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振衚衕與迪群齒科

新民衚衕區域,有一條小衚衕叫做“永振衚衕”。

關於永振衚衕,新民衚衕的朋友們這樣說:

1、“永振衚衕是和慶長鬍同並行的,南出口就在一商店西面,迪群齒科小二樓邊上。”就是說迪群齒科邊上的衚衕,就是永振衚衕。

永振衚衕與迪群齒科

1939年迪群齒科老照片,來自渡橋的新浪博客

2、“新民小劇場正門右側就是永振衚衕。”從四馬路去小劇場,可以走永振衚衕。

3、“永振衚衕從新民衚衕到西四馬路,不是一直的,有幾個彎,說不好的形狀。”永振衚衕地形複雜。

永振衚衕與迪群齒科

新民衚衕手繪示意圖,來自新文化報

《長春市•志城市道路誌》記載,永振衚衕,起止地點:西四馬路—新民衚衕,長191米,寬4米,土路,始建於1909年。

《長春市南關區地名志》《街路衚衕一覽表》記載,永振衚衕,起自西四馬路至於新民衚衕,長240米,寬6米。

兩種志書記載數字不一,各有因由,不必計較。永振衚衕現在僅存西四馬路衚衕口一小段。

永振衚衕與迪群齒科

2004至2008年間的迪群齒科建築,來自陳銳的一個人的長春地理

關於永振二字與長春地名的關係。我們看,長春商埠地位於長春舊城北門外,北門叫做“永興門”,西南門叫做“永安門”,今有西南門外永安橋還在。永興—永安,一個“永”字貫穿了長春城南北。商埠地有永春路、永長路,永慶衚衕(今大安胡同),在加上永振衚衕,一個“永”字,一脈相承。以“永”字命名的長春,一定不會辜負為長春城長春街路命名的前輩,永遠長春,永遠平安,永遠振興……

《百年大馬路》一書中,於老於祺元先生的《大馬路沉浮》一文中介紹商埠新市場有這樣一句:“開始,新市場較小,範圍僅限於回寶珍餃子館後身,方圓不過百米,商業、服務業較少,是一條不太顯眼的街巷。”我這樣這句話理解,回寶珍後身是小劇場,小劇場東側就是永振衚衕,西側是新民北衚衕一線。新市場最初的位置體現在今天的西四馬路上,就是永振衚衕向西,至慶長鬍同以東這一塊的北部,今天的農貿市場和停車場一帶。就是說,永振衚衕屬於新市場東邊的衚衕。

永振衚衕與迪群齒科

2015年3月拍攝

永振衚衕口,有一家老修鞋店,修鞋師傅老林是山東人,在他17歲時候,從老家來新民衚衕投奔他姥爺,如今已經40年了。他姥爺就是修鞋匠,到老林這已經傳了三代人。修鞋店只有6平方米,天氣好的時候,老林就在永振衚衕口支出來一個修鞋攤,為百姓服務。這個修鞋攤,附近的人都熟悉。如今,老林和他的修鞋鋪,就是永振衚衕的一個標誌。

永振衚衕與迪群齒科

2015年8月拍攝

永振衚衕西四馬路口東側坐落著迪群齒科醫院舊址建築。迪群齒科是20世紀20年代長春的一家著名齒科醫院,院長於迪群曾赴東洋學醫,學業有成之後回國,正趕上長春開埠的大好時機,便在大馬路西四馬路最繁華的新市場買下一塊地皮,建起來一座帶有地下室的二層小樓,開起了牙科診所。小樓坐北朝南,地下室靠近地面處有玻璃窗,是製作義齒的工作間。一樓為牙科診室,十幾平方米的診室裡安置了三臺牙科診治轉椅,以及其他設備,地面鋪設有木地板。木質樓梯通往二樓的寢室,那裡是於迪群和他的家人休息的地方。(據陳銳《一個人的長春地理》)渡橋的新浪博客有一幅1939年元旦迪群齒科開業10週年的照片,與陳銳文章的時間描述相符合。

永振衚衕與迪群齒科

2018年10月拍攝

迪群齒科舊址建築,入住過不少商家。上世紀80年代,這裡迎來了專賣眼鏡的王鵬,長春的“王鵬眼鏡店”就是在這裡起步並做大的。《長春年鑑》2008年記載: 長春市十佳外埠工商人士--王鵬,浙江省瑞安人,吉林王鵬眼鏡公司董事長,長春市溫州商會會長,南關區人大常委。1992年成立吉林王鵬眼鏡公司,安置就業196人,免費開辦了十餘期培訓班,千餘名學生畢業後都成為行業的骨幹;他每年免費為 40萬長春市中小學生做視力檢查,為公益事業捐款100萬元。榮獲溫州十大優秀在外創業青年稱號,榮獲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

迪群齒科建築還做過牛肉麵、百合飯包以及日用百貨,但迪群齒科與一商店一大一小兩座建築之間的食雜店卻一直叫一分利食雜店,沒有變過。

永振衚衕與迪群齒科

2015年6月拾得迪群齒科建築面磚後面

2015年,迪群齒科建築進行了一次全面修繕,原來的外牆面磚被換掉。路過這裡,拾到廢棄的舊面磚,看到面磚後面有一個圓形標識,上有“NTK”三個字母,字母下面是一個展翅蜻蜓圖案。迪群齒科建築最初粉刷成土黃色,後來又改成了灰色。建築門窗位置,1939年照片顯示自西向東為窗、窗、門;200幾年圖片上變成了窗、門、窗;再後來又改成了門、門、門式樣。無論這座建築如何變化,始終是永振衚衕口的標誌,是新民衚衕區域的一員。

永振衚衕與迪群齒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