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導彈有大玄機:連巴基斯坦都能造 印度卻要花58億美元購買

作為防空導彈武器和輕武器的交匯點,肩扛式防空導彈一直都是技術含量和製造難度較低的“普及型武器”,以至於多個小國都有能力將其仿製並出口,並逐漸對美、俄等大國的直升機部隊和熱點干涉地區機場形成了威脅,大有超越著名的RPG,成為新一代“心腹大患”的架勢。

但就是這個“防空RPG”,自詡軍工大國的印度在眼下仍需花巨資從俄羅斯引進:近日,印度的肩扛式防空導彈選型落下帷幕,印度國防部最終決定以58億美元的總價從俄羅斯購買數百臺9K338“針-S”肩扛式防空導彈,要知道印度引進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總價也不過52億美元!


小導彈有大玄機:連巴基斯坦都能造 印度卻要花58億美元購買


圖為在烏東前線使用“針-S”肩扛式防空導彈的俄軍士兵。

若印度陸軍在先前沒有裝備過肩扛式防空導彈,也不具備應用和仿製的基礎,那麼這58億美元的“學費”的確交得值當。但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印度就從蘇聯引進過“箭-2M”肩扛式防空導彈,並在八十年代中期又購置了更新型的“針”,並在印巴克什米爾邊境衝突中取得了實際戰果(雖然是聲稱的)。

可以這麼說,無論是應用經驗還是仿製樣品,印度人都不缺,仿製肩扛式防空導彈“只欠東風”。


小導彈有大玄機:連巴基斯坦都能造 印度卻要花58億美元購買


圖為巴基斯坦的ANZA-1肩扛式防空導彈,該彈是中國紅纓-5的授權生產型號。

但若要說印度沒有仿製肩扛式防空導彈的技術水準,這話說得也不太對:就單論印度陸軍最早裝備的“箭-2M”,中國在得到這款防空導彈的實物之後沒多久就鼓搗出了類似的“紅纓-5”,繼而將技術轉讓於巴基斯坦,也就是後來的ANZA系列肩扛式防空導彈的由來。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自行改造的ANZA肩扛式防空導彈在克什米爾邊境衝突中也擊落了2架印度空軍的戰機。


小導彈有大玄機:連巴基斯坦都能造 印度卻要花58億美元購買


圖為迄今未能修成正果的“藍天”(又譯阿卡什)中程防空導彈。

簡單來說,巴基斯坦若能自行改進肩扛式防空導彈,技術積澱和工業水平更強的印度不可能做不到這一點,更何況印度在防空導彈和空空導彈領域各有建樹:“阿斯特拉”中距空空導彈和“藍天”中程空空導彈雖然技術指標並不先進,如導引頭等關鍵部件依舊要外國供應(這一點巴基斯坦也是一樣),但掌握了自主生產即意味著有機會得到資金支持,擺脫進口依賴也就有了希望,更何況肩扛式防空導彈的出口市場一直都很廣闊。


小導彈有大玄機:連巴基斯坦都能造 印度卻要花58億美元購買


圖為瑞典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印度陸軍也曾考慮過採購該彈。

但很顯然,無論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這個“畫餅能手”,還是下游的軍工企業,印度上上下下無一對肩扛式防空導彈這個不起眼的“小玩意”起過任何興趣,乃至於畫個餅的心情都不曾有,或許在他們眼裡八十年代引進的“針”已足夠先進,較同時期的“紅纓”和ANZA更是強到不知道哪裡去,沒必要再花力氣自主研發了。


小導彈有大玄機:連巴基斯坦都能造 印度卻要花58億美元購買


圖為在利比亞被發現的,成批的ANZA-MK2肩扛式防空導彈。

但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在印度人花費58億美元跟上現代化肩扛式防空導彈的步伐的同時,其他人在幹什麼?不提已經風靡整個中東的“紅纓”和“前衛”,就連昔日被印度人視作“仿製品的仿製品”的ANZA防空導彈也已經發展到了MK3版本,性能直追印度本次引進的“針-S”,而稍稍落後一些但便宜的MK2版本更是暢銷熱點地區。毫無疑問,筆者可以肯定的是,若印度仍在肩扛式防空導彈上堅持“造不如買”,那麼在“針-S”過時之後的某一天,今日印度“大出血”的場景仍將再現。(利刃/T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