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香港拍的金庸武俠劇挺好看,而大陸張紀中翻拍的感覺就不行呢?

進哥70439926


話不能說絕對,只能說大部分的武俠劇香港拍的比較好。而令你感覺到香港拍的劇比大陸拍的好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先入為主。在很多影視劇中,第一次拍攝的經典程度要遠高於後來拍攝的,因為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在看到與之不同的,會不容易接受。

第二,演員選擇。不同於大陸劇的是,很多港臺劇演員的選擇更注重趨於原著,例如,83版《射鵰英雄傳》翁美玲的黃蓉古靈精怪,黃日華的郭靜憨厚老實,苗喬偉的楊康英俊瀟灑卻又邪惡歹毒,遠勝於近期大陸某些小鮮肉演的粗製濫造的電影。因而,好的演員大大的增強了影視劇的流傳度。

第三,武打設計。香港武俠劇武打設計側重於武打動作,強調武打精神。打鬥場面比較精彩,而有些不僅有武打動作,更強調於內力和武德。雖說,有些畫面比較灰暗,但其設計不失為一個大家風範。


近些年來,大陸武俠電影總體來說趨於改觀,不乏有一些成就很高的影片,但是對比香港武俠電影還是欠缺火候。


紀TJ



這句話有點絕對。公平的說,香港拍的金庸武俠劇有精品,也有粗製濫造,而大陸翻拍的金庸劇,有一流產品,更有水貨。大家都一樣。

例如83版港劇《射鵰英雄傳》,被世人譽為經典,為什麼呢?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射鵰》劇中聘請了大批香港重量級的演員,翁美玲和黃日華扮演的黃蓉和郭靖確實形象,劇片把金庸書中所詮釋的生死不渝的愛情演繹的淋漓盡致,把男女之間的愛戀之情刻畫的入三分,使人久久不能忘懷,第二,劇中武打設計的功夫畫面,一舉一動都合乎人們的審美觀,還有主題曲以及配樂,一直傳唱到現在,那種繞樑三尺、餘音不絕的力量,凸顯了港臺音樂製作人的功力。


這部劇在演員、武打設計、配樂、服裝上,都是港臺一流遴選,老實說,那種味道是港臺劇特有的,其他地方根本模仿不來,大陸到現在也不行,因為這是地域文化內涵的不同所造就的。

那個年代,大陸剛開放改革,百廢待興,精神文化十分匱乏,《射鵰》劇進入大陸,其中導演盡力刻畫的男女之間的情意,馬上就佔據了無數大眾心靈,為什麼?因為千百年來愛情話題一直是人類的主角,也因為大陸那個時候根本就做不出來。


後來,鄭少秋趙雅芝的《戲說乾隆》,再次風靡大江南北,衝撞大陸觀眾的感情和視覺,那時候沒有網絡,如果放到現在,那可真正了不得。夏祖輝導演的《新白娘子傳奇》幾年後又一次讓人們感受到港臺劇的威力。這些不容我們迴避,人家港臺確實有自己的長處,應該承認,有些東西我們應向人家學習。

但大陸也有自己的好作品,張紀中用黃曉明做主角拍的《神鵰俠侶》和《鹿鼎記》也不錯。(楊韜導演蘇有朋主演的《倚天屠龍記》也屬經典之作)。

金庸武俠劇,包括動作片,發源地本來就在港臺,人家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導演的超前觀念、英俊漂亮的主角、高超的表演藝術,加上領導潮流的古代服裝設計、精緻自然的武打場面,走在我們前面,這並不奇怪。如果拍其他劇情片,港臺就遠遠比不上大陸,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等,比如一些現代戰爭片,港臺就做不來。所以,不要總拿港臺的長處去和大陸的短板相比較,本來就沒有可比性。


夢裡青山1


這問題夠混蛋的,當年就是你們這一群噴子為了噴而噴。張紀中當年集合拍水滸傳後,集全了當時最頂級的團隊,拍成笑傲江湖?這部無論從立意,選景,選角,音樂各方面都作的盡善盡美,又豈是香港那幾版,粗製濫造的幾版笑傲江湖能比。香港武俠劇還在講故事,而這劇笑傲正在講一個江湖。一部如此高水準的武林劇,據然被一群噴子噴得張紀中後來逐步改了創作原意,笑傲之後,射鵰也屬水準之作,團隊也散了。可沒想到隨意拍的天龍和神鵰居然在噴子口中有翻身之氣,人啊真不要臉。再看看現在的電視劇現象,你們這群噴衛子難道再沒有一點內疚之心。說話做事憑點良心,自己不明白的事就不要瞎起鬨。


到餐邵東


作為鐵桿的金庸迷,看原著每本10遍以上的那種,外加上我本人是搞美術、設計出身,眼光比較挑剔,看張紀中拍的電視劇是會被氣吐血的。但罵老張之前,我想先引用笑傲江湖裡的一段對白:

任我行道:“不敢,不敢。老夫於當世高人之中,心中佩服的沒有幾個,數來數去只有三個半,大和尚算得是一位。還有三個半,是老夫不佩服的。”他這幾句話說得甚是誠懇,絕無譏嘲之意。方證道:“阿彌陀佛,老衲可不敢當。”......只聽一個聲音洪亮之人問道:“任先生,你還佩服哪幾位?”......任我行笑道:“抱歉得很,閣下不在其內。”那人道:“在下如何敢與方證大師比肩?自然是任先生所不佩服了。”任我行道:“我不佩服的三個半人之中,你也不在其內。你再練三十年功夫,或許會讓我不佩服一下。”

張紀中還是值得被金迷罵一下的,但像於正那些人,那是連捱罵的資格都沒有。張紀中是個糟糕的導演,於正那票人是沒有廉恥的奸商,這是差別。

像這玩意,罵他就多餘了。

張紀中拍金劇犯的最根本錯誤是:他壓根就沒搞清金庸的小說是什麼。

金庸的小說是武俠小說,而武俠小說是什麼?成年人的童話。童話,懂嗎?談這個需要先普及個繪畫方面的小常識:寫意、寫實。

這叫寫意。大家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個人物,有底蘊的一眼也能認出畫的是誰。但大家也能看出來,這是一幅畫,不是一張照片。這種畫它表現的是“意境”,而不是外形,相貌。寫意,就是在展現精神境界的灑脫,而不是被現實所牽絆。

這叫寫實。區別很明顯,寫實就是把對象畫的跟真的一樣,更接近於照片。當然,寫實是相對而言,它也有意境,咱就不細談了。

而金庸的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並不是歷史,它是“寫意”的東西,絕對不能用“寫實”的手法去拍。而張紀中拍的金庸劇,從根本上說,他就是用寫實的手法在拍寫意的題材。把笑傲江湖當三國演義拍了。

金庸劇他應該跟哈利波特、魔戒、復仇者聯盟是一類,他是表現精神世界、理想世界的作品。他不真實,不寫實。而拍童話,拍武俠就要:飄逸、灑脫、乾淨、虛幻......而張紀中拍的武俠片過於寫實,表現出來的就是:粗俗、迂腐、埋汰、市儈......

這叫武俠,這叫童話,這叫寫意。

這叫寫實,你敢相信這是五嶽劍派嗎?張紀中實際上連土匪和劍客都沒分清。看他的人物造型,一直是髒兮兮的。這種手法你拍三國可以,拍金庸就是驢唇不對馬嘴了。

張紀中的武俠片寫實最令人髮指的地方就是

:景深。

現在幾百塊錢的手機都是雙攝像頭的,一個長焦一個廣角,這樣的搭配就是為了景深效果。簡單的講就是背景虛化。背景虛化,大景深,實際上是攝影攝像入門中的入門。而這種效果,是影視劇中非常常見的表現形式。而且大景深,背景虛幻,這種手法非常適合拍武俠片:飄逸、夢幻。

景深,背景虛化,人與環境拉開層次。

而你看看張紀中的笑傲江湖,景深,背景虛化是絕對不存在的。這樣的畫面特別的平,沒有立體感,沒有縱深感,這個攝影水平,鏡頭語言的運用,也就是10年前的婚慶水平。3年前的婚慶都比張紀中的央視攝影師水平高。現在上點檔次的婚慶公司攝影水平,那都是張紀中這些大導演無法望其項背的。

沒有景深,前後都是實的。這樣的畫面就不透氣,沒層次,死板。

這就是在用寫實的手法,用拍三國演義,用拍鄉村愛情的手法拍笑傲江湖。

景深都沒有,景深的切換就更不存在了。就像兩個人在那交談,鏡頭先聚焦在前面的人面部,這個人是清晰的,遠處的人是虛的。等到遠處的人開始說話,鏡頭把焦點切換過去,遠處的人是清晰的,近處的人變虛。像這種鏡頭切換的手法,讓畫面非常靈活,還有層次。問題是這是198幾年都普及了的技術,但張紀中學不會。鏡頭就是一成不變,死板板的傻瓜相機式拍攝。

大家再有機會看張紀中版的笑傲江湖,可以留心一下,他那個攝影特別的平,特別的死。不透氣,沒變化。

寫意與寫實,是小學美術班就應該學的,而景深,是攝影的最基礎知識,但張大導演不明白。境界太低,基礎太差。

不懂得寫意,首先影響的是攝影,其次就是演員造型,把意境中的俠客打扮成現實中的土匪。

說實話,就這造型和模樣,古代真實的能耍劍,能殺人,能打的,真不一定有他好看。這是現實。但你不能這樣思考武俠片啊。

俠客,劍客是不是得這樣啊?

這個問題本身問的就很有意味:感覺張紀中拍的就不行。因為術業有專攻,絕大多數觀眾並不是視覺專業出身,不太瞭解我上面說的:寫意、景深、造型。所以注意力沒放在這上面,這樣就讓大家總感覺哪不對,總感覺不是想要的效果......這差點兒,那差點,加一起,就讓大家感覺不是那個東西。

實際上老張在後續的片子裡對景深有些認識,但用力過猛,細膩的度沒掌握好,看著又太假了。


銳視覺何老師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本貼打破那些港劇情懷黨的美夢,港劇當然是有優點,但大多數人情懷作祟,把香港武俠劇吹到天上有,地下無,完全忽視缺點,而一味的踩內地張紀中版金庸劇,這就是把情懷當聖經,貽笑大方。


香港武俠劇整體確實強過大陸武俠劇,但大概有幾個地方,非常差強人意。


第1:香港武俠劇角色人設亂改金庸原著


金庸先生已經去世,還有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不要評價。但凡講香港武俠劇,改得比原著好的,你簡直就給拉倒吧。


金庸原著小說與改編電視劇相同,香港的武俠劇,就是亂改金庸的原著,以83版《射鵰英雄傳》舉例,黃日華的郭靖不提,而翁美玲的黃蓉因為去世情懷加成,搞得天下無敵似的。


實際上,83版《射鵰英雄傳》,港版實際上醜化黑化原著黃蓉的人設,與原著塑造的根本就是兩個人。

網上曾經有人總結過83版黃蓉,刁蠻任性,狠辣毒絕,蠻不講理。在電視劇裡面,幹了很多胡攪蠻纏,潑辣兇悍,不講道理,簡直就是個香港小太妹。


但原著當中的黃蓉,雖然也有些任性調皮,但知書達禮,才華橫溢,俏皮可愛,不然哪有郭靖首次見到的“雪山仙女”的稱呼。


第2:香港武俠劇故事劇情從來亂改金庸原著

仍然是那句話,那些說改原著超越原著的就拉倒吧。看過金庸原著小說的都知道,原著不是沒有bug,但以傳統性,文學性,戲劇衝突,再到邏輯架構等等。


金庸原著小說是環環相扣,再加上金庸曾經當過影視編劇,也是深諳影視劇本邏輯。香港版武俠劇亂改原著,造成大量前後邏輯不符,還有情節漏洞的事情。

以經典97版《天龍八部》為例,很多觀眾可能就不明白,一開始能和喬峰打成平手的慕容復,到少林大戰突然就被喬峰虐成狗,而且喬峰還是一挑三。


當成,一些情懷黨用什麼戲謔的說法,什麼喬幫主音箱加成,什麼喬幫主開始不知道慕容復都來。這些都拉倒吧,原著當中前面喬峰和慕容復就沒有碰過面,武力值設定一直就有差異。

最改原著的是,喬峰跑到大理和慕容復打了一架,兩人手拉著手哈哈大笑出門。既然兩人感情這麼好了,喬峰後來何必還和段譽結拜,直接跟慕容復結拜不就行了。


香港武俠劇改原著情節,改得前後邏輯不通的地方,可謂是比比皆是。甚至可以這麼說,都是80年代沒有網絡。要是像現在的電視劇開播,改原著給改成這樣,大批書迷不罵死你。


第3:香港武俠劇音樂不錯,難道就忘了樂壇一樣的大量翻唱日本

香港武俠劇寫出大量經典武俠劇配樂不假,比如《鐵血丹心》,《難唸的經》等等,這是肯定的。但香港武俠劇大量用日本人的配樂,大多數人只知道好聽就行了,可不知道版權的事情吧。


如果有人不信,去搜搜橫山菁兒的《英雄的黎明》,宗次郎《故鄉的原風景》,喜多郎等等。細細看看香港武俠劇的配樂作者,這會像去看港臺樂壇,大堆熟悉知名歌曲,全都是翻唱日本歌曲一樣讓人崩潰。

最後,香港武俠劇肯定有巨大的優點,整體方面也比大陸武俠劇強過一籌。但這並不是否認一味大陸武俠劇的藉口,那些情懷黨真無敵,除了一些童年經典片段,還有音樂等印象,可還真記得港版武俠劇具體情節。


現在金庸先生去世,有時間便去拜讀一下原著,再重溫一下港版武俠劇,再和張紀中版武俠劇,兩版的優點和缺點。


更多關於金庸武俠劇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令狐伯光


呵呵,那是你自己的感覺,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已

我不同意你,你不服氣

但是我告訴你,金庸不同意你,金庸在不同場合公開說過,不管是射鵰還是神鵰,笑傲還是天龍,內地版都比港版好得多

採訪的人還反駁金庸,金庸說你過十幾二十年前再來看

大多數人的審美是有時代停滯的,我現在最愛聽的還是七十八十年代的歌曲,但是年輕人聽不下去。。讓年輕的沒看過港版的來分辨,看誰的好


心理太光明


我認為之所以形成成這種現象,主要原因在於張紀中拍金庸的時候,整個大陸都不太習慣拍武俠這種大範圍上說接近娛樂、喜劇的題材。大陸拍這種片子至少要比香港晚十幾年,對武俠劇理解差距是很明顯的,怎麼看都像是在拍正劇,而且表現在多個方面:

其一:編劇。我看大張紀中版的劇情,明顯感覺是編劇對金庸的武俠好像都沒看過幾遍,對一些關鍵情節、甚至是一些經典的臺詞沒有出現,或是處理得不好。大家知道,金庸武俠裡面有些人物的臺詞是很經典的,很能引起讀者共鳴的。但張紀中拍的版本里卻找不到了,或說的沒有原文好。說真的,有時候就想看某個情節、聽某段臺詞,和原著差太遠,有些失望。

其二、導演。如果說編劇看原著看得少,那麼張紀中導演估計原著看得就更少。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導演根本不知道觀眾為什麼喜歡金庸的武俠,觀眾看武俠是為了好玩兒的,張紀中版的武俠劇總覺得不好玩。

其三、演員。最初大陸的演員估計也是不知道怎麼拍武俠劇的,導演選角也是有問題的,你看李亞鵬的郭靖怎麼和黃日華比?黃曉明的韋小寶也沒法和陳小春比?不光主角,關鍵的配角也不行,比如老玩童、南海鱷神這樣的角色。香港拍的幾個經典版本中的經典角色,讓人感覺很舒服很好玩,張紀中版的明顯有差距。總而言之,可能當時整個大陸的娛樂圈都不怎麼會玩兒,所以根本拍不出好玩兒的作品。

其四、其他。比如音樂、主題曲等。這些雖然不起決定作用,但無疑會給影視劇加分。《滄海一聲笑》、《鐵血丹心》等都已成為經典,大陸的武俠主題曲大家能有記得的嗎?


經典中的家庭教育


好不好看先不說,首先tvb金庸劇那種畫面色調,配音都是大陸比不了的!再者,香港演員就算一個配角都演技炸裂,而且導演選角眼光很毒,所所以才有了古天樂版楊過,呂頌賢版令狐沖,陳浩民版段譽這些經典!香港跟大陸相比,唯一缺點就是好多不能實景拍攝,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經典!






民哥142189283


首先,編劇不行,香港拍的武俠片有些雖然和原著相比改動較多,但是由於緊湊的劇情,觀眾看的很容易入戲!反觀張紀中拍的金庸劇,劇情拖拉,鏡頭冗餘,有時候一個車輪,一處風景都會一個幾十秒的特寫,嚴重影響觀劇節奏!

其次是武打設計,香港有很多知名的武指,所以他們拍的武俠片武打動作特別好看!比如呂頌賢的笑傲江湖,裡面的劍招個個門派都有不同的設計,令狐沖的獨孤九劍設計的跟原著裡的很像,而內地的武俠片武打動作全靠特效和鏡頭切換!

第三就是配樂。90年代香港武俠片最出彩的還是裡面的配樂,可以說與劇情完美結合!比如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可以說每一段音樂都是經典,每一個主角,每一個不同的場景都是相應的配樂!內地的就不行。配樂沒有代入感!

最後就是演員,港劇的角色無論演技還是選角,給觀眾的感覺都是非常的完美。而張紀中的最讓我無法接受的就是韋小寶和楊過都是黃曉明來演,都是演出了同一副表情


做個佛系的人


大陸拍的劇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超級難聽,光這一點上就已經拉開巨大的差距。只要你們認真從頭到尾去看看港版金庸劇,例如83、93版《射鵰英雄傳》、95版《神鵰俠侶》、96版《笑傲江湖》,82、97版《天龍八部》以及陳錦鴻版《雪山飛狐》,幾乎裡面的所有歌曲都相當好聽。以上這幾部劇,均是港版對大陸版的秒殺,部分人覺得大陸版的好看那是因為他們壓根沒看過港版,或沒看幾集。到底誰優誰劣,我相信只要是一個正常人,並不難區分。

另外,港劇導演更有實力和經驗,知道如何讓演員合理地發揮,那個度把握得更好。例如古天樂版《神鵰俠侶》,裡面所有的演員都有出色的發揮,你們不妨去仔細觀察一下里邊郭芙、尹志平等飾演者的表情、神態,絕對都是入木三分,真情演出,太逼真了。我看過一個各版本《神鵰俠侶》中楊過在郭襄面前摘下面具那一個鏡頭的對比,明顯是古天樂和李綺紅的演繹更自然、到位。

港劇在武術設計方面一直是強項,這點也遙遙領先於大陸。大陸劇大多是電腦特技,感覺不真實,港劇的武俠感覺是招招到肉的,很用心去設計,2000年之前的港產武俠片很少使用電腦特技,效果特別好,那才是武俠應有的樣子。大陸武俠的人物造型也過於誇張,道具、服飾先進過頭,各種染髮,戴耳環鼻環,根本就不符合中國的古代。古天樂版的楊過,在16年之約後,那種神鵰大俠的造型也是幾個版本中化妝得最好的,再看看什麼陳曉、黃曉明、任賢齊的版本,簡直就是搞笑的,一點也不像一個經歷滄桑後的楊過應有的樣子。像這種細節的東西還有很多,反正給人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