用超級計算機集群,率先完成了從0到1的超材料工業體系構建。

“一架新型尖端裝備的研製週期通常是20年,而我們從零開始,僅用8年就出產了應用在國防領域的尖端隱身裝備。”據趙治亞介紹,早在2012年,光啟就投產了全球首條超材料中試線。

這條產線集研發、生產一體,覆蓋功能材料開發、驗證、試產量產全流程,並配備能滿足高性能、高標準軍用複合超材料的全套精密設備,率先實現超材料技術產品規模化生產的製備。由於工業級批產工藝,超材料規模化生產和質量得到有效控制,良率由最初的5%-10%提高到90%以上,相比於手工製作,成本降低了近百倍,實現超材料產品的產業化。

未來,光啟將聚焦新一代隱身技術產業和智能追蹤技術產業,鑄就“能隱身,會追蹤”的核心能力。

不用隐身材料,这家深企为尖端武器披上“隐身衣”

【記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