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芬戰爭只打了幾個月,背後的故事卻有幾百年


蘇芬戰爭只進行了短短的1年多的時間,確切的說還不到一年,蘇軍在1939年11月展開攻勢,到1940年3月就以慘勝的結局簽訂合約,之間僅有3個多月的時間。雖然戰略目的達到了但也暴漏了蘇聯軍隊的老邁不堪,引來更大的災難。但兩國的矛盾卻是幾百年之間形成的,本圖集運用和大量歷史地圖帶你瞭解來龍去脈。第一張圖的國界變化是兩國矛盾的開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不僅擊敗了拿破崙,還佔有了包括芬蘭、波蘭在內的領土。

此後芬蘭被沙俄征服了100多年,但是在芬蘭人心中自己是不能被征服的,以前的瑞典不行、後來的沙俄也不行,現在的蘇聯就更是不行了,因為這之中又摻雜了意識形態的矛盾,芬蘭人夢想建立包括芬蘭灣對岸愛沙尼亞在內大芬蘭共和國,領土之廣闊如圖所示。在十月革命之後這個機會來了!

在英法等國慫恿下,14國組成聯軍進攻剛剛誕生的蘇維埃共和國!芬蘭就是眾多白軍當中重點扶植的對象,因為它距離蘇俄的政治中心聖彼得堡太近了,也正是芬蘭進攻太兇猛列寧選擇遷都莫斯科。


血腥內戰一直持續到1920年,此時外國干預實力耐心不再,芬蘭也難以守住打下來的廣闊地盤,如圖所示,距離所謂得大芬蘭就差一小步了!但是沒有老大幫忙僅有300萬人口的芬蘭怎能擋住反攻的蘇聯軍隊呢!很快兩國國界就回到了大家熟知的那條線上。

二戰之前的芬蘇國界和今天的有很大不一樣,很多重要地區是被芬蘭控制的如圖所示:其中汗科半島是控制芬蘭灣入口的關鍵,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蘇聯人為了確保列寧格勒的安全必須控制芬蘭灣,為此要掌控的不僅是汗科半島還包括整個芬蘭灣內的島嶼。卡累利阿作為列寧格勒的掩護也必須拿下。

芬蘭北部也有讓蘇聯人放心不下的地區,如圖所示羅瓦涅米是芬蘭北部中心、佩察摩是重要出海口,這裡都被蘇聯人盯上了。

芬蘭人也不傻,它很早就開始修建邊境防禦設施,就像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一樣堅固,這道駐壘地域從芬蘭灣一直延續到巴倫支海,卡累利阿地區的一段就是著名的“曼納海姆”防線,這是以一位受到希特勒賞識的元帥的名字命名的。

蘇聯一直對不合作的芬蘭不感冒,尤其是與德國瓜分波蘭之後,這種不感冒的感覺逐漸轉變為行動了!因為歐洲戰爭即將到來,蘇聯有必要獲得緩衝區鞏固本土安全,名義上是反法西斯的需要,實際上是領土擴張的需要才對。

蘇軍並沒有經過充分準備就集結起來30萬大軍、1000輛坦克、800架飛機展開全面入侵,信心滿滿的斯大林甚至一再警告部下不得進入瑞典領土,可見他對自己的部隊短時間內踏平芬蘭很有信心。

然而冰天雪地成了蘇聯戰術推進的天敵,芬蘭軍隊頑強抵抗讓蘇聯人連遭失敗。蘇軍攻勢受阻之後不斷增兵和強攻,從南北中三條戰線向芬蘭推進,傷亡數字一再飆升也沒能打消蘇聯人教訓這個小鄰居的決心,注意圖中的邊界變化。

其實沒有國際援助芬蘭連一天都撐不住,這種援助主要來自英法,但是人家也不是真心幫助它,英法更主要的目的還是控制瑞典北部那純度極高的鐵礦砂資源,當德國在西線展開攻勢並阻斷波羅的海航線之後,芬蘭立刻變得孤立無援了,只能選擇有條件投降。


戰爭結果雖然出人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蘇聯雖然沒能吞下整個芬蘭,卻也拿到了讓自己滿意的成果,北極地區的不凍港是封堵芬蘭關鍵也是拱衛莫爾曼茨克的重鎮,終於拿下了。

芬蘭灣和卡累利阿等地也都併入蘇聯,總計有5.7萬平方公里。但是蘇聯的代價很大,具體的傷亡一直難有定論,但保守估計也在50萬以上。更要命的是希特勒由此下定決心要和蘇聯幹一架,蘇德戰爭就在此戰一年多之後的1941年6月22號爆發,這次換希特勒信心滿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