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交易無虧損,他說做期貨是我的幸福!

郭彥峰

期貨交易8年,曾在藍海密劍實盤賽上榮獲晉銜獎,天縱期才期貨電視大賽總排行榜第95名。

精彩觀點:

期貨市場是我經歷過得最為公平、最為自由的市場。

人生幸福的標準之一,就是能幹自己喜歡乾的事並以此為生,對我而言,期貨市場提供了這種可能。

期貨市場是濃縮的人生,幾天甚至一日之內可以讓你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折返跑幾次。

如果做到自我控制,期貨市場不失為一個“風險可控,收益可觀”的場所。

期貨與賭博相比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期貨交易你可以旁觀等待機會,而賭博你每次都得參與,即使你今日手氣很差。

長時間的空倉是我操作的一個風格。

我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先求保本,再求獲利。

市場是客體,我是主體,主體無法控制客體,但能控制自我,通過自我控制去迎合或者適應客體,就有可能長期生存。而風控很大程度上屬於自控。

倉位超過30%這種情形,一年中一般不會超過三次。

為了做到自控,加強執行力,需要不斷反省,不斷總結,然後下定決心“計劃交易,交易計劃”,如此週而復始。

機會永遠有,這也是我喜歡期貨市場的原因之一,它會一如既往地給你改正錯誤的機會。

做實體或其他市場,不“慎獨”有可能僥倖逃脫,但在期貨市場,馬上會給你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我的交易體系中,基本面分析佔據一個“驗證”行情虛實的位置。

(交易系統)1、結束大的頂部或底部時入場,或者突破橫盤一年以上的平臺時入場;2、已經走出完美趨勢的品種,在其回調時左側介入,恢復趨勢後右側擇機離場;3、趨勢性行情明確的品種,在回調到位後的右側追漲(殺跌)開倉,右側擇機離場;4、按照季節效應和周內效應參與一些品種;5、空倉交易系統。

決定一套策略模型能否上線交易的標準:一是有邏輯,且用盡量長的歷史數據回測時在盈虧比和勝率等方面均衡;二是簡單,簡單到只有一兩個參數;三是要與我的個性或交易風格比較一致。

我有一個觀點:行情波動越大,風險越小;行情波動越小,風險越大。

每年都會至少有一波行情,2017年行情同樣充滿希望。一季度我比較看好RU、CU、ZN、L、C、TA、油脂等的偏多行情。

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光從中國看世界,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是有好處的。

中國股市目前流動性偏低、波動性不大、定價效率低下,期指受限,是無效或低效率的市場。

就目前股市的點位,大跌大機會,不跌機會不大。

(選擇推出白糖與豆粕期權的原因)1、流動性和波動性因素;2、服務實體經濟;3、豆粕和白糖期貨國內外合約品種都非常成熟;4、市場需求導向。

(商品期權的推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1、人才方面,國內在衍生品人才方面的儲備明顯不足,人才短板亟待補齊;2、有利於提升企業套期保值效果,降低避險成本;3、讓專業投資者有了獲取豐厚回報的機會;4、提高期貨市場的效率;5、加強期貨市場的流動性。

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我不建議參與衍生品交易,因為這是一個“失敗者的遊戲”。

建議:1、先模擬交易,不要直接“許褚赤背上陣”。2、從小資金做起,繫好安全帶(設定止損)。3、資金大了後要追求穩定。

期貨市場要增加新品種,我最希望及早推出原油期貨和碳排放權交易工具。

我最希望的是加快期貨立法,儘快推出《期貨法》,真正實現期貨市場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成為真正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市場,為其他資本市場如股票市場等做出表率。

把每一個客戶或產品,變成一輩子的客戶和朋友。

要管理好一隻產品,關鍵因素在我看來就是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獲得適當的絕對收益,穩定並具有可持續性,賺錢是硬道理。


記者1、郭彥峰先生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專訪。您期貨交易逾8年,請問您如何理解期貨市場?做了這麼多年的交易,一定頗有感受,請您談談。

郭彥峰:期貨市場是我經歷過得最為公平、最為自由的市場。所謂公平,是事前公平,是交易前的公平,交易結果一定是有賺有陪的(不公平);“不自由,勿寧死”,國內其他資本市場,有著較多的管制,包括交易機制方面,期貨交易則完全操持在我,在提供自由福祉的同時,還可能有一個副產品:以交易為生。

人生幸福的標準之一,就是能幹自己喜歡乾的事並以此為生,對我而言,期貨市場提供了這種可能。

期貨市場是濃縮的人生,幾天甚至一日之內可以讓你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折返跑幾次。

整體而言,如果做到自我控制,期貨市場不失為一個“風險可控,收益可觀”的場所。

記者2、您認為交易期貨、股票和賭博差不多,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

郭彥峰:讀大學時,我曾痴迷於賭博蘋果機,當時我設計了兩套方案:方案1、蘋果出現的概率最大,其次是橙子...概率最小的是老王(但其單次盈虧比最大),那我以某一等比(或者等差)數列下注:蘋果下注最多,其次橙子,下注最小的是老王,希望求得一個均衡——每次能夠有小的收穫,但跑的結果是我無法盈利,因為當我這樣做以後,那個蘋果機出小番(不管是出蘋果還是出老王)的概率大幅增加,最後扎帳後還是虧損,我一度懷疑蘋果機有“智商”,並不是完全隨機的;方案2、旁觀蘋果機運轉,計算小番出現的次數,當其連續多次出現後,接下來出老王或者大番的概率增加,這時候開始下注,錯了繼續加碼下注,只要出現一次大番或者老王,就可以翻本並盈利,這個方案曾經讓我一度變成不受蘋果機店老闆歡迎的人。這不正是與期貨交易中“盈虧比比勝率更重要”相通的嗎?或者說是“均值回覆策略“與“動量策略”的體現。

後來在成都打麻將,發現在技術水平相同的時候,手氣是關鍵,手氣好時要做大胡,手氣背時要跑的快,這不就是“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嗎?至於技術,正如交易策略,需要各人自己去修煉。

期貨比賭博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期貨交易你可以旁觀等待機會,而賭博你每次都得參與,即使你今日手氣很差。更不用說期貨可以通過對供需、季節效應、歷史數據回測等的分析,找到一些未來走勢的線索。實踐中,長時間的空倉確實是我操作的一個風格。

記者3、多數投資者在市場中都有自己想賺的部分,而您最想賺自己有把握部分的資金,那麼在市場中,您最有把握的是哪一部分?

郭彥峰:我最有把握的那一部分,是趨勢行情中,價格運行到中段(事後看,有可能是行情初級或中級甚至臨近末段期間)一段比較短暫但動能十足的部分,有點像波浪理論中的第三浪,如2016年11月4日至10日的銅期貨行情,再如2015年5月19日到5月25日的期指行情,是我操作中比較成功的案例。

記者4、您曾在某次活動上表示,從2008年到現在,沒有一個賬戶虧過錢,主要原因便是把風控放在首位,請您談談您的風險控制與資金管理。

郭彥峰:我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先求保本,再求獲利,保住本金在我的操作系統中是最重要的。“留的本金在,不怕沒機會”或許是我聊以自慰,面對錯失2016年煤炭期貨的行情,我還有一句話安慰自己:錢是賺不完的,但可以虧完。

關於風控,我的邏輯是:市場是客體,我是主體,主體無法控制客體,但能控制自我,通過自我控制去迎合或者適應客體,就有可能長期生存。而風控很大程度上屬於自控。

具體風控上,在產品或賬戶沒有獲利時,我會採取非常保守的做法,初始開倉控制在2%左右,設好止損,止損幅度也非常小,可能就幾跳;並且特別重視第一次開倉,耐心等待機會以求一開倉就獲利,“寧可錯過,不可做錯”;沒有符合條件的機會時,會長時間空倉等待。當賬戶有一定的收益後,我會提高倉位到4%左右,如果全市場多品種趨勢明確時,會進一步提高倉位,但倉位超過30%這種情形,一年中一般不會超過三次。當持有倉位時,每一個品種都會設定止損,操作持續不順利時,我會空倉觀望一段時間。持倉週期大都就是2天左右,很難得持倉超過5日。特別的,當行情超出我的預期或能力範圍,我將全部平倉後袖手旁觀,比如2016年11月11日的夜盤,在9點20分的樣子,看著所有品種直線拉伸,此時行情已不是我所能理解的了,我當時全部平倉,避開了後面的大幅震盪。

記者5、因為把風控放在首位,所以不會有特別高的盈利,請問您怎麼看待風險收益比?當遇到一個特別大的機會時,您會不會加重倉位搏一把?

郭彥峰:基本上,收益與風險呈正相關,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這兒我說的收益,是取了絕對值後的收益,有可能是大的正收益,也有可能是大的負收益,或者是大的回撤,為了控制大的負收益或大的回撤,我要在風險(主要體現在倉位上)與收益之間進行衡量。比如我想把最大回撤控制在5%以內,那我在風控上就要做的嚴格,相應的,我可能收益只有15-30%年化;如果回撤可以在50%甚至更高,那倉位肯定是可以較重的,相應的收益至少在50%以上。

市場上確實存在風險收益比特別大的機會,但這種機會較少,需要耐心等待。

當遇到一個特別大的機會時,就像剛提到的風險收益比特別優秀的機會,我會加倉一搏,但也僅是加倉,而不是重倉,比如倉位到提高到30%左右,在一些投資人看來仍然是輕倉。如果非要重倉,我會將止損設的很小,但這又較低了獲勝的概率。

記者6、能做到連續8年不虧錢,自控力與執行力也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您是如何做的?

郭彥峰:在這方面,我還有提升的空間。我本人性格內斂,喜歡思考。為了做到自控,加強執行力,需要不斷反省,不斷總結,然後下定決心“計劃交易,交易計劃”,如此週而復始。當這些能力有所下降時,我會空倉旁觀(實在手癢,我會開一手倉位跟著市場隨波逐流),看看市場的熱鬧,待氣定神閒時再參與市場,有時我在想:這個市場本與我無關,我無意中踏入這個市場,能從這個市場有所收穫就不錯了。當然有時因此也會喪失很多機會,但這個市場隔三差五就會有新的機會出現,機會永遠有,這也是我為啥喜歡這個市場的原因之一,它會一如既往地給你改正錯誤的機會,只要本金在,只要市場在。做實體或其他市場,不“慎獨”有可能僥倖逃脫,但在期貨市場,馬上會給你一記響亮的耳光。

記者7、在期貨交易上,您以技術分析為主,但市場上有不少投資者表示深入研究基本面分析才是做好期貨的關鍵,那麼您如何看待基本面分析?在您的交易體系中,基本面分析又佔據什麼樣的位置?

郭彥峰:毫無疑問,基本面是決定期貨市場大勢的根本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問題在於,重要的東西你是否能夠深入準確地去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對“擇時”特別敏感的期貨市場,如果不能,我會去找尋其他的、我能把握的、有用的線索和方法。所幸基本面因素會最終反映到市場,反映到價格技術走勢上。

在我的交易體系中,基本面分析佔據一個“驗證”行情虛實的位置。對基本面情況我會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特別是商品的季節性因素和相關政策因素。當技術上走出趨勢時,我會看下基本面的情況,是否支撐較大趨勢。在此背景下,對於持倉也就3、5天的我,交易中以技術分析為主,不再過多考慮基本面的情況。

記者8、對於近期商品期貨的大波動行情,用技術面分析該怎麼解讀?

郭彥峰:我傾向於:商品市場有一個7年左右週期的完整波動,2016年是市場到達週期低點後的回升開始,由於2016年整體升幅巨大,近期商品期貨的上下大幅波動,是整個上升階段的中繼整理,這個整理還沒有走完,還將繼續一段時間

記者9、您是波段+日內短線交易者,當遇到什麼樣的行情時您會做波段?什麼樣的行情您又會做日內短線?

郭彥峰:首先我要判定趨勢,有趨勢我才參與市場,否則寧願空倉觀望。其次我要判定趨勢的強弱,極強趨勢我會做波段,持倉幾天,如市場去年11月份的走勢;相對偏強趨勢市場我會傾向於做日內,如均線完美的多頭或空頭排列但斜率不大 。

記者10、據資料,您目前擁有多套交易系統,請問它們分別是哪幾套?各自有著什麼特點?

郭彥峰:主要有這麼幾套:1、結束大的頂部或底部時入場,或者突破橫盤一年以上的平臺時入場,如2016年11月銅期貨走勢,2016年5月開始的白糖期貨走勢,這種機會不常有,潛在的盈虧比相當巨大;2、已經走出完美趨勢的品種,在其回調時左側介入,恢復趨勢後右側擇機離場,這種做法雖是順大勢、逆小勢,但有時止損不太好把握;

3、趨勢性行情明確的品種,在回調到位後的右側追漲(殺跌)開倉,右側擇機離場,這種做法即順大勢又順小勢,看似很不錯,但其問題在於有些時候趨勢太強不回調,錯失良機;4、按照季節效應和周內效應參與一些品種,如10月份左右多白糖,春季多塑料等,如果非要在某一天交易,我選擇在週一賭一把,因為週一一般波動最大且易單邊;5、空倉交易系統,如果沒有趨勢,就空倉等待。

記者11、您曾表示您在交易時不一定是全自動程序化交易,但是您的邏輯,您的交易策略一定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那您決定一套策略模型能否上線交易的標準是什麼?一套策略的生命週期大約有多長?

郭彥峰:決定一套策略模型能否上線交易的標準:一是有邏輯,且用盡量長的歷史數據回測時在盈虧比和勝率等方面均衡;二是簡單,簡單到只有一兩個參數,有太多參數的模型我棄用;三是要與我的個性或交易風格比較一致。

一套策略的生命週期是很長的,但策略的適用期本身又有周期性和時變性。翻來覆去就這幾套策略,我需要確定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哪套策略。

記者12、2011年全年,您以2億資金主做黃金期貨,獲利6000萬。請問您為什麼選擇主做黃金期貨?配置品種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郭彥峰:當時因為資金量較大,所以要選擇一個不能被其他資金控盤或者說定價權不在國內的品種,以免被更大資金剿殺,就選擇了黃金。

主要依據在於當時商品市場仍處於上升趨勢中,黃金上漲趨勢明確但漲幅滯後,歐債危機仍在發酵中,主要分析全球特別是美國和歐洲基本面就可以了,不必顧慮國內政策的過多幹擾。

記者13、一般來說,資金大了容易出現瓶頸,您有這方面的困擾嗎?若有,之後是如何解決的?

郭彥峰:現在還沒有這種瓶頸,因為主要是低倉位運行,一個億的資金倉位也就1000來萬,且持倉時間較短,依據目前市場的流動性水平,至少承接5000萬的倉位匹配我的操作風格問題不大。

以後遇到這種問題,可能從多品種、多週期、多風格(動量策略和均值回覆策略)、多策略(套利和投機)等方向去考慮。

記者14、最近這幾個月,國內商品期貨市場行情較大,黑色系、有色、能化、農產品輪番出現了大波動行情,您覺得造成商品市場頻繁出現大波動行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這樣的行情還會持續下去嗎?

郭彥峰:最近商品市場頻繁出現大波動行情,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因素是主因,技術面因素是推手。2016年供給側改革鑄就了黑色系期貨價格的飆漲,價量齊升,或許也助長了年底全國大範圍的“霧霾”升級,黑色系的大幅波動會延續,其他品種在大幅波動後仍有趨勢性行情的可能。

記者15、在這樣大波動的行情下,您的賬戶表現如何?對於2017年商品期貨的行情走勢,您如何看?會主要關注哪些品種或者版塊?

郭彥峰:我有一個觀點:行情波動越大,風險越小;行情波動越小,風險越大。

因此我經常是盯住小波,擁抱大波。

每年都會至少有一波行情,2017年行情同樣充滿希望。如果目前市場的大幅波動是上升中繼,那2017年年中或下半年市場還是有上漲機會。一季度我比較看好RU、CU、ZN、L、C、TA、油脂等的偏多行情。

記者16、您也有交易外匯期貨,國慶長假過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就啟動了下跌行情,不斷刷新新低。請問您如何看待人民幣貶值這個事件?

郭彥峰:在人民幣貶值這個事件上,借用周有光老先生的一句話: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光從中國看世界,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是有好處的,短期內導致資本流出,穩定匯率也會消耗外匯儲備,希望不要出現短期管制過於嚴格,導致人民幣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受阻,錯失改革機會的情形。

記者17、您對股市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怎麼樣評價中國股市當前的狀況?

郭彥峰:從學術上講,衡量市場主要從流動性、波動性、定價的效率性等方面來評判,中國股市目前流動性偏低、波動性不大、定價效率低下,期指受限,是無效或低效率的市場。但每天能發行2-3只新股,且市場整體上區間波動,真正發揮了“籌資”和“鎖籌”(套牢)的經濟功能。 就目前股市的點位,大跌大機會,不跌機會不大,趨勢性上漲行情需要與基本面共振和資金面配合。

記者18、您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教授的課程有《金融衍生工具》、《證券投資基金》、《金融工程》等,近期白糖與豆粕期權獲批上市,就您看來為什麼會選擇這兩個品種?它們地推出將會給金融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郭彥峰:首先選擇這兩個品種上市商品期權,主要考慮這些因素:1、流動性和波動性因素,作為標的物的豆粕期貨和白糖期貨合約,流動性良好,波動性較大;2、服務實體經濟

,豆粕是油脂油料產業鏈上承上啟下的重要品種,豆粕衍生品是產業鏈上重要的避險工具,白糖是我國實體經濟中非常重要的農作物,糖料種植在我國農業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豆粕和白糖期權的推出,可以更好的為涉農主體提供更加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工具3、豆粕和白糖期貨國內外合約品種都非常成熟,白糖和豆粕是全球化程度很高的農產品,二者的期權在國際市場上交易已經很成熟;4、市場需求導向,由於豆粕和白糖價格波動性較大,需要相應的期權產品來對沖風險。

商品期權的推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1、人才方面,國內在衍生品人才方面的儲備明顯不足,人才短板亟待補齊;2、有利於提升企業套期保值效果,降低避險成本;3、讓專業投資者有了獲取豐厚回報的機會,期權交易策略更加豐富多彩;4、提高期貨市場的效率;5、加強期貨市場的流動性。

記者19、您在課堂上教授學生關於金融衍生品的知識,那麼對於普通投資者,他們在交易金融衍生品時,您有哪些建議?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郭彥峰: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我不建議參與衍生品交易,因為這是一個“失敗者的遊戲”,至少7成以上的人是來賠錢的。如果不是委託給專業機構操作,而是自己親自操刀參與衍生品市場,我建議:1、先模擬交易,不要直接“許褚赤背上陣”,逐步熟悉衍生品的特性和交易策略,在模擬交易能夠真正穩定賺錢了再真槍實彈參與衍生品市場;2、從小資金做起,繫好安全帶(設定止損),看能否漸次克服大部分的人性弱點,在心態和交易策略提升到一個高度後,再增加資金,如果一直穩定“虧錢”,要學會放棄,這個職業並不是是個人就能做的,也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地方;3、資金大了後要追求穩定,比如銀行委外資金這一大金主,最大回撤10%可能它都難以接受,複利即暴利。

應該注意:1、中國衍生品市場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市場本身是最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的,但“法不禁則可為”在這個市場不一定能踐行;2、教材上的東西都是讓你來賠錢的,其假設太過理想化,“中國特色”才是最大變量。

記者20、在當前金融市場下,您覺得期貨市場是否還需要增加其它新的品種,如果要增加的話,選擇什麼標的比較好?

郭彥峰:相對股市,商品期貨市場本身是一個小眾的市場,毫無疑問,創新才是發展的源動力,包括金融產品創新。我們欣喜的看到,雖2015年股災期指受限,但品種創新的大門並沒有關上,白糖和豆粕期權及其他醞釀中的新品種,將是2017年期市的焦點。期貨市場要增加新品種,我最希望及早推出原油期貨和碳排放權交易工具。

記者21、近兩年來,J管層對期貨市場的創新非常多,您覺得期貨市場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創新?您希望未來期貨市場往哪方向發展?

郭彥峰:期貨市場創新是多方面的,諸如:完善市場品種體系和交易規則,增加市場廣度與深度;推動場外衍生品市場建設,開展場外期權、遠期、互換等場外衍生品交易;推進期貨品種國際化步伐;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服務能力等等。

我最希望的是加快期貨立法,儘快推出《期貨法》,減少管制,或者監管有法可依,不能相機抉擇,真正實現期貨市場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成為真正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市場,為其他資本市場如股票市場等做出表率。

記者22、貴公司發行的基金產品剛被七禾網評為了月度三星基金,就您看來,要管理好一個產品的關鍵是什麼?

郭彥峰:我之所以選擇低風險的交易模式,就是想把每一個客戶或產品,變成一輩子的客戶和朋友,“不虧+時間=一定盈”。如果賬戶出現大幅虧損,那這個賬戶基本從此玩完,如果賬戶只是收益較低,那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因此,要管理好一隻產品,關鍵因素在我看來就是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獲得適當的絕對收益,穩定並具有可持續性,賺錢是硬道理。當然,真實、誠信、守法合規等稟賦是基礎。

記者23、您覺得私募產品跟單賬戶,在操作上有哪些不同?

郭彥峰:由於這三隻產品有兩隻是結構化,因此在操作上更加審慎,是抱著必勝的信念去做的。具體操作上,交易策略跟單賬戶比變化不大,具有一致性,只在倉位控制上和機會選擇上,相對更加保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