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陈毅担架队”光荣称号的平邑一区担架队


鲁 光

“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战争中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鲁南平邑一区担架队就是一个范例……”

一一-摘自陈毅同志在1959年青岛地方戏曲晋京汇报演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当时,我在《鲁南时报》工作。有一段时间,我曾常驻

荣获“陈毅担架队”光荣称号的平邑一区担架队

荣获“陈毅担架队”光荣称号的平邑一区担架队

荣获“陈毅担架队”光荣称号的平邑一区担架队

进行采访报导。尔后,由于战争需要,我又兼任过该队的教导员。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这个队的队员们,不避艰险,英勇奋斗,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参战支前任务,荣获了“陈毅担架队”的光荣称号。他们那种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几十年来,一直鼓舞和教育着我。在那战火纷飞的年月,我和他们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这里,我追述了他们的一些英雄事迹和战斗生活

片断,借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第一次任务

1947年1月初,著名的鲁南战役,在陈毅司令员的亲自指挥下,已经全面展开。我们平邑一区由354人组成的担架队,已随军转战了七天七夜。第八天,担架队按照华东野战军“0一”部队总兵站的命令,开赴到兰陵西北,傅山口附近的战场,接受任务。

大队长郭兴茂,按照前沿阵地部队首长的指示,将担架队布置在阵地后面的山腰上,并依照火线抢救、转移到包扎所和运送医院等项任务,把3个中队的力量配合好,让他们分散隐蔽。

负责组织火线抢救的二中队长高启文,家住毛家岭,土改后分得土地二亩半,当了农会委员,参加了共产党。从解放战争开始,他已是第三次自愿参战支前了。三次参战支前的实践,锻炼出了他英勇沉着的性格和战地指挥的才能。他来到阵地后,立即观察了地形,把8副担架,42个队员,分别安置在山坡的沟边、坝根、坟地和大石底。选好了被抢救下来的伤员隐蔽地和向包扎所转移的安全路线,确定了前后调度的联络点,一切安排停当之后,他带领4个队员抬一副担架,来在前沿的石棚下,居高临下,了望着战场情况。

战场上空,乌云密布,接着就淅淅沥沥地落下雨来。雨,一阵紧过一阵,时而夹杂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担架队员们的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但谁也顾不得寻找个挡风避雨处。他们只是相互小声议论着: “这一仗是打快速纵队,还打坦克,可是个新鲜事呀!”高启文和队员们,两手不住地擦抹着脸上的雨水,好让自己的视野更广阔一些。这时,穷凶极恶的蒋军,向我发起了猖狂进攻,榴弹炮象发了疯似地狂叫,一排排的炮弹在我阵地上爆炸。顿时,火光四起,硝烟弥漫。

在炮火的掩护下,公路上出现了黑鸦鸦长龙似的一支敌人车队,影影绰绰可以看出一辆跟着一辆坦克的身影,横冲直撞地向我阵地开来。高启文对身旁的一位同志说: “快往后传,敌人的坦克来了,咱们的部队马上会反击,要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高启文的话刚说完,我军就发起了全面反攻。这时万炮齐鸣,枪声大作,密集的火力集中在敌人聚拢的一段开阔地里。敌人的车队被打乱了阵脚,有些汽车被击毁,燃起了熊熊烈火。从车里爬出来的蒋家官兵象无头的苍蝇一样,东一头西一头地乱窜。部分负隅顽抗的敌人,依仗着坦克的掩护,用轻重机枪向我部队猛烈扫射。伏在前沿的高启文,看到前方的一块平地里,我军二名战士中弹倒下,正吃力地向附近一个瓜棚里爬。凶恶的敌人用机枪向他爬行的方向疯狂扫射,妄图夺去他的生命。高启文见此情景,心急如焚,立即对担架队员们说: “不管多么危险,我们绝不能叫伤员再受第二次伤。你们做好接力准备,我到前边把伤员背下来……”说着,飞快向伤员伏卧处冲去。敌人发现了高启文,进一步加强了火力封锁,重机枪“咕咕咕”地狂叫,子弹从他的头顶掠过,帽子被子弹穿透,随风吹走了。在这生死关头,高启文毫不畏惧,继续爬行。一颗炮弹飞来,他的额头被炮弹击起的乱石砸出了鲜血,手也被划破了。高启文忍着剧烈疼痛,爬至伤员身边。用右胳膊支撑着地,左胳膊夹抱着伤员,爬到瓜棚旁隐蔽下来。他简单地给伤员包扎了下,就背在身上,顺着地堰下坡往转运站上送。高启文一边背着伤员一边轻声问: “同志,这样背你合适吗?”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的伤员激动得落下了眼泪,轻声回答: “好!好!”他忍受着伤口的疼痛,吃力地从裤袋里掏出沾着血迹的手帕,从背后伸过手来擦下高启文脸上的汗和血,又把手帕捂在高启文的伤口上。高启文把伤员转运到包扎所后,担架队员们都劝他休息。他微笑着回答说:“这算什么伤,在宿北战役时,咱们平邑一区担架队员张洪元,被一颗子弹穿过小腿肚,他一声没吭,自己包扎了下,又坚持去抬担架,直到完成任务才休息。”说罢,又转身回到了前沿阵地。

谁知,他刚走到瓜棚处,一颗炮弹在瓜棚顶上“咚”的一声爆炸了,小瓜棚炸塌了,把高启文埋盖了起来。他挣扎出来,向前望去,敌人的坦克逃了,我军正和敌人短兵相接。这时,他猛然发现在不远的沟崖山上,我军一个战士正与敌兵格斗。敌兵居高临下,气焰嚣张,我军战士只能招架,不能还手。高启文顺手摸起地上的檩棒,飞奔到敌兵背后,向他的腿弯处猛力一击,敌兵应声而倒。这位战士来了个顺手牵羊,抓着敌兵的脚脖,扔下沟去。战士对高启文非常感激和敬佩,他竖起大拇指,说了声: “好,山东同志是好样的!”就要去追击敌人。高启文一把拉住,急切地说: “同志,前沿阵地上有无伤号?”这位战士,一边跑一边回答: “有!伤号就在前边一条沟里隐蔽着。”

高启文按照战士指点的方向来到沟底,只见杂草丛生的坟莹地里躺着一个伤员。走到跟前,他愣住了——这位同志已经停止了呼吸。他颤抖双手,不住地抚摸着烈士的遗体,帮烈士整理整理军帽,又掏出了裹煎饼的包布,擦着烈士脸上的血迹和烈士手上脚上的泥浆……接着,把烈士抱了起来,拖着沉重的脚步,向担架队走去。他走到坟莹地当中时,看到了一个伤员。他赶忙放下怀中的烈士,脱下褂子盖上他的遗容,然后蹲在伤员身边。这位伤员胸部、腿部两处受伤,身体转动很困难。他颤动着干裂的嘴唇,发出低微的声音:“同志!你刚才做的事,我都看见啦,你真是伤员的亲人啊!”高启文含悲忍泪地说: “同志!我来迟了,让你多受了罪,实在对不起你啊。”说着就要去抱伤员。伤员摇了摇头,把手中的毛巾递给高启文说: “用这块新毛巾给烈士蒙面,把你的褂子替下来穿在身上取暖,咱们还要继续战斗啊!”这时,担架队员们抬着担架,赶上来了,高启文立即把烈士和伤员送上担架,迅速向后方转运。

转运路上结深情

敌人的快速纵队遭到致命打击后,扭头向南逃走。我军遵照陈毅司令员的命令,乘胜追击。战争向峄县、枣庄方向推进。一区担架队紧紧跟随部队,急行70里,来到了泥沟附近的战场。

泥沟是个比较大的集镇,通向峄县的铁路从这里穿过。被我击溃的敌军与盘踞在这里的敌军汇合,在铁路两侧的村落安营扎寨,收拢整顿残军,据守峄县、枣庄,待机反扑。我军发扬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场激烈的夜战在铁路两侧打响了。在总兵站的指挥下,郭兴茂带领一、三中队的18副担架,沿泥沟向西冲上了战场,高启文和军属模范颜继平带领20副担架,沿泥沟向西北方向的阵地冲去!

当高启文和颜继平冲到公路西北侧的前沿阵地后,3个村落的敌人已被打散,散兵在黑夜里乱跑乱窜。我军已转移阵地,继续围歼另外几个村落的敌人。高启文和颜继平带着80个担架队员和15个民兵,忙着打扫战场,救护伤员,组织转运。

天黑得象一口大黑锅,伸手不见五指。村中的房屋已被敌人烧成灰烬,只有残余的檩棒头还时而飞出点点火星。高启文举着火把,奔走在村落的里里外外寻找伤员。军属模范颜继平,己年过50,腿脚眼神虽有些不便,但精神却十分旺盛。他紧跟在高启文的后面四下搜索。在墙角下,他发现一个昏迷不醒的伤员在呻吟,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水……水……”颜继平忙跑过去,一手揽抱着伤员的头部,一手取下盛着温开水的小壶,一口一口地向伤员口里送。等伤员清醒过来后,高启文马上喊过一副担架,把伤员送走。高启文和颜继平领着担架队踩着断砖碎瓦,跨越敌人的尸体,继续寻找伤员。他们在沟沿上发现了一位受伤的同志,袄袖上还燃着火星,冒着烟。颜继平扑过去,把火搓灭。忽然“咯、咯、咯”一阵机枪声传来,高启文一面命令民兵注视发枪的方向,一面催促担架队将伤员迅速运走,接着他就去找颜继平。那知,颜继平听到枪声,往后一躲,两脚踩了个空,他与抱着的伤员一起,跌滚下去。高启文赶忙带着两副担架到沟底寻找。

随着一阵机枪的叫声,两颗信号弹腾空而起,高启文断定这是突围的敌人与他们的部队联系。没隔多长时间,这股突围的敌人就向着担架队转运伤员的村庄扑来。高启文命令民兵开枪,一阵排枪、手榴弹打过去,敌人不但没有被打退,还逐渐逼近了村落,情况十分危急。高启文一面让担架队赶快抬着伤员转移,一面带领民兵抗击敌人,直到担架队安全脱险。

高启文带领担架队离开这个村庄之后,时值深夜。天空中的乌云,被阵阵北风渐渐驱散,月牙儿穿过稀薄的云层,发出淡淡的光彩。一区担架队,在月光下,沿着转运伤员的路标,一气走了30多里,才在一个村头上休息。

月光下护理伤员的情景更加动人。有的给伤员喂水、喂饭,有的帮伤员解大小便,有的整理担架、铺叠衣服,有的问候伤员疼痛、寒暖。高启文抬的这副担架上的伤员,身受多处重伤。高启文帮伤员翻了个身。这时他发现伤员好象要大小便。为了让亲人减少痛苦,他让伤员躺在担架上,解开系在自己腰带上的茶缸和饭瓢,用来接大小便。伤员连连摇头,坚决不肯,高启文耐心地说:“都是自己的同志,别不好意思。”

班长陈照本和他带领的3副担架,是爱护伤员的先进集体。队员之间掀起了立功竞赛,保证不让伤员渴着、饿着、冻着。今天,他们虽然只吃了一顿早饭,却凑起钱来买了鸡蛋、油条、花生等食物,保证伤员吃上三餐。有些重伤员大小便不方便,陈照本、岳文斌、赵永楷等同志就用自己的茶缸、毛巾、帽子给伤员接屎、接尿。

一区担架队里有杨凤鸣等4个回民队员,抬的伤员也是个回族同志。他们之间越拉越热,越谈越亲切,从穆斯林、多斯蒂尔,一直谈到风俗习惯。伤员早已忘记了疼痛,兴致勃勃地问道:“你们那里回汉两族团结吗?回族生活怎么样?”杨凤鸣回答说: “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切都变了样,回民汉民一样增加工资,分配土地,参加群众团体,生活改善了,回汉人民很团结。旧社会的那种大汉族欺压少数民族的现象没有了。”回民伤员听了夸赞地说:“平邑一区支前工作发动得真广泛,连我们回民也发动起来了。”杨凤鸣点了点头接着说:“蒋介石反动派是各族人民的公敌,要保住咱们回民得到的利益,就要与汉族同胞团结在一起,跟敌人拚到底。”说到这里,他从背包里拿出了一封信,告诉那位回民伤员:“这就是俺村回族父老兄妹联名给我写来的信,要我在前线立功,给回民争光。”说着,他又从背包里拿出一封信,还有一双鞋: “这是俺村姊妹团团长荀志英单独写的信,亲手做的鞋。信上写着,如果在前线遇到了回民战士,就送给他这双鞋,表示咱回民对他们的期望和慰问。这回可巧啦,咱们回民同志在战场上遇在一起了,这双慰问鞋就送给你吧!”还没等回族伤员同意,他们就七手八脚地把鞋给他穿上了。

月光下,担架队员刘起顺跟他抬的伤员热热乎乎地拉呱。他按上了袋烟,吸了一口,擦了擦烟嘴,正要往伤员嘴里送,调皮的小于急忙跑来夺过烟袋,把一支香烟送到伤员嘴边,点好烟,回过头来问刘起顺:“刘老伯,你累吧?”刘起顺笑了笑:“咱就是不知道害累!”小于把大拇指一竖:“真不愧是老模范。”伤员一听刘起顺是个模范,以敬慕的眼光看了看他,接着问道:“老伯伯在乡村里做什么工作呀?”刘起顺没有思想准备,经伤员这么一问立时卡了壳,他“哦,哦”几声,也没有说出句话来。口快心直的小于,马上把话接过去:“他家住八埠庄,是个小地主,外号叫“刘善人”。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和他进行过讲理斗争。后来,他在农会帮助下,进步很大。自从反动派发动内战,他就积极报名,参加支前,两次来到前线。宿北战役时,他抢救了两个伤员,被评为抢救模范……”小于这一讲,那个伤员惊奇地从担架上坐起来,问道:“听说解放区里把地主都斗死啦,怎么还能当模范呢?”刘起顺和小于一听这话愣住了。伤员见此情景赶忙解释:“不瞒您说,我是个刚解放不久的新战士,不了解解放区的情况,那些话都是听当官的说的!”刘起顺听罢这话,坦率地说:“那纯是造谣。咱平邑一区担架队,这次参加支前的地主、富农就占百分之二十。共产党的干部对我们和对其他担架队员一样,只要做出了成绩,对战争有了贡献,就表扬鼓励。就拿我来说吧,在支前中才做了那么点工作,区里县里都表扬,华东野战军的首长还给我戴了大红花。《鲁南时报》、《大众日报》还给我登了报,题目是:‘访刘善人',把我的外号也登上了……”在一阵欢笑声中,担架队又开始启程了。

担架队沿着路标继续向目的地前进。来在一条大河旁,通向彼岸的桥梁,已被敌机炸毁,河边的浅水处结了冰。中流水深,到人腰间。如果在天亮之前过不去河,担架队就有遭受敌机轰炸的危险,伤员的安全也很难保证。为了胜利地完成渡河任务,队员们在附近村庄的群众支持下,把小学的课桌抬出来当桥墩,把门板和上课的黑板摘下来铺桥面,搭架起来一座临时浮桥。桥头上只有一张教桌当桥墩,不够牢稳,队员们就分列两边,用手照扶着。太阳升起的时候,担架队员们顺利地渡过了大河,满怀胜利的喜悦完成了转运任务。

路过家门而不入

历时18天的鲁南战役结束了。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司令员的指挥下,攻克了枣庄、峄县,活捉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第五十一师师长周毓英。计歼敌2个整编师,1个快速纵队,共5万余人。在整个战役中.我一区担架队随军跋涉1个月零5天,火线抢救和连续转运伤员4次,往返行程500多里。在战斗最紧张时刻,曾三天两夜没有睡觉,两天中只吃了两顿饭。一中队150人,因没饭吃,一天喝过九锅开水。生活虽然如此艰苦,但任务完成得却非常出色。

鲁南战役胜利结束后,我一区担架队,在华东野战军“0一”部队总兵站的领导下进行了总结评比。全队记一等功的72人,记二等功的175人,三等功的40人,其他均受到口头表扬。还评选出高启文、陈照本、孙克厚、刘东文、刘洪章、丁自成、公茂才、刘起顺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接着总兵站举行了庆功授奖大会。田站长代表“0一”部队总兵站,授予“平邑一区模范担架队”奖旗一面,宣布被评选的模范名单,并宣读了鲁南八师的慰问信。信中指出:“在这次参加鲁南战役的担架队中,平邑县一区担架队表现最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最后,宣读了鲁南专署对平邑县一区担架队的嘉奖令,并颁发了奖旗一面。在一阵阵“向平邑一区担架队学习”的口号声中,驻村姊妹团给模范们献了鲜花。

庆功大会之后,一区担架队,继续跟随华东野战军南征北战。1947年2月,他们随军参加莱芜战役,在风雪中急速行军,爬过高山峻岭,渡过沂河汶水,继续北上。这天夜晚,担架队员们要从自己的家门口——平邑镇通过了,大家心情非常激动。他们离家已经很长时间了,多么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亲邻呀!又多么热望把在前线参战的情况讲给乡亲们听听啊!……可是,当他们想到兵贵神速,赢得时间,就能赢得大会战的胜利时,就自觉地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们决心“不请假”,“不掉队”,“路过家门而不入”。他们举着“平邑一区模范担架队”的大红旗,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着自己的家门——平邑镇前进。

平邑一区区委早已接到担架队要从家门路过的通知,并作了充分准备。由全镇群众、担架队员家属和县、区、村干部组成了1000余人的慰问团,打着灯笼,举着火把,敲锣打鼓,吹着琐呐,走出了5里多路,迎接自己的亲人。担架队员们踏着自己家乡的土地前进,心里翻卷着激动的浪花。眼前的一切是那么亲切熟悉,就是家乡的空气也是特别的气味。在一片无比欢乐的气氛中,担架队员和乡亲们见面了。欢迎的人群拥进了担架队的行列,替队员们扛担架,拿衣物,两伙人排成了四路纵队,边走边谈。

区委书记孔宪美,挑着咸菜、烟丝、粉皮、粉条与郭兴茂一起走在担架队的最前面。他们亲切交谈着当时的战局和以后的工作。高启文村里的干部和担架队员的家属也带着黄烟、咸菜和慰问金来了。亲人见面,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村里的干部对高启文说:“你家大嫂走亲戚去了,没来迎你。”高启文心中一沉,想起担架队临出发时的情景:他胸戴大红花走在担架队里,他的妻子孙以莲接过他肩上的担架,笑着说:“你可别挂念家啊!”高启文看了她一眼说:“看你,尽说些啥哟!”孙以莲白瞪了他一眼:“说啥,又不是拉你的后腿,还不是叫你一心支前。妇救会跟支前的都挑战了,你能扛到支前红旗吗?”高启文听出她是在挑战,不甘示弱地说:“俺完不成任务决不回家。”孙以莲高兴地说:“俺也保证,一定多做军鞋,种好地,磨白面,碾小米,一心支援前方打胜仗。”两个正在谈着,不防一个小伙子嚷起来:“高启文和他媳妇挑战啦,大家快来听听。”紧接着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乐的笑声。高启文想着,走着,从背包里拿出一双红色的线袜子递给村干部:“她就稀罕这种袜子。捎给她,让她外出办事时穿一穿。”这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欢迎担架队的队伍里,还有从8里路以外赶来的丁立本和刘起顺的老伴。丁立本的老伴提了一壶酒,夹着一包吃的东西,一见面就喊着:“老东西,辛苦了,过过酒瘾吧!”丁立本一摆手:“喝酒会误事!忌酒啦!等胜利了,立功回家再喝。”接着又交代老伴要保重身体。丁立本的老伴高兴地回答:“你放心吧!村里对咱照顾很好,咱家大门口挂了支前光荣灯,你要争取功上再加功呀!”刘起顺虽然已是50多岁的年纪,可还学着南方人的口音对老伴开玩笑,并将一条新毛巾作为礼物送给了他老伴。担架队员和乡亲们就是这样谈论着前线的胜利、家乡的变化走进了平邑镇。

平邑镇的大街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迎模范担架队!”“坚决支援前线,”的口号此起彼伏。1000多名乡亲把担架队送出城外3里多路。临分别时,乡亲们一再嘱托担架队员们“向陈毅司令员问好!”“向华东野战军同志们问好!”

莱芜战役建新功

一区担架队路过家门而不入,胜利完成了急行军任务,临近了莱芜战场。这天下午,他们接到一个特急命令,天黑之前赶到指定地点。为按时到达,必须破除惯例——白天行军。白天行军的最大威胁,是敌机空袭。过去我们曾吃过这方面的亏。那还是在宿北战役的时候,一区担架队遭受过敌机的疯狂轰炸,受伤11人,牺牲3人。从这以后,我们接受了教训,每逢白天行军,除队员们做好伪装之外,每个中队还派一名队员为“了望哨”,担负了望敌机、发信号的任务。这次二中队的“了望哨”是林传德。

提起林传德,在一区担架队里也是个受称赞的人物。在宿北担架队遭到敌机轰炸时,他们村里就有两个队员负伤,一个队员牺牲。这个牺牲了的队员叫林传江,就是林传德的哥哥。林传江临终时对高启文说:“我死后,要把我送回原籍埋葬,顺便交代我的家属和众乡亲,不要难过,为了打退蒋介石的进攻,保卫胜利果实,就应该老爹战死了儿子上,哥哥战死了弟弟上,前仆后继地支援前线。告诉我弟弟,我死后,要他到前线来替我继续战斗!”高启文把林传江的遗言,告诉了他全家和全村的乡亲。当天夜里,全村召开了追悼大会。会上,他弟弟林传德当场报名上前线。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当夜就有16人争先报名参战支前,接着就赶来参加了担架队。

这次林传德被选派为“了望哨”之后,和高启文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俩了望着天空,观察两旁的地形。不多一会来到村边一个场园。场上有两垛干草,场中停放着9辆独轮小车,车上装满了子弹箱和炮弹箱。突然,从东南方向飘来了几个小黑点,林传德和高启文己警觉到是敌机飞来了,马上吹起了防空的哨音,就地疏散隐蔽。一眨眼的工夫,那几个小黑点就象黑老鸹那么大了,随后又传来了嗡嗡的响声。3架敌机围着村庄盘旋了两圈,随即俯冲下来,扫射了一阵机枪,接着又掷下两颗炸弹。场园里的草垛冒出了黑烟,燃起了大火。火苗随时威胁着盛放炮弹的小车。林传德心如火燎,他焦急地对高启文说:“危险!如果大火引起炮弹爆炸,不光隐蔽在广场周围的担架队员和村内居民将遭受重大伤亡,也损失了前线急需的弹药!”高启文眼望着扑向炮弹箱的火势,又看了看盘旋在上空轮番俯射的敌机,喊了声:“同志们,跟我来!”就象离弦之箭,冲到装载炮弹的小车跟前,推起一辆就走,把炮弹运到沟底。当高启文再次返回场园时,只见林传德、刘起顺也每人推着一辆小车,跑到了安全地带。此时,敌机俯冲扫射不止,大火越来越猛地扑向小车上的炮弹箱。队员们奋不顾身地扑灭大火,有的脸上烧起了一个一个燎泡。在这次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弹药的行动中,有6名队员壮烈牺牲,4名队员身受重伤。徐得治带着胸部重伤说了句:“启文哥,给陈毅司令员上个建议,咱们要造飞机呀。”就昏倒在弹药车旁,停止了呼吸,箱子已被鲜血染红了。

敌机飞走了,总兵站在战地召开了追悼会,表彰了烈士们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担架队员们擦干了身上的血迹,运走了同伴的遗体,安置了受伤的同志,昂首阔步奔向莱芜前线。

在著名的莱芜战役中,一区担架队紧随华东野战军“0—”部队浴血奋战,除胜利完成了转运伤病员的任务外,还积极参战捉拿俘虏,3天内就捉获俘虏215人。

莱芜战役从2月20日开始至23日下午为止,不到3天就胜利结束了,共歼敌7个师,6万多人,活捉了蒋军北路总指挥李仙洲。这一战役取胜之快,歼敌之多,创造了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最高纪录。为此,陈毅司令员曾挥笔写下了《莱芜大捷》:

淄博莱芜战血红,我军又猎泰山东。

百千万众擒群虎,七十二崮志伟功。

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波唱大风。

堪笑顽酋成面缚,叩头请罪詈元凶。

莱芜战役胜利结束后,平邑县担架队在总兵站的领导下进行总评。一区担架队被评为“陈毅担架队”,全区354名队员集体记大功一次,高启文、刘起顺、郭继龙、于清云等10人被评为模范担架队员。担架队领导人邵泽成、郭兴茂各记特等功一次。总兵站召开了庆功大会,会上,向一区担架队颁发了“陈毅担架队”奖旗。鲁南支前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第一号嘉奖令,内称“……平邑一区担架队,在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中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创造了辉煌成绩,荣获了‘陈毅担架队'的光荣称号……”

莱芜战役结束后,一区担架队服役期满,光荣返里。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后来又参加了平邑县组织的支前常备担架营和常备运输营,在鲁南担架运输团的领导下,于1947年3月又奔赴前线,继续参战服役。先后随军参加了鲁中、泰安、沙土集、宿县等10多次战役,直到淮海战役结束。特别是在大反攻开始后,他们又随军外线出击,两过津浦路,三跨陇海路,一渡黄河,绕过冀、鲁、苏、豫、皖五省,行程9620里,未丢掉一个伤员,又荣获了“陈毅担架营”和“陈毅运输营”的光荣称号。担架队员高启文被评为华东支前担架英雄,刘起顺等13人被评为鲁南地区支前担架特等功臣。

(作者系原《鲁南时报》记者、平邑一区担架队教导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