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路過廣元多次,如若停留,大多是去昭化古城轉轉,這次乾脆夜宿廣元利州區。廣元市,古稱利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素有“女皇故里”、“蜀北重鎮”、“川北門戶”和“巴蜀金三角”之稱。地處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上游、川陝甘三省結合部,為四川的北大門。是三國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女皇帝武則天的誕生地。進入市區,在嘉陵江邊上找了個賓館住了下來。放好行囊便沿江一邊遊玩,一邊尋找當地美食。今天主要品嚐了廣元小吃“三朵花”核桃餅、蒸涼麵、酸菜豆花飯。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一大早,趁著人少我來到了位於江邊的千佛崖景區。景區不大,環境安靜優美,就在江邊。千佛崖還有許多小龕,雕鑿細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身著胡服的樂工、隨曲飛舞的飛天、脅生雙翅的飛人、身著銷甲的勇士,以及各種飛禽走獸、神話故事等等,內容十分豐富,是研究中國古代石窟藝術的寶庫。直觀上看很多石窟都已經風化,也有保存比較好,千佛崖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要喜歡石窟佛像的話會感覺很值。但需要攀爬上很高的樓梯,腿腳不利索的人要小心。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景區步遊道旁凸凹不平的石板路,就是金牛古道遺蹟。金牛古道又名石牛道,是二千多年前巴蜀地區通往中原的一條重要道路;它南起成都,過廣漢、德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廣元而出川,穿秦嶺出斜谷,至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的金牛峽谷,也就是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寫之路。千佛崖下方山道,就是崎嶇險峻金牛古道一部分;解放前,國民黨政府修建川陝公路,絕大多數路線是就是沿用古金牛道,上世紀九十年代改建的108國道,也是在川陝公路古金牛道的基礎上建成的。時光流轉至新世紀,隨著安全平坦高速公路的修建,古老的金牛道及川陝公路漸漸不再使用,其中多處闢為旅遊景點。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北4公里的嘉陵江東岸。千佛崖造像是四川境內規模最宏偉的石窟群,在長約420米、高約40米的崖面上,龕窟密佈,重重疊疊,多達13層。根據清咸豐四年(1854年)所立的石碑記載,全巖的造像有一萬七千餘座。但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炸崖開路,一半以上的造像被毀。現存大小龕窟四百多個,造像七千餘尊。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千佛崖造像以大雲洞為中心,分為南北兩段。南段著名的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洞、千佛洞、睡佛龕、多寶佛窟、如意輪觀音等;北段著名的有三世佛窟、無憂花樹佛、彌勒佛窟、三身佛龕、菩提像窟、盧舍那佛龕和清代的藏佛洞等,匯萃了從南北朝、唐、宋到清代的石刻作品,雕刻精細,造型優美,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由於是節假日,景區門口正在上演川劇,閒著沒事,靜下心來仔細欣賞了一會。川劇音樂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國戲曲各大聲腔體系的營養,與四川的地方語言、聲韻、音樂融匯結合,衍變形成為形式多樣、曲牌豐富、結構嚴謹、風格迥異的地方戲曲音樂。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遊覽完利州市區天色已晚,深秋季節太陽一落山,氣溫也變得很低。因為地處川北,口味也以川菜為主,這裡的火鍋很好吃。四川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他來源於民間,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黃髮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其他地區望塵莫及的。作為一種美食,火鍋已成為四川和重慶兩地的代表美食。

古老險峻金牛古蜀道旁的“千佛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