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預告|葉子紫“如何激發高效學習力”大型學習分享會

活動詳情

活動主題

高中三年,你的付出終將成就你的未來

活動地點

第十七屆華中圖書交易會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四樓東湖廳

活動時間

10月27日下午15:40—16:40

活動嘉賓

活动预告|叶子紫“如何激发高效学习力”大型学习分享会
活动预告|叶子紫“如何激发高效学习力”大型学习分享会

葉子紫老師幾年內接觸近百名高考狀元,並對他們進行長期跟蹤,從令他們發生轉變的細節上深入探討,最終發現所謂的學霸其實就是有意無意地拿到了“學習力”這把神秘鑰匙的人。

根據葉子紫老師的探討研究撰寫的《高中三年,你的付出終將成就你的未來》一書,幫助了很多孩子實踐了他們的學霸夢。本次分享會上,葉子紫老師將向現場讀者講授學霸到底是如何煉成的,怎樣才能獲取“學習力”,期待廣大學子及家長蒞臨。

活動流程

15:30—15:40 讀者入場

15:40—16:20 作者分享

16:20—16:40 圖書籤售

活動報名

交通指引

地鐵1號線,利濟北路;

地鐵2號線,中山公園;

京漢大道武商路站;

解放大道中山公園站。

先睹為快

活动预告|叶子紫“如何激发高效学习力”大型学习分享会

我的高中,我的逆襲攻略

很多年後的上海,在陸家嘴環球金融中心樓下的星巴克,喝一杯拿鐵提提神成了非常自然而便捷的事。偶然看到周邊放學的高中生,我和朋友笑談,說起曾經喝咖啡像喝中藥一樣痛苦,一杯甚至有可能是過期的速溶咖啡隨便衝一衝搖一搖,喝下去的表情像慷慨就義一般決絕。朋友驚訝地問,為什麼呀?

我說,為了站在這裡。

我來自吉林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爸爸很早就下崗陪我讀書,媽媽在另外一個城市做會計,家境算不得殷實。18歲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蒼茫而閉塞的東北小城,沒有護照,自然也沒有想到會有出國讀書的那一天。但是高考之後我被南京大學錄取,在讀期間,先後得到了香港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的交流機會。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勵志的“知音”故事。高三之前的我,走的是宅路一條,頹喪、逃避,偶爾和老師嗆聲,玩遊戲玩到手腕患上腱鞘炎。可能真正的高效學習時間,只有9個月,270天。我還記得我備考時的臥室,像是電影裡常常看到的戰爭時期的指揮所,房間的四壁貼滿了A4紙以及大大小小的便籤,像是一場以少勝多戰役的征戰圖,又像是一個浩大工程的精密圖紙。

後來,我開始學著自我成長,學著和自己抗爭,學著有目標,並且,完成它。我很神奇地發現,在命運面前,知識編成了繩索,帶我脫身。

18歲的生日,我終於算是明白一個有點“雞湯”的道理: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最終讓你喜極而泣。讀書讀到倦,學習學到痛,這些都不是高考最深刻的記憶,最難忘的,是你自己終於懂得不斷自我成長的奧義:

永不止步,永遠走在最厲害的路上!

一、關於學校,你怎麼看

如果愛,請深愛;如果恨,請照耀它。

學校總有些地方會讓學生不滿意,比如不那麼好吃的飯菜,比如永遠趕不完的作業,比如一直看上去兇巴巴的老師。

整個高二,我都非常夢幻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因為,我其實從心裡厭惡這裡的一切。我覺得這裡的同學靠背書才拿到名次,老師靠不斷地重複、填鴨才獲得成績,而我,鄙視這樣的所謂“成功”。所以高考之前,我有一部分心理建設源於我對學校的不喜歡。我相信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的學校,那麼:

——如果愛,請深愛

如果你真的在一所自己喜歡的高中,那裡的老師讓你覺得如沐春風,你欣賞學校所舉辦的各項課餘活動,你為身處在這樣一所學校讀書而感到欣喜和驕傲,請珍惜它,珍惜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論學習,這裡會讓你覺得不斷進步與成長;論友情,你可能會在這裡遇到今生最赤誠的朋友,你們一起同甘共苦,一起走向心儀的大學。

——如果恨,請照耀它

如果你討厭這裡,請不要把“我不喜歡”當作自我沉淪與墮落的藉口。去照耀它,去讓自己發光,去讓自己的潛力迸發,去讓那些並不喜歡你的老師,變成瞠目於你的進步的模樣。

二、“逆襲”成功的三大秘笈

在很多個“自我折磨——放棄——自我折磨”的循環中,我發現,最重要的是自我成長。

我其實從來就不是一個“公認”的好學生,仗著有點小聰明,成績總不至於太難看。只是高中生活實在無聊透頂,每天充滿了機械與重複。早上地理老師畫好了背斜向斜,緊接著,物理老師又來講一通熱力計算,語文課今天又要考默寫,然後英語課作業又是背單詞。緊接著,便是考試、作業、考試。

高一初始,我的名次還算穩定在班級前列;高二選了文科之後,成績一日不如一日。班級裡的女生大多勤奮刻苦,文科需要記憶和反覆複習的部分,我逐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人年輕的時候總是會傾向於享樂,因為手裡握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我當時瘋狂喜歡玩各類PSP遊戲。上課睡覺、晚上回家偷偷玩遊戲,成了主要的生活節奏。但老師和家長看到的版本是,我每天晚上用功讀書到深夜,受此影響,白天無法專注甚至時常打瞌睡。所以一切順理成章,成績下滑,究其原因,我也只好假裝說是自己笨,學不會。

高二之前的我:叛逆、逃避、自以為是,成績一落千丈,進而自暴自棄。當我有一天終於想要從頭開始的時候,卻發現已經有些吃力了。人生並不會給我們很多“從頭開始”,更何況萬事開頭難。

我開始學著去努力,完成作業,認真聽講,卻並沒能一蹴而就。我開始反思,終於不得不承認自己一直在“假性努力”,而“征服”高考這件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任務分解,逐個擊破。這就是第一條秘笈:

  1. 大任務=任務1+任務2+任務3+……

每一個子任務,需要科學有效的方法,加上不斷堅持。就像是打遊戲,需要不斷練級,加上技巧的配合,才能通關。於是我得到了第二條秘笈:

2.升級過關=學習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X一定量的時間(不斷重複)

然而高考畢竟不是砍瓜切菜般簡單,還需要一定的策略和謀劃。比方說有的人偏科,總是有一兩個科目覺得吃力,就想到了木桶理論,拼命彌補自己的短板而不得其道,因此壓力倍增。其實還有第三條秘笈:

3.好看的總分=優勢科目的最高分+劣勢科目的不低分

雖然誰都希望十項全能,但高考畢竟是個大工程,籌謀和策劃是為了沉著應對。也就是說,優勢科目要確保達到最棒,劣勢科目也不要掉隊。

三、解決三個問題,高分就是你的

於是,我帶上並不好用的裝備,開始征戰高考。

1.克服拖延症

高考複習伊始,我壓力就非常大,雖然我有心“逆襲”,但實力確實很難迴歸。我先後嘗試了很多方法,最終的結果都是放棄。後來,我給每個科目都設立了短期目標,寫在一張空白的A4紙上。如圖所示:

月度逆襲表(10月)科目

MustOptional

語文文言文、語法過關、梳理總結成冊、數學、立體幾何、高考題總結、難點歸類、英語單詞關……綜合……

這裡有必須要做的事(Must)和希望做到的事(Optional),也就給自己一個做得更好的積極心理暗示。每個月時間一到,我就會把這個月的目標拿來總結分析,當然僅僅憑著這一張表是不夠的。每一週,也有一張同樣的表,我會把大目標細化,這樣4個小任務,變成了一個大任務。

初始佈置一切順利。第一週就遇到了瓶頸,那就是——拖延症。看著一週似乎毫無進展,我一面自責,一面又有點萌動了放棄的心思。學習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講都是有點苦的事情,外界的誘惑太多,總是無法專注。作為一個懶人,一個手機長在手上的人,我嘗試過各種各樣克服拖延症的方法,最終都失敗了。這一次,我決心拼一次,我把“月計劃表”+“周計劃表”再次細化,每一天,我都做了如下的記錄:

Keep on Going(不斷進步) X月X日科目Must—必須Optional—更好Actual—實際Comments—評價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在Actual(實際)和Comments(評價)中,我把自己前一天設立的目標進行打分和總結,無論是完成得好或壞。我在心裡的期許就是,無論如何要把記錄的習慣堅持下去。這種記手賬的習慣,我堅持了很久,受益良多。

有了第一個秘笈的順利實施,作為一個經常走神和鄙視努力學習的“搞怪分子”,我開始追溯自己的短板並進行突破。於是,我來到了第二關:

2.穩定優勢科目

我一直以數學作為驕傲的談資,但到高三後期,數學成績忽上忽下。這中間有一個小故事,要感謝我的數學老師徐老師,言傳身教,教會了我專注的重複。

有一次,我們班級整體成績很一般,徐老師被教學主任約談。但她那次並沒有對我們發火,她很平淡地說:“我覺得我所有努力都做了。一道題,我講了整整一黑板。考試,你們不會,我再講。

我擦黑板擦到肩周炎,我也不想說什麼。”她停下來,回身看著黑板上的立體幾何題目,低頭沉默幾許,問:“這道題會了嗎?”沒有人回答,回應她的是無限的沉靜……

確實,之前班級比較散漫,沒有人注意到老師每天擦黑板都要擦很多很多次。那天我在課堂上落淚了,老師的認真擊碎了我所有的傲慢與不屑。課後,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找她問一道有點難度的立體幾何題目。

徐老師拿出一張紙,開始寫計算流程,字跡乾淨整潔,行雲流水,沒有一刻停頓思考。我問她:“老師,這道題並沒有講過,而且輔助線的做法很不同,我要怎樣才能快速掌握呢?”徐老師笑笑說:“無他,唯手熟耳。你去記錄每一道題,總有一些是一以貫之的。”

我當時雖然聽到了很中肯的建議,卻沒有十分在意“每一道題”這四個字的意思,因為高三複習壓力很大,很多時候,完成作業已經到深夜,完成的效果我根本不太放在心上。一段時間過後,我的分數飄忽不定,從130分左右忽然跌到了110。

徐老師找到我,說我不夠專注,細枝末節仍舊有問題,要不斷重複,才能精進。

她隨便抽出了一份高考題,15道單選題,說打包票我沒有辦法全對。我不服,拿來就做。做題很快,結果錯了1道。再來,又有錯誤。我不死心,繼續這個挑戰。反覆到第5次,我反而淡然了,終於做出了一張全部正確的卷子。

這件事教會我精進,不斷重複,直至卓越。在漫長的複習期之中,我學著專注,比如只做一道複雜的練習題,務必精準,甚至沒有任何塗抹;比如只讀一篇閱讀,務必精準,沒有一字錯漏。這樣的訓練十分枯燥,因為只有量的積累到非常多的時候,才會達到質的突破。

我甚至養成了一個別人看上去有些“變態”的小習慣,就是在紙質文檔上的書寫,從高考到現在,都極少有修正的痕跡。這有點像新聞主播在直播時的新聞播報,沒有一絲緊張和停頓,一氣呵成,一騎絕塵。

無他,唯手熟耳。

3.承認但不放棄劣勢科目

得益於不斷的自我訓練和提升,我的數學成績並不差。可是問題來了,我依然沒有一個漂亮的總分。那個時候我羨慕過我的同桌——一個微胖的樂天派,他的成績各項都不十分好看,但總分竟然也不低,拼的是綜合實力。他性格一向很好,讓我在苦悶的高三中也有了些樂趣,我時常在無聊的時候開他玩笑:“小胖,可以啊,門門不高,總分高。”他說:“我每門都愛學啊,不像某人。”他說了一句天大的實話,那就是我有偏科的傾向,我不喜歡學的科目,雖然有兩大秘笈加持,效果仍然不明顯。加上之前兩年有一些疏漏,難免成長得慢了些,頗有些“先天不足,後天乏力”的味道。比如英語,我的閱讀很好,聽力就很差。

應對這樣的劣勢,我的“心理建設”是:

首先,承認不足。高三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拼命強調心態,事實上,心態在任何考試、任何抉擇的時候都被無數遍地提起,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什麼是好心態。按我的理解,承認不足就是一個合適的心態,承認自己在某一個科目的不足,有助於舒緩壓力,避免產生焦慮情緒。這樣既不會因為進步不大而憂愁,反而可能會因意外來到的成長而歡欣鼓舞。

其次,重視知識缺漏。這點很好理解,例如我承認自己英語並不出眾,但不代表放棄,而是“反向超越”,把注意力集中到知識細節上。聽力差,我就採取浸潤式的方法,上學的時候路上聽,吃飯的時候聽,休息的時候看看美劇也未嘗不是一種方法。

最後,要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除了尋求老師的幫助外,同學之間的幫助也是很重要的。我在高三後期的那個春節,大年初二,孤身一人來到另外的城市參加考前衝刺班。那是我為數不多的主動參加的學習班,大家來自不同的學校,彼此鼓勵,相互陪伴,是另外一種成長。

9個月後,高考的時間到了。我走出自己的“戰略室”,回頭望望滿牆的小紙條和記錄,不再叛逆而慌張,告訴自己要淡定,把自己交給這場考試的每一道題目。終於,我拿到了數學148分、總分位列全省99名的成績。

那一年我18歲。

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正喜歡的是那個淡定的自己,那個擁抱父母並告訴他們不要緊張的自己。那一年,很多個掙扎著起床的清晨,很多個東北凜冽的冬日,很多個想要放棄而最終堅持的白晝,很多個沉浸其中而不自知的深夜……

直至現在,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對不會因為一件小事情而有劇烈的起伏。時間緩緩流淌,你應當愛自己,投入在生命的每一秒、每一刻,努力讓它變得精彩、有趣。你熱愛每一刻的生命,義無反顧,你不後悔。

我感謝那一年,雖然辛苦,但並沒有隨波逐流。後來,我總是記得一段話,以此自勉:

你必堅固,無所懼怕。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雖有黑暗,仍像早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