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撰文=徐三刀

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前言 | Preface

在撰文之前,必須要聲明一點,這屬於一份行業分析,討論僅限於地產行業之內。

房地產屬於資金密集型企業,如何通過資金高週轉,降低企業運營壓力,成為所有大型房企攻堅克難的唯一選擇。

樓市過冬,現金流管理,成為房企管理之核心。如何從拿地、運營、銷售一些列操作保障現金流,成為房企最重要的邏輯。但現實情況是,樓市下行,銷售週期變長,回款速度變慢,現金流嚴重不足。

除此之外,儘管融資對於大型房企略有寬鬆,但對於行業而言,還是微乎其微,融資跟不上,對於究竟能否拿地,房企也在持幣觀望。

—壹—

目前,房地產市場“轉涼”已經愈演愈烈,沒有必要再去掩蓋或者否認,面對市場的壓力,房企主要應對的有兩大難點:

其一,面對投資退潮,改善透支,剛需接盤無疑,如何抓銷售、促進回款、保現金流;其二,面對融資困難,渠道多頭圍堵,鉅額債券到期,如何找到便宜錢。

房企進行“高週轉”,不僅僅是施工快,還要銷售快、回款快、融資快,缺少任何一個環節,房企就會自縛手腳。不少一線房企大量債務到期,沒有新錢補上,壓力十分巨大。

下面引用一條上海證券時報的報道:天風證券的數據顯示,2018年下半年,房企債券到期金額1052億元,考慮進入回售期的債券按照50%本金償還進入回售期債券,下半年房企債券到期金額就高達2542億元,高於2018年上半年到期償還的851.3億元。

“償債小高峰”即將到來,紅極一時的地產領域也會遭到挑戰,行業融資難成為普遍現象。既有好處,也有弊端,一定要拆分來看。

—貳—

近年來,行業發展一路坦途,大型房企力爭“千億級”,更有房企矢志不渝打造萬億級企業,其成功秘訣就是:高週轉+高槓杆+高負債!

正常的週轉,正常的槓桿,正常的負債,會促進企業發展,擴張行業規模。但規模一旦過度,這個資本遊戲就會爛掉。例如奧宸地產、中弘股份,很難說這些企業遭遇危機和重創與這個遊戲無關。(請自行檢索:每日經濟新聞+奧宸地產/中弘股份,信息都有披露)

當然,這些在行業內都司空見慣,既然有企業一夜之間崛起,也就有企業轟然倒塌。但有一點大家不能忽視,某領導在4000字喊話之中提到:


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換而言之,金融機構發展也收斂了“擴張的衝動”,過去,不等下雨就送傘;現在,不等天晴就收傘。金融方對於資金風險判斷非常敏感,及時收手,也要避免爛賬。

—叄—

此前,某金融機構洩露出一份“金融機構房企白名單-客戶分類”,因為多個版本不同,我們採用米宅公佈(圖片來源於網絡,非米宅原創)的版本作為依據:


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①房企白名單A類:

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②房企白名單B類:

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③房企白名單C類:

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以上為網絡材料整理,僅供各方參考,不足以作為投資和購房依據。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情況:其一,融資授信A>B>C,越靠後融資難度越大;其二,這六十家房企之中,A類授信,除了金地,龍湖,綠城之外,清一色央企&國企。

而這個參考的依據是中國房地產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共同主持的“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結果為主。從流出名單來看,這家金融機構白名單竟然只有60家,不足房地產領域千分之一。


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這份名單裡,金融機構不僅有房企分類,還有城市分類投資白名單,西安位於第二梯隊,排名於環京、環滬縣級市場之外,與昆明、南寧相當。

—叄—

當然,這些信息加深了我們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擔憂,但蝨多不癢,債多不愁,房地產作為經濟“壓艙石”,即便是風雨交替,也能強撐過去。

眾所周知,房地產融資渠道被掐著,想要借錢千難萬難,但十月份還是有兩個破碎信息,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備註:圖片來源-恆大官方網站

其一,恆大發行了2018年地產領域最大規模美元債:

10月31日,恆大公告稱,景程有限公司(恆大旗下公司)將在新交所發行三筆優先票據,合計金額18億美元,最高利率達13.75%.

三筆優先票據分別為:5.65億美元2020年到期的票據(2年期),利率為11.0%;6.45億美元2022年到期的票據(4年期),利率為13%;5.90億美元2023年到期的票據(5年期),利率為13.75%


凜冬將至,拿高價地的西安房企怎麼辦?


備註:圖片來源-中海官方網站

其二,中海發行了35億元地產領域最便宜公司債:

10月22日,中海地產成功發行35億元公司債,發行利率4.00%,獲得2.13倍超額認購,創2017年以來房地產企業發行國內公司債最低利率,也創下2018年至今AAA級別房地產企業公司債單一品種最大發行規模。

據中海地產官網稱《中海地產成功發行35億元公司債,利率4%,全行業最低》:“在房地產信貸收緊的形勢下,穩健的財務管控、充裕的現金、低成本融資優勢將持續提升中海地產的競爭力”。

關於這一次融資,中海的總結是:融資成本高低最終的落足點在“競爭力”。確實如此,一個高達13.75%,一個低至4%,利差達到了9.75%。一般房企盈利能力能夠在8-10%,恆大2017年淨利潤11.9%,已經是行業標杆企業(備註:1、同比2016年上升3.6個百分點,2、據悉,五年平均負荷增長率達到了41%,被稱之為“利潤之王”)。

相比而下,即便是排名第一的地產大鱷,高週轉+高槓杆+高負債,最終都難免割肉飼鷹,便宜了金融機構。

—肆—

市場競爭壓力巨大,能夠借到資金全憑實力,很多房企為了籌錢,不斷傳出發債失敗,這些信息網上都可以檢索到,例如:“房企+發行+失敗”。

究竟哪些房企融資會被“限制”?一位做融資的朋友給出了這些話術:擴張勢頭太大、負債率太高、屢次出現高價拿地的,實際控制權變更過的,土地有閒置、改變土地用途、拖延工期被處罰的,被官方公佈囤積房源、拖欠土地出讓金、農民工款項的,三四線商業或者五六線住宅開發......

這些幾乎是網絡上公開的“黑名單”,只要涉及多條,就很難進行融資。但問題是究竟哪些房企能避免在四五線城市,又能夠在土地市場一身乾淨?

反而是龍頭性質房企(比如前30)+資金實力強+開發經驗豐富+經營規範,資金鍊保持基本通暢的,金融機構還是樂意繼續合作的。特別是國有開發商公司,只要有三級開發資質就可以考慮,相對寬鬆一些。

我們反覆強調了一個事實,金融機構在判斷房企償債能力的時候,利潤率和負債率是“兩個硬性”要求。利潤率前十(例如中海)和負債率前十,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判若雲泥。

必須要提醒一點,在2016年之後,西安東西南北爆發高價地,有不少土地都是被私企斬獲,很多還是中小型房企,多年不拿地,突然之間高價拿地,項目本身就是單價地王。可能直接被金融機構否掉,這種情況怎麼辦?

樓市進入凜冬,已經到了比拼元氣的時候,如果母公司能夠有充足資金,無懼風險,自然是高枕無憂;耽如果是高速擴張,資金已經見底,發債又被叫停,可能就比較危險了。這些中小型民營房企抗風險能力差,右手握高價地,又該何去何從。

萬科高呼“活下去”,不是為自己喊,更像是為地產行業呼喊。只有實力強勁,別人的冬天才會是你的春天,逆週期抄底拿地。但如果沒有實力,又想彎道超車,建議還是歇一歇。

在這場行業絞殺之中,民營房企手握活蛇,又要回避政策暗礁,又要避免成本蝕空利潤,不得不熬幹自己。但這一切還只是前戲,未來路長,誰來給中小型房企輸入一罐“便宜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