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燒”龍魚——痴迷龍魚發燒友笑談錄

三“燒”龍魚——痴迷龍魚發燒友笑談錄

三“燒”龍魚——痴迷龍魚發燒友笑談錄

作者:王洋(本期把作者名錯印成:王羊)

很多朋友們第一眼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會聯想到近期關於奶奶為省水費,將孫子的價值十萬的龍魚紅燒的往事.....要說起這個燒法,那可是不及以下故事中的人物更加瘋狂!就讓我來給大家講述一下,他們是如何瘋狂的......

燒出龍魚之“美” 魚友燒回味

胖子、海子、麻桿,是北京城老城區的三個發小(老北京土語,一起長大的哥們)。打小就喜歡養魚的三個小夥伴,隨著老城區拆遷搬遷改造,原先久居衚衕的鄰里們也搬進了樓房。

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更加促使這三個兒時的玩伴,養出不同的龍魚。

胖子是那種從小就養尊處優的獨生子,這回他養的紅龍更是符合了他彰顯個性的特點。血紅的尾巴和鱗片中滲漏的滴血紅色,短粗有力的身形,吞吐的龍鬚,活似一個鐘馗。那如虎豹般的圓眼一瞪,嚇得缸裡的白地圖魚和黑地圖魚節節敗退,好似上演著鍾馗捉鬼。

沏上一壺老北京人愛喝的茉莉花茶,打開時髦的WIFI網絡收音機聽著袁闊成先生講的《三國演義》,海子養的銀龍,如同銀盔銀甲皂羅袍的趙雲小將一般模樣,英姿颯爽!

麻桿,是從小就心眼多,怎麼吃也不長肉,做人精明,經商幹練.....他養著金龍,一身的金黃色,恰似財神爺下凡到他家,來保佑他的財產,賜他財運。

別看是不同的人養著不同的龍魚,但三個人都對彼此的寶物依然有著兒時的那種單純。有時候小哥三聚在一起切磋養魚選魚的技巧,以及在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魚食,回憶起兒時抓蛐蛐、抓知了(蟬)、河溝撈麥穗魚......

在他們的世界裡,龍魚就是他們的玩物,承載瞭如孩子單純的善良。

三“燒”龍魚——痴迷龍魚發燒友笑談錄

燒出龍魚之“財” 魚商燒情義

這是一段關於魚商的兄弟情的故事。阿洪是廣東潮汕的本土魚商,老八與明福哥都是在京經營龍魚生意的外鄉人,老八來自保定,明福哥來自新疆.....

三個人都曾經在北京觀賞魚圈子裡打拼了多年,阿洪最終選擇回老家發展,老八與明福哥都留在了北京的不同水族市場做著彼此的生意,離別越久、思念更甚。

十來年在京經商的過程中,也經歷了龍魚市場價格的翻雲覆雨的起起伏伏,跌宕起伏中只有他們自己才清楚的酸甜苦辣。

阿洪回到老家後開辦了觀賞魚養殖場,給他們兩個老哥們批發供貨。這也是在報答當年那一場大火燒掉了他唯一的產業——那間僅有15平的龍魚水族店。都說水火無情人有情,在兩位哥哥幫襯下他東山再起,重振雄風!

微信,這個便捷的溝通工具。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兄弟們能時時交流,生意更是做的如魚得水。就連下訂單,給客戶預訂龍魚都從阿洪的養殖基地直接實現了在線預訂。三個人的生意夥伴成了一生的摯友,龍魚不僅是他們的財源,更是他們三兄弟情義的紐帶。

燒出龍魚之“魅” 色友燒文化

都說“單反毀一生,攝影窮三代.....”,這也只是個笑話而已。但是,能被評為“色”友,說明攝影的能力與痴迷狀態,已經上升到發燒的攝友巔峰。

馬老師,陳老師,唐老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都是退休的高知份子,多年來就喜歡攝影。老哥三,時常在一起外出拍照、探討交流攝影心得和技法,在京城攝影圈也算小有名氣。這三位老師又能講課,加之組織了一批攝友,在區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區攝影協會。

今年夏季龍魚展,三位可是精心準備了一番。長槍短炮自然是看家的設備,背後又在下私功,學習瞭解龍魚的習性以及歷次龍魚展的精品照片是如何拍攝。

龍魚在水中那遊弋瀟灑的身姿,曼妙柔美的性感曲線,加上泛出金屬光澤的鎧甲......在燈光與水波反射的映襯下,有著說不出的動感之美。

可就是這動感之美,要想定格化作瞬間的永恆。卻是一個不小的關隘,第一要求對龍魚的習性以及遊弋的節奏要有充分的瞭解和把握;第二要求對水族拍攝硬件設備要有準備,而且對背光和曝光等手段都要有獨特的方式處理;第三要求為了等到一個瞬間的美感,需要有良好的耐性和充分的體力。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三位老師從對攝影的愛好延伸到對水族攝影以及對“模特——龍魚”的關注,不能不說是一種在縱深發展到一定後的橫向突破。

正是由於龍魚——這個靈物所承載的自然進化的優選之美,以及中國人對龍的偏好,對龍魚也附加了很多美好的寓意,讓這三位老師成為了對追求美、追求自然的發燒友。

三位老師不僅燒的是設備,更是對文化的痴狂。人不英雄枉少年!三位老師依然在內心中燃起對美的無限追求與愛戀,證明了龍魚文化的妙可不言。

龍魚所獨有的魅力,在這三位光影魔術師手中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中國人喜歡數字三,更是喜歡三三見九。恰逢《水族世界》在今年閏九月刊載龍魚的文章,我就講我所知道的龍魚圈子裡的故事與大家分享,願大家“燒”出美好幸福生活!祝願日子紅紅火火!

三“燒”龍魚——痴迷龍魚發燒友笑談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