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經濟”:打開陝西高質量發展新大門“金鑰匙”

樞紐經濟 門戶經濟 流動經濟

三把金鑰匙 打開陝西高質量發展新大門

“三个经济”:打开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大门“金钥匙”

“長安號”貨運班列駛入國際港務區 記者 代澤均攝

這是一組令人驚歎的數據:1978年,陝西省生產總值僅為81.07億元;2017年邁上兩萬億元大關,達到21898.81億元,是1978年的270倍。

這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陝西固定資產投資由1978年的20.35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3819.38億元,1979-2017年累計投資15.97萬億元,年均增長20.2%。

這是一組令人回味的數據:1978年,陝西人均GDP不足300元,2017年達57266元。人均GDP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40年發展歷程,陝西經濟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之路。三秦大地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實力、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譜寫出了三秦兒女自強不息的壯麗詩篇。

東風正勁,撫拂新綠遍野;旭日蒸蒸,照映前行疾步。

“‘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把陝西推向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我們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進一步放大優勢、補齊短板,加快打造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在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省委書記胡和平的講話擲地有聲。

棋局已展,陝西謀定而動。今年上半年,陝西經濟增速位居全國第五;進出口增速和出口增速分別位居全國第二和第一;中歐班列開行列數同比增長6.1倍……依靠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三把“金鑰匙”,打開了陝西高質量發展新大門。

樞紐經濟

打通陝西發展“任督二脈”

樞紐者,牽一髮而動全身。

發展樞紐經濟,陝西得地利之便。仔細端詳地圖,陝西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等省份相連。作為我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陝西是天然的交通樞紐,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發展樞紐經濟,其勢已成,其時已至。

陝西位於我國南北、東西分界線的交會處,西安是距離亞歐大陸地理中心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3小時航程基本覆蓋全國大部分城市。“米”字形高鐵網四通八達,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全國八大航空樞紐之一,西安是全國高速公路網中最大節點城市之一,西安國際港務區是全國最大的國際內陸港。

2017年12月2日凌晨,一架滿載手機產品的波音747貨機從西安起飛前往美國芝加哥,標誌著西安到芝加哥全貨運航線正式啟動。西部機場集團董事長鄒展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陝西省已形成國內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國際直達歐美的全貨機網絡佈局。

今年10月30日下午,隨著一聲汽笛長鳴,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長安號”緩緩駛出站臺,奔向遙遠的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截至10月30日,“長安號”國外開行共計1030列,中亞去程412列,中亞回程68列,中歐去程201列,中歐回程349列,運送貨物105.18萬噸,重載率99.9%,貨值14.9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的7.8倍。

“互聯網浪潮下,網購不再是城市居民的專屬,越來越多的農村消費者伴隨著消費升級‘觸網’。”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西北區總經理孫桂宇說,京東物流豐富的配送網絡,讓網購全球不再是夢,帶給陝西消費者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如今,樞紐經濟打通了陝西發展的“任督二脈”,其勢已成。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超過5200公里,位居全國前列;大西、寶蘭、西成等高鐵相繼通車,鐵路營業里程達5300公里,基本形成“兩縱五橫三樞紐”骨架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綜合性交通樞紐作用日益凸顯,全省四通八達、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網日趨完善。

“三个经济”:打开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大门“金钥匙”

京東在陝西的倉庫 記者 陳飛波攝

門戶經濟

陝西向世界張開懷抱

發展門戶經濟,陝西得天時之勢。

陝西自古就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門戶,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西安建都。漢代張騫從陝西出發開闢了橫貫亞歐的古絲綢之路,唐代長安城生活的外國人曾多達10萬人。如今,陝西正積極打造“一帶一路”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國際產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國際文化旅遊中心和絲綢之路金融中心。

藉助一場又一場國際化展會大平臺,陝西向世界張開懷抱。

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陝企搭上“全球直通車”。陝西交易團帶來了150多億元的採購需求。僅11月6日的“陝西省採購說明會暨簽約儀式”就簽訂了67.75億元的採購項目。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週年,近年來,陝西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陝西自貿區建設如火如荼;截至目前,“長安號”中歐國際班列年度開行量突破1000列,位居全國第一;進出口貿易穩步增長,三季度全省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1.9%。

陝西經濟在開放中迸發出巨大的活力和強勁的動力。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管委會主任賀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目前空港新城已吸引法國賽峰、法國賽諾菲(梅里亞)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還儲備了一大批有自貿區需求的企業和項目,自貿區效應正持續發酵。

翻看留學生阿曼的朋友圈,足跡遍佈中國30多個城市。可是他卻想在西安安家落戶,為什麼?他說:“西安既有鐘樓、大雁塔這樣代表中國歷史的一面,也有像高新、曲江這樣代表現代化中國的一面。”

“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之路,也是人文之路。陝西省先後成功舉辦絲博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活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互派留學生、科技文化醫療交流等領域合作頻繁,僅西安就有來自90多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7000餘人。而通過成功舉辦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活動,陝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互動正不斷加深。

流動經濟

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力

發展流動經濟,陝西得人和之利。

陝西自貿試驗區、陝西的物流中心、保稅區、出口加工區、高新綜合保稅區等平臺,正在不斷增強對國際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絲博會、“一帶一路”論壇、歐亞論壇、楊凌農高會等各種國際高端會議聚全球之精英,展歐亞之輝煌,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資金流在這裡加速流動。

城市因為人才的聚集而獲得發展,人才則因城市的特質而被吸引。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當今世界,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今年以來,西安市大力推行戶籍新政、實施“人才爭奪”戰略,2018年1月1日至11月20日12時,西安市外遷入共701343人,其中博士以上1156人,碩士研究生24423人,本科生219875人,人才引進29062人。

招才引智最終是為我所用,陝西正在不斷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發展流動經濟,就是要增強國際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顯示,西安與北京、成都、鄭州一同進入全國人才吸引力排名前四強城市。

發展流動經濟,離不開物流產業的支撐。2017年,海航現代物流總部和京東全球物流總部落戶陝西,普洛斯、順豐等知名物流企業也紛至沓來,一條以西安為中心,布點陝西、輻射全國的現代物流新經濟走廊正在形成。

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礦產資源、科教資源、文化旅遊資源;“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發展流動經濟,其源已開,其疆已拓,其勢已成。

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就像三把“金鑰匙”,打開了陝西高質量發展的新大門。陝西未來可期。

正如省委書記胡和平所言: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是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是陝西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新時代追趕超越步伐的重要抓手。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陝西再次站上了對外開放的前沿,這為我們發揮樞紐和門戶優勢、補齊開放不足短板、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