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古城曾有城牆環繞,這四關藏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

韩城古城曾有城墙环绕,这四关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韓城傳媒網

民生/社會/時訊/熱點

韩城古城曾有城墙环绕,这四关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韩城古城曾有城墙环绕,这四关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韓城古城原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門外設有哨卡,戰時以盤查行人,所以稱為東關、西關、南關、北關。

韩城古城曾有城墙环绕,这四关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金城東關

01

四關之處各有街道相通,是古城的交通要塞。東關舊時常年作為糧食集市所在地,同時,也是農曆每月初一的集日所在之處。

東關街,由東城門外的石橋起,到東關東端的磚拱洞樓止。街北之西,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巷道,名“吉家巷”,西臨護城河(即現在的環城東路),巷北有額刻“履泰”的磚拱牆洞(現已成為一家的院牆)。街北之東,是氣勢恢弘的廟宇群,其中有法王廟、東嶽廟、娘娘廟等,有分別東西對峙的樂樓和戲樓,他們在抗日戰爭中遭日本飛機轟炸破壞,後陸續拆除。廟門前的磚雕大彩壁,雕飾十分精湛。

金城西關

02

西關街與西城門相對。

西關街之南原有兩條南北走向的巷道,其東名“東巷”,以所在位置命名;其西名“王巷”,是王姓家族聚居之地。街北原有廟宇,名“玉虛觀”。

西關西頭原有八蜡廟,昔日每年臘月十五有廟會。

韩城古城曾有城墙环绕,这四关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西城門額“梁奕西襟”上的“大順永昌元年”,是李自成在韓城時留下的珍貴文物,李自成下令將原有的“明崇禎歲次”換掉,刻上“大順永昌元年”,這六個字激勵著起義軍繼續北上。這一石刻年號在全國獨一無二,至今在韓城博物館還可以看到。詩人田漢在看到西城門額刻的“大順永昌元年”後,賦詩一首:“梁奕西襟字宛然,城碑初記永昌年。何當壁畫迎高手,重寫農軍渡大川。”

朝王殿上有塊牌匾題“敦倫飭紀”,意為,在家應尊重長幼,和睦團結,在外要遵紀守法,培養良好的公德意識。

金城南關

03

韩城古城曾有城墙环绕,这四关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由南城門外的石橋到澽水的毓秀橋,稱“南關街”。它是金城的南大門,自古就是入城的必經之地,也是直通省府的交通要道。橋南原有三座木牌坊,上題“示我周行”、“四方會歸”;“戶儘可封”、”士風醇茂;“解狀盛區”、“翠鎖城南”。如今雖只剩下一座牌坊,但仍不失壯觀。

韩城古城曾有城墙环绕,这四关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南關街在四關中最長,形成了南外的繁華街道。街中段向東有一條巷道,是廟後的主街道,與南關街相通。蘿石書院即位於位於此街,書院旁建左公祠。康熙年間,貴州巡撫、邑人劉蔭樞倡導修建毓秀橋,以石易木,修成拱形十眼曲面石橋,方便了人馬車輛通行,鄉人為紀念其功德,在橋北之東修建劉公祠。橋北之西有望河樓。

金城北關

04

北關是四關中最大的一關,也是巷道最多的一關。原北城門正對的是高丘臺上的圓覺寺。

韩城古城曾有城墙环绕,这四关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北關東街,昔日是由縣城向北上塬的主要通道,兩旁幾乎都是鋪面,街中原有著名的隆興客棧,東端折北拐東,形如井把,俗稱“井把彎”,直到柿谷坡底。柿谷坡因陡峭俗稱“死牛坡”,諺雲:“上了死牛坡,秀才比驢多;下了死牛坡,就是銷金鍋”,說明縣北讀書人多,縣城是消費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