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商看好麥價 政策調整不宜過度敏感

贸易商看好麦价 政策调整不宜过度敏感

截止11月2日的一週,主產區小麥價格穩中有漲,市場整體延續偏強態勢;政策性小麥拍賣成交小幅增加,不同地區、不同年度小麥交易依舊冷熱不均。國際市場,受出口前景改善、池臨玉米上漲外溢效應提振,美國小麥期貨價格錄得四周以來首個周線升幅。

中華糧網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止11月2日,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三等白麥交易均價2448元/噸,周比上漲11元/噸。

目前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遲遲尚未公佈,市場的觀望心態較強。就筆者之見,在經歷了今年夏收市場化收購的洗禮後,市場對小麥收儲改革的節奏已基本適應。由於市場對明年的政策調整已有心理準備,再加之調整幅度預期也不會過大,估計對中短期小麥市場的影響或相對有限,後市的小麥價格仍會以穩為主,因此對政策的調整也不宜過於敏感。

貿易商看好後市,產區麥價穩中走強

由於今年小麥因災減產,目前流通市場高質量小麥供給仍顯偏緊,貿易商依舊看好後期小麥價格,出售小麥積極性不高。雖然近來政策性小麥拍賣投放充裕,但質優小麥佔比偏低,且質量較好的小麥成交溢價明顯。受此支撐,主產區小麥價格依舊呈現穩中走強態勢。

11月2日,河南新鄉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540元/噸,河南周口地區為2440元/噸,鄭州地區為252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為252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為2460元/噸,均較上週同期上漲10-20元/噸。

主產區部分地區優質小麥價格繼續延續穩中上漲態勢,當前河南鄭州地區鄭麥366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為2710元/噸,新鄉地區為2720元/噸,較上週同期上漲10-40元/噸。山東菏澤地區濟南17優質小麥進廠價為2710元/噸,濰坊地區為272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藁優2018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為2690元/噸,較上週同期持平。

近期普通小麥與優質小麥價格均出現上漲,但普通小麥價格漲幅更大,優普小麥差價較前期小幅收窄。11月2日,華北地區優普小麥差價為194元/噸,較上週同期縮小5元/噸。

麵粉價格維持穩定,麩皮價格止漲企穩

國慶、中秋過後,由於距離元旦春節時間尚遠,麵粉消費已基本進入一個相對平緩的時期。據瞭解,近來麵粉新增訂單雖較節前有所減少,但大部分企業麵粉出廠價格也基本維持穩定。

11月1日,河北石家莊地區特一粉出廠價格為3120元/噸,京津地區為310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為302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為302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為3060元/噸,均與上週同期持平。

據瞭解,由於近來豬瘟疫情對飼料消費產生不利影響,部分養殖戶及飼料企業麩皮採購積極性較10月中旬下降,導致麩皮價格止漲企穩。當前河北石家莊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40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為142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為142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為144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為1450元/噸,與上週同期持平。

監測顯示,近來主產區麵粉企業整體開工率基本穩定。11月2日,華北地區麵粉企業整體開工率為54%,較上週同期持平。其中中小型企業開工率為45-55%,大型企業開工率普遍在65%以上。

相對於小麥價格的上漲,近來主產區麵粉出廠價格整體基本維持穩定,麩皮價格止漲企穩,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繼續小幅下滑。11月1日,華北黃淮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為-34元/噸,較上週同期下降5元/噸。其中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為-28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為-48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為-35.6元/噸。

小麥拍賣略顯好轉,成交依然冷熱不均

10月31日,國家計劃銷售最低收購價及臨儲小麥219.41萬噸,實際成交20.13萬噸,高於上期的15.36萬噸,也高於去年同期的7.04萬噸;成交率為9.17%,高於上期2.1個百分點。

從本次成交狀況來看,不同地區、不同年度小麥成交依舊冷熱不均,差異較大。

從區域上看,河北、山東兩省成交率依舊顯著高於其餘省份。10月31日,河北省成交率為53.02%,山東省成交率為,76.19%,而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的成交率分別為7.05%、5.30%、5.80%和1.08%。

從品種上看,2016年小麥成交數量持續處於高位。10月31日投放2016年小麥53.35萬噸,實際成交9.76萬噸,佔整體成交量的48.48%。據制粉企業反映,河北、山東2016年產的最低收購價小麥質量較好,嘔吐毒素、不完善粒指標均能滿足麵粉企業生產要求,且拍賣地價不高,其性價比較其他年度小麥佔優。

本次拍賣,2017年白小麥成交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北兩省。河北投放2017年白小麥16830噸,實際成交4805噸,成交率為28.55%。山東投放2017年白小麥6494噸,實際成交3811噸,成交率為58.68%。

初步統計,自9月26日以來,國家已進行了5次政策性小麥拍賣。共投放小麥1057.81萬噸,實際成交78.76萬噸,平均成交率為7.46%,略高於去年同期。市場認為,後期隨著新小麥價格與臨儲小麥到廠成本的逐步接軌,預計政策小麥成交狀況將會繼續趨向好轉。

市場化大勢所趨,政策調整不宜過度敏感

上年10月27日,國家公佈了2018年主產區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當前新年度小麥秋播大部分地區已經結束,雖然近來市場對下調明年小麥最低收購價議論頗多,但至今並無正式文件出臺。

由於當前市場處於新政策出臺的真空期,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等待心理增強固然在情理之中,但對政策調整的預期影響過於敏感也大可不必。

一是小麥購銷市場化已是大勢所趨,市場在心理上已基本適應。今年小麥夏收,市場化購銷程度明顯提高,收購數量佔到了總收購量的九成以上,市場基本體現了由政策性收儲為主向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收購為主的轉變,可見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效應越來越小。有市場人士甚至認為,今年夏收雖然有三省啟動了託市收購,但收購量微乎其微,政策性收購對市場的影響可以說已名存實亡。

二是預計對明年小麥價格調整的幅度也不會大。2018年國家首度出現下調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價格,三等小麥每斤下調了0.03元。由於國家對最低收購價小麥政策的調整較為慎重,其底線必須要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必須要保障農民種糧的基本收益,估計對明年小麥價格調整的幅度也不會大。有市場傳言,根據2018年小麥整體情況,預計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下調幅度在0.02-0.03元/斤之間。

三是即使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再度下調,新的價格也要到明年夏收執行,政策調整的效應會更多的表現在對明年小麥市場的影響上。由於題材週期偏長,再加之未來小麥供給並不缺糧,估計對中短期小麥市場的影響或相對有限。

美麥出口前景改善,CBOT小麥期價收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近日公佈的報告預計,2018年全球穀物產量為26.01億噸,較10月預估值高出近1,000萬噸,但較2017年減少5,700萬噸或2.1%。預計2018年全球小麥產量為7.28億噸,較去年減少4.3%。

上週,受出口前景改善、池臨玉米上漲外溢效應提振,美國小麥期貨價格收漲。11月2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12月軟紅冬麥收高3/4美分,報每蒲式耳5.08-3/4美元,本週上升0.7%,為四周以來首個周線升幅。

美國農業部公佈的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10月25日止當週,美國2018-19年度小麥淨消售量為44.26萬噸,比上週高出32%,較四周均值高出41%。當週出口量為41.38萬噸,比上週高出3%,但較四周均值低了1%。交易商表示,美元下跌令美國小麥對持有美元以外貨幣的買家吸引力增強。

11月2日,美國美灣12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14.2美元/噸,合人民幣1486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為2631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858元/噸。

贸易商看好麦价 政策调整不宜过度敏感
贸易商看好麦价 政策调整不宜过度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