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韓城柿子

「读者投稿」韩城柿子

韓城傳媒網

民生/社會/時訊/熱點

「读者投稿」韩城柿子

霜降過後,正是卸柿子的季節。除深山老林,各地都能看到為柿子而忙碌的身影。手摘也罷,用架杆崴也罷,實在夠不著,用竹竿之類的棍棒敲下來也行,總之得把柿子從樹上弄下來,再加工,這是一年的勞動果實,也是一項可觀的收入。

「读者投稿」韩城柿子

說是勞動果實,其實並不費太大的事,出太大的力。樹苗長大後,基本不需澆灌,不需打藥,不需中耕除草。至於產量,那與品種、樹齡、氣候有關,與人為關係不大,這也是我對柿子情有獨鍾的原因之一。

柿子從摘下來,一直可以吃到第二年。先是暖著吃,即用溫水脫澀後食用,亦有用塗藥水、用蘋果烘之法脫澀;繼而自然放軟陸續吃空柿,特別是冬日的空柿和炒麵香甜無比,堪稱農家美味;粗加工的幹柿、放軟後掰的柿皮子,細加工的柿餅,都是冬春的美食及春節待客的佳品,就連旋下的柿子皮兒只需捂軟上了霜,也可當做零食果腹。

柿子品種繁多,各有各的特色。豬娃柿子個小皮薄無核,宜吃空柿;火晶柿子皮薄味甜,宜吃幹柿,尖頂、重蒂、窩窩柿子個大,宜做柿餅,八月黃高產、大小適中,暖著吃、賣也受人歡迎。柿子具有清熱、潤肺、祛痰、鎮咳之功效,可潤肺去燥、補筋骨,但不宜空腹食用,像喝酒一樣,適量有益,過量傷人。

「读者投稿」韩城柿子

柿子樹壽命特長,百年樹齡者常見,它不與糧棉爭地,常依居房前屋後、田頭、地畔、山溝山坡,既能供農夫勞作間隙乘涼,又能為遊人四季觀景。春季蓬勃向上的樹芽生長極快,幾天就將柿樹扮綠;夏季滿樹綠葉,油光發亮;秋季的柿子葉,有紅於二月花之美;初冬的紅果十分誘人,特別是落葉以後滿樹果實猶如盞盞小紅燈籠,照亮空曠田野,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難怪很多園林景區都把柿子樹奉為座上客。

還有一直揮之不去的一點,是柿子在饑荒之年,在困難時期能解飢人之飢,能濟貧人之困。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困難時期,柿子不算口糧,生產隊按人頭分柿子,目測估產,路愈遠,難採摘者估產特低,使社員有利可圖。不管怎麼個吃法,總能填飽飢腸轆轆的肚子。記得1964年我在竹園村小學任教,生產隊為感謝師生下隊幫助小秋收之勞苦,安排一社員暖了一擔柿子,早操時送到學校操場,學生排隊挨個領取,雖然每人只有一個,但拿著熱乎乎的柿子,臉上都樂開了花,吃早點時人人拿著柿子就饃,那場景多麼愜意。

「读者投稿」韩城柿子

有一年,我家做了一缸柿子醋,鐵廠在我村採礦,灶上買了100斤,每斤8分錢,還賣了8元錢,夠我家兩三個月的日常開銷了。

柿子不光對人的貢獻大,在過去缺糧的年代,也是豬的添加飼料。我小時後就拾落下來的柿子,從有指甲蓋大小時開始拾,一直拾到落下來的軟爛柿子,可以說柿子樹一生都在為人類作貢獻。沒錢了,帶上幾十斤柿子送到南關醋坊,可賣點零花錢;加工成柿餅,私人也買,供銷社(即商店)也收,而且價格不菲。

這幾年,柿子產業不斷髮展,品種不斷更新,最馳名的就是火葫蘆,這種柿子樹形矮、分枝多、產量高,柿子色紅、皮薄、味甜、銷路好,成為村民致富的一個門路。

「读者投稿」韩城柿子

說起柿子,還有一個令韓城人自豪的故事。話說清朝乾隆年間,狀元王傑在朝為相,因學富才高,南方學子多有不服,常對聯以比高下,王傑多以勝告終。一日廣東道臺以尖柿作為貢品,獻給乾隆帝,且以為稀罕之物,誇口不絕,乾隆不知何物請教王傑,王傑一看,原是韓城遍地皆有的尖頂柿子,說像這樣的柿子我們韓城遍地皆是,別說人吃厭了,就連豬見了都不吃。話一出口,便覺失言,皇上真的查清,便有欺君之罪。江南才子趁機在乾隆面前撥弄是非,欲陷害王傑。王傑在夫人的提議下,找來智囊衛晞駿問計,經商議衛當晚騎快馬日夜兼程回韓,見了縣令,言明來意,隨即演練了一場由強迫豬吃生柿子到見了柿子便慌忙逃竄的喜劇,隨後果然欽差到韓,縣令全程陪同,在金城南街目睹了豬不吃街道兩旁商販擺滿柿子的場景,欽差信以為真。藉此機會,縣令又陪欽差參觀了韓城民居景點,品嚐了韓城美食,領略了韓城文化,欽差回京後向乾隆帝如實彙報,乾隆大悅,不但對王傑提拔,還欽封韓城為“小北京”。這是王傑的功勞,也是韓城柿子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