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雷鋒有一句名言“甘做革命的一顆螺絲釘”,我們汽車兵就是鋼鐵運輸線上的一顆螺絲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和自己的價值,默默苦練,夯實基礎,只等祖國一聲召喚,便不畏艱難衝到第一線。

對於汽車兵來說,他們沒有像裝甲兵一樣的威猛,沒有像步兵一樣衝鋒在前的機會,可是他們有著像雷鋒一樣奉獻的品質。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著無悔青春,書寫著屬於汽車兵的軍旅華章。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解放戰爭時期的汽車兵

1946年4月28日,東北民主聯軍經過激烈戰鬥,趕走了盤踞在松花江畔的國民黨部隊,正式進駐哈爾濱,從而使這座城市成為第一座被我軍解放的大城市。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哈爾濱解放後,迅速成為我軍的戰略大後方,除了各種物資供應保障外,傷員救治、兵員徵集、槍炮生產也都集中在這裡進行。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1946年9月,根據作戰需要,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決定在剛剛解放的哈爾濱市成立汽車團,這也是我軍歷史上正式成立的第一個汽車團。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抗美援朝時期的汽車兵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0月,所謂的聯合國軍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並多次造成我邊民傷亡及財產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決定組建志願軍部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根據上級指示,10月中旬汽車兵於大軍之前先行入朝,進行試探性的運輸工作,從而成為我軍首批進入朝鮮的志願軍部隊。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抗美援朝的日子裡,汽車部隊由於目標大,擔負著後勤補給、糧食彈藥運送任務,經常成為敵機重點轟炸的目標。朝鮮的冬天非常寒冷,汽車兵們經常是隨地而安,荒草嶺、雪峰山到處都是他們的宿營地,連吃飯睡覺都很困難。由於怕暴露目標,他們白天不敢生火,晚上不敢點燈,睡覺不敢脫衣服,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睡的玻璃炕(冰地)、蓋的雪花被(被子上面有雪)、生的是氣爐子(沒有煙火)、穿的是護身符(不能脫衣服),幾乎回到了原始社會。

但即使這樣,再苦再難也難不倒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汽車團官兵不僅冒著敵機轟炸天天穿梭在後方和前方,為將士們不間斷供應著作戰物資和藥品糧食,還創造出了雪野行車、冰川行車、山林行車、夜間行車等多項行車“寶典”,被讚譽為“打不垮、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從1950年10月中旬入朝,到1958年4月凱旋迴國,汽車兵不僅是最早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團隊,還是撤回最晚的運輸部隊。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一共派出1991名汽車兵、300多輛汽車入朝,保障了長津湖戰鬥、上甘嶺戰鬥、“三八線”阻擊戰等所有重大戰事,湧現出了“開路先鋒”柯玉貴、“愛車模範”王仁山、“搶運能手”石金山、“調虎離山”英雄楊從芳和捨生忘死救治傷員的施書貴、陳永均等一大批功臣模範,先後有1610名官兵立功受獎,也有188名同志長眠在異國他鄉的熱土上。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川藏線上的汽車兵

一群年輕的戰士,行走天路,勇闖風雪;鐵骨錚錚的男兒,活在當下,樂在苦中。他們是川藏線上汽車兵,是川藏線上的雄鷹。他們說:既然來了,就不想離開;既然愛了,就讓青春激情飛揚。

百步之內有險情,十里之中埋忠骨。或許在普通人眼裡,川藏線是一條美麗的景觀大道,可是身處川藏線上的汽車兵們卻無暇欣賞,在他們眼裡更多的只有暴風雨、冰雹等惡劣氣候,塌方、飛石等自然災害,心裡只有“安全”和“圓滿”兩個信念。

當年還是新兵的他們隨車上川藏線,望著懸崖峭壁嚇得直冒冷汗,會膽怯地問班長:這車比路還寬怎麼開?他們班長說,川藏線處處皆是“鬼門關”,沒有英雄氣是跑不下來的!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上世紀50年代,11餘萬官兵在“世界屋脊”修建了川藏、青藏公路,創下了世界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蹟,鑄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60多年來660名官兵因公犧牲,1830人受傷致殘,3000多人留下終生疾病。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60多年來,數萬官兵在千難萬險的“西部奇路”上,代代不懈奮鬥,為支援西藏邊防建設和繁華高原經濟做出了重大貢獻:累計出動車輛100餘萬臺次,運輸各類物質500餘萬噸、人員100餘萬人次,行駛路程高達33億多公里。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多年行走在這條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英雄路,讓汽車兵們更冷靜地直面一切艱難困阻。他們已經把生命的一部分融入了這片土地,把最年輕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這片天空。車輪碾過歲月,留下一抹綠色的青春。

搶險救災時的汽車兵

98年抗洪搶險、08年雨雪災害、抗震救災,我們廣大汽車兵攻堅克難,構築了一條千難萬險擋不住的運輸保障線。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我軍汽車兵接到緊急集合命令後,一邊抗震動員,一邊準備物質,連給家裡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每個參加到搶險救災的汽車兵都寫下了遺書!從那個時候起,他們的生命就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自己身上的使命。他們冒著餘震、塌方、飛石的危險運送物資,行駛在崎嶇不堪的災區道路上。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外國記者看到這一幕這樣寫道:“如此的死亡之路,只有中國的汽車兵才敢在這樣的道路上行駛。”這就是我們汽車兵的風采,在困難和危險面前,始終把人民和國家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人民哪裡有危險,黨和國家哪裡需要,勇敢的汽車兵們的身影就出現在哪裡,戰鬥在哪裡。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新時期的汽車兵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對汽車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新時代的運輸保障任務,不僅需要他們繼續發揚在艱苦環境中迎難而上的精神,更需要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深入鑽研,刻苦訓練,掌握硬本領和真技術,真正做到能打贏的新時代汽車兵。

腦子裡永遠有任務,眼睛裡永遠有方向,肩膀上永遠有擔當,胸膛裡永遠有激情,腳板下永遠有分寸,車輪上永遠有責任!在綠色軍營中,汽車兵也有自己火紅的夢想,也有自己鏗鏘的誓言!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聽黨話跟黨走,勇往直前“不跑偏”是我們汽車兵的忠誠;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常磨練強素質,馳騁千里“不熄火”是我們汽車兵的責任;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講法度守紀律,安全文明“不違規”是我們汽車兵的堅持;

奔馳在鋼鐵運輸線上的“中國汽車兵”

幹一行愛一行,爭創一流“不松油”是我們汽車兵的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