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山東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十四團駐地泰安,團部設在(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 泰安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山東省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商城臨沂,西瀕黃河。北距省會濟南市66.8千米,南至三孔聖地曲阜市74.6千米。
  •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城市位於泰山腳下,依山而建,山城一體。
  • 截至2016年,泰安市下轄2區、2縣級市、2縣,總人口563.74萬人。
  • 1970年山東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和徂徠山林場組建改編為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十四團。團部設在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院內,所屬3個果樹園改編為14團3個直屬連,徂徠山林場改編為2個營,其下屬單位改編成7個連。
  • 1974年11月山東生產建設兵團建制撤消,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和徂徠山林場交歸地方。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 駐地泰安,創建於1956年,時稱山東省園藝科學研究所,屬省林業廳。
  • 1958年劃歸省農科院。
  • 1959年改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科學研究所。
  • 1961年改名為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 1970年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三師十四團果科所。
  • 1975年複稱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至1984年,全所共有職工425人,其中高級科研人員4人,中級44人,初級32人。設水果、乾果、貯藏、品種資源、植保研究室及化驗情報資料室,有試驗場、冷庫、溫室等,固定資產達107萬元。該所成立至1983年,共有13項科技成果獲獎。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現在的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隸屬於山東省最大的農業專門研究機構——山東省農科院。

  • 主要從事蘋果、梨、桃、杏、李、櫻桃、石榴、山楂、板栗、核桃、棗、獼猴桃、葡萄、草莓等果樹的研究與推廣開發工作。
  • 研究所在果樹育種、國外果樹引種、果樹生物技術、低成本高效掛機自動冷庫、設施栽培技術、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等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 研究生在職職工238人, 其中博士9人,碩士21人,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46人,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24人,設有果樹資源、育種、水果、果品貯藏加工、植物保護、觀賞園藝、情報資料8個研究室,1個試驗場,建有國家外專局 "國外果樹良種引進與開發"農業引智成果推廣示範基地、山東省外專局"國外果樹良種引進示範園"、國家果樹種質核桃、板栗圃、科技部果樹技術星火培訓基地和山東省果樹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編輯出版《落葉果樹》雜誌(原《山東果樹》,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 擁有重要科研儀器100多臺(套)。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 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課題100多項,育成和審定果樹品種34個,獲國家專利20項,獲各類科技成果126項,其中國家、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48項。
  • 建有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泰安綜合試驗站,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建立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有農業部泰山溫帶果樹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國家外專局“國外果樹良種引進與開發”農業引智成果推廣示範基地、科技部“無公害蘋果生產示範基地”、“山東省果樹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人民政府“國外果樹良種引進示範園”和“引進國外果樹良種保護地栽培示範園”、科技部“果樹技術星火培訓基地”等研發平臺。
  • 擁有生理、生化、分子等研究領域大中型科研儀器、設備100多臺(套),建有果樹育種實驗室、果樹生理生態實驗室、設施果樹生物學實驗室,1000㎡現代化溫室一棟,1000 ㎡的高光效簡易溫室一棟。建有常規育種、生物技術育種和現代果樹栽培技術試驗基地6處總規模300畝;在果樹重點產區建有長期穩定的果樹高效標準生產技術試驗示範基地16處,總規模5000多畝。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 共有15名專職科研人員(研究員/副研究員9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7人)從事與蘋果有關的研究工作。在研發隊伍組成上匯聚了蘋果育種、栽培、生物技術、土壤肥料、貯藏加工、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專家。
  • 蘋果栽培研究:20世紀60-70年代,主持完成的“成齡蘋果二十年穩定畝產過萬斤”試驗,獲全國科學大會獎;70-80年代,“蘋果高產穩產栽培技術研究”、“新紅星、玫瑰紅蘋果早果豐產配套技術研究”、“蘋果、梨產地儲藏保鮮技術研究”、“提高蘋果質量技術研究”、 “蘋果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平原喬砧密植短枝型蘋果優質豐產栽培技術開發研究”等課題,獲省(部)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地(廳)級一等獎1項。
  • 蘋果遺傳育種研究:先後參加承擔“七五”到“十一五”的國家科技攻關、農業部重大科技攻關課題10多項,主持承擔山東省科技攻關、農業良種產業化工程項目7項。 “七五”以來,通過芽變選種選育出岱紅、玫瑰紅等芽變新品種,實生選種選育出秀水、龍金蜜、岱綠、秋口紅等優良新品種,雜交育種選育出早翠綠等新品種。2007年以來,通過常規育種初步篩選出2個蘋果新優系。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 研究成果: “八五”以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2項;鑑定審定蘋果新品種6個;其中玫瑰紅、秀水、岱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先後發表研究論文30多篇,出版著作2部。
  •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主持承擔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蘋果、梨、桃泰安綜合試驗站建設項目,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技專項“櫻桃產業主要障礙因子攻關研究”、“小漿果品種篩選和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主要乾果新品種選育研究”、 “主要果樹高效標準生產技術研究”和“主要仁果新品種選育研究”、“主要核果新品種選育研究”,山東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山東省農業良種產業化工程蘋果、梨、桃、杏、櫻桃、核桃、板栗、棗、柿子等果樹新品種選育研究,各項研究均按計劃進度實施,進展順利。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徂徠山林場

  • 1953年山東省農林廳在徂徠山封山育林,並由徂陽縣政府建光化寺苗圃和礤石峪林場。
  • 1956年3月擴建為徂徠山林場,隸屬泰安專署。經營面積13.5萬畝,有林地面積10.9萬畝,活立木蓄積量60.0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7.8%,是山東省第二大國有林場。現有森林以松、柏、櫟、刺槐為主,松林5.2萬畝,刺槐2萬畝,側柏5000畝,麻櫟3200畝,其它2.88萬畝。現有森林資源林相整齊,生長茂盛,發揮著巨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 1958年改屬泰安市。
  • 1985年-1990年隸屬泰安市林業局。經營範圍包括徂徠山區和汶河灘區兩部分,地跨泰安市郊區和新泰市,總面積13.57萬畝,有林面積9.94萬畝,為山東省第二大林場。
  • 1992年徂徠山林場被原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 1999年被省政府劃定為生態公益型林場。
  • 2006年10月,被批准為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徂徠山園區,同年被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
  • 2016年1月份被評為4A級景區。
  • 泰安市徂徠山森林公園內峰巒疊嶂,峭壁凌雲,既有幽深婉轉的峽谷、潭瀑相連的溪流、星羅棋佈的水庫、生長茂密的山林,又有直插雲天的孤峰、紫霞盈門的山洞和形態各異、惟妙惟肖的奇石;既有多達797種的植物,又有近800種的昆蟲動物。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公園先後修善了多處文物古蹟,規劃建設了太平頂、中軍帳、臥龍灣、濯龍灣等景區景點和橫貫東西的山區公路。主要景觀景點有“徂徠夕照”、“汶水環抱”、“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鞦韆架”、“中軍帳”、“太平頂”、“臥龍灣”、“濯龍灣”、“四禪寺”、“光華寺”、“隱仙觀”、“二聖宮”、“梁父山”等。
  • 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一個集休閒、觀光、療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曾經的山東生產建設兵團三師14團駐地泰安(原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山東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

  •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南20千米。東西長30千米,南北寬15千米,主峰太平頂海拔1028米。總面積9332.5公頃,地理座標:東經117°13′50″、北緯36°02′24.8″。
  • 山東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屬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有山峰99座,最高峰太平頂海拔1027米,相對高度達800米。祖徠山山體坡度大,溝壑縱橫,是山東省海拔高度在千米以上的七大山區之一。徂徠山岩石為太古界泰山雜巖,周邊地帶有灰巖出露,山體突兀峻拔,峰巒嵯峨,溝谷幽深,綿延起伏。
  • 1992年9月,山東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