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需要多少資產,才能過上中產生活?

此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據保守測算,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按世界銀行的標準,年收入2.5萬-25萬元人民幣就算是中產。消息一出,很多人大跌眼鏡,大呼“自己被中產了”!

在深圳,需要多少資產,才能過上中產生活?

有人說,由於房價高企,現在北上廣深實現中產這一目標,家庭淨資產需要1000萬。其實,中產的定義非常寬泛,以單一的資產來界定未免過於簡單粗暴,而小編認為能在快節奏的忙碌中取得舒適的平衡,能夠在高速週轉的工作中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就足以稱為有品質的中產生活了。

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有品質的中產生活應該是怎樣的?如果生活在深圳,怎樣才算過上舒適的中產生活呢?

在深圳,需要多少資產,才能過上中產生活?

有一套寬敞的房子

在絕大多數人眼中,有恆產者有恆心,吃穿住行的舒適,首先得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只有有了房子,才能成為這個城市的主人。

房產,可謂是中產之基礎。但有品質的生活,不會被一所不動產捆綁。中產有屬於自己的溫暖港灣,但房價高企的今天,家的舒適與否,不完全取決於房子面積大小,能夠為自己和家人遮風擋雨,就是自己舒適的港灣。

在深圳,需要多少資產,才能過上中產生活?

孩子能夠享受優質教育

等有了孩子,孩子的教育往往成為了開銷的大頭。有品質的中產生活,必然是注重孩子教育的,需要遵從孩子內心,選擇適合孩子天性的教育場所,不斷挖掘他們的潛能。

而其中更為重要的,還要給予孩子有質量的陪伴。提供舒適的環境,陪伴一起探索和成長,參與他們成長的每個重要時刻,就是給到孩子最優質的教育了。

在深圳,需要多少資產,才能過上中產生活?

不含糊的日常生活

有品質的中產生活,日常消費方面,並非唯價格論者,健康才是首要因素。比如,飲食方面不在乎是否山珍海味、大魚大肉,而是更注重飲食的營養搭配。使用的物件,除了耐用、美觀,還需要環保,有內涵與情懷。

他們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會不時與老友們約起聚聚,他們也喜歡留出時間,不慌不忙的與家人共享一日三餐。他們注重自我提升,每天配置固定的閱讀時間,不定期安排適合自己的深造或培訓,保有終身學習的習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他們每年都會安排旅行,不管遠近不論目的地,帶上心靈和身體一起上路,欣賞沿途的美景,轉換心情,進退有度。

在深圳,需要多少資產,才能過上中產生活?

與其用中產的資產量來框定自己的生活開支,倒還真不如以高品質的態度來享受生活。今天,你中產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