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砸盤之際 鐵礦石能否“一枝獨秀”

一方面,採暖季限產落實情況不及預期,帶動整個黑色系回落,鐵礦石1901合約也自550元/噸的高位下跌至510元/噸,而另一方面,政策的靈活使鐵礦石需求得到一定保障,鐵礦石成為黑色系最為抗跌的品種。當前,外部問題雖有所緩解,但匯率與運費抬升的成本因素仍未體現到礦價中。鋼廠高利潤、品種正基差均等待修復,為鐵礦石12月行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盤面價格仍低於進口成本

眾所周知,我國是傳統鋼鐵大國,鐵礦石是鋼廠生產的主要原料。長年來鐵礦石價格被國外四大礦山所主導,我國鋼廠也以進口原料為主,而進口成本主要涉及海運費和匯率兩大因素。

二季度以來,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自1000點最高漲至1600點,漲幅超過50%,雖然當前運費有所回落,但鐵礦石盤面沒有體現出進口成本的抬升。此外,4月以來,美元兌人民幣央行中間價自6.2漲至6.9,漲幅為8%。綜合來看,二、三季度運費、匯率的變動對進口成本的增量貢獻高達百元,而當前盤面510元/噸附近的價格遠不及應該體現的漲幅,二者存在約70元/噸的缺口。可見。鐵礦石盤面還未反映出運費及匯率的影響,價格仍處於相對低估狀態。

疯狂砸盘之际 铁矿石能否“一枝独秀”

圖為進口成本與盤面價格走勢

利潤豐厚激發鋼廠開工熱情

即便鋼廠利潤回落,也依舊可觀,現貨利潤超過600元/噸,盤面利潤也在500元/噸。高利潤刺激鋼廠開工積極性,進而支撐鐵礦石需求。表面上,採暖季限產已經開始實施,鐵礦石需求承壓,而事實並非如此。鋼廠在高利潤的驅使下,生產意願高漲,政策限制開工只會促使鋼廠大比例採選高品位鐵礦石,以實現單位鍊鐵產能下的鐵水產量最大化,從而引發高低品位價差拉大。環保越嚴格,鐵礦石結構需求差異化就越明顯。大商所鐵礦石合約標準是62%的高品位礦,當前中高品與低品價差持續拉大,表明中高品礦需求旺盛,利好價格。

港口鐵礦石庫存持續被消化,體現鋼廠剛需的同時也反映在進口成本提升的壓力下國內正在釋放港口庫存。截至11月初,全國45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為14276萬噸,較前期1.6億噸的高點回落近15%。鋼廠開工負荷雖然受限,但四季度以來也出現了季節性反彈,庫存一度增加,當前,鋼廠進口鐵礦石可用天數在28.5天,處於健康水平。

基差處於高位待修復

鐵礦石市場基差的合理區間在-50—150元/噸,當前位於70元/噸,屬於合理偏高的正基差。更為關鍵的是,目前已是11月底,1901合約即將交割,要想修復這70元/噸的基差,需要一定時間,因此12月鐵礦石期貨市場存在較強支撐。

操作建議

進口成本在運費和匯率因素的主導下抬升,下游鋼廠延續高利潤格局,開工積極性較高,加之港口庫存持續回落,12月鐵礦石期貨價格依舊看漲。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